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间期出血,中医病名。是指以氤氲期(即排卵期)周期性出现子宫少量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若出血期长,血量增多,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可致崩漏。多发于育龄妇女。尤多见于产后或流产后。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期出血。
历史沿革
古代医籍中对本病无专篇记载,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女科·胎前门》引袁了凡云:“天地万生物,必有氤氲之时……”可见古人在明代之前就已经认识到月经周期中有一日是受孕“的候”,即现今所称之“排卵期”。关于此期出血,古人虽无专论,但可参考月经先期、经漏、赤白带下等有关文献。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经间期出血,是中医学的一个术语,即排卵期出血。它是指在月经中期,即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
是冲任阴精充实,阴气渐长,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理阶段。若肾阴不足,脾气虚弱,湿热扰动或瘀血阻遏,使阴阳转化不协调,遂发生本病。常见的病因有肾阴虚、脾气虚、湿热和血瘀。
1.肾阴虚:禀赋不足,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伤肾,或思虑过度,欲火偏旺,以致肾阴偏虚,虚火耗阴,精亏血损,于氤氲之时,阳气内动,虚火与阳气相搏,损伤阴络,冲任不固,因而阴道出血。若阴虚日久损耗阳气,阳气不足,统摄无权,血海不固,以致出血反复发作。
2.湿热:常因情怀不畅,肝气郁结,克伐脾胃,不能化水谷之精微以生精血,反聚而生湿,下趋任带二脉,蕴而生热。复加经间阳气内动,引动内蕴之湿热,热扰冲任子宫,以致出血。
3.血瘀:体质素弱,复因经产留瘀,瘀阻胞络,或因七情内伤,气滞冲任,久而成瘀,值氤氲之时,阳气内动,血瘀与之相搏,瘀伤血络,血不循经,以致出血。
针灸法:耳针疗法:取子宫、盆腔、屏间、肝、脾、肾、附件、脑,2~3穴/次。
临床表现
两次月经中间,约在周期的第12-16天出现规律性的少量阴道出血,出血持续2-3日或数日,可伴有腰酸,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乳胀,白带增多,质地透明如蛋清样,或赤白带下。
诊断依据
1.多见于育龄妇女。尤多见于产后或流产后。
2.周期性经间期出血,血量甚少,或表现为白带挟血,伴轻微腰腹痛。
3.月经周期正常,妇科检查无特殊异常。
4.基础体温测定显示,低高温相交替时出现少量阴道出血。
病证鉴别
1.月经先期月经先期的出血时间非经间期,个别也有恰在经间期这一时间段出现周期提前,经量正常或时多时少,基础体温由高温下降呈低温开始时出血;而经间期出血较月经量少,出血时间规律地发生于基础体温低高温交替时,发生出血。
2.月经过少月经过少周期尚正常,仅量少,甚或点滴而下;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两次月经的中间时期。
3.赤带赤带排出无周期性,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可有接触性出血史,妇科检查常见宫颈糜烂、赘生物或子宫、附件区压痛明显;经间期出血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2-3天可自行停止。
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
1.妇科检查:宫颈黏液透明呈拉丝状夹有血丝或有赤白带下。
2.辅助检查:测量基础体温,多见高、低温相交替时出血,当基础体温升高,出血停止,亦有高相时继续出血;此期血中雌、孕激素测定水平偏低。
辩证要点
本病以发生在排卵期有周期性的少量子宫出血为辨证要点,进行分析则更为准确。
治疗原则(要点)
治疗以调摄冲任阴阳平衡为大法,选用滋肾阴、补脾气、利湿热或消瘀血之方药随证治之。
症治分类
1.肾阴虚
