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敢重新提私掠船?任何一个组织、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不可能超越他的军事能力。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了近30年,已经濒临我们军事实力所能保障的极限……
近期,美国将2月份扣留的伊朗游轮上的200万桶石油卖掉,直接获利1.1亿美元,然后进行了愉快的分赃。理由呢?理由是反恐,是维护世界和平。
这是赤裸裸的抢劫,是明确的海盗行为!
美国,这个在200多年前以海盗立国的国家,终于抢劫犯的灵魂苏醒,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兽之心,开始了明抢!
基辛格是尼克松时期的美国国务卿,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中美建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老头一直把这个作为他的骄傲。
也因为如此,老头非常关注中美关系,尤其从2018年开始,中美关系越来越紧张,每次发生摩擦,老头第一个跳出来:大家保持克制,千万不要发生战争。
但是,这老头一直都是对中国说这句话,从来不对美国方面说。
这就好像一个人走路撞了我,不仅不道歉,还抡起拳头要打我,我刚要还手,老头一把把我抱住:别冲动,冷静,冷静,打架是不好的。
至于那个壮汉做了啥,不关老头的事,他只管让你别动手。
这老头写了一系列关于国际秩序的书,他对中美双方的呼吁也是重点强调一点:
希望中国接受国际秩序。
中国你就不能接受国际秩序吗,否则世界将要陷入危险的边缘,甚至战争。
什么国际秩序呢?
就是美国奴役世界,洗劫世界的秩序,就是美国价值观。
你发展经济,不就是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吗?不就是要引发世界动荡吗,你要克制啊。这和多年前奥巴马说的话一样:
如果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我们美国人只能去吃草。
你们中国人难道不能为了世界和平去吃草吗?你们挑战世界秩序,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啊。
美国是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权法案的,他的13个航母编队默认全世界四大洋都是美国的领海,所以,他要维护南海的航行安全;
美国的领土也早已超过了巅峰时期的大英帝国,他的蛛网一样的军事基地,让全球除中俄伊等少数国家外都是他的领土;
全球都是美国的殖民地,美国用美元掠夺世界,用纸片换取全球财富,这就是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最近,丹麦爆出美国窃听欧盟各领导人,很多人说:欧盟对美国很失望。这个说法就真的是想多了,欧盟的领导人对丹麦很生气:
为什么要爆料让我们没面子?
人家驻军都在我们家门口了,窃听我们不正常吗,这不是公开的事情吗?你就非要犯贱把皇帝的新衣扒下来?我们和美国是平等的盟友关系,不要诽谤!
这,都是基辛格等美国政客心心念念的国际秩序,也是他们一直要努力维护的国际秩序。你们都躺平,我们好抢劫!皓首匹夫,苍髯老贼!
美国的国际秩序,始于安格鲁撒克逊时代的海盗文化。到今天,海盗文化已经洗白了,但依然是高级海盗文化。
就是始终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没有规则可以讲的时候,直接用军舰去抢;有规则可以讲,可以用纸换财富的时候,就维护所谓的美国秩序用美元抢劫。
美国曾经的爹,现在的儿子,英国,是第一个将海盗纳入国营范围的国家,作为国家正儿八经的事业来做。
16世纪的欧洲,西班牙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开着船到南美洲烧杀抢掠,屠杀印第安人,抢走了18600吨的白银和200吨的黄金,占世界上总储备量的83%;
当时的英国,国力还不如西班牙,看到西班牙整船整船真金白银的回来,羡慕的口水直流。
这个时候的英国,还在搞圈地运动,都是抢的英国的农民,那才能抢几个钱。
最后英国恶向胆边生,怒从心中起,你千里迢迢从南美洲运金银回来,我就直接截胡,抢你的航海船。
英国人本来就喜欢抢劫,干海盗的人很多,于是伊丽莎白女王决定给海盗们「转正」,让他们以后吃公家饭,成为国家编制,给这些海盗船长们发
「私掠许可证」。
拿了「私掠许可证」的海盗,就不是单纯的杀人越货了,而是「为国家抢劫」,是一国政府授予本国私人船支在战争时期攻击和劫掠敌国商船的权力。当时海盗被抓获是肯定要上绞刑架的,但如果拥有「私掠许可证」,就可以声称自己是奉命行事,享受战俘待遇。
英国的学者们将私掠船主们美化为「绅士海盗」,以区别于纯粹的海盗。他们是为国家抢劫,能有错吗?
