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内外中医药界,于卫东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以精湛的中医技术攻克眼科领域的绝症顽疾,他以流利的英文与各族裔患者无障碍沟通,他隐居温哥华一隅却心系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传承,他以中国古代先哲
“随遇而安”的哲学精神融入加拿大多元文化
的社会
,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跨界人。
本报独家专访
文/丹栋摄影/Lilian
全文共11477字,细读大约需要21分钟
【第一章】
于卫东给新冠肺炎开的三副药
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病例
万,死亡超过
万人!
美国约翰尼·霍普金斯大学官网的新冠实时数据并没有让于卫东感到震惊。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的知识背景让他在这场疫情中有更多的理性视角和判断。“加拿大政府和
省政府在疫情中的反应和采取的相应举措非常值得赞赏,”于卫东说。“看起来政府的动作好像是慢半拍,但这并不是前期反应迟钝,这恰恰是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尊重事实、尊重专家的态度。与近邻相比,加拿大的感染率、死亡率都不及美国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我们三级政府、卫生官和民众的配合都比较好。”
COVID-19
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此前未知的病毒,是全新的事物,卫生官、医生、政府、百姓都无从知晓,没有任何参照系可言。那就一定要经过一个摸清事实—临床总结—找到规律—做出反应的过程。”谈起今年春天这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挑战,于卫东很有发言权。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是一座建于
1834
年的古老而又现代的综合性大学,公共卫生专业一直是这所大学的优质学科,
1990
年这所学校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东方学生,他就是于卫东,此前,于卫东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和研究工作,比利时攻读公共卫生专业的经历奠定了于卫东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素养。
早在2019年
月巳亥年立冬,于卫东观察到BC省气温反常,就已经提出冬不藏精,春季要防瘟的预警。并开始提供膏方养生。当
2020
年新年伊始武汉最早发现新冠肺炎病例的时候,他开始持续关注,为国内外的患者和医生同行提供了防疫指导。
【第一副药:无须恐慌,积极预防】
3月中旬,疫情在全球爆发,加拿大也未能幸免于难,很快感染病例上升,政府宣布“居家令”。
一时间恐慌、焦虑、无助的情绪弥漫社会。于卫东频繁地接到患者及朋友的问询,“我们该怎么预防病毒的侵害?”“听说国内治疗这病用了中药,我们能用吗?”“我现在感觉喉咙痛,还有点发烧,会是中招了吗?”
特别是一些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的报道煽动了民众的不安情绪,这一切让于卫东觉得有必要站出来,好好讲讲这件事。
日晚,
ZOOM
网络会议室,温哥华北大光华校友会组织了网络公益讲座“疫情蔓延,如何中西医结合预防并自救?”于卫东由浅入深地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讲到对新冠肺炎发病,病机的认识,讲到公众居家中医中药预防的要点,如果得了感冒,发热,咳嗽等疑似病症之后的中医治疗和调养,主题讲座和答疑解惑互动热烈,从6点半一直到
点多才结束。
视频:疫情蔓延如何中西结合预防并自救/主讲人:于卫东
通过这个公益讲座,于卫东希望给各界人士一个正确的认识,理解中医在新冠防控中的切入点和作用。共有70多人在线聆听了于卫东的讲座,于卫东的一席谈让许多人豁然开朗。
一位居住在温哥华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加拿大疫情起来之后,非常担心,因为听说这种病现在还没什么方法可以治疗,如果染上了基本就要靠自己的体质去抗,听了于医生的讲座,明白了,病毒也没有那么可怕,至少按照国内中医的经验,是有了一套治疗方法了。再有,普通人可以通过服用中药预防方保健,提高免疫力。不担心了!”
“于大夫,有你在我们就放心了,至少知道万一中招,我们可以找你,”许多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如果说一场疫情使我们处于乱世的繁杂和无测,无疑,有医生在就是众人心安之处。
【第二副药:以中药战胜轻症】
病例一:
干咳、咽痛、怕冷、汗多、腹泻,再加上持续发烧38度左右长达
天……
家住温哥华的张先生心里越来越没底了,疫情当下,虽然自己只有
岁,可是病毒不分老少啊。
日下午
点,情况更严重了。拨通
电话之后,医生问明情况后只是让在家自我隔离。
——这更恐怖了,媒体已经报道过不同国家的好几例病人在家隔离后情况变重不幸死亡了。
“为什么不找中医试试?”
