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怒火,家长去情绪化管教:理性引导的六大策略 遏制怒火,家长去情绪化管教:理性引导的六大策略遏制怒火,家长去情绪化管教:理性引导的六大策略

遏制怒火,家长去情绪化管教:理性引导的六大策略

安娜11岁的儿子保罗从学校里来电话,说今天要到朋友哈里森家先做作业,吃完晚饭后再回家。安娜问哈里森的父母是否知道他们的打算,保罗说他们是知道的。

然而那天下午晚些时候,当安娜给哈里森的妈妈发短信,询问此事的时候,哈里森的妈妈说不知道此事。

安娜生气了,感觉保罗撒谎了。安娜晚上去哈里森家接保罗,回家的路上,安娜很想对儿子发火,惩罚他,并愤怒地教导他关于信任和责任感的道理。

但她没有这么做。相反,她告诉他自己与哈里森的妈妈通短信了,然后简单地说:

“我很高兴看到你和朋友一起玩得这么开心。但我有个疑问。我知道你应该明白信任在我们的家里有多么重要,所以我很想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以平静的语调这样说着,没有表现出一点严厉的态度,反而是传达了对这一情况的不解和好奇。

安娜采取的方法是从好奇心出发的,这样做可以遏止冲突在这一管教情境中产生。即使她现在很生气,她也没有立即断定说儿子是有意欺骗了家长。

所以,保罗听进了妈妈的问题,却没有觉得妈妈在直接指责自己。安娜的管教方法让保罗明白,妈妈是在假设自己大部分时候都能做出明智的决定,所以当她发现儿子并不是这样的时候,会感到很惊奇也很疑惑。

就这件事情来看,保罗确实没有做出明智的决定。于是他向妈妈解释说,哈里森觉得他爸爸应该在家,却发现爸爸没在。他也知道自己应该马上让妈妈知道这事,但并没行动。

这时候,保罗说,“我懂了,妈妈。我应该告诉你真实情况。对不起。”

然后安娜就可以进行回应,并从情感连接转向理性引导了。她通过现在这个机会帮助儿子培养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使他明白自己的行为违反了“如果计划有变要知会家长”的家庭共识。

这个事件中,安娜做得很出色:在对儿子进行理性引导之前,先遏制了自己的怒火。

理性引导

先平静,再连接

有没有看过那幅二战中最著名的英国海报?上面写着“保持平静,继续前行”

KeepCalmandCarryOn!

当你的孩子或者你自己大发脾气时,不如把这句话当成清心咒。

安娜明白在面对保罗的行为问题时保持平静有多么重要。暴怒和吼叫不会对任何人有任何好处。事实上,它们还会让保罗逃得远远的,

并且她现在的重点是利用这个管教机会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并进行教导,

而暴怒和吼叫会将他的注意力从这个重点上转移开来。

在令人懊恼的时候,你最好是暂停一会儿。要不然你那火冒三丈的大脑也许会让你开始吼叫。

别这样,暂停,只是暂停。让自己缓口气。别去反应,别实施惩罚,别在这个火气正旺的时候开始说教。

我们知道这并不容易,但是请记住:

如果你的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你得通过理性引导来让他们恢复理性思考,所以你也该先恢复你自己的理性

,这个很重要。

如果你3岁的女儿正在闹脾气,请记住她只是一个小孩,她控制身心的能力有限。而你的职责是做好你们这段情感关系中的大人,承担起家长的义务,在这场情绪风暴中做一个安全宁静的避风港。

你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的方式会对整个局面的走向造成重大的影响。

所以在你进行理性引导之前,请先检视你自己,尽最大的努力保持平静。

所以说,在暂停的过程中

清醒和平静,才是你第一步该做的。

然后请记得进行情感连接。

在管教孩子的同时保持平静、慈爱和体贴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种态度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在针对想要改变的行为进行对话时,

请你不要低估了亲切语调的力量

请一定记住,

你坚持管教原则的同时,仍然要以能够传达温暖、爱、尊重和同情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互动

。管教的这两个方面是可以共存的。安娜在与保罗交流时想要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样的。

帮助进行理性引导的

六大策略

所谓理性引导,具体来说,体现为6个策略:

1.少说话(reducewords)

2.接受对方情绪(embraceemotions)

3.就事论事,不要说教(describe,don’tpreach)

4.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involveyourchildinthediscipline)

5.用有条件的肯定表达反对(reframeanointoaconditionalyes)

6.多看积极面(emphasizethepositive)

01.

