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英伦圈(UKZONE)
之前小编和小伙伴穿越了伦敦泰晤士河上的29座桥,遇见了低调到不行的伦敦桥时,不自觉地唱起了一首英国童谣:
“伦敦大桥垮下来,垮下来,垮下来~”
提起这首歌有没有很熟悉?这是一首很轻快的英国童谣。虽然节奏挺轻快,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为什么英国小孩要唱这样的歌,天天盼着伦敦桥垮下?
类似听起来有点怪怪的的英国童谣还很多。其中不少都有相关的改编电影,也给予了无数作家创造灵感。
比如著名的悬疑大师阿加莎的小说《无人生还》《黑麦奇案》;范达因的推理小说《主教杀人事件》等。
来源:电影海报
今天小编就来八一八,那些细思极恐,了解背景后又让人心酸的恐怖童谣
《鹅妈妈的童谣》MotherGoose
《鹅妈妈的童谣》是世界最早的儿歌集之一。因为受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文风貌影响,该系列的童谣显得黑暗残酷。其中关于死亡,谋杀,父母子女反目的情节很多。
每首童谣背后,都有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接下来就来说说其中最有意思的几首。
来源:书籍封面
1.伦敦大桥垮下来·LondonBridgeFallingDown
这首歌传唱很广,也被很多影视剧引用。关于歌词如何由来,比较残酷的一个解释是:
在英国,有个传说,只要把人埋在桥的地基里,这桥就不会倒。
资料图
所以伦敦桥修建的时候就有流言蜚语,说里面有少女的尸体。但至今并没有任何考古证据显示伦敦桥的桥基里有任何人类躯体。
换在我们这个时代,也就标题党们创作热门贴《震惊!伦敦桥里居然有尸体!》一样。一传十,十传百,最终谣言变成童谣,被保留了下来。
2.十个黑人小男孩·TenLittleNiggerBoysWentOutToDine
说句题外话,光看这个标题就知道那时候的英国人,种族歧视的情况真的是很严重的。因为Nigger这个词,带有很强的贬义。所以后来的版本,十个黑人小男孩,都变成了“十个士兵”或者“十个印第安小男孩”。
说回童谣本身。因为阿加莎的小说《无人生还》(对,就是那个名字就剧透了结局的小说),这首歌童谣的知名度也很高。《无人生还》基本上讲的就是十个人在一起,最后接连被谋杀而亡,最后一个不剩。
来源:《无人生还》剧照
原童谣就是这个思路,十个黑人小男孩在一起玩,玩着玩着就一个接一个地各种花式“狗带”了:噎死、睡死、被蜜蜂蛰死、被太阳烤死等等。最后剩下的一个小男孩感到非常寂寞,就上吊自杀了。
听起来有点荒诞渗人,所以最后再版的时候最后一句由“他最后上吊了,然后一个也没”改成了“他最后结婚了,然后一个也没了”。
有人分析,这些小男孩可能是用来比喻原本为劳工阶级的一群人。在中产阶级、资本主义残酷的压榨后,他们逐渐不堪重负,逐渐凋零,到了最后一个也不剩了。
网上还有演唱版,旋律挺好听的。有兴趣的可以点开下面这个视频听听:
3.谁杀死了知更鸟·WhoKilledCockRobin
这个童谣呢,乍一听听,还是很可爱的。一堆小动物如麻雀乌鸦猫头鹰等,在一起聊天。但是其实他们讨论的问题非常严肃:知更鸟死了,谁杀了它?
