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专家的忠告:照着做,你就胜过了80%的父母 一位心理专家的忠告:照着做,你就胜过了80%的父母一位心理专家的忠告:照着做,你就胜过了80%的父母

一位心理专家的忠告:照着做,你就胜过了80%的父母

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们的疑团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不少家长怀孕的时候就开始焦虑,宝宝是否健康,是顺产还是剖腹产;

生下孩子后,又开始担心孩子是不是体质比别人差,为何总生病;

好不容易上了幼儿园,又担心孩子受欺负了怎么办;

要上小学了,又开始焦虑孩子要不要上兴趣班,如何才能上一所好学校;

我们还经常能听到来自妈妈们对孩子行为问题的焦虑:

孩子睡觉是个大问题,越哄越不睡;

给孩子喂米粉,拼命反抗不吃;

孩子不听话,让他往东非往西;

亲子阅读,孩子坐不住也听不进去;

诸如此类,举不胜数。

总之,前面的焦虑刚消失,后面的焦虑便接踵而至。

父母为什么会焦虑?

心理学认为,

焦虑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育儿焦虑,则是父母对孩子成长不确定性的担忧

。为了消除这种担忧,父母总是忍不住为孩子设计人生,并要求孩子不能有丝毫偏离。

但是,天下没有天生完美的父母,养育孩子是父母和孩子互相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互相犯错的过程。

如何做到不焦虑地育儿?著名心理学专家施琪嘉教授在“心理育儿100讲”中这样讲道:

焦虑其实是个伪命题

焦虑是人在进化过程中一个基本情绪。就像一只站在草原上觅食的食草动物,比如麋鹿或羚羊之类的,你可以看到它们在觅食的时候时不时地会把头抬起来,这就是焦虑的表现。但这种焦虑,是能够保证它的生存,使它处于戒备的、随时战斗的状态,一边觅食,一边准备逃跑。所以我们说,父母开始养育孩子的时候,他们就有一种状态,我们称之为育儿的状态。

有一个现象,一说大家就明白了。我们看准妈妈开始怀孕、肚子越来越大的时候,她的注意力就逐渐地转向了肚子里面的胎儿,比如行走速度变慢了,开始拒绝喝酒了,和闺蜜聊天不管别人听不听,谈的都是未来的孩子,你可以看到她一切的动作基本都是围绕着孩子,这个就是她处理育儿焦虑的一个办法——因为什么焦虑我就谈什么事儿。所以,焦虑情绪可以帮助父母积极地做育儿的准备。

焦虑是个必然存在,它本身没有错,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认知逻辑。首先,认识到人人都会存在焦虑情绪,但是注意不要被这种情绪裹挟。

考试有考试焦虑,工作有工作焦虑,所以育儿就应该有育儿的焦虑,因此我们说,育儿焦虑是育儿的基本态度。当你出现焦虑时,你就会因为焦虑而去搜集信息,去学习育儿的基本常识,向有育儿经验的人请教等等,你的兴趣点就全部在育儿上面。所以,这就是我说育儿焦虑是一个伪命题的原因。焦虑并不可怕,焦虑能够帮你把注意力从外面转向内面,积极去搜集育儿知识,这个对孩子来说当然是有帮助的。

拒绝“过度焦虑”,拥抱“适度焦虑”

焦虑有益还是有害,关键在于度。适度焦虑能够促使我们保持小心、警觉的状态;而过度焦虑则会对自己的身体和孩子有害。

曾经有过报道说,一个母亲怀孕六七个月了,她还在打篮球。打篮球肯定有冲撞的,她这是不焦虑吗?我觉得可能她是过度焦虑的表现,她要否认自己已经怀孕了这个现实。我们直觉判断这个母亲的潜意识动机是想把孩子给甩下来对不对?当然这个孩子命大最后没有被甩下来。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应该有正常的焦虑,并且利用正常的焦虑作为育儿的动力去学习,应对在生产、养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