理性引导策略之一:

少说话

在管教互动中,家长经常会觉得有必要指出孩子哪里做错了。其实,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通常也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

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关于他们犯的错误的冗长说教。

我们强烈建议你在进行理性引导的时候,

要抑制自己讲太多话的冲动

。处理问题和进行教育固然重要。但在这么做时,请保持言简意赅。

和可能还不懂得好坏之分的年幼孩子相处时,少说话就变得更为重要。

你并不应该就此展开一段冗长而乏味的演讲,喋喋不休地说着为什么

打人作为发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是不好的。你应该试试用下面这个四步法来处理这个情况!

想要孩子更加听你的?请言简意赅。

02.

理性引导策略之二:

接纳孩子情绪

处理不当行为的最佳办法之一是

帮助孩子认清情绪和行为的分别

接纳各种情绪的意思是在理性引导中,家长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生气、难过、恼火都没错,但是认同他的感受不代表接受他的行为。也就是,

“你可以想所欲想,但是不能为所欲为。”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就是即使我们必须对孩子的行为说不,也不能轻易否定他们的感受、想法。

也就是说,

即使你对行为说不,也要对感受说好

。如果我们不辨明、不认同孩子的感受;又或者如果我们暗示说他们应该抑制自己的情绪,或者他们的情绪“没什么大不了”,很“愚蠢”,那就是在说:“我对你的感受不感冒,你不应该拿它来与我分享。你应该将那些情绪积压着。”

设想一下这会给情感关系造成多大的冲击吧。

当我们真的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时,他们的叛

逆性就会得到调节。等他们终于回到理性的状态了,就会有能力管好自己,听进我们的话,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而如果我们否认孩子的感受,去贬低

或者试图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开来,他们就会在高涨的怒气之下行事,并且更容易情绪崩溃或者封闭情感。

所以说在管教互动中,我们得接受孩子的情绪,要让他们深信,

即使我们正在教导他们区分行为的对错,他们的感受和体验也始终会受到认同和尊重。

03.

理性引导策略之三:

就事论事,不要说教

许多家长在孩子做了不乐见的事情时,往往爱进行批评和说教。但在大部分管教情境中,这些反馈完全没有必要。

我们反而应该只是简单地叙述自己所看到的,孩子们会很清楚我们在说什么...

比如,对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我们可能会这样说,“啊,你把那些卡片丢得到处都是,这个游戏下次就玩不起来了!”

对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说,“我看见餐桌上还有盘子呢”或者“你对哥哥说的话听起来挺刻薄的”。

我们只需叙述所看到的东西,就可以与孩子开始对话,打开合作的大门,并对其进行更好的教导,其效果绝对好过马上训斥说“别和你哥哥那样说话”。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即使是年幼的孩子,在大部分时候都已能区分对错。孩子不需要家长告诉他们别做错事,他们需要来自家长的理性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儿,这样他们就能自我纠正。

你当然得教育所有孩子,尤其是年幼孩子区分好坏与对错。但是再重申一次,

简单、清晰、直接的信息会比冗长而解释成分过多的信息有效得多。

04.