在亲友的建议下,张先生与于卫东视频连线,一番问诊之后,又观看了舌象。此时,于卫东判断这是少阳太阴合并,开出处方“柴葛解肌汤”加减。
配好药后用快递寄到患者家中,张先生服药第一天体温就降到
6.8
度,同时咽痛减轻;第二天下午体温上升后服药再降至
6.5
,咽痛、干咳基本消失,汗出停止,腹泻好转。第三天体温
6.8
度,各种症状都消失,张先生的体力和精神状态都开始好转,一家人终于放心了。
很多像张先生这样有疑似症状,但是没有机会确诊的病患情急之下找到了于卫东,通过远程会诊,进行治疗。
病例二:
岁的赵先生,在疫情之初去多伦多出差,回来后倍觉劳累,每天傍晚时开始低烧,持续
多天,还伴有畏寒、头痛、鼻塞,间或腹泻与便秘等症状。在视频问诊中,于卫东发现患者舌红,苔薄白。患者焦虑不安,担心自己是新冠病毒感染。
这一次于卫东开出的药方是:防风通圣散合甘麦大枣汤。
治疗当晚,赵先生的体温就降到了
7.1
度,到第三天体温就完全正常了,病人大喜,连连向于卫东道谢。
在疫情蔓延期间,发烧是最让人害怕的症状。
病例三:
岁的梁女士就是这样,
日,她已经连续发烧两天,口苦、咽干、无汗、便秘、尿黄。向于卫东求助后,视频问诊中于卫东看到患者舌暗红、苔白厚,诊断结果认为少阳阳明合病,治疗方案是以大柴胡汤加减。
梁女士在服药后第三天体温降至
6.9
度,第四天开始体温正常,别的症状改善。前后一共吃了
天药,一切恢复正常,转入食疗调理。
隔离期间虽然诊所不接待面诊患者,但是借着这次疫情,于卫东发现中医远程会诊这种“云看病”的新方式,不用摸脉,以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指导,处方用药,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保持社交距离的时期,非常应时。
通过对一些疑似病患的治疗,于卫东也摸清了庚子年时疫疾病的特点,在加拿大医疗资源严重挤兑的当下,开展中医网络诊疗更是为社会分忧、为患者解难。
于卫东先后在中国,欧洲,美国,加拿大
行医近
,足迹遍布世界。在大温地区,是首屈一指的
”,于卫东曾任“
省注册中医针灸协会”的会长,与中医界同仁一起努力,为中医在加拿大的发展,为加拿大中医使用中文的权力,和中药的监管都进行了倾情的努力。现在也作为
省中医针灸管理局的理事服务社会。
最近,找于卫东咨询和看诊的主要是对关注新冠病毒感染的人,他们中有华人,也有其他族裔的人,有老患者,也有慕名而来的新客户,还有些发烧咳嗽的人,于卫东也都对症为他们开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日,一条让人悲伤的消息:多伦多
岁的华裔张爸爸,因为感染新冠,在自己家中去世。据说,他出现症状已经
多天了几天前他开始发烧咳嗽,以为自己能挺过去,就自己吃了点消炎药。本以为好转了,没想到竟猝然离世,走前人还在沙发上等救护车来……
再之前,还有居住大温列治文的47岁养老院护理员,也是确诊轻症后在家隔离,一周后仍然发烧不退,而且突然加重离世。
轻症不测,居家隔离这是BC省在疫情前半程采取的抗疫措施,然而,真真实实发生着悲剧让公众再一次意识到,病毒真的很恐怖!消息发布,在媒体的推动下,一时间让人不寒而栗,对此,于卫东说:“温哥华出现了几例在家中转重症病死的,这很可惜。如果他们在家里,能够采用中医的调理手段,祛寒、健脾胃、补气等等,我认为应该是有益的。”
结合国内前段时间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于卫东认为,如果是发病初期症状较轻,西医一般会让回家自我隔离、密切观察,在这个阶段,如果以中医的方法进行干预,对于防止他的症状转为重症有一定的作用。
中药在国内疫情中被社区内的发热、疑似、轻症、普通型患者大范围使用,在改善轻症症状、减少轻症转重症方面发挥了作用。中国有方舱医院,都是轻症患者,他们通常是采用针灸、中药、八段锦等相结合的方法,凡是中医参与治疗的最终统计是很低的转重症率,而没有中医参与早期治疗的由轻症转重症的比例就高。
3月初,在加拿大刚开始有确诊病例的增长时,于卫东就和朋友们一起从国内采购一批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准备用于加拿大的抗疫,可惜由于通关等原因还迟迟没有到货。
中国抗疫过程中中医药的应用能不能在加拿大复制?于卫东并不乐观,他说:“在加拿大,公众对中医理念的接受度是一个限制因素,比如在温哥华华人有这个文化传统,但是其他族裔对中医不了解,不接受,没有主动求医的行为,这非常遗憾。中医在加拿大防疫的过程中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中药、针灸,不是为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提供方法,但是它可以改善肌体的整体反应状态,对病人自身抗击病毒起治疗作用起积极作用,改进整体健康,提升肌体反应性,比如缓解失眠、焦虑、头痛等症状,也能辅助病人康复,帮助他们减少痛苦,帮助他们整体状态提升。总之,在身体和病毒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中,让身体的生命力占到优势。中医西医两种方式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第三副药:以中医中药的精髓提升免疫力】
