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搓“C”啦连江人过“冬节”快失传的冬至歌和习俗,你还记得吗 本地 搓“C”啦连江人过“冬节”快失传的冬至歌和习俗,你还记得吗本地 搓“C”啦连江人过“冬节”快失传的冬至歌和习俗,你还记得吗

本地 搓“C”啦连江人过“冬节”快失传的冬至歌和习俗,你还记得吗

冬至,连江人俗称

“冬节”

你们家开始

搓“C”

大家是今晚吃还是明早吃?

反正印象君的朋友圈已被“C”霸屏了

☟☟☟

小伙伴们听懂了吗

据说边搓边唱

这样的“C”更加元气满满

连江人在冬至必吃的

“拨隆细”

冬至一定要会的歌

☟☟☟

搓米时聚搓搓,节节年年高

大人添福寿,伲仔岁增多

搓米时齐搓搓,依奶疼依哥

依哥讨依嫂,依弟单身哥

搓米时

福州“米时”是福州著名的小吃,

福州话称之为“C”(糍)。

“米时”(福州方言:拔隆细)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浆,压成半干后搓成的圆形丸子,煮熟,外粘豆粉、糖即可食用。

连江人搓“米时”时,桌上置竹箩,箩中放红桔数粒、红筷一双、纸花一对,泥塑男女孩童一合,瓶插红色菊花。搓“米时”也称“搓圆”,寓意团圆;“米时”则象征“时来运转”。

冬至要知道的故事

米时又称“孝子丸”?

在连江,冬至和拗九节一样,也是“

孝顺节”

。民间传说,曾有一名男子上山砍柴,受伤后被母猩猩所救,被逼成亲,后来还生了个儿子。

一天,男子趁母猩猩不在,带着儿子逃回山下。儿子哭闹着要母亲,因为母亲喜欢吃糯米粉,便在冬至这天,把煮熟的米时(方言读音为“细”)粘在门板上。母亲寻着香味而来,母子团聚。

福州老照片--掼米时回娘家

这个“孝子寻兽母”的故事曾经流传甚广,旧时冬节,连江人还把“剩下的米时粘在大门的门柱上,离地面六七尺高的地方。

除了本宅,商店、货栈的门外以及临街的窗户上也都要粘,这是福州的特别的习俗,所以,米时又称“孝子丸”。这种特俗解放后已消失。

冬至大如年

除了吃米时

在这一天,老连江有必做的几件事

01掼火笼

“以前生活条件不好,冬至前后,穷人还要‘掼火笼’取暖。”“火笼”是一种取暖用的工具,一般用陶土制成一个罐子,里面盛了草木灰,灰下埋进烧着的木炭。

为了防止太烫,大家还会用竹条编个篮子套在外面。走街串巷,甚至睡觉,人们都会抱着‘火笼’。解放后,人们的取暖工具也多了起来,“火笼”就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02祭祖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连江乡村一直有“冬至分米时入祠堂”的习俗,“冬至日祭祠堂之风大盛”,多举行敬老酒宴。乡村各姓都有祠堂,聚合各支的同姓,称“宗祠”;衍派一支的,称“支祠”。凡是男性当年四十九岁的,冬至就上寿为五十岁,入支祠,让晚辈敬重。

凡是男性当年五十九岁,冬至便上寿为六十岁,入宗祠,让各支祠的晚辈一齐敬重。

03酿酒

南后街冬至酿酒习俗展示

连江人还会选择在冬至酿青红酒,因为福州到冬至这一天真正进入隆冬季节,此时的气候比较适合酿酒,而且,酿好的酒正好能赶上来年的正月办春酒,另外,这个时候糯米比早稻米好,酿出的酒更更醇更香。

04数九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是进入“数九寒冬”的开始,从冬至日开始,按9天一个时段,分为9段来“数九”,亦称“冬九九”。

古籍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相传清代道光皇帝御制“九九消寒句”,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9个繁体字,每字均9笔,命翰林诸臣按日用朱笔填写1笔,“一九”描1字,“九九”描全9字,并用小楷在旁边记录当日天气情况,以较详细地记载每年“冬九九”的气象资料。

九九消寒图

据报载,福州地区《冬九九歌》曰:“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担衣行走。九九闻雷,响声持久。”

在你们家冬至还吃什么?

文章来源:

福州帮

印象连江综合编辑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