大阴帝国的皇家海盗马上组建了起来,他们是举国关注的一群人。英国人允许全民投资海盗业务,投资人只要投资了海盗,海盗抢劫了东西就能分红。
于是英国上至女王,下到地主乡绅,再到打工人和农夫都踊跃资助他们的劫掠行动。
因为这是英国国家形象的最好代表。
只要海盗们抢到了钱,英国人为他们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为他们的失利而捶胸顿足,最出色的海盗船长则成为国人景仰的民族英雄。英国人对海盗的崇拜,不亚于几百年后日本少女对日本皇军杀人犯的爱慕。
于是英国的海盗们为了国家而抢劫,虽然他们在初期武力装备上不如西班牙,但胜于英国海盗人多,此起彼伏,不知道就从哪里冒出来了,而且一旦成功就能获得巨额收益,让所有的英国人都愿意进行投资。
西班牙人就倒了血霉,好不容易在南美洲杀人放火,辛辛苦苦抢了钱,马上就要回家享福了,结果被英国的海盗蜂拥而至,赚得钱全送给了英国人。
根据西班牙公布的资料,仅
英国皇家海盗德雷克劫走的金银就价值五万英镑
,这几乎就是英国当时全年的GDP了。德雷克虎口拔牙,出奇制胜,立刻在英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英国皇家海盗有多赚钱?
在1577年,德雷克打劫卡卡弗戈号,一次掳获黄金80磅,白银20吨,银币13箱,以及数箱珍珠宝石。近200个船员花了整整四天才把所有的战利品装上船。
整个英国都被抢劫的行为所激励,伊丽莎白女王算了一笔账,她仅仅在德雷克身上的投资,就获得了47倍的回报。
最终,赚翻了的英国女王任命德雷克为普利茅斯市长,从此进入英国的上流阶层。
当然,其实强红了眼的英国国营海盗最后根本不限于西班牙商船,从法国商船到英国自己的商船,碰到谁就抢谁,只要有钱挣就行。这些,只要不引起大的外交纠纷,英国政府都选择性遗忘。
其实整个英国的上流阶层都是这样的货色。不是海盗,就是抢劫犯,不是贩奴的,就是贩毒的。不是抢印第安人的,就是抢英国农民。
正是因为英国不断地海盗打劫,让西班牙陷入了英国抢劫犯的汪洋大海,不断被英国蚕食利润,一直到20年后,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修建了大批据点和堡垒,护航舰队的实力也大为增强,并剿灭了德雷克等一批英国海盗,才初步扭转形式,开始逐步和英国正规战争。
但这20年的时间,已经让英国抢饱了,这也是西班牙成为失去霸权的重要原因之一。随后,英国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没有任何生意,比抢劫更靠谱!
但是,200年后,英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终于碰到了一个比他更能抢的。
美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773年,英国决定对北美殖民地实行茶叶销售零关税,这意味着北美人民可以喝到更便宜的茶叶,但是也意味着美国的国父们,就是那群走私犯,再也不能从关税的差价中挣钱了。
为了挣钱,美国的走私犯们揭竿而起,终于爆发了北美独立战争。
但是,当时的大英帝国实力如日中天,海军实力更是无可匹敌,美国只有民兵,制服都没有,被英国的正规兵打得满地找牙,眼看英国人就要平叛成功。
最后,美国人用了两招出奇制胜。
一招是投靠法国,让法国过来打英国,这个我们原来讲过了。而第二招,就是美国人主要干的事,大量的发展私掠船也就是海盗,抢劫英国商船和补给船舰。
当时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一共有9万人参加了私掠船的勾当,因为抢劫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了!!现在
一方面可以抢劫,一方面还是为国抢劫,何乐而不为?
这个时候的美国,根本就没有海军,但是奈何9万人3000艘以上船的规模,很快也让英国人陷入了汪洋大海,根据英国提供的数据和资料,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一共有2208艘英国船只被美国人打劫。
最后,英国到北美殖民地的商业来往全部瘫痪,英国海陆军的后勤补给被不断侵袭与骚扰。
英国人最后都已经怕了,因为要打击茫茫大海中的3000艘私掠船,这个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最后,很多英国商船甚至挂上了美国殖民地的旗帜以避免被抢劫。
可是美国人根本不管不顾,反正逮到谁抢谁,谁碰上活该谁倒霉。
整个独立战争期间,美国的民兵就没打死几个英国人,都是靠海洋掠夺和法国人的正规军最终战胜了英国。
可以说,
海盗传统,是美国的立国之本。抢劫,是美国的本性。
2020年,美国海军学院会议论文集一篇正式发表的由两位美军退役海军陆战队上校所写的文章,强烈建议美国再次发放私掠船委托书,
在世界各大洋上对中国的商船进行打劫,以此来打断中国经济的发展。
他们建议,由美国私营军事承包私掠船的发展与经营,要是让他们去搞这个项目美国政府不用花几毛钱,而且每次打劫都能够受益丰厚,只要政府鼓励,美国必定成千上万的海盗去抢劫。
你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在美国价值观的世界秩序中,这是合法的!
1856年,几乎所有国家都签署了巴黎宣言,宣布私掠船为非法行为时,美国明确拒绝,他将继续保留海盗抢劫的权利。
直到1907年,海牙公约签署后,美国才勉强同意打击海盗行为。
但是,现在的世界,还是一个美国秩序的世界,什么是海盗行为,什么是恐怖组织,这些,定义权都在美国。
他要抢劫伊朗,非常简单,直接定义伊朗是恐怖组织就可以了。
美国干了什么?