省卫生官
BonnieHenry
在分析新模型时说:“直到新冠疫苗问世,疫情不会真的结束。想要真正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还需等
个月。”
不谋而合的是,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预测
SARS-CoV-2
在大流行后期的传播动态》的研究论文。论文称:
“疫情并不会在今年夏季停止传播;
从现在到
2022
年,人们可能都需要保持居家隔离、关闭学校等隔离措施
;只有疫苗问世才能结束疫情。”
各种迹象表明,人类与新冠病毒的对抗将要进入持久战。既然是持久战,人们又不可能永远待在家里,复工复学之后,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就是一个大众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又是中医中药的用武之地。
这次疫情中,海外华人聚居社区的低发病率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大温地区也是这样,华人一直重视防御病毒,有戴口罩的习惯,前段时间华人社区爱心互助帮助从国内回来的人居家隔离,这些都有效地阻断了病毒传播的途径。在二三月份,很多华人就纷纷到本地中药店和中医诊所买中药,先把预防和保健的中药吃上了,这也是华人社区防病毒做得好,感染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中医中药正被更多的人接受,特别是在西医对新冠病毒尚无药物与疫苗的情况下,在三月上旬美国和加拿大的很多中药店就已经顾客爆满,不仅是华人,许多西人也来买药,某些药材如柴胡、金银花等已经一药难求。
中医中药真的这么神吗?
于卫东有一个比喻,病毒和人体就好像小偷和房子,病毒要攻击人体就如小偷要窃取房子里的宝贝,西医方法是抓小偷,中医方法是通过“扶正”让房子门窗更坚固,小偷进不来,如果能够中西医相结合,相信能有好的效果。
“中西医在看待同一个疾病时是完全不一样的角度,比如新冠肺炎,西医的思路更多是从细胞水平出发去研究怎么消灭病毒;而中医则是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通过调节内环境达到一种平衡,激发自身的力量与病毒对抗”
其实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共同的目标都是治病救人,只是分工不同。西医在救治重症、危重症时使用的生命支持技术无可替代,而中医在改善轻症、普通型患者的症状方面有效果,在面对新冠肺炎这一共同敌人的时候,大家要配合在一起共同战斗。
于卫东说:“中医在面对这样一场大瘟疫时,首先要抓住它共性的东西——是什么定性、什么病机、怎样的传变过程,然后就可以根据核心病机来确定一个核心治疗的处方。”
因此,西药多是单成分,药物的靶向相对清楚,在研究和论证药效的时候相对容易;而中药的话,即便是一个简单的方子,四五味药就有几十种成分。如果是十几二十味药的话,可能是几百种的成分,在论证具体成分的效果时,不是一下子能研究清楚的。
其实,中药的药理在单味药上已经有很大的进展了。但中药大多是复方,复方药的成分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协同还是拮抗,论证起来非常复杂。但对中医进行循证医学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世界上很多药理学、毒理学、分子生物学、物理学专家都在做相关科研和跨学科研究,为中医药寻找一种合适的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
于卫东说,以中医的养生理念进行保健和预防是完全可行也很有必要的。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华人朋友和对中医药有了解的人可以尝试用中药来解决问题,有一些在国内已经被证明有效的预防方,以黄芪、金银花等为主,不是说吃了就能保证不患新冠肺炎,而是此方能够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即使感染了病毒,也会由于抵抗力的提升而避免轻症转向重症。
【第二章】一位中医在西方世界的奋斗史
【喝洋墨水的中医】
西哲说,机会总是对有准备的人微笑。东方哲学认为“天人相应”,人与世间万物是一个整体。正如于卫东的一生,他总觉得有一种冥冥中注定的力量在推动他的人生不断前行。
山东济南附近的平阴县是个盛产玫瑰的古城,1962年于卫东出生在这里一个医生家庭,可是读书时代的他从来没把自己的未来和医生这个职业联系在一起,那个时代年轻人推崇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于卫东感兴趣的是数学——科学王冠上的明珠。
