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的速度与激情:越激流越勇进  越磨砺越光彩 急诊科的速度与激情:越激流越勇进  越磨砺越光彩急诊科的速度与激情:越激流越勇进 越磨砺越光彩

急诊科的速度与激情:越激流越勇进 越磨砺越光彩

每个医院都有这样一个科室,它就像医院的“消防队”,遇到各种紧急事件总是冲在最前面;它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随时可能面临惊心动魄的生死交量。它承载着急、危、重症患者生的希冀,它呵护着无数家庭幸福安康。

这个科室有这样一群人,盯紧120指挥棒,吃饭没准点、困了不沾床,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和晚上。有人说这里工作最脏,不是接车祸就是接外伤,这里的女人,不买衣服不化妆,生活没质量。他们与死神赛跑,他们救死扶伤。

回想这些年的抢救工作,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抢救场面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还记得2010年11月18日亨运驾校后山上一死两伤的刀砍伤事件,当我和同事来到现场,三名伤者分散躺在偌大工地的各个位置,一名患者躺在血泊中,右侧胸部两处创口,意识丧失,已经没有了生命征象,一名女性患者腹部肠管和大网膜外漏,另一名男性伤者紧捂腹部,掀开衣服发现脾脏外漏。出诊的黄小勇医生快速将两名脏器外漏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后转入院内抢救,我则留在现场,为已无生命征象的伤者做生命支持工作,伤者躺在柴火堆和简易帐篷的夹缝里,当我用尽全身的力气把患者从夹缝里拖拽出来时,一阵寒风掠过树梢,摇曳的篝火变幻莫测闪过伤者扭曲的脸,偏僻的位置,偌大的场地,一个人面对浑身是血的伤者,说里不紧张、不害怕是假的,但是有另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你身穿急救衣,你没有时间去害怕,现在需要你冲上前去!”,我迅速鼓起勇气和力量,将伤者置于平地上进行不间断心肺复苏工作,持续心肺复苏直到二线人员赶来增援。

2012

年的一个雨夜,我和骨科梁修龙主任出诊至文锦学校附近天桥处,一名妇女发生车祸,面部朝下倒在雨地,初步体检时赫然发现伤者是一名孕妇,并且已没有了生命征象!患者的生命支持抢救工作进行的同时紧急通知妇产科会诊,“伤者约孕九月,胎儿还有胎心音!”骨科陶主任当机立断,“能保住一个是一个!立即将伤者送到手术室!”从出诊到抢救室再到手术室,短短的二十余分钟,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团结一致,拼尽全力,虽最终也未能留住那个幼小的生命,存有伤感,但这场抢救不留瑕疵和遗憾。

2013

年7月的一个夜班,普林工业园的十二名工人陆陆续续走进急诊科,相似的症状,同样的用餐经历,使当班医护人员意识到这是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科室迅速行动,进行工作分工,上报、请求支援、分检、用药、记录,在批量病人急救预案的有序实施下,病人很快分流,五名分流至内1科、五名分流至内2科,急诊科重点对2名重症患者进行洗胃、解毒治疗等抢救措施。这次的批量食物中毒抢救事件在全院的通力协作下,病人得到了妥善的救治,均转危为安!

2014

年2月初一个凌晨,一辆长途客车在名城港湾处的批量车祸外伤事件,9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外伤,救护车先后三次出诊,科室二线人员迅速到位,三个抢救室内气氛严肃,抢救工作同时进行,有条不紊。在集体的通力协作下,这批伤员被成功救治。

2014

年7月,白浪柯家垭光明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名三岁幼儿在输液时突发过敏性休克,送至我科紧急抢救,幼小的生命、危重的病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这场抢救集结了黄斌副院长、李儒文主任、徐彩虹主任、急诊刘敏医生、儿科丰秀娟护士长、急诊科陈霞护士长的医护力量,清理呼吸道置口咽通气道、建立静脉通道、用药强心、抗惊厥、头部置冰枕保护脑组织……等等措施,医护人员用尽心力挽救这条幼小的生命,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患儿从点头呼吸到呼吸平稳,氧饱和度也在慢慢提高,她的生命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一场场历历在目的抢救,表面不动声色,实则争分夺秒,步步紧凑,它们的成功展现的是医院的综合实力,背后却是对医院组织调动、科学救治、严密观察,医护人员素质的综合考验。

我常常觉得急诊工作就像在千头万绪中快速抽丝剥茧,它面对着庞杂的病症,形形色色的病人,各种可能的院前急救环境,对时间和技术上的严格要求,都需要我们时刻绷紧神经,要为随时的抢救工作做好各个环节的准备,时刻准备承担抢救任务。