症状: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或稍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腰酸,夜寐不宁,五心烦热,小便困难,尿色黄,舌体偏小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代表方:两地汤合二至丸。
常用中药: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女贞子、旱莲草。
加减:若阴虚及阳或阴阳两虚,症见经间期出血量稍多,色淡红,无血块,头昏腰酸,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尿频,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治宜益肾助阳,固摄止血。方用大补元煎加减。
2.湿热证
症状: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出血量稍多,色深红,质黏腻,无血块,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神疲乏力,骨节酸楚,胸闷烦躁,口苦咽干,纳呆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固冲止血。
代表方: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常用中药:当归、白芍、生地黄、丹皮、黄柏、牛膝、制香附、黑豆、阿胶、红枣。
加减:出血多时,宜去牛膝、当归,加侧柏叶、荆芥炭;带下多则加马齿苋、椿根皮;湿盛加苡仁、苍术等。
3.血瘀证
症状: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少不一,色紫黑或有血块,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胸闷烦躁,舌质紫或有紫斑,脉细弦。
治法:化瘀止血。
代表方: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
常用中药:生地黄、大黄、赤芍、丹皮、归尾、枳壳、桃仁、龟甲。
加减:若出血偏多时,宜去赤芍、当归,加失笑散;少腹痛甚则加延胡索、香附;夹湿热者,加薏苡仁、红藤、败酱草、延胡索;兼脾虚去生地、桃仁、大黄,加木香、陈皮、砂仁;兼肾虚加川断、寄生、山药、菟丝子。
转归预后
经间期出血,由于阴精的不足,难以达到充盛,氤氲之时,重阴转阳,转化不顺利,影响子宫、冲任固藏,故出现经间期出血,阳气不能恢复则出血可延续到经前期;反复出血,病情缠绵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月经周期紊乱,月经淋漓不尽,甚或崩漏、不孕症等。
预防调护
1.出血期间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外阴局部清洁,严禁性生活,防止感染。
3.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忌食油腻、辛辣、燥热的食物。
4.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质锻炼。
临证备要
经间期是继经后期,阴分充实,重阴转阳,阳气萌发,氤氲之状骤盛,排卵到来的重要转化期,与排泻月经不一样。因而,生理特点表现出分泌较多量的白色透明状的黏液,即生理性带下增多。若此期排出血液,可能有以下的原因:首先阴精不足,重阴不及。正常情况下经间期重阴必阳,若重阴有所不足,转化就不太顺利,子宫血海的固藏受到一定影响,故排卵的同时见有出血;其次,阴精较前更虚,不仅滋长缓慢,而且不能持续高涨,以致经后期延长,转化时阴阳交接不利,因此,出现反复出血;而且阴长至重不及,君相之火偏旺,如有心肝郁火,得阳气内动,其火益炽,旺则迫血伤络,络损血溢,故常致经间期反复出血;若阴虚日久,易损及阳气,因此转化时,一方面转化不利,另一方面阳气不足,不能行其统藏血液之职,故亦见此期出血。除此,在阴虚的病变过程中,常常有兼夹湿热、血瘀者,将更加引起阴阳转化不顺利,导致这一时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如果仅见点滴,1-2天即净,且偶见1-2次于月经周期中间出现者,病情尚轻;但如出血稍多,时间稍长,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已经影响BBT高温相,或者检验雌激素水平不能与周期后移相同步增长者,病情较重,均宜进行积极调治。
