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袋鼠国际早教咸阳中心
KindyROO
同样爱孩子
我们更专业
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相信这是很多宝爸宝妈们都头疼的问题,而《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中指出:
“儿童早期特别是最初的1000天,在宝宝满两岁之前的营养状况,会影响宝宝一生的健康。”
在这一时期,宝宝的营养状况不仅会影响宝宝当前的身体发育,更会影响到宝宝以后的健康发育。
而宝宝不爱吃饭,营养难免会跟不上。缺少营养,健康状况也就会受到影响。
可见面对宝宝不吃饭这个问题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不吃就饿着,饿了就想吃了,就能简单解决。
所以这个问题家长有必要深度研究一下。
挑食最早就发生在宝宝开始断奶添加辅食的过程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和英国政府卫生部都建议,纯
母乳喂养
至少应该进行6个月,6个月之后,才可以开始给宝宝
添加辅食
可是即使你严格按照这个时间规律,编排对孩子生长有益的辅食食谱,精心挑选优质新鲜的食材,变着花样给宝宝做辅食,可还是会遇到以下情况:
一口饭嘴里能捣鼓5分钟都不咽……
不喜欢的一口不吃,喂个饭像要怎么着他一样,连哭带嚎满地打滚……
让他自己吃?不可能呢,一根面条能吃20分钟……
喂饭和打仗一样,全家上阵,围追堵截眼疾手快才能“塞”进一口……
挑食怎办?饺子包子光吃馅儿不吃皮,西红柿鸡蛋只吃鸡蛋不吃西红柿……
这些场景是不是都很熟悉啊,
对家长们一腔热情,小家伙的反应往往是“不领情”。
小编认识的小宝贝们有些吃饭就像打仗可以出本辛酸史,有些却莫名的异常听话,把饭碗给他们就可以自己吃,有人深思过背后的原因吗?有人可能认为是孩子天性不同,但其实孩子的毛病背后正是家庭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
不要给宝宝贴标签
在调整宝宝就餐习惯之前,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宝宝对食物的态度和立场。
对于刚度过辅食添加初期、1-2岁的宝宝来说,他们对食物的喜好和习惯,大多数都是“生物本能”。
大约在宝宝8个月时,他就已经对食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喜恶,这就是最初的“挑食”现象。
然而,宝宝的这种偏食并非永久性的,这个月龄,宝宝的偏食同大一点的孩子的偏食并不能相提并论。
比如饿了就吃、不饿不吃;喜欢的多吃,不喜欢的不吃;心情好多吃,心情不好不吃……宝宝完全不可能理解“饮食全面、营养均衡”的科学道理,他们只是简单遵从于自己的内心。
宝宝对事物(包括食物)的喜好,是易变且不持久的。
就像宝宝喜欢某个玩具,过几天新鲜劲过后就不喜欢一样,他们对待食物也是一样的态度,今天喜欢的食物过几天可能就突然没兴趣了,现在不喜欢吃的食物,说不定哪天又突然可以接受了。
妈妈千万不能为了营养均衡采取强硬的态度,试图来改变宝宝,那就会在宝宝的脑海中留下十分不良的印象,导致他以后很难再接受这种食物,形成真正的“挑食”。
因此,家长要抱着理解、乐观的态度,挑食不爱吃饭,并不代表以后一直会挑食偏食,不好好吃饭,重点还是要在宝宝“初学”吃饭的阶段,家长巧妙地为他提供帮助和引导。
另外,家长也不要给宝宝贴上“不好好吃饭”“不爱吃这个”“不爱吃那个”的标签,原本只是不太喜欢某个食物,被家长反复强化后,也有可能转变成真的抵触和反感。
最重要的是“想吃”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饥饿时觅食的本能,这是出生就有的能力。新生儿宝宝用哭泣唤起妈妈的注意,妈妈接收指令后开始哺乳喂食。长大后的宝宝,仍然具有对吃饱喝足的认知,也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进食时间和进食量。
不用给宝宝严格规定吃饭的时间,也不用到了某个时间点就一定要让孩子吃饭。总的说来,遵循以下的喂养标准即可:
小月龄宝宝应按需喂养
辅食阶段应按规律喂养
对于已经按顿吃辅食的宝宝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用餐的“规律性”,要让宝宝有“饥饿感——想吃东西”的愿望。
错误做法:
有的家长看宝宝某一次或者某一阶段吃饭少,担心饿着宝宝,会不停地给宝宝吃各种小饼干、水果等等。这样很容易就会陷入“不好好吃饭—零食来补—不好好吃饭”的怪圈。
正确做法:
每顿饭到了时间(比如开饭30分钟后),无论吃完没有,都要收起来,下顿再吃,两顿正餐中间不提供额外的零食。
如果在下一顿开饭前,宝宝觉得饿了,可以适当给他喝些水,或是玩游戏转移注意力,让孩子适当体验饥饿感。
许多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担心了,“天啊,这可不行,把孩子饿坏可怎么办?”“伤了肠胃怎么办?不吃身体就垮掉了啊!”
