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孩子突然开始晚上睡觉不让我关灯了,更不让关门,想要离开黑屋子。一定开个夜灯才可以让她安心下来睡觉。
我感到好奇怪,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大灰狼”,“怪物”啊之类的吓过她,一直是适应黑夜的,怎么突然就“怕黑”了呢?
仔细想了又想,难道是因为……
小小孩会感到害怕吗?
会的。害怕是正常的情感,所有人都会感到“害怕”,哪怕是很小的孩子。当我们尝试新的事物,经历从未有过的经历,面对未知,感到不理解、难以驾驭、无法掌控时,会更容易感到害怕。
对小朋友来说,这个世界充满“未知”和挑战,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所以害怕有很多机会可以探出头来,尤其是在夜里。
第一次感到害怕
宝宝大约到了6、7个月左右,他们便已经对父母或者平常照顾他们的人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宝宝最喜欢的那个人,哪怕离开一会儿,也会让孩子产生相当的焦虑,哭闹不止。到9个月左右,害怕妈妈或者喜欢的人离开的“分离焦虑”会变得更加明显,通常在14-18个月达到高峰。
除了“分离焦虑”,还有一种焦虑或者害怕叫陌生人焦虑,即婴儿对于身边出现陌生人会表现出不安,害怕,大哭等,通常出现在7-10个月,一岁后就会好多了。
这并不是孩子第一次感到害怕。
怕黑,常常是在孩子有了想象力后开始的。
大约在2、3岁的时候,孩子们有了想象力,但却还不能区分幻想和现实。这让“未知”有机会变成害怕,给小脑袋瓜里增加了一块黑色的阴影:如果全神贯注地看,夜晚房间角落里的影子就会变成长着三个头的怪兽。
因为在夜里,特别是在准备睡觉前,什么活动也没有,所以也没有什么可以让孩子分神的,这时候,想象力就开始不受控制地乱跑。白天有很多好玩的,孩子就不容易感到害怕,而夜里就变得更加脆弱。
是什么引起孩子害怕呢?
怕黑到底是怕什么呢?
电视常常是导致孩子怕黑的根源。
有时候我们可能注意不到电视的影响,比如新闻里和一些动画片里的恐怖画面就特别容易被我们忽略。
电视的图像和声音对孩子来说太刺激了,某些在我们大人看来很正常的画面,对孩子来说却可能感到恐惧。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注重画面而非剧情,他们不能总是区分现实和幻想的情节,会认为电视上看到的都是真实的,比如,他们会相信超人真的会飞。
无论是看暴力新闻,还是一些流行的卡通片,电视上的这些内容都可能成为带给孩子恐惧感的来源。
回想起来,前阵子妞妞跟着妞爸一起看过一会儿鬼吹灯,还在我们看僵尸片的时候转头看过……太不靠谱了,真是后爹后妈啊……还有看过熊出没动画片,有一些暴力画面,也不知道是不是也有影响。
以下节目需要避免儿童观看:
超出孩子理解能力范围的节目;
恐怖的影像或音乐;
广告。
恐怖画面
在节目中的恐怖画面前,学龄前儿童显得非常脆弱,他们会害怕电视里的怪兽、恶心的动物、可怕的面孔,这些形象会长时间在他们脑海中挥之不去,无关这些角色的好坏与节目的剧情。
当节目中,一个原本平常的人物或其他形象变得邪恶的,同样会令他们感到恐惧。
暴力画面
国家儿童教育协会《关于传媒暴力在孩子生活中所产生影响的立场声明》指出:学龄前儿童特别容易受到传媒的影响,这是由于他们不能够区分现实与幻想,而且孩子们对于人们行为的动机与道德上的冲突还不能充分的理解。比如,电视上的人能够很快恢复身体上因暴力袭击造成的伤害,这样的场面会使孩子认为,暴力造成的伤害没有什么大不了,是可以忍受的。因此,充满暴力的节目,无论是在宣扬正义或其他,对孩子也有不好的影响。
实际上绘本故事也可能勾起孩子们夜里的害怕。
绘本中的画面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引发孩子的思考,但也可能在夜里,在黑暗中画面重现,让孩子感到害怕。无论是怪物、大灰狼,还是女巫,这些形象和情节在我们看来并不恐怖,但孩子都可能错误理解了画面,并在脑海中浮现出恐怖的景象。
有时候,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也可能引起孩子怕黑。
比如,爸爸妈妈可能会对孩子说,
你要乖乖的哦,不然大灰狼会来吃你
。虽然是出于好的目的,但这也可能成为夜间恐惧的来源。
无论是处于什么原因,大多数孩子在过程中都会有某种程度的怕黑,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是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的。
如何帮孩子克服呢?
