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知乎月饼吃了拉肚子”成了热门话题,知乎官方回应致歉,其中有这么一句话:
“……
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
造成身体不适,这是我们的失误。”
简单来说,这次月饼事件源于生产厂家在“低糖配方”中使用的代糖(麦芽糖醇等),
而所谓的“不耐受”其实就是过量食用糖醇会引发渗透性腹泻。
糖吃多了会发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加速身体老化等等,关于糖的危害大家已经听过很多了,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有意识地控减糖的摄入,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甜蜜的替代品:代糖(sugarsubstitute)。
它们有甜度,但相比于糖热量极低或不被人体代谢,既能满足人们对甜味的渴望又极大地减少了负担。
我身边很多朋友现在就只喝代糖饮料,去便利店也能发现冷柜里红罐(含糖)可口可乐就只剩下寥落的一排,货柜大部分地方都摆着代糖可乐、芬达或新兴代糖饮料。
▲两家常见便利店的冷柜里,
宣传“无糖无负担”的碳酸饮料
代糖=0热量、无负担?
加了代糖的饮料、食物就真的可以敞开肚皮随便吃吗?
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
这次月饼翻车,问题就出在“低糖配方”设计明显不合理,产品上也没标明“腹泻提示”。虽然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却给我们普通消费者敲了个警钟:
像麦芽糖醇这种看起来健康、天然,提取自植物的甜味剂,吃多了会拉肚子!
一次性大量摄入糖醇为啥会引发腹泻?这是因为人体小肠中缺乏可以直接分解(大多数)糖醇的酶,暴风吸入后,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地来到大肠处。
大肠中食物残渣的渗透压与血液、组织液较为接近,属于等渗物,但糖醇大军可就不一样了,它们渗透压都很高,
会导致肠内容物渗透压整体升高,血浆中的水分就会通过肠壁大量进入肠腔,
而肠腔里水太多了,就会——窜稀。
糖醇会引发腹泻,因此在医学上也就有了通便的作用。比如常用于辅助便秘治疗的开塞露,有两种剂型,其中之一就是
甘露醇(甘露糖醇),
也是利用高浓度的甘露醇让更多水分渗入肠腔,刺激肠壁,改善便秘状况。
说到糖醇,有一篇文献把市面上常见的糖醇研究得特别全面、详尽,并且发表在《欧洲食品研究与技术》杂志上,在这篇文章中学者列举了7种食品工业中常见的糖醇,一一研究了它们的热量、甜度、升糖指数、代谢过程等,令人惊讶的是,
其中5种我们在饮料、食品配料表上常见的糖醇,竟然都有致泄性!
不过文献同时也说明了,这些糖醇的通便/致泄都属于剂量依赖型,
也就是吃多了才会有问题。
至于吃多少可能会引起腹泻呢?目前食品工业对糖醇研究还不完善,只有3类糖醇有明确剂量,其他糖醇都使用了“过量摄入有可能引发腹泻”这种模糊的表述。
在这次知乎月饼事件里,即使出现了过量食用代糖导致食用者腹泻的情况,但并没有违反食品安全法,因为目前各国关于糖醇等甜味剂的立法,大多停留在批准哪些甜味剂的使用、热量如何标示这两个方面。
但当我们在超市里拿到一款添加了大量代糖,打着“健康低卡”旗号的食物或饮料时,其实更在意的是
这其中添加了多少克的代糖?混合配方中容易引起腹泻或不耐受的糖醇添加量是多少?
