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选择指南
非素食者如何正确选择
节选:1.WWFHongKong-环保海鲜分类指引
2.台湾鱼类资料库-海鲜指南
编辑:潜莊潜水(Divevillage)
部分照片取自网络。
台湾中视《60分钟》节目
「听海哭的声音--渔业浩劫!」
,再次聚焦了因过度捕捞造成的严重问题:
现如今,渔获量逐年下降,学者预言2048年后吃不到野生鱼!
热爱海洋,却也“好吃”的非素食潜水员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所食用的海鲜,才能减少海洋的浩劫呢?
如何吃,才能吃得环保?!
海洋鱼类的未来
海洋鱼类是人类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特别是开发中国家靠海的居民。海洋渔业也是许多国家的重要产业,全球仰赖渔业为生的人口多达2-3亿人。
五十年前,人们认为浩瀚的海洋恢复力强,不可能被人类改变,渔业资源亦不会枯竭。但半世纪后,大家都已同意由于过渔、栖地破坏、污染、外来种入侵等人为因素的破坏,再加上全球气候变迁的推波助澜及加乘作用,已使得渔业资源持续匮乏。在各项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人为因子中,又以『过度捕捞』最为严重。因过渔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也使得海洋生物多样性到2050年之后将会悉数灭绝。
换言之,如果我们再不积极採取行动,四十年后,人类将无海鲜可以享用。
太平洋上的渔船信号(来自computerworld.com)
据2014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报告称,目前世界超过90%的渔场可能存在对鱼类的过度捕捞。
最近坊间所出版的三本得奖的好书:
1.”Bottomfeeder-Howtoeatethicallyinaworldofvanishingseafood”《海鲜的美味輓歌》或《底食者-如何更明智地享用消失中的海鲜》
2.”TheEndoftheLine-Howoverfishingischangingtheworldandwhatweeat”《鱼线的尽头-过渔正如何改变全球及我们的食物》,
3.”FourFish-Thefutureofthelastwildfood”《四种鱼的悲歌-人类最后的野生食物》
这三本书都指出过渔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破坏,透过食物链的潟流效应(cascadeeffect),将会使未来的海洋只剩下水母及蠕虫;
未来的海洋水层中可能只剩下水母,就仿佛又重回到了鱼类等掠食动物尚未演化出来的寒武纪(Cambrian)的古代海洋一般。其实这一切的改变就发生在我们这一代
。回想过去的五、六十年前我们所吃的每一尾鱼都是野生鱼类,但今天市场上已是野生和养殖各半,消费者已不易分辨哪些鱼是野生,哪些是养殖。
如果照此趋势持续发展下去,在未来的五十年内,我们的孙儿辈很可能就再也吃不到野生鱼类,下海潜水也看不到美丽的珊瑚礁鱼类了。
为何要有「海鲜指南」
挽救日益枯竭的渔业资源,主要的方法有限渔及复育两种。
又包括:(1)投入管理(限时、限地、限渔法、限船);(2)产出管理(数量、体型、效率、渔获);(3)综合管理(配额,如责任制渔业)。
划设海洋保护区或保留区(禁渔区)其实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限渔及复育资源的方法。
比起仍有争议的投放人工鱼礁,以及成效评估困难的种苗放流更好。但由于「限渔」或「慢渔」常被认为会影响许多人的生计,故不易推动,而MPA之划设及落实有效管理又不如预期,因此近年来保育团体开始积极推动「生态标章」制度,希望从消费者自己作起,依据「海鲜指引」来买对的鱼、吃对的鱼,鼓励只吃符合永续的「绿色海鲜」,包括「底食」及「素食」等运动,加强海洋保育之宣导教育,