1983年,走出山东中医学院大门的他,被分配到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从事临床工作,那时让他着迷的是尝试用数学方法对中医进行研究和创新。
或许就是这样一种不受框框约束的个性,使他后来走上了全然不同的道路——
1985年在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进修中医古代文献,走进《黄帝内经》的古老时空,复盘阴阳五行的推理体系,在中医理、法、方、药四个层次的辩证方法中汲取精华,
1987
年于卫东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中医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探讨中医未来发展的方向,中西医学的定位和中医药研究的突破口。为此他不断与中医各科的学术带头人进行专家咨询,与同事们一起梳理中医研究的发展战略。
随后,开放性思维将他带得更远,远到遥远欧洲的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教育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学习了流行病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也给了他厚积薄发的后劲。
1993年,于卫东到美国加州做中医针灸方面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之前,他对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医理哲学思辨和方法论、全息理论、心理学、营养学、物理疗法、流行病学等相关医学理论的研究使他跨越中医的门槛,进入更广阔的领域,在美国加州及加拿大行医的初期,他就分别专门研究过肥胖病、糖尿病和顽固性失眠等。
1997年
岁的他来到加拿大,定居于温哥华并创办了天泉中医诊所。
【古代医圣的惠赐】
于卫东的诊所名号“天泉”,英文名
WellspringClinic
。他希望自己诊所的开设是一个开端,一个中西方知识的碰撞之地,能够带领自己在医学之路上开启一个新发展。
“我希望这个诊所就是一个源泉,因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面对病人的生命、生活、健康。我希望能给病人的生命生活带来新的助力。”他说,“回顾诊所成立以来,确实也是命运眷顾,我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所以它确确实实是天赐神泉。”
今天的天泉诊所是以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而享誉全球的中医眼科诊所,这与当年于卫东所定的减肥的“主营业务”已经相去甚远。
于卫东第一次亲身体会中医药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缘于一个“偶然”。
那是1999年的夏天,于卫东的诊所来了一位想用中医方法减肥的墨西哥裔加拿大人,名叫阿德瑞亚娜(
Adriana
)。填完病例后,于卫东发现她有眼疾。阿德瑞亚娜告诉于卫东,她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在加拿大和美国都看过了,但都被告知这是绝症,没希望了。
阿德瑞亚娜的绝望唤起了于卫东深深的同情,灵光一现的是,他想起以前曾经读过的文献资料,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曾经有过有效治疗此病的案例,上世纪
年代,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医眼科专家唐由之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做过深入研究,当时很多日本患者还专程到北京求医,一时传为佳话。于卫东对此印象深刻和崇敬。
对中医治疗跃跃欲试的于卫东说服阿德瑞亚娜,接受为期
个月的试验性治疗。于卫东使用中药、针灸、食疗、眼睛按摩、激光针灸和营养维生素给她治疗。结果出乎意料,仅仅过了一个半月,阿德瑞亚娜的夜视力就有了明显的改善,经过检测,阿德瑞亚娜的双眼视野提高了
度。这给了于卫东很大的鼓舞。经过
年治疗,阿德瑞亚娜基本恢复了正常视力,并将她患有同样眼疾的姐姐也介绍来看病。
如今21年过去了,于卫东治疗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已经有
800
多例,来自全球
多个国家的患者。
是中医中药创造了这个奇迹,于卫东说:
