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传统医学】
《传统医学》是您关注的中医药界的精品微信号
我们传播:中医药文化|医道|药道|人文|视觉
小编说: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也是养生的重要季节,网上盛传各种伏天养生法:
三伏天要以“坐月子”的方式养生、不能喝冷饮要喝热茶、不能吹空调……这些养生方法都正确的吗?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祥生介绍,中医养生原则就是要顺应自然,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很多流传很广的养生方法并不一定科学,为此,王祥生对几种养生传言逐一解析,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从。
误区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正解: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如果理解错误,非但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生姜是辛热食物,阴虚火旺体质不宜吃生姜。
酷暑难耐的季节,为什么还要提倡吃生姜呢?其真正含义是:暑热天气,人们都喜欢吃寒凉食物解暑,而过多的寒凉食物会损伤人的脾胃、耗损人体的阳气,适当进食一些辛温散寒的食物可消除这些副作用,而生姜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们提倡“夏吃姜”。如果没有喜食冷凉食品的习惯,或者一直在吃温热的食物,那么再多吃姜就会“火上浇油”引起上火。炎热的季节,适当进食一些凉润的瓜果以解暑热之气,所谓热则寒之,只是别贪凉过度。
同样,有人提倡夏季多喝羊肉汤也是这个道理,王祥生说,夏季喝羊肉汤进补,只适合阳虚之人。大多数人在夏季呈阳盛状态,喝多了羊肉汤或吃多了羊肉,反而会导致大便干燥、上火。就算是阳虚体质者,夏季进补也需适可而止,不要大补。
误区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正解:
谚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道理。但对老年人来说,“夏练三伏”则不太适宜。
夏季在公园、广场随处可见暴走的中老年人,虽大汗淋淋仍坚持锻炼。对此,王祥生提醒,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这样的天气养生要以避暑为主,静以养心,多静少动。大汗会耗伤人体阳气和津液,酷热的天气如果持续锻炼很容易引起中暑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中老年人一定不要在盛夏过度运动,因为出汗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容易引起心脏病、脑梗等病的发生。
伏天锻炼一定要避开高温,在阴凉的地方、凉爽的时间进行,宜做体操、散步、打太极等轻度运动,只要微微出汗就好了,不宜运动量过大。
误区三:多喝绿豆汤不能喝冰镇饮料
正解:
绿豆汤寒凉,长时间饮用易伤脾胃。
有人一到酷暑季节,每天大量的喝绿豆汤,甚至煮绿豆汤当水喝,不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王祥生介绍,从中医的角度看,属寒凉体质的人,如怕冷、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宜多喝绿豆汤,否则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处于月经期的女孩子,不宜喝绿豆汤,以免伤害身体引发痛经。
对于网传三伏天里,不要喝冰镇类的饮料,不然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的养生传言,王祥生表示,此说法太过绝对。夏季酷暑难耐,此时喝一点冰镇的饮料,既可以解暑,同时又让人觉得舒服,未尝不可。关键的是不能太过贪凉,如果一味用寒凉之品,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
误区四:夏季需防暑不存在防寒
:夏季防暑是首位,但这并不代表夏季就不需要防寒。对于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喜欢贪凉的人来说,防寒也需注意。
王祥生介绍,“春夏养阳”是夏季重要的养生原则。三伏天,人体阳气在一年中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很多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关节炎等病大多是由于寒邪入侵机体所致。因此,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夏季当心寒邪找上门,一是防止受凉,如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等;二是少食冰凉的食物,如冷饮、冰镇水果等。
误区五:三伏贴包治百病
正解:
三伏贴对于辨证为虚寒型的疾病有效,不适合阴虚火旺者。
如今三伏贴已成为百姓在三伏天养生防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人甚至自行从网上购买,或在一些非正规医疗机构贴敷。王祥生坦言,三伏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对于慢性咳喘、鼻炎等辨证为虚寒型的呼吸系统或者消化系统、妇科病、虚寒型痛症等病疗效肯定,也有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的功效。但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包治百病。敷三伏贴之前,一定要提前到正规医院找中医师诊断,辨别体质,看是否适合贴。孕妇、阴虚火旺体质者、皮肤严重过敏的人都不适合三伏贴治疗。
精彩回顾
中药减肥经典方
中药功效七言记忆歌
中医临床最常用到的十大名方
520,中医人有自己的告白方式
中医常说的「发物」,到底是什么?
口腔溃疡最好的办法,就是引火下行
人民日报:中药“毒”性不等于有毒
人参与西洋参的区别,看这张对比表!
六步颈椎操,有效预防、缓解颈椎病!
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谱,附治疗方案,人手一份
头痛、背痛、肩痛…身体8个止痛开关,哪痛按哪!
注意!头痛是身体在示警!头顶痛、偏头疼、前额痛怎么解决?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原作者供稿或专业医生推荐,一切解释归原着者所有,禁止抄袭和侵权。
⊙投稿信箱:980151516@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传统医学
(QQ、微信号:980151516)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服务中医,期待支持!
HAOYISHENG
》为旗下超10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980151516@qq.com
,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
980151516
)或者微信沟通。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