希望每个人均能由日常生活中来协助海洋保育
。其实消费者在逛超市和下馆子时所做的决定,就会对海洋多样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目前我们所购买的水产品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合乎永续理念的。但舆论压力出现后情况应会逐渐改观。因此,消费者也应要有觉醒,毕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全球「海鮮指南」状况
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玛(Wal-Mart)己计划从2011年开始,只贩售经「海洋管理委员会(MSC)」所认证符合保育的鱼类。鱼柳之领导品牌「鸟眼」,目前採购的鱼类产品中也有三分之二是合乎永续标准。速食店龙头麦当劳在其麦香鱼(鳕鱼堡)中,只採用资源量及渔法永续的阿拉斯加狭鳕等。
「海鮮指南」--如何选择
购买海鲜时,建议依循以下原则:
1.常见种(量多)>稀有种。
2.银白色鱼种>有色彩的鱼种。
3.迴游种>定栖种(前者种类少数量多)。
4.泥沙栖性物种>岩栖性物种(后者种类多数量少)。
5.不买远道而来的海鲜(耗能)。
6.不买长寿的大型掠食鱼(汞等重金属量高)。
7.养殖鱼>海洋捕捞鱼(野生鱼类已经越来越少)。
8.不买养殖的虾、鲑、鲔(其饵料为鱼粉或下杂鱼)。
9.购买养殖的吴郭鱼、虱目鱼等(其饵料为植物性饵料)。
10.购买食物链底层的海鲜—底食原则。
11.不买非使用永续鱼法捞捕的鱼获。
享用海鲜,五「不」政策:
不吃珊瑚礁鱼类
珊瑚礁是海洋的热带森林,
孕育丰富的海洋生物,为重要的海洋生态系之一,也是潜水生态旅游的主角。捕捞珊瑚礁鱼类会破坏珊瑚礁环境,连带影响整个栖地物种的繁衍。
不吃大型鱼种或幼鱼、鱼卵
大型鱼类营养层级较高,量少生物复原速度慢,其生存影响整体海洋生态的平衡,请拒绝食用。例如:鲨鱼、鲔鱼、鲸豚、旗鱼等。幼鱼与鱼卵发展尚未成熟,应让幼鱼长大成为具备较高经济价值,并有繁衍的机会,例如:鲟鱼(鱼子酱)、飞鱼卵、鱼勿仔鱼(许多鱼种的幼鱼混合体)。
不吃深海鱼类、稀有物种与已过度捕捞的鱼种
深海鱼类生存年龄长〈许多鱼龄均超过100岁〉,生长缓慢,若在繁殖年龄前被捕捞,无法繁殖下一代,导致快速灭绝。稀少物种与已过度捕捞的鱼种,均应拒绝食用,例如:剑鱼、黑鲔、鲨鱼等。
不吃非永续鱼法所捕获的海鲜
以破坏海洋环境或容易造成非目标物种死亡的鱼法所捕抓的鱼获,应拒绝食用。非永续鱼法:毒鱼、炸鱼、流网、三层刺网、底拖网等。
不吃破坏环境与耗费自然生态的养殖海鲜
管理不良的养殖水产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疾病感染、物种侵略等问题;而依赖野生鱼苗、以野生鱼类喂养的水产,更加剧了对海洋资源的耗损,应减少食用。例如:中国的养殖虾与养殖红斑、东南亚的养殖石斑类鱼种(老虎班、青斑)等。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把超过70种常见的海鲜品种,分为三个类别:
1.绿色-「建议」
2.黄色-「想清楚」
3.红色-「避免」
这类海鲜1.其饵料为天然或植物性饵料2.野生资源量尚称丰富3.属于食物链中、底层生物4.为洄游性生物5.捞捕方式对环境影响较小
建议想清楚有否必要食用这类海鲜。这类海鲜1.养殖饵料需来自小鱼(鱼粉或下杂鱼)2.捞捕的渔业管理未完善,需求增多或会带来问题3.属于食物链高层生物4.为定栖性生物5.捞捕方式破坏栖地或造成混获
这些物种1.已遭过度捕捞,野生数量遽减2.成长慢、资源不易恢复3.属于食物链高层生物4.为定栖性生物5.捞捕方式破坏栖地或造成混获
潜莊Eaxon教练说:这世界上多一位潜水员,就会多一份保护海洋的力量!
从日常饮食做起,即使非素食,也可以成为环保主义者!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4-07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