“很多病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传统中医学和西方医学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西方医学视角下的‘不治之症’,我们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草根、树皮,加几根金属针,就可以在短期内改善病情,
并取得稳定的预后。
这都是古代医学的惠赐。
【不是该得诺贝尔奖就是骗子】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可导致视力下降,最终完全失明。
这是被中国卫健委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所收录的一种眼疾,全球医学界对这种病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西医目前普遍认为,不管是在阻断其病程发展,还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尚无有效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个
不治之症
许多得了这种病的患者就是一天天等待黑暗降临的时刻。
打破西医思维的局限性,挑战
不治之症
的信心,是建立在对中医理论的自信和中医前辈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于卫东认为,中医药的传承不仅应该体现在技术方法上,更应该体现在理论和信念上。一个医生只有站在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才能更好地在临床上、科研中执简驭繁,才能推动医学产生质的进步。
从对阿德瑞亚娜的治疗开始,于卫东潜心钻研其中,
为了更好地帮助病人康复,于卫东不断外出学习了多种针法,如腕踝针、方氏头皮针、针灸脱敏技术、法国耳针等针刺技术,并对耳医学、董氏奇穴等进行了研究。经过艰难的博采众长、去粗取精的历程后,最后回归到道医学、易医脐针,在临床上注重结合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用针用药,逐渐形成了一套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综合疗法,并达到
90%
以上的临床有效率。
2003
年,患者的口
口相传和医学媒体的报道,让于卫东声名鹊起,慕名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加拿大、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希腊、墨西哥、瑞士、荷兰、挪威、南非、埃及、阿尔及利亚、新西兰、巴西、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家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纷纷专程到温哥华找于卫东治疗。到2020
他已帮助世界各地800
人打开了光明之门。
十多年来,当于卫东回到中国,向眼科和中医界同行传讲他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综合疗法
时,大家通常是半信半疑。有一次一位非常耿直的医生甚至断言:
“按你所说的这种疗效,要么你就该被授予诺贝尔奖,要么你就是个骗子!”
如今,当然没有人说这样的话了,重见光明的患者真实的病例说服了大家,每年于卫东回中国的时候,也都会被各家大医院眼科门诊请去传授经验,每一次也总有早就预约好的排队等待治疗的患者。
在20余年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础上,于卫东总结出一整套中医眼科疾病的治疗规律,临床上应用于青少年近视、散光,中老年视疲劳、干眼症、飞蚊症、青光眼、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眼病,青睫综合症、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等眼科顽疾上已经取得了突出的临床效果。
从山西省眼科医院,到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再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视力逐渐减退、被确诊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阎女士转了一大圈,找过几位眼科领域的顶级专家后,她得到了一致的回答——视网膜色素变性是遗传性疾病,属世界难题,无法治疗。
就在阎女士万分失望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找到了加拿大温哥华天泉中医诊所的于卫东医生。在于卫东的治疗下,仅仅
天,阎女士患病
年来笼罩在心头的阴霾就一扫而空,
太不可思议了,效果非常好,我对治好病很有信心!
