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嘶哑”是儿童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指音质的变化,可表现为刺耳、带气息声、震颤或虚弱无力的声音,也可出现音调的改变、音域的限制或声音的中断等。
声音嘶哑在儿童中的患病率约为4%-23%。虽然引起声音嘶哑的大多数疾病是良性的,并且药物和言语治疗疗效较好,但也有一些急症需要引起父母或看护者的警惕。
以下,从喉的解剖和发声生理学讲起,跟大家分享“儿童声音嘶哑”的相关内容。
喉的解剖和发声生理学
喉由软骨和喉肌构成,既是呼吸的管道,又是发音的器官。声带即位于喉腔的中部,左右各一条。迷走神经的喉上和喉返神经分支支配喉部。
肺部呼出的气流引起声带振动的时候即可发出声音。喉部肌肉组织通过调节声带的张力和位置,使声音产生细微变化;再通过咽腔、口腔、鼻腔等器官的共鸣作用,最终成为我们听到的声音,由舌和嘴唇的精细运动控制来表达。
任何影响喉部结构或发声功能的问题都可以引起声音嘶哑。
儿童声音嘶哑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式
儿童声音嘶哑的病因可以分为感染、炎症、创伤、梗阻或浸润,以及先天性异常等,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声带良性病变(如小结、出血、血肿)或喉部和/或声门下气道炎症。
声带病变
声带小结:
是学龄儿童慢性声音嘶哑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9岁左右的男孩子,常因声带受到反复创伤和滥用(如尖叫或大喊)所致,可伴随声带出血、血管曲张和血肿。
声带小结为双侧性,小的声带病变可能引起声音轻度刺耳和粗糙,而较大病变可能因为声带关闭不全而导致有气息声。
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对患儿的需求评估。如果存在社交障碍,则需要采取干预;若不存,则可选择观察等待,许多这些声音问题会随成长而消失。
声带息肉:
儿童少见,多为单侧发生,创伤、慢性刺激、反流等都有可能促进其形成。
声带息肉的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复音(同时有两个不同的声调)、刺耳声和气息声。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声带肉芽肿:
是发生于声带的富含血管的非特异性肉芽组织,最常继发于气管插管相关的创伤和长期气管插管,也可发生于喉咽反流病、喉部创伤、习惯性清嗓和声带误用。
患有声带肉芽肿的儿童通常表现为声音嘶哑、复音、气息声、吞咽困难、声带疲劳、咳嗽、或喉咙肿块感(癔球症)。治疗方法因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
声带麻痹:
可分为单侧或双侧,其发生率大致相同,喉返神经损伤、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导致声带麻痹。
单侧声带麻痹的新生儿可能表现为哭声微弱,也可能出现误吸的体征和症状(如吞咽时咳嗽和反复发生肺炎)。
单侧声带麻痹的儿童则通常表现为发音音量和力度减弱,声音嘶哑带有气息声、刺耳。双侧声带麻痹的婴儿可能在出生后最初6个月无症状。随着儿童活动量和需氧量的增加,呼吸困难和喘鸣等症状会变得愈加明显。
声带麻痹,特别是单侧麻痹,其功能自发恢复率较高,但声带麻痹的患儿应接受全面的评估,包括喉镜检查、头颈部MRI和胸部CT等,根据病情接受语言和吞咽,甚至手术治疗。
感染和炎症
急性喉炎:
喉粘膜的急性炎症,多因病毒感染所致,除了声音嘶哑外,患儿还可出现低热、不适、肌肉疼痛、流涕、咳嗽和轻度吞咽困难等。
通常为自限性过程,可通过补充液体、保持环境湿度、声带休息及安慰等保守手段治疗。
慢性喉炎:
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音障碍和声带疲劳持续3个月以上,可表现为慢性咳嗽或慢性清嗓。
通常由非感染性病因所致,如过敏因素、吸入性类固醇、鼻后滴漏等。根据病因不同处理方式也有不同,包括避免刺激物和过敏原,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鼻窦炎等。
急性喉气管炎:
喉和气管的急性炎症,常引发声门下气道水肿和炎症,导致声音嘶哑和特征性的“犬吠样”咳嗽。
副流感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急性喉气管炎是一种儿童急症,有引发喉头梗阻导致呼吸困难的危险,一旦发生需尽快就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气道水肿。
胃食管反流/喉咽反流
胃食管反流或喉咽反流常因合并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水肿或肉芽肿等而引起声音嘶哑。除声音嘶哑外,患儿还可表现为吞咽困难、慢性咳嗽、反复呕吐、慢性清嗓、喉部肿块感(癔球症)等。治疗胃食管反流/喉咽反流是治疗声音嘶哑的先决条件。
创伤是造成儿童急性和慢性声音嘶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误服腐蚀性物质、吸入腐蚀性烟雾或暴露于有毒的化学品等均可以造成喉部的创伤,引起声音嘶哑、声音丧失、疼痛,严重者还可出现喘鸣和呼吸窘迫,甚至危及生命。
机动车辆碰撞、自行车碰撞、体育活动或跌倒、打架所致的颈部钝伤也可导致患儿出现声音嘶哑。上述情况需即刻就医,由医生评估患儿病情,及时处理。
其他原因
喉部的先天性异常(如喉部血管瘤、囊肿等)、内分泌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心因性因素或喉部肿瘤也可引起儿童声音嘶哑,需通过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
发现孩子出现声音嘶哑后,我们应该怎么办?
如果声音嘶哑的症状快速进展、有喘鸣、误吸、疼痛或呼吸窘迫,需带孩子至耳鼻喉科紧急评估。
如果声音嘶哑持续时间>2周,或有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或声音嘶哑进行性加重,或声音嘶哑妨碍了孩子的正常社交,那么需带孩子至耳鼻喉科和/或言语语言专科就诊。
有何预防措施?
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尖叫或大喊等不正确使用声音的行为
注意手卫生,按时预防接种,避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治疗过敏性鼻炎、鼻后滴漏、胃食管反流等疾病
体育活动时,佩戴护具,避免颈部外伤
广州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
王阳医生200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得儿科学硕士学位,之后于2014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得儿科学博士学位。
在加入广州和睦家医院之前,王医生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工作,期间在门急诊以及儿童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神经专科等各亚专科轮转,擅长儿童急危重症的救治,以及儿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常见疾病的诊治。
王医生拥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除了专注于儿童急危重症的救治,王医生还接受了危重患儿脑功能监测与评估、儿童基础重症支持课程等培训。此外,王医生在著名医学期刊,如《INTIMMUNOPHARMACOL》、《ChineseMedialJournal》、《国际儿科学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等发表数篇学术文章。
王医生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灾害学组青年学组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儿童重症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