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和孩子交流,尊重他们的感受,对他们的境遇表示理解。
你可以先试着问问孩子害怕的是什么,无论孩子说的多么离谱,不要嘲笑,因为这样不但毫无帮助,孩子依然会害怕,还会造成孩子感到内疚和不好意思。
在处理孩子怕黑的时候需要这样做:
保持冷静。
尽量冷静、平静地听孩子说他的感受。倾听就好,不要作出夸张的表情,不要也作出害怕的神情,这样可能会加剧孩子的害怕。
让孩子感到安全,好让他可以去处理“害怕”这种感受。
指出这是“害怕”。
给孩子解释“害怕”是什么,帮助他理解害怕,知道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
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感到焦躁、不耐烦。
你很容易理解孩子害怕的东西不值得害怕,但是孩子还理解不了。让孩子接受害怕是正常的,不要说“怎么这么胆小”,不要责怪。虽然怪物是不存在的,但是“害怕”是真实存在的。
支持孩子,给他一定安全感。
不仅仅是害怕,孩子在夜里会容易有各种倒退的表现,“我要妈妈”,让孩子知道,
没关系的,如果感到害怕,需要帮助,可以找爸爸妈妈。
不要因此陪着过夜。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一个人睡了,或者你已经开始培养她独自睡小房间,那就不要让她回到你的房间过夜,或者你去他那里过夜。虽然让孩子和你一起睡可以解决当下的问题,但仍然需要划清边界,给孩子客服恐惧的工具,而不是总是“在身边”,你不可能永远在身边。
处理孩子夜里害怕的问题,也不要让大孩子去照顾小的。
孩子是你的责任,不是哥哥姐姐的。应该由你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交给另外的孩子。
给孩子内在的,克服“怕黑”的力量。
问他能不能让爸爸妈妈每隔一段时间来看看他,也可以让他决定多久来陪一下他。
给孩子他喜欢的安抚物陪伴。
有心理学家认为,安抚物实际上是孩子的另一个自我。当他们遭受打击郁郁寡欢,另一个阳光的自我借由玩具来安抚阴郁的自我;当他们遇到挫折止步不前,另一个勇敢的自我通过玩具来鼓励懦弱的自我;当他们感觉被世界抛弃而心生寒意,另一个温暖的自我透过安抚物来给予我们爱......安抚物的本质是那个积极、善解人意、勇敢、阳光的自我的化身。和安抚物的互动,本质是孩子与自己的互动。借由这些温暖的小伙伴,我们一次次的面对自我,练习着如何与周围的世界相处,与自己相处,从而不断成长与前行。
不要玩“怕黑”的游戏。
不要说
“我们看看怪物是不是在床底下?衣柜里?”
,你看没有怪物。也不要说
“你是好孩子,怪物不会来吃你的。”
这样说会让孩子以为,真的有怪物,这样的话孩子会一直干到害怕,直到他足够大,能够理解“没有怪物存在”这个事实。
所以如果你检查床底下,或者衣柜的时候,可以给他看鞋子、衣服,而不是找怪物在不在。
讲温柔的,情节舒缓的,安抚性的睡前故事。
睡前一小时内不要看电视,更不要看有暴力情节的电视节目。做一些放松的睡前程序。
不要忽视了更大的问题,比如家庭变故的影响。
某一些家庭变故会导致孩子焦虑,比如父母离异,宠物离世,家人离世,家里有了新宝宝……这些都可能让人紧张、焦虑、难过、害怕,更何况是孩子呢,他们更难处理这些变故。当家里方法大的变故时,孩子的焦虑就可能转化成夜里的害怕。如果你处理不好孩子的焦虑,可以考虑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要忽略了,哪怕是很小的小朋友也是会抑郁的。
寻求专业帮助。
在家人的支持下,大多数孩子都可以在几周内克服恐惧。但有些时候,孩子的害怕和焦虑可能持续更久,如果是这样,最好可以咨询一下专业的儿童心理辅导人员。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