童谣一开始,麻雀就承认了:“是我,我用我的弓和箭,杀死了知更鸟。”
谁看到了呢,苍蝇承认:“我,我用我的小眼睛,看到了死去。”
谁取走了血呢,鱼回答:“我,我用我的小碟子,取走了他的血。”
接下来就是一堆小动物,在回忆和商量:谁来做寿衣、挖坟墓、当牧师、执事和祭祀、谁来抬棺材,唱颂歌,敲丧钟。
资料图
他们最后一起送别知更鸟:
“所以,再会了,知更鸟
空中所有的鸟,全都叹息哭泣,
他们听见丧钟长鸣,知道是为了知更鸟响起”
很有意思的是最后两句:
“通知
告诉所有相关的人,这则启事
下回鸟儿法庭,将要审判麻雀”
杀死了知更鸟的麻雀,最终也会得到审判。有人说这代表着一个因果循环,不过更像是在表达对公正审判的渴望吧。
4.杜松树TheJuniperTree
有一说这个故事是出自于《格林童话》。因为非常精彩,很多地方都有收录。作为一首童谣,其精彩程度感觉可以拍出个二三十集的电视剧。歌词是大概是这样的:
“我的妈妈杀了我,我的爸爸在吃我
我的兄弟和姊妹坐在餐桌底。
捡起我的骨头,埋了它们,埋到冰冷的石碑下”
这么渗人的歌词背后,是一个心酸的故事:一对相爱的夫妇,妻子生下儿子不久后就去世了。小男孩和父亲一起把妈妈埋在了杜松树下。
不久后,父亲再婚,后妈又生了女儿,开始对小男孩越来越坏。因为嫉妒丈夫对继子太好,后妈就用苹果引诱这个小男孩,在他把头伸进箱子里找苹果的时候,把小男孩头砍了下来。之后又把头放回小男孩身体上。
这时候,妹妹来找哥哥玩,哥哥却不动。妹妹轻轻摇晃哥哥,哥哥的头就掉了下来!!
然后,妹妹就目睹了妈妈把哥哥做成了肉汤。爸爸回来了,喝着肉汤称赞肉质好。问起儿子去哪了,后妈却说出去玩了。妹妹一直在哭,不肯喝汤。她最后悄悄到桌底下捡起哥哥的骨头,带到杜松树下埋了起来。
不久后,杜松树长得特别好,枝头上出现了一只小鸟。小鸟飞到家里面,对着后妈唱了这首童谣,后妈听到后惶惶不可终日,不敢出门。
某天小鸟不唱歌了,继母心存侥幸出门,却不知道小鸟叼着斧头在门口等待,继母一出现,它就把斧头扔下去,把继母的脑袋砍掉了。从此之后,小女儿和爸爸、那只小鸟幸福地生活了。
既有恶毒后母,又有诱惑的苹果,感觉这个故事和白雪公主莫名有点像,但是却更残酷和心酸。尤其是脑补到小男孩在母亲坟前哭泣和妹妹悄悄用手绢包起哥哥骨头的画面...
不说了不说了,我们换个故事压压惊!
5.莉琪波登拿起了斧头·LizzieBordenTookAnAxe
既然是恐怖童谣,莉琪波登拿起斧头肯定不是砍柴的。这首童谣的歌词大概是这样的:
“莉琪波登拿起斧头。劈了妈妈四十下
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又砍了爸爸四十一下。”
这首童谣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1892年8月4日那天,美国瀑布河城的银行家银行家安德鲁波登被他33岁的女儿莉兹波登发现用斧头砍死在屋内,之后莉兹的继母又被发现被斧头砍死在二楼。案件的最大嫌疑人,就是莉兹波登。但是在经过一年多的侦讯审判后法官做出了无罪释放结论,引起舆论哗然。
案件经过比较复杂,但是导致矛头直指莉琪的主要是两点:
1审讯过程中莉琪仿佛修改供词。
2她有重要的作案动机:为了避免父母把财产都分给姐姐(继母的女儿)。
但是最终因为警方的疏漏导致证据不足,莉兹被无罪释放。
对于这一案件的猜测从未停止过。有人说真凶是姐姐,也有人说是仆人。相关的有理有据的猜测非常多。正是因为案件的扑朔迷离,反而激起了公众的好奇心。当年的凶宅,现在也被改造成家庭酒店,有很多探秘活动,专门吸引恐怖案件爱好者。相关的电影也有很多版,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来看看。
来源:电影海报
下面,我们说个不太恐怖的。
6.一个扭曲的男人·ThereWasACrookedMan
“一个扭曲的男人,走了一条扭曲的路。
手拿扭曲的六便士,踏上扭曲的台阶,
买一只歪歪扭扭的猫,猫抓着歪歪扭扭的老鼠。
他们一起住着歪歪扭扭的小屋。”