还有一位妈妈,以前流产过两次,在临床上应该就属于习惯性流产了。所以,她在怀第三个孩子的时候,出现了特别大的焦虑:睡不着觉,担心自己随时可能会流产,总是要做B超检查……这种就是过度焦虑了。孕妇如果焦虑过大,心跳就会加快,会出现心慌,而心悸心慌又会导致脑缺氧,如果孕妇再伴有妊娠高血压的话,基本没有办法休息了,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危险。所以这个需要去调整和控制,避免“过度焦虑”。

“焦虑症”的症状

长期“过度焦虑”很容易发展为“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精神专家指出,焦虑症就是一组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情绪障碍,往往包含3组症状:

1.躯体症状

:患者紧张的同时往往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像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有时还会有濒死感,心里面难受极了,觉得自己就要死掉了,严重时还会有失控感。

2.情绪症状

:患者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紧张害怕什么呢?有些人可能会明确说出害怕的对象,也有些人可能说不清楚害怕什么,但就是觉得害怕。

神经运动性不安

: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

美国育儿方面的临床医学家戴维·安德雷格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提出自己关于育儿焦虑症的观点:“育儿焦虑的高发群体存在于只有一个孩子,或者第一次做父母的人。”如果一味沉溺于焦虑中,事事过于小心谨慎,同时会不自觉地增强对孩子的控制力度,总是要求孩子“不可以……”“不能够……”“要小心……”等等,不仅毁掉了孩子先天性乐于探索的生活乐趣,还会不自觉地毁坏他们与生俱来的更多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自信的笑容、独立的人格等等。

如何减轻育儿焦虑

1.不要把孩子看作是生活的全部。

前面我们提到,父母为了消除在孩子养育过程中对不确定性的担忧,总是忍不住要为孩子设计人生,而这种设计和控制的意识,不仅使父母自己在育儿焦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且使亲子关系陷入僵局。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但是也要有自己的精神依靠,不要把所有的情绪都用在孩子身上,放松心态。

父母必须从孩子身上得到自由,才能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自由。

了解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孩子的成长是个很自然的过程,不要着急。慢节奏地对待孩子的成长问题,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规律,了解儿童心理学,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因为孩子在最初的阶段,心智尚未成熟,接触外界后,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会比成人想象的更大。

如果父母毫无保留把各种压力传递到孩子身上,孩子在重压之下也难以长成大树。

不要给孩子贴各种标签。

“处处担心,即是诅咒。”

你给孩子积极暗示,孩子就会更健康、更优秀,你总给孩子不好的担心、暗示,孩子可能真的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一句话可以让人跌入深谷,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提高父母自身的觉察力、涵容力。

一个成年人爱孩子,但是会不自觉地责难孩子,这使孩子在内心深处感到悲伤,这种悲伤是成年人自身错误的一面镜子。

成年人的健康、幸福与他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会给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我们会死去,但是孩子却会继续承受我们的错误所带来的痛苦。回溯、明晰原生家庭的养育经历和潜在创伤对我们的影响,加深对自我的了解,提高自身的觉察力、涵容力,为家庭创造一个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空间。

正确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家长少走弯路,培养出自信、优秀的孩子。

“施琪嘉心理育儿100讲”

,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全面解读儿童心理发展最重要的前6年,读懂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思想。引领父母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和实践指导,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而自由的环境,让孩子适时、适性地自我成长。

妈妈爸爸每天学习一点,孩子轻松受益一生。

课程详情页

识别下方二

维码,进入课程

订阅须知

1.课程是否永久学习?

本套课程现已全部更新完毕,可永久学习。

2.购买后在哪里观看?

关注“婚姻与家庭杂志”公众号,点击菜单栏“幸福社区”,在“课程表”内学习。

3.订阅出现问题,怎么解决?

请添加客服微信hyyjtxfyxs,为您解决问题。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课程详情~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