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笑中国文化散步  粿米传奇 褚笑中国文化散步  粿米传奇褚笑中国文化散步 粿米传奇

褚笑中国文化散步 粿米传奇

开篇故事

去香港一家餐室,在菜单上看到一道没吃过的菜:“贵刁”。看名字,以为是佛跳墙一类的肴馔刁味,一瞅后面的价格,却又不高;而有意思的是,这“贵刁”列在主食一类。

我来了兴趣,想问问服务员,无奈他们生意巨好,每个人都好像在百米冲刺,根本叫不停。我心想:算了,不如来一道尝尝!然后像冒了很大的风险,在后面的小方框里郑重画了个钩。

菜单交给服务员,我心里还是打鼓。保险起见,要不再点一道主食?我的声音追着绝尘而去的服务员:

“等一下,请问有炒河粉没有?”

“再加一个炒河粉?”

“啊,对!”

后来我知道了结果。

我的桌上最后上来了两盘炒河粉。

实践出真知。

“贵刁”实质上是潮语“粿条”的音译。不过,严格来说,“粿条”与河粉也有区别。

这篇文章的中间,将为你解读。

什么是“粿条”?

先和你来说说“粿”,这可是一道经典的年食,黏食。

guǒ

在客家话中,粿又称为“粄”

bǎn

。两个字里都有“米”,由此可以推断一二。“粿”的原意

是用米磨成粉后制成的食物,后来,以米粉、面粉、薯粉制成的食物,都可称为“粿”,并

引申为糕点、点心的统称。

“粿”在客家菜中的地位,类似饺子之于北方菜系中的地位。它是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经典美食,也是这期中国文化散步中,我想为你讲述的主角。

不过,在说“粿”之前,先来把粿条说完。

粿条的制法是:煮熟的米浆加极少量生粉,在蒸屉上薄薄地铺上一层,蒸熟,放凉,切条。

在潮汕或海外的潮籍食物馆中,粿条多以“炒”和“泡”出现于席上。炒粿条是将油锅烧热,放入粿条猛火炒之,放入肉丝、虾仁等同炒上盘。泡粿条则多配以牛杂青菜,鲜汤烹之。

严格来说,粿条和河粉不同。河粉中加入了很重要的一种原料,使两者的颜值出现了明显差别,这就是薯粉。薯粉使得河粉韧性更强,且晶莹剔透;粿条因为易断切得较厚,呈乳白色。

不过,两者的制作工艺相似,且均为夜宵佳品。

上图|沙茶牛肉炒粿条

下图|沙茶牛肉炒河粉

再给你说一个小故事,作为介绍“粿”的铺垫。

潮菜美名遍誉天下。精于烹调料理的潮汕老一辈透露,要想做菜好吃,不外乎三个要诀:

“厚朥”、“猛火”、“攀腥汤”(油、高火、高汤)。

三要素缺一不可。

但当“厚朥”缺席的情况下,做出的菜恐怕就使人不敢恭维。于是先辈又留下这么一句俗语:“青菜食唔着油朥”。唔,表示不。朥,潮音读la,动物的油脂,一般指猪油。

这句潮汕俗语用标准音解读,大意是:煮菜时,油没办法沾到菜叶上,菜不吃油。

据说在民国时,潮安有一家富户,为人十分吝啬。他每年冬头要雇好几个短工,一般人家对短工都是好款好待,他家却十分抠,干饭用糙米煮,煮菜几乎不放油,更不用说有鱼肉。

年年如此,知者勉强干一冬,下次不再上门,但总有不知者来受骗。有一年大寒,他家依然用此手段对待短工,短工出来质问当家人,管家婆答:“糙米饭袪湿消食,是为大家身体健康着想,至于菜汤,并非无油,只是青菜食唔着油朥。”她说着,指了指飘浮在菜汤上的三几片朥渣。短工们说不过她,更惹了一肚子的气。

而到今天,“青菜食唔着油朥”演绎为形容两个人处不来,互不买账,就像青菜吃不着油。

褚笑按:

或许,在客家话中还应该有另一句俗语,形容相见恨晚的:

“茄子食着油朥。”

你说对不对?

CHUXIAO

“愿你身

清澈的夜,常有从容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下篇预告

褚笑中国文化散步

粿米传奇之二·一百种

点击以下链接,

传送到新年新栏目《与君同得》,

看作者家的年夜饭。

与君共得·之一|船

生活在别处,光鲜也好清贫也罢,心安理得守住一方狭小且安宁的天地才是归宿,我们曾是船上的过客,终究都会各自靠岸。

你家也吃粿吗?

如你喜欢这篇图文,

等你的留言。

打赏给我,算今年的压岁钱。

还不关注我的公众号吗?

你会以舒服的频率收到我的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你可以听到我的节目。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