许多人相信,这个故事是起源于十七世纪初的英王查理一世,他签署了一份保护苏格兰宗教和政治自由的法案,童谣里“弯曲的阶梯”代指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边界,他们一起生活在一个扭曲的空间。尽管当时的两国人之间相互仇恨,但是也不得不学会相互容忍。
英王查理一世,来源:维基百科
另外有种分析,认为这首歌以第三人称角度,描写了一个精神失常的男人,他的世界都是扭曲的,歌词透出一种压抑和痛苦。
1960年的时候,同名电影上映。
来源:电影海报
在2016年,电影又被翻拍了一次。相比于1960版是在间接讨论人的扭曲,这一部就是纯恐怖了:
来源:电影剧照
不过这个角色近期又被大家想起,主要是在《招魂2》里,也出现了“扭曲的男人”,外观也越来越恐怖了。
原本童谣里备受同情的精神病人,渐渐地就被加工成一个恶魔形象了。但是似乎越恐怖,越受欢迎。传闻新线电影公司已经准备给《扭曲的男人》立项,要拍独立衍生电影了。
好吧,你们看的开心就好!
7.唱一首六便士之歌·SongofSixPence
这个六便士呢,和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没关系,但和阿加莎的《黑麦奇案》相关。
“唱一首六便士之歌,袋子里装满黑麦;
二十四只黑画眉,被放在派里面烤!
当派被剥开,画眉开始唱歌;
那可不是放在国王桌前,十分可口的一餐吗?
国王在帐房数钱;王后在客厅吃蜂蜜面包。
女仆在花园晒衣;
一只黑画眉飞来,啄走了她的鼻子。”
来源:书籍截图
在《黑麦奇案》中,阿加莎就引用了这首童谣。这个案件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独到之处是它的天才般的杀人手法和意想不到的凶手:百万富翁雷克斯·佛特斯库先生被毒死在自己的办公室,他的口袋里奇怪的放有黑麦;之后他年轻的妻子也被发现死在客厅里,死者身边有一块涂了蜂蜜,吃到一半的面包;接下去是可怜的女仆,死后鼻子上还邪门的夹着一根晒衣夹子。而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又都与二十年前的黑画眉金矿有关…
太复杂了,这一切似乎都和小编无关。
看到这里,你以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英国人民奇葩吗?不是的!其实我们从小熟读的德国人创作的《格林童话》,一开始也不是迪士尼电影描绘的那样美好。
最早期的《格林童话》,其实算得上是一本充满了暴力和鬼怪的精怪小说集。
而且与一般印象不同的是,《格林童话》搜集并非都通过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大部分是经由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女性的讲述的。
第一卷《格林童话》出版后曾饱受争议,因为各种少儿不宜的内容受到质疑。再版时,就淡化或删除了一些少儿不宜的描写,重新进行语言润色,实在不好改的,就直接把故事删除。比如接下来说的这个《蓝胡子》。
蓝胡子是个有钱的贵族,有着蓝色的胡子。他娶过几个妻子,可最终都下落不明。不过他还是通过财力和撩力,最后娶到了一户普通人家的小女儿。有次蓝胡子说他有事要出门,把所有的钥匙交给小女儿,并告诉她,她可以随意打开查看各个房间,但城堡下面最小的那个房间绝对不可打开。
来源:视频截图
小女儿也很叛逆,越是不让开,越是想打开。
房间打开后她才发现,里面吊挂着蓝胡子前几任妻子的尸体。她吓坏了,慌乱中把钥匙掉到地上,沾到了鲜血,怎么都洗不掉。没想到蓝胡子提前回来了,发现钥匙上的血迹,知道小女儿查看了那个房间,立刻就要杀她。这时候,小女儿求他给自己一点时间用来做死前祷告,蓝胡子同意了。
来源:书籍截图
小女儿和她之前恰好来探望自己的姐姐,把自己锁在高塔上祷告。正在蓝胡子要破门而入之时,她的两个兄弟赶来,杀死了蓝胡子。蓝胡子死了,因为没有别的亲人,所以他全部遗产都归小女儿继承。她把部分财产分给家人,自己找了一位真正的绅士结婚,过上了(有钱的)幸福生活。
