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让孩子“碰钉子”】 从帮助孩子控制“物欲”,从让孩子“吃苦”做起 【舍得让孩子“碰钉子”】 从帮助孩子控制“物欲”,从让孩子“吃苦”做起【舍得让孩子“碰钉子”】 从帮助孩子控制“物欲”,从让孩子“吃苦”做起

【舍得让孩子“碰钉子”】 从帮助孩子控制“物欲”,从让孩子“吃苦”做起

近几年,一到暑假各种以“吃苦”为主题的夏令营就十分红火。这些夏令营的收费不低,家长舍得花钱给孩子买“苦”吃,究竟为哪般?“吃苦教育”一定得花钱买吗?

花钱买“苦”吃,家长和孩子感受不一样

对“吃苦夏令营”热,家长和孩子的心态不尽相同。家长比较普遍的心态是,如今的孩子过得太舒服了,什么都由父母“包办”着、“扛”着、“呵护”着,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尝尝“苦”滋味的机会。家长担心孩子再这样下去日后恐怕什么都做不了,啥都承受不起,必须让他们品尝点“苦”的滋味。

和家长相比,孩子的心态稍显被动。有的孩子确实希望借此机会锻炼自己;也有的是觉得平时学习负担比较重,学得很累,能在夏令营放松调整一下也不错;还有的是对能脱离父母的管束、放下书本、结识新伙伴的夏令营生活怀有新鲜感。

然而理智和情感往往在撞击中矛盾着,有的家长尤其是母亲在送走孩子后又害怕他们吃不了那份苦而后悔,有的一天几次发短信打电话,又是询问又是叮咛,总放心不下。孩子对夏令营“吃苦”的适应相对倒比家长想象的要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他们对这个从未体验过的“吃苦”环境的新鲜感以及坚持下来的成就感等。

“吃苦教育”应融于家庭教育

其实,“吃苦教育”的真缔是磨练孩子的意志、适应性、毅力、承受力、耐挫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种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孩子从小就应该受到的教育。

以“吃苦”为主题的各种夏令营通过多种训练课程可以让孩子得到一定的锻炼,但是这种把“吃苦”从日常生活中剥离开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毕竟只是快餐式的短期行为。如果训练强度过大、过于苛刻,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更惧怕“吃苦”。再说,短短几天的“吃苦”训练后,回到家里依然被家长宠着护着,那份“吃苦”训练的效果很快就会被抵消掉。所以,应该把“吃苦教育”纳入我们家庭教育的范畴,在家庭里营造相应的氛围,使之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家中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呢?有四点需要注意: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吃苦”

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人生道路上是会碰到困难、挫折甚至不幸和苦难的,你无法逃避,只有勇敢直面;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以不屈不饶的精神、以经过锻炼积累的智慧和力量、以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去克服去战胜去跨越,只要走过去必定又是一片海阔天空。

从生活自理做起

家长可以从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做起,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耐心施教,悉心指导,别心疼,别嫌烦。欲速则不达,即使走点弯路也别放弃,要持之以恒。在培养孩子从‘手巧’到“心灵”的过程中,也提升了他们对“吃苦”的理解。鼓励孩子面对挫折

孩子碰到挫折和遭遇坎坷,家长应鼓励他平静接受,勇敢面对,不要心存侥幸寄希望于别人,也不要怨天尤人,用智慧和坚持去战胜它。即使碰了钉子,那也是一次经历,吃一堑长一智,经历多了经验也就慢慢积累起来了。要让每一个困难和挫折都成为锻炼和培养孩子“吃苦”精神和能力的机会。

帮助孩子控制物欲

孩子的怕苦,物质需求上的表现是比较突出的。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勤俭朴素的生活态度,教育他们爱物惜物,学会控制自己对物质的欲望。要让孩子懂得贪婪是可耻的,珍惜已经拥有的,懂得知足满足。日本人教育孩子说,除了阳光和空气是自然赐予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对物质需求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是孩子能否接受和适应艰苦生活的基础。

吃苦教育缺失的后果

“吃苦教育”的缺失会造成孩子的脆弱和依赖性。如果生活的词典上没有了“吃苦”这个词,那当这个词突然出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势必惶恐而难以面对,于是寄希望于父母或他人,一旦希望落空,脆弱的心灵就很容易被击垮。

“吃苦教育”的缺失会滋长孩子“坐享其成”的消极和懒惰。习惯的改变比培养更困难,长期习惯了一切都由家长代劳的孩子,一旦要求他自己动手他会觉得很难,而且长期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渐渐就会安于乐于这种状态,时间长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也会渐趋消极。

“吃苦教育”的缺失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和追求享乐的思想。随着物质的拥有越来越多,有些孩子的满足感会变得迟钝和麻木,而对物质的欲望会更高,攀比的心理和对享乐的追求会更加强烈。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吃苦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慧的较量,更重意志力等情商的较量。要想孩子日后能适应这种竞争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胜出,家长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分享方法:点击右上角"

",即可选择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ID:贵州母亲大学堂)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母亲大学贵州分校

服务热线|亲子119免费咨询中心:18798028747田老师(9:00-21:00)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黔灵山路与长岭南路交叉口德福中心A3栋8楼9号

母亲大学贵州分校邮箱:guizhou@muqindaxue.com

微信号:mqdxtgz

官方网址:www.muqindaxue.com

网上学院:www.muqindaxue.cn

扫描上图二维码获取贵州母亲大学堂更多精彩信息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