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的物质来源。《素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故饮食在健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灵枢》云:“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因此合理的饮食,才能轻身延年,饮食无方,则会百病丛生。
中医讲“天人合一”的观点,人体的生长衰老,五脏六腑的盛衰,与四时阴阳消长是一致的。《灵枢》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因此,脾胃的生理功能同样与四时相顺应。
四时气候与脾胃的关系
春时气候与脾胃
春时气候咋暖还寒,若寒热不调,易致寒热直中脾胃出现胃痛呕吐,腹痛腹泻,恶寒发热等病症;春时肝旺,木克土,脾胃本弱,若饮食不节,容易导致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等脾胃症状。
夏时气候与脾胃
夏时气候炎热,湿热易蕴阻脾胃,出现腹胀,便溏等症。暑热人多贪凉、恣食生冷的食物,最易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四肢无力、肢体困重、头目眩晕等。
秋时气候与脾胃
秋时气候,分初秋与深秋两个阶段,初秋多湿,深秋多燥。初秋承接长夏,湿气仍重,故湿邪伤人较多,《素问》曰:“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深秋多燥,一方面易伤肺,另一方面,燥伤脾胃,出现胃痛、口干唇干、大便干燥等症
冬时气候与脾胃
冬时气候寒凉,阳气潜藏,肾阳易损,脾胃易寒。寒邪伤及脾肾之阳气,则出现脘腹冷痛,四肢厥冷等症。
四时饮食调理脾胃养生
春时调脾胃
省酸增甘
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肝与春气相通应,肝主春,春属木,肝亦属木,故春季为肝旺之时。肝气的疏泄功能影响着脾胃的运化机能,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同样肝气过旺也会克伐脾土,使脾失健运。酸入肝,多食酸味食物会使肝功能更加旺盛,导致脾胃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导致脾胃虚弱。甘入脾,补益脾气,能顾护脾胃之气。因此,
春季减少酸味食物而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减少春季病症的发生。
常用食物
糯米、樱桃、大枣、蜂蜜
药膳方
山药红枣粥、扁豆红枣粥、大枣百合莲子粥、蜂蜜陈皮茶等
夏时调脾胃
多温适苦节冷
夏季暑热较重,最易夹湿,困阻脾胃,伤及人体内的正气,加之食用寒凉的食物,会导致脾胃气机不畅而诱发疾病。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当清补”。研究发现,气温对消化液的分泌与胃肠功能有明显的影响。高温抑制胃的运动功能,抑制胃液的分泌,抑制胰腺和肠腺的活动,出现夏季人的消化功能会降低,出现食欲减退。故夏季应多用益气健脾化湿之品,少食生冷滋腻助湿之物。苦味的食物具有泄燥的功能,适时吃苦味能消解暑热,醒脾开胃,增加食欲。
常用食物
西红柿、苦瓜、胡萝卜、黄瓜、荔枝、西瓜、猪肉、小米等
药膳方
山药茯苓粥、芦根荷叶粥、莲子粥等
秋时调理脾胃
增酸减辛慎凉
秋时自然界的阳气变化从“长”的状态转向“收”的状态。秋季炎夏始过,气津两伤,机体功能下降。秋季应以润燥益气为中心,健脾补肝润肺为主,因此立秋饮食调养宜增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
常用食物
泥鳅、鸡肉、苹果、花生、大麦、栗子等
药膳方
黄芪粥、百合粥、山药粥、竹笋粥等
冬时调理脾胃
避寒宜温
冬季寒凉盛,阳气衰少,肾阳易损,脾胃易寒,饮食温补助阳,补益肝肾。补脾能益肾,温补脾阳能使四肢得于温煦,提高抗寒能力。同时增强脾的运化能力,使人体得养,故脾胃阳虚者多食甘温之品。因此,冬季养生有三宜:一宜粥品,如茯苓粥;二宜温热之品,多食黍类;三宜坚果,助脾运化,均衡营养。
常用食物
鲫鱼、鹌鹑、红薯、木耳、栗子等
药膳方
板栗粥、茴香猪肝、手抓羊肉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生化和充实,均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提“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强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在生活中通过合理的饮食,寓药于食,能增强脾胃功能,加强新陈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从而延年益寿。
(供稿:药学部)
乘车路线:
市内公交:2、51、58、76、89、96、108、122、123、125、126、127、139、159路等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市八院)下车即到(自火车站往北200米路东即到)
公众号ID:zbzxyjhyy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关注我,获取更多健康资讯及时传递卫生资讯,聆听您的声音,在健康幸福的路上,我们为您保驾护航。
长按二维码识别后添加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4-02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