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 产后产后

产后

月子餐

坐月子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而产妇坐月子期间的饮食即为月子餐。现代月子餐的概念来自台湾,每一天吃的餐数、每餐吃的食物都有严格的讲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月子理念都是不科学的,如夏天也要裹得严严实实,每顿都大鱼大肉的大补。

月子餐的好处

不论是顺产的产妇还是剖腹产的产妇,都在生产时经过大出血,从中医角度来说,产妇在生产过程中耗气伤血,产后容易气血两虚。坐月子是女人改善身体、恢复元气的最佳时间,通过饮食的调理和适当的休息,不仅可以帮助产妇恢复健康,而且还有助于产妇恢复到产前体态。

月子餐有必要吗

现代月子餐的概念来自台湾的庄淑旂博士,她曾担任过日本皇太后美智子的专任健康管理顾问,结合中西医,得出坐月子的理论。中医强调:在女性产子的过程中,会造成耗气伤血,所以极易导致分娩后气血的虚弱。但是经过月子餐的调理,可以帮助产妇恢复身体的状态。

女性一生拥有三次改变体质的机会:月经初潮、产后坐月子和更年期,特别是生育期,这是最能够改善女人体质的最佳机会。膳食得当,配以充足的休整,能使产妇变形的内脏恢复弹性,帮助产妇恢复到产前的身体原貌,并能彻底改造体质。

而且,坐月子的方式如果不正确,很可能会造成老化十分快速,甚至出现一胎老十岁的状态,皮肤老化、失去光泽;体型变成水桶状,并导致骨质疏松,钙质流失,常感到体力不支,提早进入更年期。因此,产妇要保想保持最佳的状态,必须要均衡营养,充分休息,规律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再依自己体质的虚、实、寒、热,谨慎地选择合适的中药与食物来调理。因此,月子餐是衡量能否坐好月子的标准之一。

月子餐应怎么吃

新妈妈刚产子后,身子一般都很虚弱。中医建议,通过正确的月子餐来进行调理。顺序上,应讲究一排二调三补,进补要分阶段,还要依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在调理的同时进补。当然,还需要按照个人身体情况、南北口味等等,尽可能地做到膳食均衡、营养搭配科学化。如此调理,不但能让新妈妈脸蛋光滑有光泽,而且能增强体质,提高修复能力,让肌肉更有弹性,迅速恢复到产前状态。

第一阶段(排泄期):

产后第一周,产妇要排出体内的废血(即恶露)、废水、废气和废物。因而应选择口味清淡的食物,拒绝油腻食物。

新妈妈刚生完宝宝身体虚弱,顺产的妈妈建议产后24小时喝点小米粥或者选择煮烂的菜肉面或者鸡蛋羹等温软易消化的食物,而剖腹产的妈妈24小时内可以选择通气的米汤,待通气之后可吃些清淡的粥,不宜吃胀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等。三天后可以选择口味清淡的食物恢复正常饮食。

第二阶段(收缩期):

产后第二周,主要是收缩内脏,即收缩子宫和骨盆腔。

经过产后一周的调理,新妈妈的身体已经基本恢复,这时候是补血的好时机,要多吃补血食物,红色蔬菜和动物内脏是较好选择。麻油猪腰是促进新陈代谢收缩骨盆和子宫的好食物,注意不要食用肝脏,因为有回奶的作用;大枣猪蹄花生汤也是较好选择。加少量进补中药如枸杞、山药、茯苓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第三阶段(恢复期):

产后半个月,此时需要排的已经排完,可以开始适当进补。

第三阶段是下奶的关键时期,这个时间里,可以为女性多补充点汤料,比如乌鸡汤、黄豆猪手汤、排骨汤、木瓜鲫鱼汤等等。如果加入些通草、黄芪等中药,效果更好。新妈妈也可以每天喝点牛奶,多吃水果蔬菜,既能让自己奶水充足又能修复元气,营养均衡不发胖。

