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
是职业活动中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质接触到皮肤,对皮肤刺激、腐蚀作用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
急性皮肤损害,可伴有眼灼伤和呼吸道损伤。某些化学物可经皮肤、黏膜吸收中毒。
不包括火焰伤、水烫伤和冻伤。
发病症状:
皮肤接触某化学物质后,产生急性皮肤损害,如红斑、水泡、焦痂。某些化学性皮肤损伤可伴有眼灼伤、呼吸道灼伤或合并化学中毒。
防治方法:
一旦发生化学性皮肤灼伤,要迅速将患者脱离事故现场。并尽快脱去被化学物污染的衣服、手套、鞋袜等。然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皮肤。冲洗时间应考虑当时气温和患者耐受程度,一般要求20-30分钟,至少不低于15分钟。
碱性物质灼伤后冲洗时间应延长。应特别注意眼及其他特殊部位,如头面、手、会阴的冲洗。灼伤创面经水冲洗处理后,必要时可进行合理中和治疗。
化学灼伤创面应彻底清创,剪去水泡,清除坏死组织,深度创面应立即或早期进行切(削)痂植皮或延迟植皮。功能部位的灼伤,造成五官、运动系统或者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酌情安排工作和休息。
需要强调的是,
如果没有相关急救专业知识或灼伤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到医院就诊。
预防措施:
(1)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为防止设备管道由于受到介质腐蚀而发生泄漏,加强对设备管道的防腐处理,是预防灼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2)改革工艺和设备结构在使用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物质的生产场所,在工艺设计时就应该先考虑到防止物料喷溅的合理流程、设备布局、材质选择及必要的控制和防护装置。
(3)加强安全性预测检查使用先进的探测、探伤仪器等定期对设备管道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正确判断设备腐蚀操作部位及程度,以便及时消除隐患。
(4)加强设备管道日常检查和管理加强对设备管道的日常检查管理,尤其是设备管道接口处的检查和管理,杜绝“跑、冒、滴、漏”也是预防灼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5)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如储槽敞开部分应高于地面1m以上,如低于1m时,应在其周围设置护栏并加盖,防止操作人员不小心跌入;禁止将危险液体盛入非专用和没有标志的容器内;搬运酸、碱槽时,要两人抬,不得单人背运等。
(6)加强个人防护在处理有灼伤危险的物质时,穿戴好必要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具,如护目镜、面具或面罩、手套、毛巾、工作帽等,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4-24
04-24
04-24
04-24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