这位阎女士只是于卫东800多位病人的其中之一。
于卫东是用什么神奇的方法治眼病的?走进天泉诊所,记者了解到,于卫东对眼睛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三个方式,针灸、中药和食疗相结合。
看似不难,其实是抓住了中医治疗的本质——
中医治病治的是
,中医的精髓之一便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于卫东说,治疗时他关注的是患者身体的整体状态,不会把思维局限在眼睛上。患者的整体状态好了,眼睛才会好,否则即便一时有效,病情也会反复。
所以,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体质的好坏与治疗效果是息息相关的。
摆脱了“以眼治眼”的局限,于卫东“以全身治眼”才创造了高有效率的奇迹。
You
ube
上,另一位美国奥尔良的患者讲述了他自己的治愈故事。
年前,找到
于卫东诊所治疗眼疾的时候,我的
体质很弱,治疗
年效果不是很明显,直到最近半年才有了跨越性的进步,因为
我的体质得到了改善。”
年来,这位患者不仅接受了于卫东针药并用的治疗,还在饮食、锻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理。刚开始,他做俯卧撑一次勉力只能做十几个,但现在轻轻松松能做七十几个。
眼睛的恢复也有大幅提升。
中医治疗的优势还在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
在于卫东看来,虽然同是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但根据每一位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也因人而异。
在方药治疗上,以中医辨证为指导,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胃气虚、血瘀阻络、肝郁化火
个证型,可分别选用金匮肾气丸、明目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通窍活血汤以及丹栀逍遥散为主方;针灸治疗则根据经络学说,辨证取穴以疏通经脉
促进身体的阴平阳秘。
此外,于卫东还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体质、精神状态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比如,有的患者易患流感,感冒之后视力会下降,则需帮助患者预防流感;有的患者会因月经不调而导致视力波动,则应从调经角度入手;有的患者因为沉重的心理压力或心理创伤使得病情长期不见起色,则应调畅情志,当焦虑、失眠等症状缓解后,视力也会随之改善。
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
95%
以上,
显著的临床缓解率
85%
——于卫东这一套成熟的中医眼科诊断、治疗方法如今已经被眼科医疗界许多外国同行认可,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和欧洲其它国家,许多医生在对眼疾病人特别是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人束手无策的时候,往往会建议他们去网上搜索一下那位“在加拿大能治此病的中医”。
【第三章】于卫东的三静
Shaugnessy社区是最能代表温哥华气质的一个社区,在郁郁葱葱的高大花木掩映下,古典的英式、法式建筑保有着上世纪的独特风情,参天古木和偶尔的鸟鸣一起组成了静谧的世界,这样美好安静的所在,正是于卫东心中“大隐隐于市”的地方,天泉中医诊所就在这里。
于卫东骨子里有一份中国文人的清雅,很享受这清静,他常常感说,“很感谢温哥华这样的人文和自然环境,让我能踏踏实实地搞研究,安静地看书、学习。”
这话是对比之后引发的感慨,最近一些年,于卫东每年都会回国,昔日的同学、同事已经在各大医院成为骨干,与他们忙于看诊、应酬和各种社交杂事的牵绊相比,于卫东很庆幸自己在温哥华的生活,岁月安宁静好。
的确,像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种很罕见的病种,发病率在四千分之一以下,患者超级少,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在这个领域好像医生没有什么钱可赚。但是于卫东安于坐这个“冷板凳”,一项研究就搞了
多年,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中医眼科诊断、治疗、调养的体系。
根据追踪,于卫东欣喜地发现,他的病人从治疗后到现在,基本都维持了正常的视力水平和生活方式,甚至包括10年前的初诊病人。
视力是仅次于生命的功能,“很多患者得知自己即将失明后,会陷入深深的绝望。他们有的甚至去参与平时不敢靠近的冒险活动,希望自己死掉算了。但通过我们中医的治疗,他们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重新开始新的独立生活。”
“这是让我最开心的。”于卫东说。源自内心的满足,对这职业的满足是推动于卫东不断前行的动力,无数个伏案的夜晚和黎明,无数次面对病人的感激和欣喜,于卫东为此感恩不已。
安居世外,给于卫东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贪婪地读书,这是他大半生的热爱。“既然以献身科学为使命,学习就是我人生的主题,”于卫东是“书迷”甚至“书痴”,上大学时就把仅有的一点助学金攒下来买书,买书、借书、囤书都是他的爱好,从山东到北京,从布鲁塞尔到加州,再到加拿大温哥华,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带着自己的宝贝书籍,现在他的书更多了,不得已建了个小型图书馆。