理性引导策略之四:

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

说到管教时的沟通,家长的传统办法就是交谈,而孩子所能做的就是倾听。

然而,管教是可以做得更加尊重孩子,更加有效的,家长和孩子完全可以进行一段合作、互惠、双向的对话,而非一厢情愿地长篇大论。

不如邀孩子一起,进行一种相互协作的对话,让他去考虑要怎么做才是对当下情况的最好处理。

作为一个绝妙的方法,将孩子纳入管教讨论当中还可以纠正那些你们家的“老大难”问题。

比如,孩子花太多时间打游戏,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管教方法也许会让你冲进客厅

在你提出要削减孩子面对屏幕的时间的那一刻,他很有可能会直接抗议。但是你要就这个问题与他进行交谈,他们就会投入这段谈话当中,去判断该给自己设定什么样的行为界限。

你可以提醒他们做出最终决定的还是你,但是请让他们明白你在征求他们的意见,因为你尊重他们,想要考虑到他们的感受和愿望,并且相信他们有能力帮助解决问题。然后,即使他们并不喜欢你做出的最后决定,也会明白至少自己的意见曾被考虑过。

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他们经常能为解决问题提出很棒的、你甚至都想不到的新点子。

此外,你可能还会震惊地发现,

他们原来是那么愿意做出妥协,用和平的方式打破这僵局。

当然,有些事情是不能给出一丁点让步空间的,有些时候,你得让孩子直面拒绝,给他机会去学习等待或者学习调节失望的情绪。但通常来说,

只要我们将孩子纳入管教过程中来,结果都会是双赢。

05.

理性引导策略之五:

用有条件的肯定表达反对的意思

再重申一次,如果你必须拒绝一项请求,那么请重视说“不”的方式。

彻底的“不”比附带条件的难接受多了。直接来个“不”,再配上严厉且轻蔑的口吻,会自然而然地将孩子的逆反状态激活。

反过来,鼓励性的、肯定性的叙述

可以让他们的大脑变得愿意接纳所发生的事情,即使我们并没有对他们的行为表示赞许。

此时孩子可能还是难以接受这个拒绝,但是你也正在帮她明白:虽然现在她不能让自己如愿,但不用多久她还会有机会来。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你得辨明她的感受(与奶奶待在一起的愿望),并对其产生共情心理,但同时也得给她订立规矩(认识到现在必须离开),并增强其相关能力(延迟欲望的满足)。

对年长一点的孩子(甚至成人)来说,这一策略也是同样有效的。我们在要求什么、指望什么的时候,都不喜欢被简单粗暴地告知不行,这个“不”字甚至会让我们走向极端。

实际上,在亲子互动中,有些东西是需要妥协的。

随着孩子日渐长大,妥协会变得越发重要。

如果你10岁的孩子想要晚一点睡觉,然后你说不行,但是他马上指出明天是星期六,他希望自己可以比平常晚一个小时睡觉,那么这时,你或许至少应该重新思一下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说“不”。

但是妥协并不代表软弱;它显示的是你对孩子以及他的愿望的尊重。此外,它给了孩子一个机会去进行具有相当深度的思考,这能帮助他获得一些重要的能力,使他不只考虑到自己的需求,还会顾及别人想要什么,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做出良好的判断。并且,从长远角度上看,这样做比不考虑其他选择,仅仅说句不还是有效多了。

06.

理性引导策略之六:

着重于积极的东西

在管教孩子过程中,我们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去着重于积极的东西。

比如,与其着重于你不想要的东西(“别再浪费时间了,快做好准备,你要迟到了”),不如着重于那些你想要的东西(“你得把牙刷了,然后去找出你的背包”)。

与其强调消极的行为(“不吃完这份蔬菜,你就别出去玩”),不如把焦点放在积极的那一面(“把这蔬菜吃了吧,我们就出去玩”)。

你在强调积极一面时,就是在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着重点放到那些你想要再见到的好行为上。你只需关心你的孩子,并把你所观察到的东西叙述给他们听,这本身就成为积极体验了。

我们不是说你甚至已无须去管束那些消极行为了,你当然要管。

但是请尽量将重心放在积极的东西上,

让孩子理解并感受到,在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进行良好的自控时,你注意到了他们,并且向他们表示了欣赏。

总之,如果你能从去情绪化的角度出发,首先进行情感连接,然后再进行理性引导,你就可以更为高效地达到管教目标:

获得孩子的合作,让他们成为温和而可靠的人,并且拥有成功的人际关系和充满意义的人生。

-END-

易贝乐少儿英语

专注于非英语母语(EFL)国家少儿英语教育

进入中国十二年,

致力为中国的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把孩子培养成

具有创造力的自主学习者

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