经间期出血的治疗,其重要意义并不在于止血,而是经后期尚未出血之前,以预防为主。当进入此期后,在于促进重阴转阳的顺利转化,亦即是促进顺利排卵,保证月经周期的正常规律。经常采用以下的方法:(1)血中养阴,结合补阳。补养肾阴,主要使“天癸至”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女子以血为主,天癸阴精亦与血有关。提高阴精水平,使之达到排卵的要求,首先与补血相结合,以补血药为基础,如《傅青主女科》养精种玉汤等,其以四物汤为基础,去川芎之辛温,加山萸肉之酸涩而成,补血还包含着血肉有情之意,补养天癸,应选择血肉有情之品为佳,如在归芍地黄汤方中加入鳖甲、紫河车等。其次与补阳相结合,治阴不忘阳,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在补阴方药中加入川断、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锁阳、黄忘阳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在补阴方药中加入川断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锁阳黄芪、党参等1-3味,阴阳互根,有利于阴精的恢复和提高。此外,经间期加入补阴等量的补阳药。如鹿角片、紫石英、蛇床子等,亦有利于重阴转阳的变化,所谓阳主动,动则精化为气,氤氲之状呈现,转化亦开始。(2)活血以促转化,止血以固冲任。经间期出血不同于其他出血病证,因为出血是由阴转化为阳时所带来的,活血化瘀的方法,之所以有着促排卵的作用,就是推动阴精转化为阳气,使欲转不能达到转化加快。或以温阳促转化的方法,来促排卵的意义与之相同,必须在阴精有一定的基础而尚嫌不足的情况下,始能生效。但是临证亦确有用活血化瘀药后出血增多,影响转化者,或者少数阴虚者及有其他疾病合并易出血者,不得不与止血固冲药合用。前人在调治奇经方药中以通涩并施之法,如茜草、乌贼骨合用,《傅青主女科》之逐瘀止血汤中龟甲、大黄同用。(3)疏导心肝,解郁清火。临证中常见一些大龄未婚女子的经间期出血证,常反复发作,与心肝郁火有关。治疗宜清心肝之火,解忧郁,首在疏导,心理和药物疗法合而治之,并佐以滋阴养血助阳等药物,方药选丹栀逍遥散,加入黄连、莲子心、黛灯心、炒枣仁、青龙齿等宁心安神之品,配合心理疏导,可获取较好的临床效果。(4)利湿祛浊,有助转化。在经间期出血病人中,有部分患者,由于湿浊偏甚,蕴阻于胞脉、冲任之间,经间期重阴必阳的转化,阴精处于重的高水平,津液水分随着阴精的高涨而增多,不利于阴转化为阳,湿蕴较甚,势必阻遏转化时气血的流畅,另一方面湿甚易化热。湿热蒸腾,损伤胞脉、胞络,导致这一时期的出血。
文献摘要
《傅青主女科·带下》:“妇人有带下而色红,似血非血,淋沥不断,所谓赤带也。夫赤带亦湿病,湿是土之气,宜见黄白之色,今不见黄白而见赤者,火热故也。……妇人忧思伤脾,又加郁怒伤肝,于是肝经之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而肝不藏血,亦渗于带脉之内,皆由脾气受伤,运化无力,湿热之气,随气下陷,同血俱下,所以似血非血之形象现于其色也。其实血与湿不能两分,世人以赤带属之心火误矣。治法须清肝火而扶脾气,则庶几可愈。方用清肝止淋汤。”
医案选读
《刘奉五妇科经验》:李某,女,24岁,门诊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4年12月25日。主诉:阴道少量出血已3天。现病史:近3月来时值月经中期,阴道有少量出血。经某医院诊断为排卵期出血。经前半个月即感外阴明显瘙痒,口干渴,月经周期先后不定,经前腹痛,行经第一天腹痛较为剧烈,会阴及肛门部发胀。舌象:舌尖红,苔薄黄。脉象:弦滑。西医论断:排卵期出血。中医辨证:湿热下注,热伤血络。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方药:瞿麦12g,萹蓄9g,木通3g,车前子9g(包),赤白芍各3g,萆薢12g,延胡索6g,川楝子9g,黄芩6g,柴胡3g,荆芥穗4.5g。治疗经过:本方共服4剂,阴道出血已止。以后随访观察,未再发现月经中期出血现象。
张胜兵本人第五个微信:18086461480
张胜兵私人助理电话微信同号:15377061103/15776454641
特别说明:张胜兵有五个微信,请大家只加其中一个可以看到朋友圈的微信即可,删掉重复的微信号,以便给其他人留出可能救命的空间为感!