对于读书,他涉猎广泛——中医是研究人与世界的智慧科学,历史、文化、哲学、宗教等等,中英文书籍他都看,在书香中获得沉静的力量。
安静的环境,清静的诊所,沉静地读书,于卫东的“三静”正是当今时代远离浮躁社会的心灵选择。
【以东方人的智慧生活在加拿大】
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乐。
林语堂80多年前关于生活的艺术的说法正合今人于卫东之意。
中医,是从观察世界所感知而得的哲学与自然医药经验相结合的学科。所以有人说,中医更是一门哲学。或许是《易经》,或许是《道德经》,或许是《黄帝内经》,或许是更多的古藉文献,沉浸其中的于卫东深受影响,使他能够以东方人的智慧融入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社会,并且成为受人尊敬的医者。
“医学研究的是人,所以关于人的一切我们都在研究,他的信仰、人生、生活、健康等方方面面,所谓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这不是玄学,于卫东广泛涉猎,在他的患者中不仅有黄种人,也有白人、黑人、中东人各种各样不同背景的人,于卫东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不仅语言无障碍,文化隔阂也比较少,理解对方的生活,理解对方的思想,理解对方的信仰,这种良性互动,使于卫东在把脉、看症、开方等环节能够更好地把握节奏,取得很好的效果。
尊重一个人的灵魂,尊重一个人的信仰,在同一语境中沟通,精准地把握对方病情,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医学不仅是医学,还是“人学”,把人的动机、热情鼓动起来,良性互动,参与到他自己的治疗中,这是于卫东的行医真谛,难怪许多患者评价他是:“流利的英语、精湛的医术、暖心的服务”。
他就是循着这种乐天知命的最朴素的生活哲学,成为悠游于西方社会中的华人的缩影。
“尽人力,听天命”,这位从孔孟之乡走出的人,虽然英文说得像母语山东普通话一样流利,心里却还是中华文化最深的传统,读书和研究都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对结果和境遇却是随遇而安,“老天自有安排,我不跟命运挑战,因为我们此时此刻的认知不一定是正确的,”他说。“人生很奇妙,好像老天更知道什么对于我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所以我对于什么事情不会太执着,更不会偏执,”于卫东说。
【奉献光明,传播温暖】
达观、豁达的人生,让于卫东的幸福指数更高。
他更愿意与人分享这种幸福。
在视网膜色素变性领域的独创的中医疗法,使于卫东“一招鲜,吃遍天”,如今在全世界眼科医生业界内也算是有一号的人物,可是他并没有将技术藏为已有,治疗患者之余,他全世界地去讲课,开讲座,开培训班,想要把这门技术传承出去,普惠大众。
同时于卫东也在积极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目前进行的课题是创建中医眼科机器人诊疗系统,力争尽早让世界各地的医生都可以利用这种系统去为患者治疗。
于卫东更致力于在国际上推广中医和中华传统文化。不少患者看到中医的疗效后,喜欢上了中国文化,有的学中文,有的学起了太极拳和中医养生。
对于中医后继乏人的问题,于卫东也有深深的忧患意识,要带领、激励有理想、有热诚的年轻人学习中医,要好好地培训他们,使中医在中国之外也得到发扬光大。天泉慈善基金会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之下成立的。
天泉慈善基金会成立于
2017
月,于卫东
是主要赞助者,最初的想法是寄望能够成为一个桥梁,让所有热爱中医事业的朋友、同事和企业家,有一个回馈社会,支持中医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的平台,群策群力,共襄善举。
于卫东对于基金会有三个目标,支持及推广加拿大中医教育及科研,培育本地优秀人才,建立公立中医学位教育课程;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宗教、哲学、艺术等元素,促进繁荣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积极参与社区援助,支持本地医疗、教育、扶贫、环保、救灾等慈善机构,回馈社区,造福社会。
2020
月,新一年度的天泉慈善基金为
昆特兰大学
KPU
中医学院
位学生和卡加里、多伦多的两位学生提供了奖学金。
020
月,得知中国爆发疫情,天泉慈善基金第一时间购买
6000
个口罩寄回中国抗疫前线,解决了燃眉之急。
2019年,天泉慈善基金为温哥华总医院急诊室捐款
万加元,用于更新设备。
、正直、勤奋、勇敢,是做成一件事必不可少的素质,
谈起公益事业,于卫东变得健谈起来,
我做中医多年,现在终于可以通过这种网聚社会正能量的方式回馈社会。中医发展需要人才,我们就是想通过基金会资助品学兼优的从业者,持续不断的挖掘人才,培养未来一代的中医名家和行业领袖。
对中医的执着与热爱
成就了他的善举。
如今于卫东已经把在海外推广中医文化作为他生活的主旋律。他深信中医的良性发展是加拿大社会及公众健康的福音,也是加拿大多元文化发展与丰富的体现。
“中医药过去是,而且将来也一定是全人类的瑰宝。”于卫东愿意做这样一位承前启后的传宝人。
【全文完】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4-02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