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编说
父母对于孩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有人这么说:“父母是否愿意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主角、配角,还是客串,这在当下只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差异,最终却是一个孩子生命质量的差异
今天我们怎么做父母,可能影响的不是今天孩子在期末中能多考几分,更多的是给孩子的未来积攒了多少的能量。今天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人真正诞生的摇篮,任何一个孩子首先是家庭的产物。
一个孩子是不是优秀,是否能够成才,和其父母主导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
家庭是教育的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最长久的老师。
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孩子在品行、道德、做人等方面,
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然而不少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多的父母只承担着“养”的责任,却没有尽到“育”的义务。
一说到孩子教育,不少父母便以为这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一旦孩子在教育上出现了什么问题,父母们经常指责的是学校和老师,他们压根儿却没有冷静地反思自己,自己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吗?自己是否做出了当父母应该起到的示范和表率?
很多父母责怪孩子不好好读书,试问当父母的有没有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经常批评孩子出言不逊,行为不当,当父母的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他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经常埋怨孩子看电脑、玩手机,不接触社会,当父母的是不是自己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刷屏族!如果我们的父母自私自利,满口脏话,不懂孝道,对人势利,缺乏真诚,如果一定要期望教育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思想品质的孩子,则无异于天方夜谭。
曾国藩与傅雷,应该是近现代家庭教育的成功典范。他们的“家书”,他们的家风,他们的家教,很值得研究与借鉴。他们希望孩子成才,但他们更重视孩子的“正心”、“修身”、“明理”;他们希望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但更重视引导孩子脚踏实地,做好身边诸如洒扫、孝亲的小事;他们对孩子充满真挚的爱,但更重视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对做人原则、做人底线的坚持;他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最美好的事情。父母陪孩子说说话,陪孩子读读书,陪孩子看看动画片,陪孩子走进大自然,陪孩子参加有益的运动,陪伴孩子慢慢长大,
这应该是家庭教育最曼妙的风景
作家尹建莉曾这样谈到:“
父母是否愿意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主角、配角,还是客串,这在当下只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差异,最终却是一个孩子生命质量的差异
当下很多父母抛开孩子外出务工,或许他们出于生计,出于养家糊口,出于对孩子未来着想,纵使有一千个理由,有一万个理由,导致
一个不置可否的事实是,几千万留守儿童差不多都是由留守老人隔代抚养,他们一般不懂家庭教育,也没有家庭教育的意识,这种父母角色的缺位,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而且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已经演化成当下最大的社会问题。
还有一些父母,虽然在孩子身边,却成天只顾忙自己的事,白天上班,晚上娱乐,一味当“甩手爹娘”,将孩子抛给爷爷奶奶!
更有甚者,父母玩麻将,让孩子在一旁写作业,或者在一边看着、陪着,到最后,孩子学习成绩不怎样,而麻将语言、麻将技术却学了不少。
如果说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爱,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那么父母对孩子过度的爱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些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可以说是抱在怀里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牵在手里怕飞了,他们让孩子在温室里长大都还不满意,不说让孩子吃点苦,不说让孩子去探险,就连家务都不让做,走进大自然都不让去,甚至连孩子上学放学过马路都不放心。
每到冬季,哪个中国孩子不被包得严严实实?某地曾组织10个孩子去漠河北极村过春节,意在锻炼孩子吃苦耐寒的能力。可谁曾想到,在零下30多度的冰雪之国里,第一个生病的小营员居然热出了痱子!原因就是父母让其穿得太多,到了室内也不准脱,而老乡又将炉火烧得太旺。
有这样一个家长,他要求孩子一年365天除了上学就是画画练琴。有人提醒,你这样做,是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这位家长却振振有词,我要让孩子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童年的快乐,他就不会觉得童年不快乐了。
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成为强者,一些父母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是为了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因而教育中的偏颇观念、怪异行为、野蛮手段也就被披上了合情合法的道德外衣。
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谈到家庭教育,不是叫孩子成天做习题集、考试卷,就是不惜花大价钱,哪怕砸锅卖铁,都要拽着孩子进入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兴趣班、特长班,让孩子疲于应付,忙于奔波,无所适从。
至于孩子的个性与禀赋、基础与兴趣,快乐与幸福,完全没有顾及,凡是能学的,孩子都得学,别人都在学,自己孩子都必须学,不学就要吃亏,反正“不能输”。也管它这种恶补有没有效,反正靠大把大把烧钱,买个心安理得和心理平衡。
还有的斥巨资,宁肯过早割断亲情,让孩子到那些所谓的名校求学,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呵护陪伴,这些表面上看是在为孩子做努力,实则是在逃避责任和对孩子的不负责。
人在成长过程中,其情感、兴趣、习惯、审美、注意力的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东西,要早于人的智力与知识性的东西。
孩子在开始之时,重要的是要奠定他的人生态度,比如具有爱心,拥有良好的习惯,生发对学习的兴趣,能够珍惜生命,懂得是非判断,感受到生活的意义,这些远比掌握一些知识技能更为重要。
孩子如果一出生,就被父母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为由,以知识的过早地接受和教育而控制其身心,还有一些父母,当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鼓捣折腾了。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就没有了少年、童年,从小就失去了童真、童稚、童趣,从小就没有了玩伴、同伴,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绝对没有幸福可言!
不少父母,每天花大力气在意的是孩子哪些具体的知识是否记忆准确,在意的是孩子的考试分数和成绩,而忽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隐含的那些可贵的思考,忽视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忽视孩子对问题与知识的探究和好奇心,忽然孩子对终身学习所应具备的良好习惯,忽视了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忽视了当孩子在面对危机和危险时如何化解和应对的提醒。
最好的教育就是唤醒孩子的内在力量。
每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他的世界有自己的逻辑,父母,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唤醒他内在的力量。
改变教育,不仅仅是改变我们的学校,改变我们的校长,改变我们的教师,更应该改变的是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父母。
父母改变了,孩子自然会改变。父母成长了,孩子自然会成长。父母好了,孩子自然会好。
可以这样讲,孩子之间的差异,不在于其他,而是取决于父母之间的差异,取决于家庭教育的差距!
文章来源|汤勇晓语微信公众号
微信编辑|谭希
责任编辑|董筱婷
推荐阅读
期末来临,学习状态却每况愈下?一线教师总结了18种方法,快来试试!|支招
回望2020年,您最大的感悟和收获是什么?|每周一问
特级教师谈家长焦虑:孩子所有的“不理想”,与您自己有多少关系?|观点
教师期末到底有多忙?再忙也请照顾好自己|支招
体育课作业怎么留?|观点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