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夕节,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关于七夕节,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关于七夕节,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关于七夕节,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牛郎,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

这可难不倒我,七夕节啊!

一年一度的

七夕节

又来啦

这个被称作“中国情人节”的日子

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每逢七月初七

人间的喜鹊要飞上天去

帮助牛郎织女搭鹊桥、渡银河、巧相会

狗粮吃多了

关于七夕的典故

在座各位又知道多少呢?

牛郎织女的传说

相传织女是王母的孙女,她心灵手巧,善织。牛郎是一个孤儿,他勤劳但贫穷,与老牛相依为伴。

一次,在老牛的指点下,牛郎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两人就结成了夫妻。从此,男耕女织,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此事被王母知道,她大发雷霆,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箩筐装着儿女,挑着追到天上。王母见牛郎追来,就用头上的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银河。

银河水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能隔河痛哭相望。王母动了恻隐之心,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谁知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于是被罚给牛郎织女搭桥。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仰望夜空,人们能看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在古代

七夕当天

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

切磋女红、乞巧祈福

因此七夕又有

“女儿节”

的称谓

七夕节风俗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吃巧果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

古人的七夕爱意

在那个没有手机的时代

古人怎样表达

让我们从诗歌中感受

不被时间打败的眷恋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随着时代变化

七夕节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但只要爱对了人

情人节每天都过

小编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啦~

资料来源:

人民网文化频道-“文艺星青年”

编辑整理:广州市场监管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就知道你“在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