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养鱼世界》郑石勤
塘虱鱼在分类上为胡鲶科,胡鲶属,以云林及屏东养殖较多,近年台湾年产约800-900吨。目前多以屠宰厂家禽下脚料喂养,采超高密度放养。业者指出,每公顷放养约数十万至一百万尾鱼苗,养殖期平均约15个月,每5分地可收成10-15万台斤。
塘虱鱼俗称土虱、土杀,大陆俗称胡子鲶、塘虱、土虱、塘角鱼。在分类上属于辐鳍鱼纲鲶形目(Si1uriformes),鲶形目在淡水鱼类中是种类次多的目,仅次于鲤目(Cypriniformes)。
鲶鱼为热带、亚热带淡水鱼类,目前全球已知的鲶形目鱼类约有34科2400种左右,台湾的鲶形目鱼类分布有6科16种。
野生鲶鱼栖息于河川、池塘、水草茂盛的沟渠、稻田和沼泽中的黑暗处和洞穴内。鳃腔内有辅助呼吸器,所以能耐干旱,在泥浆或水少的地方能生活一段时间;在干燥时节营穴居生活,据闻可数月不死。
塘虱鱼与鲶鱼是远房亲戚
台湾常见且具养殖经济价值的鲶形目鱼类有2种,分别为塘虱鱼及台湾鲶,其生物特性和繁养殖方法很类似,但却是属于不同科,塘虱鱼为胡鲶科(亦称塘虱鱼科)胡鲶属,而台湾鲶为鲶科鲶属,两种鱼只能算是远房亲戚。分辨这两种鱼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须的数量,塘虱鱼有4对,鲶鱼只有2对(幼鱼时3对)。
塘虱鱼也称为胡子鲶或胡鲶,学名Clariasfuscus,俗称土虱或土杀,分类上为胡鲶科(Clariidae,亦称塘虱鱼科)胡鲶属,体色黄褐或灰黑。也因为能长期间离水不死,迁移能力强,英文俗称Walkingcatfish。
1970年人工繁殖成功
塘虱鱼盛产于东南亚、中国大陆及台湾,早期台湾乡间农田沟渠常见塘虱鱼及鲶鱼,是农民经常捕捉食用的鱼种,前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家富表示,水产试验所在1970年陆续完成本土鲶鱼及塘虱鱼的人工繁殖,并在隔年确立大量繁殖技术,推广给民间养殖业者,由于当时价格很好,养殖面积逐渐扩大。
但因工厂排出废水污染,农药施用以及电气滥捕,天然成长的塘虱鱼日渐减少。可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及外销的需要反而增加,因此价格日益上涨,在1973年时,每台斤市价高达84元以上,遂使不少农民对养殖塘虱鱼发生兴趣。
在养殖繁盛时期,塘虱鱼繁殖场为数较多,宜兰、台南及高雄都有分布。塘虱鱼繁殖业者李炎基指出,早期塘虱鱼价格昂贵,一台斤可卖到100-200元,而且孵化技术还不到位,鱼苗供不应求,一尾寸苗售价曾经高达5元,当时做苗赚大钱的人不少,屏东、鹿港洋仔昔、彰化王田等地有不少人做塘虱苗。“当时生物饵料培育技术极为欠缺,孵化3天卵黄囊消失后,鱼苗吃不到适当的浮游生物,1-2天就会饿死。”李炎基说。
以前塘虱苗都是养到寸苗阶段才出售给养成业者放养,现今产业生态已完全改观,繁殖场不再单纯的培育幼苗出售给养成业者,部分经营模式已改由养成业者提供成熟种鱼给繁殖场,繁殖场育苗后与养成场分享鱼苗,多余的苗出售给其他养殖者;或者,整批苗孵化约一个星期左右的鱼花交给养殖业者放养,只收几万元,不以尾计价。
