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一提到香蕉,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一种可以吃的水果。曾经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大家知道香蕉也可以用来织布么?
因我得到研修机会去台湾交换学习半年,并且选择了国立东华大学的原住民学院,其中我选修了原住民当代艺术这门课,负责这门课的王昱心老师本身就是一名原住民,所以她带我们走访了许多原住民的聚落。
其中坐落在花莲东海岸的丰滨乡是原住民族中噶玛兰族人最为聚集的的地区。相传噶玛兰祖先经过长期的颠沛流离,落居新社的这一批族人,运用古老的智慧,从家门外遍野的北蕉,为捉襟见肘的生活找到出路。
北蕉便是我们熟知的香蕉,噶玛兰族人对香蕉可说是物尽其用,整株都有实用功能。除有成熟果实可供解馋,新鲜蕉叶可用以盛装祭品、包裹食物,干燥的蕉叶还可用来治病。而这次我所介绍的香蕉丝织布工艺就是由该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此次让我一探香蕉织品的地方是在当地的【新社香蕉丝工坊】里,说起这个工坊可是大有来头,因为交通开始便捷,居住在新社部落的噶玛兰族人开始与外界有了频繁交流,当价格低廉、款式多样的工业物资越来越容易取得,工法繁复的香蕉丝技艺逐渐被舍弃,部落人口外流导致传统手工艺后继无人,拥有地织技能的耆老也先后凋零逝世。
眼见香蕉丝工艺将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退场,噶玛兰族祭司朱阿比于1990年重拾这项传统技能,并与同为祭司的潘阿玉与潘乌吉分工合作,扛起传承文化的使命,到台湾各地推广。直到2005年噶玛兰族复名运动期间,族人才将香蕉丝定为部落文化振复的象征,并设立「新社香蕉丝工坊」,让祖先的智慧在丝线里川流不息。
(小编与96岁国宝级大师奶奶的合影)
香蕉丝织物从天然到成品,制作过程为砍割、取纤、晒纤、分线、接线和捆线球等,相当繁复,不只旷时耗力,更是挑战眼力。通常只挑选一至二年生、未开花结果,且具有厚实挺直茎干的香蕉树假茎,将植株从接近根部处砍下,并去除尾端叶片。
小心分开香蕉茎杆一层层的瓣膜,其中纤维粗硬的外层、纤维质少的里层香蕉心,易断裂需丢弃不用,并使用刀背纵剖分割成宽约拳头的长条。
然后将瓣膜内层朝上,以脚按住一端将之拉直,用刀具往下刮,直到淀粉质刮除干净为红紫色半透明薄片,由于附着淀粉质的织物易脆化虫蛀,因此这步相当关键也工程浩大,接着用水清洗,最后再以大太阳晾晒。这样反复三次,香蕉丝才会坚韧,不易断裂。
之后将片状纤维一端用针头分剥成差不多宽度的奇、偶数条,分线这步的拿捏技巧决定香蕉布的细致度。然后将两条纤维的头尾以平结衔接,以手指为轴心缠成线球,使用原住民传统整经台制作平织结构以整经备用。
最后脚踢竹制的水平式背带织布机,手拿绕着香蕉丝的竹梭,左右相交穿梭在撑直的香蕉丝经线中,慢慢织就一缎缎质地朴素的布匹。因为时间的原因,小编并没有看见用香蕉丝织布时的情景,但应该跟用线织布的情景是一样的。
让我们欣赏一下由香蕉丝制作出来的纺织品吧。
小编写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对香蕉丝工艺有了认识了吧~~不然可对不住小编辛苦码字花的精力哦~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4-07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