顺产与剖腹产月子餐的区别

新妈妈生产方式不同,在饮食上也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顺产的妈妈只需要按照一排二调三补的顺序调理即可。倘若是剖腹产生子,因手术原因,肠胃蠕动速度受到干扰,肠腔中易产生积气,继而常会有饱腹感,所以饮食要格外注意。产后6小时内忌吃胀气的食物,如豆浆、黄豆等,可选择利于肠道蠕动的通气排便食物,如萝卜,通气后可以选择半流质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产妇身体情况不同,调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生产后不能太早食用油腻食物,下奶食物最好在一周后食用。

剖腹产妈妈进食须知:

1.产后1—2天:肠胃消化能力较弱,适合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忌吃油腻的食物。

2.产后3—4天:不要喝过多的汤,避免乳汁过度淤胀。

3.产后1周:经过一周的调理,胃口恢复正常,可进食做成汤的鱼、蛋、禽等。忌食易发酵、产气多的食物,如糖类、黄豆、豆浆、淀粉等。

剖腹产产后饮食禁忌:

1.术后一周内为避免胀气,禁食蛋类及牛奶;

2.不吃油腻的食物;

3.不吃深色素的食物或酱油,以免疤痕颜色加深;

4.不吃咖啡、茶、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

5.生冷类食物禁食40天(如大白菜、白萝卜、西瓜、水梨等)。

月子餐的“宜”与“忌”

1.产后宜多喝汤

产后要多补充水分,可以喝点清淡的蛋汤、鱼汤等,但是不要着急喝催乳汤,因为新妈妈的乳腺管还未完全通畅,提前催奶会增加疼痛。也不宜喝油汤,因为会增加奶水的脂肪含量,宝宝喝了容易拉肚子。

2.产后要多喝水

产后要多喝水,这样可以加强排毒。喝水可以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溶解在水里的废物可以通过排泄排除体外,若是摄入水分过少,新妈妈体内代谢的废物就无法完全排清,堆积在体内会产生有害反应。

3.产后应忌生冷食物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体能,胎儿脱离母体后,产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下降,新陈代水平也降低,体质由内热变成虚寒。因此新妈妈是不能吃凉性食物的,即使在夏天,也不宜吃冷饮。凉拌菜极易滋生细菌,诱发消化道疾病,建议产妇不要吃。寒性水果和冷藏的水果,也最好少吃。

4.产后适量吃水果蔬菜

中医认为食物有寒、热、温、凉之分,新妈妈需少吃寒性和凉性蔬菜和水果,多选择温热性蔬菜和水果。此外,很多蔬菜经过烧煮后,性味就会转变,不再为寒性。而且果蔬中拥有众多营养元素,不但能保证顺利排便,对新妈妈的身体恢复很有好处。

◆注意:

体质较虚的人,不宜多吃苦瓜、枸杞菜、萝卜缨、芹菜等过于凉性的菜肴。

5.产后忌吃辛辣温燥食物

新妈妈不宜吃辛辣食物,因为辛辣温燥食物会增加体内的虚火,引起口舌生疮、便秘或痔疮等问题,也会通过乳汁增加宝宝体内热量。因此新妈妈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尤其是产后的5-7天,可以选择软饭、蛋汤等,不宜食用大蒜、辣椒、酒、茴香等辛辣温燥食物和调味料。

6.产后要大补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补充营养要根据个人的身体需求。不适当或过量的滋补对身体是有害的。

倘若感到恶露排出不干净,下腹隐隐作痛,建议煮一些红糖水或者用一些调理的中药煲些汤喝。此外,体质偏热的新妈妈在饮食时要格外注意,对活血化瘀的食品要忌口,否则很可能导致排便困难甚至是出血。

【新生宝宝不需要挤乳头】

当宝宝出生后,有没有“过来人”告诉你要给宝宝挤乳头,如果有的话,请大声告诉她:这种做法不科学,而且还会给宝宝带来危险。

老一辈的人说法:“宝宝的乳房鼓起来,如果不挤乳头,女宝宝长大后会出现乳头凹陷,而男宝宝的乳房会越长越大。“

妈妈们纠结了,老人的话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啊,要不这小宝宝的乳头怎么肿肿的呢?而且当年咱们估计都被挤过吧!