据了解,目前塘虱鱼育苗场有4-5场,多在屏东、高雄一带,每个场的年出苗量大约500-600万尾。繁殖业者苏景文指出,塘虱鱼可分为白肚(即非洲塘虱)及黑肚(本土种),白肚较大型,成长较快,是目前养殖主流。因为非洲塘虱鱼较不耐寒,高屏地区气候最适合做繁殖,当地水温高,清明前就可开始进行人工繁殖操作,直到10月份为止。塘虱苗出货视客户需求而定,有的业者订购孵化3-4天的幼苗放养,这种通常以整批计算,一批苗50-100万尾之间。也有业者购买7-8分苗放养,较大的苗一尾0.5元。
泰国塘虱已被摒弃
本土塘虱鱼业者俗称的“白肚仔”,虽然肉质好、价格高,却有体型小、成长慢的缺点,彰化县埔心乡邱创志“太平洋淡水鱼类试验所”遂于1973年引进泰国塘虱鱼(C.batrachus),并从事培殖鱼苗供应各界需要。塘虱苗培育业者李炎基表示,泰国塘虱鱼又称南洋土虱,生长能力很强,体色较偏黄褐色,皮肤有斑点,类似早期掌上型磅秤,业者俗称“秤仔花”。
本土塘虱鱼与泰国塘虱杂交子代背部呈灰黑色,因胸鳍棘有毒,捕捉时容易被刺伤,早已被养殖业者所摒弃。目前业界所养殖的塘虱鱼都是非洲塘虱鱼(C.mossambicus,又称非洲大花鲶、埃及塘虱)跟台湾本土的杂交种(以下称非洲塘虱),非洲塘虱胸鳍上前沿有一截白色,俗称白翅仔。因为非洲塘虱较泰国塘虱成长快,且胸鳍上之棘较小,毒性较低,捕捉时较不易伤手,所以较受养殖户喜欢,为目前市场主要养殖的塘虱鱼品种。
前水试所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家富,曾运用随机扩增片段多型性分子标记(RAPDmarker)技术证实,目前台湾养殖塘虱大多为台湾塘虱鱼与非洲塘虱鱼杂交之子代,一般民众的观念大都误以为台湾养殖的是泰国塘虱,其原因有其由来。据了解,当初前水试所竹北分所分所长刘嘉刚先生与业者潘光华先生自中非共和国引进非洲大花鲶。潘光华在水试所研究人员协助下培育出台湾塘虱与非洲大花鲶杂交苗,潘先生为掩盖鱼种来源,在贩卖时宣称为新品种的泰国塘虱鱼,所以造成养殖业界的误会,至今都难以更正,目前许多网站在介绍塘虱鱼时仍说明台湾养殖的是泰国塘虱鱼。
塘虱业者努力提升形象
过去塘虱鱼养殖偶尔出现负面消息见报,部分养殖业者为减少养殖成本,以病死鸡鸭喂饲;不过,台湾最大的塘虱鱼养殖场兼贩运商沉坤喜表示,目前大部分塘虱养殖场都以合格的家禽屠宰厂屠宰后剩余的鸡头等废料,做为肉食性塘虱鱼的生饵,加以搅碎后投喂,不只卫生上已无疑虑,其营养也极适合塘虱鱼,可以提升塘虱鱼肉质细致度。
目前台湾塘虱鱼品质已有所提升,沉坤喜养殖场是领有养殖渔业登记证的合法养殖场,还每年两次将自场养殖的塘虱鱼送往台湾检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验,检验种类包括众所瞩目的重金属、孔雀绿及氯霉素等13个项目,至目前为止,各送检项目都合格。
沉坤喜应该是塘虱养殖场及贩运商,养殖场座落在云林土库乡间,云林县也是目前塘虱养殖的最大县,其土虱养殖场鱼池放养的品种都是非洲塘虱。
沉坤喜的塘虱鱼苗是自行人工繁殖,养成后挑选体型大的成鱼做为种鱼,以人工授精方式培育鱼苗,孵化约一个星期的鱼花就整批移入养成池,估计一甲地(约14.5亩地)放养大约1百万尾鱼苗,养殖期间不分池,任由塘虱鱼自行成长,放养15个月后,可视需要数量开始捕捞收成。由于没有分大小,同批鱼苗养成捕捞上来的塘虱体型差异极大,尾重从4两到4斤都有,体型差异达16倍之多。“抢得到食物的鱼长得快又大,较弱的鱼吃不到料,长不大,养15个月只能长到4两多。”沉坤喜说。
台湾年产千吨上下