预约电话:027-65599960(武汉诊所座机)
预约电话:18771118080(张胜兵武汉电话)
预约电话:15701481888(张胜兵北京电话)
张胜兵QQ:3448799057
张胜兵老师更多视频讲解请关注抖音号:ZYGGZ15701481888
武汉张胜兵简介
张胜兵,男,汉族,号中医鬼谷子,湖北省汉川人,本科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安徽省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专业,临床医学硕士,武汉市东西湖区张胜兵中医科诊所主治医师,北京胜永祥中医诊所特聘中医专家,国医大师李今庸教授弟子,国际中医传承机构“庸胜堂”创始人,俄罗斯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俄罗斯友谊大学东方医学院客座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优秀校友,第十五届国际中医药大会(意大利,罗马)讲课专家,第三届“民间中医节”被授予“2018年度最具影响力中医”称号,2019“一带一路”中美俄国际中医高端论坛(俄罗斯莫斯科)获得“国际优秀中医讲师”“国际最具影响力中医”称号,2019年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张胜兵中医奖”创办人。
2016年拜国医大师李今庸教授为师,李老为《医门推敲》题写书名,《医门推敲》第一部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创办国际中医传承机构“庸胜堂”,并在武汉举办张胜兵首届收徒仪式。
2017年著成《医门推敲》第二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武汉举办张胜兵第二届收徒仪式。
2018年著成《医门推敲》第三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武汉举办张胜兵第三届收徒仪式;参加四川成都举办的第三届“民间中医节”并获得“2018年度最具影响力中医奖”;受邀参加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中医大会并讲课,在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传播中医药知识。
2019年著成《医门推敲》第四部、第五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北京举办张胜兵第四届收徒仪式;携庸胜堂弟子二十人参加2019“一带一路”中美俄国际中医高端论坛并讲课,获得“国际优秀讲师”,“国际最具影响力中医奖”;完成《攻癌救命录》讲座及书稿整理,并在网上连载完毕。
2020年1月23日武汉因疫封城,张胜兵留守武汉,为传播中医治疗温病经验而著成《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7月,张胜兵总结十几年治疗肿瘤癌症经验之佳作《攻癌救命录》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张胜兵秉承传统中医精神,运用纯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全心全意为接诊的每一位患者诊治!医道之漫漫,苦心而求索,常待东方白,不为世俗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树欲静而风不止,武汉张胜兵不得不针对网上各种不实传言及恶语诽谤进行澄清!
一、张胜兵为无证民间中医!
澄清:张胜兵中医医师证是2010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时考取获得,附上医师证原件照片,国家卫健委网站可查!
二、张胜兵不是大学毕业!
澄清:张胜兵本科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附上毕业证原件照片,国家教育部网站可查!
三、张胜兵写书太多,推测其临床水平不行!
澄清:截至2020年7月,张胜兵的确写了《医门推敲》五部、《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一部、《攻癌救命录》一部,一共七本书,其中除了《医门推敲》第一部是张胜兵本人亲自所写,其他六本全部是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之精华给自己徒弟们的讲课录音,文字全部由徒弟们整理而成,且都成了中医界的畅销书,如果没有扎实的临床水平,是不可能写出几百万字的作品!
四、张胜兵研究生学历,著作等身,临床水平高超,为何不去大医院上班而自己开诊所?
澄清:历史上留名青史的大医多出于民间,如张仲景、华佗、扁鹊、李时珍全部都是行医于民间,而正是民间行医才成就了他们写成《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传世经典,民间是培育大医的土壤,故而张胜兵选择自己在民间行医开诊所。
五、张胜兵挂号费很贵,只有富人才看的起,老百姓看不起,所以张胜兵没有医德!
澄清:首先要分清挂号费和诊金的不同。医院的挂号费,就是排队的费用,由于只是为了排个队,所以这个费用一直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所谓“诊金”,也可以叫诊查费、诊疗费,是医生在诊病时,患者支付给医生用于诊断、检查、做治疗方案的费用。医学是治病救人的学问,但医生确是普通的人,也需要吃饭穿衣,也需要养儿养老。一张处方,看上去只是一张纸、几个字,但这张纸背后,读了多少书,拜了多少师,外加多少个不眠之夜的苦功,多少大病当前的心惊胆战,包括看你这个病时的绞尽脑汁,诊金是医生智力和技术的回报。用道德绑架去要求医生是大忌!诊金的高低与有无医德不能等同。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散之以义。张胜兵除了诊务繁忙,还要讲课带徒传播中医文化,发起和参加了很多义诊活动,并私人捐款成立了湖北中医药大学“张胜兵中医奖”,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这不正是医德的另一种体现吗?
谣言、诽谤和诋毁皆止于智者!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7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