类似的被删改的童话故事还很多:
比如小红帽最后还是被吃了,并没有猎人来救她。故事告诫小女孩们不要相信任何陌生人。
资料图,图文无关。中新社记者泱波摄
再比如,恶皇后其实是白雪公主的亲妈。公主醒过来不是因为王子的亲吻,而是王子见到沉睡的她后,连人带棺材一起扛上了白马,躺在马背上的水晶棺材里赶路时,白雪公主被颠簸到吐,好巧地吐出了还没消化掉的毒苹果,最终醒了过来。(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而莴苣姑娘因为怀了王子的孩子,被剪短头发丢出高塔,为了找莴苣,王子还被女巫害瞎了双眼。
意大利童话故事《太阳、月亮和塔莉娅》(也就是睡美人的原型)中,睡美人塔利亚是被国王强暴后,昏迷着生下了双胞胎,在孩子吸允睡美人手指时,把纺锤针吸了出来,睡美人才最终得以醒过来。
唉,为什么好好的童话故事,会出现这么多暗黑的情节呢?
接下来就重点说说,恐怖童谣存在的客观性....
其实童谣或童话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和其他类型艺术一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历史因素影响。内容上,或多或少都会反应时代背景。
拿《鹅妈妈童谣》出版时的18世纪英国来说。
当时的英国正在经历工业革命,社会的贫富不均与阶级对立非常明显,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底层人民就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他们大多生活困苦艰难,被剥削压榨。在这种氛围下,见多了各种生死无常与艰辛的人,创作出来的故事会透出残酷和无奈也就不稀奇了。
发疯的人、杀人犯、杀了父母的小孩、杀了小孩的父母…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真实存在过的人。或许现在的人们看了会无法接受,但那反应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而如今,很多残忍的童话故事,也随时那个时代的远去,逐渐消失了。再回想起来,不免会让人觉得陌生和荒诞。
可是不论如何,中国人始终不太能接受的一点是,恐怖故事哪里都有,为什么他们非要写在童谣里面教给小朋友!我们也有《聊斋志异》之类的精怪奇谈故事,但是我们就不随便用来吓小朋友。
说好的爱护祖国的花朵,保护稚嫩的心灵呢?从小就接触这些暴力啊死亡啊的社会黑暗面,不会留下心理阴影吗?
会不会留下心理阴影小编不好说,但是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中国人和英国人的一个文化差异:
对死亡的态度
中国人有孔圣人说的:未知生,焉知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避讳直接谈论死亡的。更不用说那些与死亡相关,违背人伦常理的凶杀案。
资料图,图文无关。宋秀杰摄
但英国人不是这样的,他们对于生死的教育皆是从小教起。
所以伦敦很多公园啊,校区啊,住宅啊附近都会有墓地,并不稀奇。至于很多贵族君王的棺木,也会被承放在不同的教堂里,成为景点的一部分。
至于为什么要给孩子讲恐怖故事?
小编不负责任地大胆推测,也许只是因为要这些白天吵够了的熊孩子,听完故事吓懵后,早点睡觉吧!
小新推荐
飞着飞着,驾驶舱玻璃没了!川航完成了一次“史诗级”备降,网友怒赞
高中生"门禁录像"前的这个举动刷屏朋友圈!老师夸网友赞!
原标题:《英国人这么不怕死,原来都是被恐怖童谣吓大的!》
编辑:赵一凡
责编:刘船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10-26
03-08
03-08
03-08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