目前台湾塘虱和鲶鱼养殖主要以云林及屏东较多,刚孵化塘虱鱼苗体型比一般淡水鱼苗大,孵化后约5-7天就移到养成池中,虽然塘虱鱼大小残食性强,但苗价便宜,每甲地大约放养1百万尾鱼苗,养殖期间不分池,任其自生自灭,自放养开始最快约一年起可开始间捕出售,一般在第15个月起捕捞。万顺土虱养殖场刘先生说:“目前养成业者以超高密度放养鱼苗,塘虱苗不再以尾计算,而是整箱计算,一箱4万元,裡头可能有数十万尾鱼苗。”
大多以水深约150-180公分土池养殖,不设水车,因为塘虱拥有特殊的呼吸器官,可耐缺氧状况。塘虱养殖活存率较具经验者约在7-8成,高密度养殖的塘虱鱼,即使会相互残食,单位产量依旧惊人。万顺土虱养殖场刘先生指出,每分地产量约在3-4万台斤左右,每5分地可收成15-20万斤。
台湾养殖塘虱鱼年产量变化极大,1993年多维持在数百吨,1996至1999年大幅减少,仅仅有100-200余吨。2000年时又突然暴增至2300余吨,隔年起又逐年衰减至千余吨,2005-2006年又仅有300多吨,2007年产业被外销欧盟市场的大利多消息吸引,年产量暴增到5414吨,最终因国内塘虱鱼养殖方式未为欧盟接受,外销之路受阻,产量又回到千余吨,近3年平均约在800-900吨上下。
由于塘虱鱼养殖仍存在著不合法喂饲的情况,这也反应在渔业年报的各县市淡水鲶的养殖产量统计,部分养殖业者保持极端低调的态度,不愿养殖情况曝光,以致有关单位在调查统计时遇到困难,统计数字无法反应现实。渔业署2014年放养统计资料显示,淡水鲶(含塘虱鱼及鲶鱼)养殖户有26户,养殖面积12公顷,鱼塭50池。
塘虱鱼的销售通路
塘虱鱼末端市场需求相当广泛,各种大小规格都有其特定市场通路。小尾的塘虱可做为海钓用饵,或4两到半斤的小塘虱可做为瓮炖,一瓮放一尾大小正好。大规格塘虱可供应给钓场,或夜市塘虱小吃摊分切成鱼头、中腹、尾段做成当归塘虱。也可以活鱼直接出售到鱼市场、餐厅,或加工成鱼排外销,以及成为鱼丸等加工品。
目前塘虱鱼的销售通路主要有以下几种:
1.活鱼:销往鱼市场或直接供应餐厅、夜市土虱摊。雌鱼熬煮后,卵会散落到整锅,造成小吃业者处理上的不便,故小吃摊料理以雄鱼为主。
2.鱼丸:取肉制成鱼浆,做为鱼丸加工的原料。
3.鱼排:去头去尾后,取两侧之肌肉制成鱼排。鱼排出口以中东地区为主,少数销往美国及日本。(编注:据悉,目前已无鱼排加工)
4.雌鱼:体型约30-35公分的雌鱼有外销市场,因此塘虱饲养约半年要分雌雄,雌鱼外销,雄鱼留池续养。
5.鱼头:取下鱼排后的部位,特别是头部,可售给夜市土虱摊,塘虱鱼头部的售价高于其他部位。
6.荷尔蒙制剂:脑下垂体取出后经过脱水,可做为鱼类催熟之荷尔蒙制剂。
7.钓鱼场:大规格塘虱可出售给钓鱼场供休闲垂钓用。
8.钓饵:和虱目鱼一样,小尾塘虱也可做为海钓船钓饵。
塘虱鱼养殖数据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问题请联系fishfirst@126.com
如需转载,请按如下格式注明出处:
来源:水产前沿(微信号:fishfirst)
文/图:《养鱼世界》郑石勤
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谢谢合作!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4-07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