其实,

对于出生1周左右的宝宝来说,乳房轻度肿胀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宝宝还在妈妈子宫内时,通过胎盘和脐带不但获取了妈妈的营养和氧气,同时也从妈妈体内获取了

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

等物质。

在宝宝出生后,这些激素的供给突然中断,会造成催乳素的作用释放,乳腺就会增生,乳房会胀大,甚至有的宝宝会分泌乳汁。

不用担心,随着这些激素在体内的分解代谢,通常在

出生2~3周后

,宝宝乳房肿胀的现象就会消失,并不需要特殊处理。

如果家长盲目给宝宝挤乳头,有可能会导致宝宝乳头的皮肤破损,使细菌乘虚而入,宝宝会出现高热、拒奶、睡眠不安、乳房红肿热痛等

乳腺炎

的反应。如果细菌在全身引起扩散,宝宝还有可能出现败血症,危及生命。

这不是在吓唬大家哦,曾经就有新闻报道过这样的案例:

一个刚出生几天的女宝宝,因为乳头被奶奶挤破而发生严重感染,虽然经过抢救性命无忧,但却留下了难看的疤痕,将会导致双乳发育不对称,还会影响以后的喂奶。

当年的我们被挤乳头,是因为老一辈对于育儿知识的匮乏,而作为新一代的妈妈,既然已洞悉事实真相,就一定得捍卫好我们的宝宝,别让宝宝再遭受这不必要的罪啦!

六个月之前的宝宝到底要不要喂水?

这是很多妈妈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有的妈妈遵循科学建议坚持纯母乳喂养,但是无奈家里长辈极力反对,各式各样的借口、风俗习惯,反正就是得喂水,有的甚至要给小宝喂果汁……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AP)的建议:6个月以内的宝宝,不需要任何除了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液体,包括水和果汁等。

在这个时间段内,因为母乳中90%以上都是水分,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已经从我们的奶水中获取了足够的水分。而对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宝宝来说,只要爸爸妈妈按照说明上的比例冲调奶粉,保证充足的奶量,配方奶中也有85%以上都是水分,原则上也是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的。

如果担心宝宝水分摄入不足,可以通过宝宝的

尿量以及尿色

来判断。一般来说,宝宝一天会尿7—8次,如果宝宝的尿不是黄色,是浅黄色或者白色,说明宝宝不缺水。宝妈可以这样向家里长辈说明,事实胜于雄辩。

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出现了上火或是大便干结、干燥的现象,妈妈们千万不要自行尝试稀释奶粉,这很容易打乱孩子原有的电解质吸收。如果一定要喂水,最好在两顿奶之间,也不要喂太多。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例如孩子突然出现发烧、厌奶或是腹泻,这时候最好由医生来决定需要给宝宝补充多少水量,而且腹泻时为了防止轻度脱水一般服用的是

口服补液盐

,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白开水。

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新生儿喝水要谨慎呢?

主要是因为宝宝现在的胃容量很小,要是喂多了水,自然在胃里占据了原本属于奶水的空间,孩子进食的奶量就会不断下降。同时孩子目前胃的消化功能还未发育完全,宝宝的胃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这么多水分,就容易把这个任务推给血液,使得体内电解质浓度失衡,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水中毒的情况。

新生儿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很容易出现

消化不良

肠道胀气

,不仅肚子胀得鼓鼓的,还会引起肚子疼,宝宝哭闹不止。

看着宝宝难受的样子,爸爸妈妈们心急如焚,该怎么办呢?

【婴儿排气操】

轻松又有效地解决宝宝胀气、腹痛哭闹。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胀气?