今年3月10日在太和学府听西京医院樊代明院士做的关于《精品战略与学科建设》精彩讲座时,他就说刚上班时在急诊科护士那里受教颇多,遇到有机磷中毒病人自己还没捋清思路,护士们就已经开始进行洗胃,分工静脉推注阿托品、观察患者瞳孔了。我听了不禁莞尔,我真为自己也是一名急诊科护士骄傲!同样也是因为这样的压力和高强度工作,并肩作战使得急诊科医护人员更加亲密团结,彼此了解,相处和谐。一直以来“团结、友爱、和谐、拼搏”是急诊科整体气氛的标签。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生活上互相支持,互相理解;院前急救搬运时齐心协力、互相关照,抢救工作中各司其职,配合默契。遇到挫折时互相宽慰、加油打气。同样是因为这样的紧张和压力,陈霞护士长带领大家用徒步和爬山的方式来释放压力,调整状态,改变大家除了倒班就是补觉的不健康生活状态,既锻炼了身体又活跃了科室气氛,还增进了集体感情。

做好急诊工作很不易,有时接待来诊患者更不易。患者本人、以及陪诊的家属心情往往急切,对于医疗安排常有种种的不理解,在这种紧张气氛下,稍有不慎就可能会爆发冲突,这时我们就更要耐心的解释,解除疑虑,争取理解,得到配合。有时夜班还会遇到酗酒后的患者在医院闹事、骂人,没人经管的“三无病人”等等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情况。

虽然工作辛苦,但是急诊科这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让医护人员对生活、对工作有了别样的体验——面对各种紧急情况,特别是面对死亡更从容更冷静,但是遇到患者逝去,心里总是不好受,总是会思考,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能解决问题?我们还能为患者做些什么?心得就是这样慢慢积累。生活中也更开朗豁达,积极向上。记得有一次我推着平车送一名外伤病人去住院部,在电梯里一位阿姨说:“姑娘啊,看到你们穿这身儿绿衣服的就觉得害怕。”我回答说:“阿姨,我们的工作性质是严肃的,但是我们急救人员绝对是亲切热情的!”这位阿姨听了笑而不语,我也很开心,因为看到了她眼里的认同。也是因为这样紧张的工作,这样巨大的压力,成就了急诊科一批又一批坚韧、优秀、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

现在我们急诊科

有医护人员25人,其中,护理队伍共14人,

全部是80后和90后,尤为让人感动的是他们的共性——那就是对目标执着、对委屈淡然、对自身自信,用务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在扎扎实实地履行一名急救护理工作者的职责。承担着巨大医疗风险、承受着高强度体力工作的他们,因为有着对急救事业的热爱、有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感、有着精湛过硬的急救技术、有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把一条条垂危的生命从死亡的边缘线上拉回,一次次创造了生命的感动!优秀的他们是科室的骄傲——护师孙阳工作扎实、积极上进,工作表现有口皆碑,曾在全省急救技能大赛中荣获第五名的佳绩。护师罗莉,工作细心且负责,急救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在一个初夏的凌晨两点,救护车出诊后,护师罗莉独自在科室值班,突然有家属抱进一名表情痛苦、呼吸困难已有一小时、大汗淋漓的女性患者,她准确的判断患者极可能是急性左心衰,并为之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并且在二线医生到达之前准备好了对症的药品,准确的判断和预见性的措施为患者的救治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护师郜苗在值夜班的一个深夜,为一名急产在医院走廊的新生儿于第一时间紧急做有效呼吸道清理,保障了新生儿的安全。护师蔡玉莹从思想到行动上的进步都有目共睹。护师张辉对急救仪器主动钻研求知,了解其原理,灵活掌握使用方法。还在2014年9月至11月参加了四川华西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光荣的成为了医院第一名专科护士。护士朱晓政快速的进入急诊岗位工作状态,更在2014年参与9月在我市举办的全国第五届急救大赛赛事培训会,以及全国农村急救工作现场会,其专业的出色表现获得了“全国急救界一赛两会优秀工作者”的称号。他们让人称赞也许你可能认为不过是个微片段,可是俗话说的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没有平日的训练有素,是不可能在紧急的一瞬间有如此的优秀的表现的。2014年,医院为我科增添2名优秀的年轻医生江飞虎和刘晓,并且均于2014年年底通过了执业医师考试,他们充实了急诊医疗队伍,是急诊科的新鲜空气和血液,他们日益增长的才干是急诊科蓄势待发的力量。

很多接触过急诊科的同事都说急诊科科室氛围好,护理队伍素质高,这要归功于急诊科护理队伍带头人陈霞护士长的以身作则和柔性化管理,她的管理策略是:在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相关制度的原则下,各有所长、互补其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越鼓励越成长、越放手才能越放心。事实也证明,在这有圆有方的工作纪律里,年青人的活泼和热情没有因为急诊这方风云变幻的严肃天地而消磨,大家在履行职责中感悟、总结,成长迅速。虽然我们年青,但我们团结、有热情;虽然我们经验欠缺,但我们懂得积累和分享。在一次次的紧急事件战斗中,我们团队的战斗力得到施展和证实,大家在重压之下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在陈霞护士长的带动下,护理队伍整体展现出来的正能量是敦促个人进步的巨大动力!

就像一首歌里唱的:“EveryoneisNo1,成功的秘诀在你肯不肯,流最真的汗、用最真的心,第一名属于每个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用他们的敬业、勤奋、勇敢,迎难而上,在激流中前进,在磨砺中成长,他们内心的炙热、青春的光芒使得急诊科更具灵魂、更加绚丽,绽放出令人瞩目的光彩!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