▲某宣传“0白砂糖”“精准控卡”的巧克力,
麦芽糖醇含量排在配料表第3位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目前还没有关于这类代糖添加量标示的规定,在这个问题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食品法规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根据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法规的强制规定(
MandatoryWarningandAdvisoryStatementsandDeclarations,一种强制性警告)
同的代糖添加量超过一定限额,就一定要标明:本品可能引发腹泻;
而如果是使用混合配方,比如山梨糖醇+麦芽糖醇这种好像会引起腹泻又好像不会的组合,则
只要含有较低耐受度的糖醇类别,含量超过10%
就一定要提示消费者:食用后可能导致腹泻。
知乎的月饼事件,不仅刷新了我们对糖醇的认知,也有对标签法规完善的思考。
除了糖醇这种天然甜味剂,还有一类代糖:人工甜味剂。
很多人买代糖饮料、0卡糖奶茶、蛋糕,觉得比起蔗糖它们要更健康,事实上,代糖食品并不等于健康食品,
食用过量代糖甚至可能提升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刺激食欲导致摄入更多甜食等。
除了会导致腹泻的糖醇,在我们的食物、饮料中更常见、更大比例的代糖是阿斯巴甜、糖精钠、三氯蔗糖和甜蜜素等人工甜味剂,
有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剂的摄入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高呈正相关。
哈佛大学一项近20万人的大样本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喝含人工代糖饮料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19%,高于喝含糖饮料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另一项针对青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喝带有“无糖”标签(无添加蔗糖)但含人工代糖苏打饮料的青少年,其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了58%,高于选择含糖饮料的青少年。对于肥胖和糖尿病患者,馋的时候还是推荐用代糖替代糖的,但不要过量吃,不能走极端。
过量食用代糖也会扰乱肠道菌群平衡。
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指出,连续两周、每天摄入相当于1.2L代糖饮料,肠道菌群中对人体有益的双岐杆菌、乳酸菌和拟杆菌种群的水平明显下降,多达11种致病菌的数量上升。
另外,
吃代糖可能会变得更胖。
因为经常食用含代糖食品会扰乱体内代谢系统,甜味剂热量低,不会引起无法完全抵消大脑的饥饿感,从而会引起能量代偿行为,刺激人们对进食的渴望和对更多甜蜜食品的偏好。
最后,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地下水中检测到甜味剂的存在,
甜味剂本身以代谢产物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可能引起持久的生态毒性,
这一新问题目前也备受关注。
随着代糖在全球的风靡,关于代糖危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关于长期大量摄入代糖到底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影响,依旧是未知数。
但毫无疑问的是,因为“0卡0糖”就无节制地消费代糖食品和饮料,是一件有着未知风险的事。
来吧,这里有两款可乐,有糖版和代糖版,现在你会选哪个?
参考文献:
[1]Grembecka,M.Sugaralcohols—theirroleinthemodernworldofsweeteners:areview.EurFoodResTechnol241,1–14(2015).https://doi.org/10.1007/s00217-015-2437-7
[2]https://www.foodstandards.gov.au/code/userguide/Documents/Guide%20to%201.2.3%20-%20Warning%20and%20Advisory%20Statements.pdf
[3]MooradianAD,SmithM,TokudaM.Theroleofartificialandnaturalsweetenersinreducingtheconsumptionoftablesugar:Anarrativereview.ClinNutrESPEN.2017Apr;18:1-8.doi:10.1016/j.clnesp.2017.01.004.Epub2017Feb4.PMID:29132732.
[4]LuoJ,ZhangQ,CaoM,WuL,CaoJ,FangF,LiC,XueZ,FengQ.Ecotoxicityandenvironmentalfatesofnewlyrecognizedcontaminants-artificialsweeteners:Areview.SciTotalEnviron.2019Feb25;653:1149-1160.doi:10.1016/j.scitotenv.2018.10.445.Epub2018Nov6.PMID:30759555.
[5]PraveenaSM,CheemaMS,GuoHR.Non-nutritiveartificialsweetenersasanemergingcontaminantinenvironment:Aglobalreviewandrisksperspectives.EcotoxicolEnvironSaf.2019Apr15;170:699-707.doi:10.1016/j.ecoenv.2018.12.048.Epub2018Dec20.PMID:30580164.
[6]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03163
[7]NakamuraS,HongoR,MojiK,OkuT.Suppressiveeffectofpartiallyhydrolyzedguargumontransitorydiarrheainducedbyingestionofmaltitolandlactitolinhealthyhumans.EurJClinNutr.2007Sep;61(9):1086-93.doi:10.1038/sj.ejcn.1602623.Epub2007Jan24.PMID:17251924.
heEnd·
撰文盐丁丁呀
设计哪呢哪呢
文首图片Unsplash
中秋买啥月饼?戳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4-02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