放心,偶尔一两顿没吃饱,或是一两顿几乎没怎么吃,宝宝是不会被饿坏的。
对于添加辅食初期,每日的奶量摄入要求比较高的宝宝来说,如果在两次喂奶间添加辅食,会养成少量多餐的习惯,也会出现宝宝尚未饥饿时就喂辅食或奶,导致宝宝对进食兴趣不足。
宝宝最好先吃辅食再喝奶,一次吃饱,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吃饭要有仪式感
经过上述第一个步骤,宝宝已经有了“饥饿感”,有想吃饭的欲望了。下一步就要抓住这个机会,帮助宝宝体验吃饭的快乐,把“饿了有饭吃”上升到美好的人生体验上。
错误做法:
在错误的地方吃:
比如在推车里、游戏区、电视机旁、沙发上、床上、户外等等各种不适宜的场合吃饭。
花式喂饭:
为了让宝宝多吃一口,有些家长使出浑身解数,念童谣、讲故事,甚至也有唱着儿歌喂、载歌载舞地喂。
宝宝边吃边玩,
注意力完全不在吃饭上。
大人不吃孩子吃,全家盯着宝宝一个人吃:
张嘴、咀嚼、下咽,每个环节都被家长全程围观。
正确做法:
宝宝吃饭需要仪式感:
洗手、系围兜、摆上宝宝餐具……每一次吃饭都应该有固定的流程。就餐地点应该和大人一样,并且最好能坐在餐椅里吃,而不是由大人抱着。
大人和孩子一起吃:
最理想的方式,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吃。孩子的辅食里有胡萝卜、菠菜,那么家长的碗里最好也有胡萝卜、菠菜。家长一边吃,一边给宝宝喂饭。一方面可以向孩子示范咀嚼的动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略微夸张地营造出“好吃、真香”的氛围。宝宝都喜欢模仿,家长可以适当地夸张一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宝宝很可能会不自觉地开始模仿。这样,既给宝宝喂了饭,也能够引导宝宝学会咀嚼,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帮助他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专心吃饭,不做一切与吃饭无关的事:
无论是看电视、听儿歌,还是玩玩具、读故事,所有与吃饭无关的事情,都会影响宝宝对食物的关注,反而对进食时的咀嚼、良好的饮食习惯产生影响。
每次吃饭的时长尽量控制在30分钟内: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每顿饭都要有一个时间点,时间到了,就要收起来结束用餐。当然,这里说的30分钟是一个大约数,按常理来说,30分钟足够宝宝吃一顿饭了,除非宝宝吃饭的时候磨磨蹭蹭、边吃边玩。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30分钟还没有吃完,也说明宝宝不饿,或者对饭的需求不强烈。
不要强迫
很多家长为了追求营养,就算食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也无论如何要塞到嘴里去。
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引起宝宝的反感,等到他大一些之后就会变着法来拒绝这些食物,到时候挑食偏食等现象会变得更严重。
错误做法:
就算把孩子惹哭也要喂完饭。
如果宝宝不吃饭,就用各种威胁,比如大灰狼来了,警察叔叔来了等各种宝宝害怕的东西威胁他们。
你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爱你了。
不要催促,在孩子吃饭时不断催促会对孩子造成压力甚至产生不愉快的心情,长时间可能养成厌食的习惯。
正确做法: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节奏,当宝宝紧闭着嘴巴或扭头过去,或吐出食物时说明已经饱了,如果孩子不想吃了就停止,不要强迫。
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耐心的鼓励尝试,可以隔一段时间再试这种食物,但不强迫喂养。
自己吃才是“最香的”
宝宝从需要喂饭到完全独立吃饭的过程,就像“升级打怪”一样,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然后一点一点地“升级”。
一般在宝宝7~8个月的时候,就会用手去抓食物吃。这时,家长们可以选择适合的“手指食物”来配合宝宝的学习;
1岁左右的时候,宝宝可能会开始抢勺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把勺子放在食物里蘸一下,然后放进自己嘴里(不一定能准确地送进嘴里);
随着不断的练习,宝宝就会慢慢学会用勺子舀上食物,送进嘴里,直到动作越来越精准,越来越熟练,也就慢慢学会了独立吃饭了。
在宝宝学习自己吃饭的过程中,家长们最常见的困扰无非就是:
“宝宝吃得太慢了!”
“吃得太乱太脏了!”
“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几下子喂着吃呢!”
......
说到底,家长的困扰无非就是觉得孩子自己吃饭的效率不高,吃得慢,吃得不好。
但是谁家孩子天生就会用勺子筷子吃饭呢?
吃饭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种技能的习得,都需要一个从完全不会、动作生疏到熟练的过程,不学着吃又怎么能学会呢?
对于宝宝学习吃饭的处理原则其实很简单:
在宝宝有愿望想自己吃的时候,就放开手让他去尝试、锻炼;
当宝宝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适当教一教,帮一帮。
其实,教养孩子就像种树,你不在树干生长的关键时期扶持一把,就不该责怪树干最终长成弯曲的样子,即便我们提倡“自然养育,不过多干预”,却也不意味着家长无需为宝宝树立良好的行为示范。
如果家长沉溺于喂饭的安慰效应中,那么不仅孩子无法获得吃饭的幸福感和参与感,无法逐渐掌握独立吃饭的能力,无法逐渐养成正常进食的规律和习惯,而家长也要常受其劳,并要慢慢消化自己种出的“苦果”!
所以,不妨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些吃饭的自由和快乐,让他既有底线也有弹性地好好吃饭!
【预约试听】每个宝宝都有
到店免费试听的机会,点击本文最底部
“阅读原文"
进入链接,报名预约试听!也可长按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链接,预约免费试听!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