通常来说,宝宝

出生后1个月

左右最容易出现严重的胀气,2个月之后会有所缓解。

家长如果发现宝宝的肚子胀得圆滚滚,总是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还经常乱蹬乱踹、使劲用力,把小脸涨得通红,好像拉便便又拉不出来的样子,就很可能是胀气了。

胀气的宝宝往往有频繁、剧烈的哭闹,尤其是夜里,抱、哄、喂奶都没用,要一直哭到没力气、排气或排便才停止。

婴儿排气操这样做最有效

1、做排气操前的准备

①时机恰当:

排气操应在

吃奶半小时后

进行,否则刚吃完容易导致宝宝吐奶,而太饿又会导致宝宝不配合。

②温度适宜:

室内温度在

26℃左右为宜

,而且没有对流的“穿堂风”,宝宝穿着比较薄的衣服,或者只穿纸尿裤来做排气操,效果更好。

③双手清洁、温暖:

操作前先剪短指甲,洗净双手,用润肤油充分滋润双手并

2、排气操的操作方法

第一节:

让宝宝平躺,家长搓热双手,两手同时以宝宝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轻轻揉8圈;

第二节:

家长两手交替从宝宝胸口开始,向下轻抚至大腿根,左右交替各做8次;

再双手并排,从宝宝胸口向下轻抚至大腿根,做8次;

第三节:

家长握住宝宝脚踝、小腿,让宝宝像蹬自行车一样,两腿交替压向腹部,左右交替各做8次;

第四节:

家长握住宝宝脚踝、小腿,让宝宝双腿膝盖弯曲,大腿压腹部,并保持这个姿势1-2秒,做8次;

第五节:

家长握住宝宝脚踝、小腿,让宝宝双腿保持伸直,抬起压向腹部,做8次;

第六节:

家长一手抓宝宝左膝盖,另一手抓宝宝右侧手臂,同时向上抬起尽量挨近,左右交替为1次,做8次。

注意这些小细节,预防宝宝胀气

除了用排气操来帮宝宝增加肠胃蠕动、促进排气,我们还要找到让宝宝胀气的原因,从根本上预防宝宝胀气:

1、吃奶时吞入空气

原因:

如果喂母乳时衔乳姿势不对,吃奶很费力,或者吃配方奶时没有完全含住奶嘴,奶嘴开口大小不合适,都会使宝宝吞入更多的空气,容易引起胀气。

对策:

宝宝吃母乳时,要让他

含住大部分乳头和乳晕

,才能更容

易的吸出母乳。

宝宝吃奶瓶时,如果你

听到“咕咕”冒泡的声音,或是有奶液从宝宝嘴角流出来

,就说明宝宝嘴巴含裹奶嘴不严密,需要稍作调整,或者更换其他形状的奶嘴。奶嘴孔的大小也很重要,它决定了奶的流速,必须跟宝宝的月龄相适宜。

另外,宝宝吃完奶后不要马上躺平睡觉,而是应该

拍拍嗝

,把吃奶时吞下去的气体尽量排出来,不仅能减轻溢奶,也对防胀气有一定帮助。

2、乳糖不耐受

原因:

如果宝宝在吃奶后30分钟~2个小时之间,会出现腹胀腹痛、肚子咕噜咕噜响、拉肚子等表现,而且大便次数很多,甚至达到每天十多次,大便稀、泡沫多、有奶瓣,就很可能是“乳糖不耐受”在作祟。

如果符合上面1~2项,基本可以判定为轻微的乳糖不耐受;如果3项都符合,就属于中、重度乳糖不耐受。

对策:

家长可以在宝宝喝奶前或喝奶过程中给宝宝加服乳糖酶,或改用低乳糖或无乳糖的“腹泻配方奶”,再配以益生菌,缓解宝宝腹泻、腹胀的症状。

3、剧烈哭闹吞入空气

原因:

孩子在哭泣的时候会吞进大量的空气,就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一旦宝宝开始哭闹,他往往会因吞入气体而腹胀;腹胀又会进而导致他身体的不舒服,令宝宝哭闹不停。

对策:

宝宝因为腹胀、腹痛不舒服而哭闹时,妈妈要注意尽可能让宝宝保持舒服的体位,比如飞机抱、让宝宝趴卧,并用揉肚子或做排气操来缓解不适。

因为宝宝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功能较弱,如果尝试以上这些方法之后,腹胀、腹痛仍然不能完全缓解,还可以根据医嘱给宝宝吃

西甲硅油乳剂

益生菌

来调理、改善小宝宝的肠道菌群、增加肠蠕动、促进排气。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