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中草药特色课程指南 【智慧】中草药特色课程指南【智慧】中草药特色课程指南

【智慧】中草药特色课程指南

上海市同济初级中学的中草药特色课程很有特点!

中草药课程指南

为贯彻《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上海市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落实《杨浦区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构筑学校中草药特色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与研究可以

帮助学生提升科学意识,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推动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特制定本指南。

)课程理念

本课程贯彻落实《上海市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上海市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等文件精神,旨在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课程目标

通过中草药基础知识介绍入手,结合校园植物栽种和学生体验项目,引领学生走进丰富而又神奇的中草药世界,通过探究中草药这一神奇的宝库,初步认识和了解中医药知识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感受传统中医药的文化魅力,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内容

主体课程。

《走近中草药》是学校中草药特色课程的主体课程。课程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校生命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而编写的。本书分为“木本类”和“草本类”两个篇章,选择身边常见的中草药植物,通过“认一认”“看一看”“议一议”“画一画”等形式,学习中草药植物的识别技能,了解常见中草药的功效,提高对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了解。

其中“木本类”篇章包括:润肺止咳—枇杷;抑菌收敛—石榴;定咳平喘—银杏;补脾益胃—无花果;生津润肠—桃;清热泻火—栀子;清热解毒—金银花;滋阴清热—十大功劳;活血化瘀—牡丹;延衰抗老—枸杞。“草本类”篇章包括:芳香化湿—藿香;辛凉之最—薄荷;清泻肝火—夏枯草;健胃散寒—茴香;凉血通络—丝瓜;清肺良药—鱼腥草;散结消痈—蒲公英;温经散寒—艾草;消暑去热—莲;菜中皇后—洋葱。

衍生课程。

除了主体课程外,学校也注重发挥中草药校本课程的辐射作用,加强中草药校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在原有中草药课程基础上开发了诸如《节气与中医药文化》、《中草药与地理》、《中医药学家的故事》、《中草药与古诗词》、《中草药与茶文化》等衍生课程。课程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使课程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主题活动。

通过定期开展各类中草药相关主题活动,

“认一认中草药植物”、“画一画熟悉的中草药”、“说一说喜爱的中草药”、“做一做中草药腊叶标本

、“种一种中草药植物

以及“赛一赛中草药植物标签设计”等活动,不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课程实施

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

中草药特色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自主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整合,关注其认知、行动和情意的统一。引领学生感受民族中医药文化魅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理念,

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

掌握基本养生技能,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在提高生命质量的同时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整合性原则:

中草药特色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的特点,为有效实施中草药特色课程,需整合已有资源,挖掘利用不同学科中的相关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衍生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项实践活动,借助观察、提问、合作、探究、体验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掌握基本的中医养生健康理念和简单

的动手实践能力。

中草药特色课程不但注重显性渠道构建,还将注重隐性渠道,通过课堂活动和学校环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课程实施途径与组织形式

中草药特色课程的实施途径可以通过课内活动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来实施。课内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引导的,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知识讲解、主题分享、展示交流等活动。课外实践是指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开展的参观活动、资料查找、社会调查等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践行在课程活动中的收获和体验,让学生与同伴实现健康的共同发展。

)课程评价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

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参与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中医药知识的认知程度、操作实践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反思能力等。

教师评价:教师运用档案袋等评价方式对学生在中草药特色课程中的表现、参与课程实践的态度给予适当的评价。

通过生生、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认识和了解中医药知识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感受传统中医药的文化魅力,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

教师要根据课程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性差异评价,将每个评价对象过去的认识与行动与现在进行比较,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之中。

表现性评价需要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的一系列具体、实际的任务,如:种植实验、项目实践、观察日记、探究报告、成果展示等,从中观察学生真实的学习表现和发展现状,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

)课程管理

课程资源管理

对与中草药特色课程相关的公共教育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生的学业基础、学校的设施器材场地等方面的条件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估,获取中草药特色课程设置的相关信息,构建课程设置的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成立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聘请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编拟讲义,组织课程实施和评价。

师资配备及素养提升

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确定之后,受聘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广泛搜集中草药特色课程的相关资料,认真编拟课程方案,精心组织课程的实施。定期聘请专家进行指导,以确保课程开发的质量。

课程保障措施

领导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中草药特色课程开发的组织领导机构,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团结协作。

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课程纲要审议制度、课程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督查考核,把教师的中草药特色课程建设纳入绩效考核,给予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人员队伍保障: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建立课程群教研联合体。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重点培训、实地考察,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对中草药特色课程的认识,促进课程顺利发展。

