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一曾火爆网络的口号,是否也说出了你的心声?远离工作压力,览尽世间风景,当你选择乘坐飞机践行这一心愿时,
请小心,不要让航空性中耳炎找上你。
1783年,PilatRotz驾驶气球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飞行。虽然气球的上升高度不高,但降落后PilatRotz还是感觉双耳剧痛。由于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这是一种疾病,所以并未对其进行深入探讨。直到1937年,英国的Armstrong才对此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称之为“航空性中耳炎”。
所谓“航空性中耳炎”,是指鼓膜内外气压急剧变化而咽鼓管不能及时平衡气压引起的中耳腔负压,导致中耳结构物理性损伤,继而出现鼓膜充血、穿孔等症状。
在航空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乘坐飞机成为越来越多人旅游、工作等必不可少的出行方式。部分乘客会在乘坐飞机后出现耳鸣、耳痛,甚至听力障碍等症状,这很可能就是得了航空性中耳炎。
那么,航空性中耳炎是如何发生的呢?
正常情况下,我们在飞机起降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耳闷、耳胀的感觉,或者出现轻微的听力障碍。这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的压力也会发生变化——位置越高气压越低,而我们耳内的含气腔——鼓室,其腔内仍为1个大气压,鼓膜内外的压力不一样,所以就会导致耳胀、耳闷。但是,我们的耳朵内存在着一个可以帮助我们调节鼓室气压的单向阀门——咽鼓管(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一般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如果鼓室气压高,咽鼓管就会打开,使气体进入鼻咽部,从而使鼓室内外的气压获得新的平衡。飞机降落时,由于外界的气压逐渐增大,此时我们需要主动使咽鼓管开放,这样才能调节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如果我们的咽鼓管机能出现了故障,在外界气压剧烈变化时,我们就可能患上航空性中耳炎。
那么,什么情况下咽鼓管功能会发生障碍呢?又该如何预防呢?
1.上呼吸道感染及鼻咽部病变时
上呼吸道感染时,咽鼓管周围的组织也可能发生病变,如出现鼻窦、鼻腔部位的炎症等,还有鼻咽部病变,如肿瘤等,这些病变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致使咽鼓管口黏膜发生病理变化,不利于咽口开放,从而在外界气压急剧变化时出现航空性中耳炎。
2.飞行中防范缺失
在飞机起降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主动开放咽鼓管的动作,如吞咽、咀嚼、打呵欠等,可导致鼓膜破裂,黏膜受损,以致形成航空性中耳炎。
因此,在飞机的起降过程中,要保持清醒,如有耳部不适,可以通过主动开放咽鼓管的动作来缓解不适症状,如打呵欠、咀嚼、吞咽、捏鼻鼓气等。如果您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有鼻咽部病变,建议您先行治疗,或选择其他出行工具;有鼻炎和鼻窦炎的人群,在飞机起降时,可在鼻内滴入少量血管收缩药物,以减轻咽鼓管口黏膜肿胀,达到预防航空性中耳炎的目的。
小贴士:出行时,若是乘坐飞机,一定要警惕航空性中耳炎,如出现耳部疼痛,要及时就医寻求帮助哦!
本文出自“科学健康人”项目
文章来源:北京护理学会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4-24
04-24
04-24
04-24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