经费保障制度:对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必须的设备、经费、器材、时间、场地、服务等资源,应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统一调配,提供保障,充分利用。配套经费要专款专用,满足课程开发的经费需求。

学科整合

)与语文学科整合

《中草药名称趣谈》

是由学校语文教研组合作开发的中草药系列活动手册。

我国是中医中药起源国家,中草药药源十分丰富,品种和数量繁多,而且药名非常有趣。

手册由

个活动内容组成,分别为找“药名”;

猜一味中药名

;趣写中医药;填词中草药;花语猜中草药;药名趣谈。通过对古文、古诗和传说古诗的

学习,激发同学们对我国灿烂的古文化感兴趣,并且能体会古人

借植物来感怀的情感。

②《中草药与古诗词》

教材通过赏析中草药相关的古诗词,体会诗词的含义。以及了解了解诗人笔下常见的中草药植物,如“莲花”、“柳”、“梅花”、“兰花”、“菊花”、“竹子”、“桃”、“桂花”

的生物学特性及药、食价值。

(2)与地理学科整合

《中草药与地理》

是由学校地理学科教师根据常见可食用的中草药植物,如“鱼腥草”、“马兰头”、“芹菜”、“莲藕”等其生长环境与地理气候之间的关系所编撰的校本教材。教材除了解析中草药植物的生长环境与地理气候,还包括其种植条件和药用价值,以及食用植物的常见烹饪方法。并设计了相关的活动作业,帮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中草药植物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3)与历史学科整合

《中医药学家的故事》

是由学校历史学科教师编撰的以了解

中医药学发展简史,祖国医学目前状况为目的的校本教材。教材通过故事的形式对《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唐本草》、《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学著作及对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等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的进行介绍,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帮助学生了解中医药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系统的理论,是一个独特的医学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4)与体育学科整合

《五禽戏》

是有学校体育学科教师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的指导下编撰的体育类中草药特色校本课程。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同时,五禽戏的学练不受场地、天气等影响,是一项群体性、实用性、健身性的运动项目,学生学练后还可回家“自演自练”,教给父母长辈,成为相互促进健康的纽带。

学科拓展

)《节气与中医药文化》

是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钱海教授指导编撰的中草药特色拓展课程。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结合时令节庆,集中时间进行一些医疗卫生活动的民俗,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节日民俗与中医药文化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都有对生命、健康、疾病等问题的解读,借助传统节日民俗不仅可以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而且可以有效地开发中医药文化资源,使其焕发新光彩和新魅力。

教材通过对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介绍以及相关

传统民俗节庆的内容学习,包括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社会组织、四季节气、游艺等。从中了解中医药与这些民俗节庆的密切关系,知道很多中医理念和中药知识就是通过这些民俗节庆在群众中普及的。

课程活动包括辅导教师引导性PPT主题介绍、参与学员拓展性网络检索关键线索、辅导教师演示性互动性及参与学员操作性活动内容、合作伙伴体验性领悟性归纳汇总交流分享等。

)《中医药与茶文化》

是由联盟学校建设初级中学的孙晓怡老师编撰的。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多种表现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茶文化中的养生术,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青睐。茶是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上好饮料。孙老师作为茶艺教师,从茶文化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在学习传统茶文化茶礼仪的过程中知道药茶也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也有其相关的药用价值。并知道应该如何科学的饮茶,了解不同季节由针对性的饮茶,知晓茶的解毒、健体、养生、清心、修身功能。

)《中草药课程实践与探究活动》

是由学校专职教师王红卫根据主体课程《走进中草药》衍生设计的学生活动类实践探究手册。

特设计系

列中草药科普系列活动,包括:认识校园中的中草药原植;拍摄“我最喜爱的中草药植物”;

制作中草药植物腊叶标本填写中草药;参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画说身边的中草药;传统节日与中草药;中草药文化巡礼活动;家庭中草药使用情况调查;我是小小保健师;走进社区共话“中草药”十项活动内容。通过活动让中草药课程

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以及社区,让更多的同学、老师、家人以及身边的居民共同关注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网络课程

《走进中草药网络课程》

以《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主要依据。设课程分为四个模块:

中草药是如何发现的

常见食材中的中草药

野菜野果中的中草药

科学使用中草药

课程以史话中草药切入,带领学生溯游中草药历史文化长河,探寻中草药的起源,发掘与中草药相关的名医和有趣故事。随后两个模块,结合家庭厨房、校园、公园等生活场景,教会学生初步辨识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植物。最后,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中草药的使用价值。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