靠海盗立国;
保留海盗抢劫的权利;
不承认联合国海洋宪章,四大洋都是他的;
美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抢劫。现在不抢劫,是因为他用美元就可以换全球财富,有更低成本的方案,凭啥要费那个劲呢?
你可能说不对啊,美国不是说索马里海盗是非法的吗?不是在打击索马里海盗吗?美国,是洗白的海盗头子。索马里海盗,最多是个小弟,丧彪一样的角色,就凭他,也能洗白?也能合法?
美国,被无数精致利己主义者崇拜,是因为美国抢到了。如果索马里海盗能抢到和美国一样多的钱,美国就是他们的小弟了。
在西方文化中,代表抢劫的海盗文化从来都是浪漫、勇敢、探索的代名词,但是这些对海盗的赞美,从来都是给予抢劫成功的已经洗白为绅士的罪犯,而不是给失败的小弟的。
现在,美国还能舒服的通过美元来挣钱,来维系国际秩序的体面。当美元秩序被打乱的时候,美国将再次走上「合法抢劫」之路。
美国以美国秩序来进行抢劫,但美国从来不拒绝明抢?美国抢劫了伊朗的货轮,赚了1.1亿美元,你以为美国是从今天才开始明抢的吗?
去年疫情期间,德国柏林警卫队预订的N95口罩美国「合法」抢劫。今年年初,美国借口强迫劳动,先后抢劫了价值100万美元的马来西亚手套,直接派发给美国各部门。
但美国拥有绝对武力的时候,谈所谓的国际秩序,是给面子的绅士行为。
言外之意是你最好乖乖的给我好处,不要逼我明抢。我们还是「盟友」不是?
文在寅给你面子让你到美国去谈,还不听话我就2000美国士兵大闹釜山,你别逼我破坏盟友关系!
美国为什么不抢中国?早就抢过了,90年代的银河号事件,逼迫中国商船停船,竭尽羞辱之能事.....
只是在今天,美国可以随时抢劫他的「盟友」,但是对中国,看看我们不断的下饺子,美国终究没有明抢的勇气而已。
今天,我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美国抢劫为生的海盗文化与丛林世界的最大挑战,
如果爆发战争,我们能否顶得住
我们的能源,现在90%需要进口,而主要的航海线通过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是美国的军事基地......
我们的石油储备是11.5亿桶,只有83天的需求量。「当然,如果真的进入战时状态,这个时间至少可以延长至3倍以上,因为会进行能源管控」
俄罗斯呢?俄罗斯可以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但是如果爆发战争,难道去赌俄罗斯的忠诚?
俄罗斯完全可以保持「适度中立」来换取对欧洲的利益,如果这一天,俄罗斯还能完全支持我们,那只会有一个原因,就是俄罗斯并非我们的唯一选择。
美国为什么敢重新提私掠船?
任何一个组织、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不可能超越他的军事能力。
或者说经济实力必须与军事实力匹配!否则就是印尼华人,挣再多的钱,不仅不是自己的,连命都保不住;否则就是日本,挣的钱,都要等美国来收割,自己只能躺下做狗!
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了近30年,已经濒临我们军事实力所能保障的极限。
我们现在可以和美国打经济战,是因为我们核弹和军舰的基础,否则,连和美国打贸易战的基础都没有。
中国的GDP为美国的70%以上,但中国的军费还不到美国的30%;2035年,中国如果成为发达国家,我们的GDP应该是美国的3倍,但是这个基础绝对不是仅仅30%的美国军费所能达成的。
我们拥有4297艘庞大的全球商船队及2500艘远洋渔船队,而美国仅有246艘商船队。美国的商船仅仅不到我们的10%;但是美国在海军上的军费远远的超过了我们。
要打败海盗的美梦,只能靠武力。
造舰吧!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被造舰所解决。当我们的核弹和航母足够多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如果1000艘不够,那就再来3000艘!
拜登比特朗普还凶
6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以“应对中国军工企业威胁”为由签署行政命令,
将包括华为公司、中芯国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59家中企列入投资“黑名单”,禁止美国人与名单所列公司进行投资交易
这份声明称,该命令将于美东时间8月2日凌晨12时01分起生效。新命令是对美国政府此前一项针对中企命令的修订,扩大了打压范围,宣称增加了所谓
“民主”和“人权”的考虑
以此来看,特朗普下去了,拜登上来了,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制裁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严苛了。美国针对中国的手段,更加虚伪、双标、阴险,还满嘴“仁义道德”。
早上还有人说“中美有得谈”……
我说当然有的谈,边打边谈,你谈你的,我打我的呗,互相之间说的都是心照不宣的“外交辞令”,干的都是你死我活的正经事业。
首先,老X登本来就是民主党中的好战分子,意识形态当先,干出这样的事情一点都不奇怪;其次,遏制中国是美国朝野当前的共识,是昂撒匪帮五眼联盟的战略决策,无论谁上台,都不可能真正和中国搞好关系,走上“正常交往”的路线。我们天天喊着“放弃幻想”,可是很多人潜意识里还是抱有幻想,总觉得帝国主义“不是铁板一块”,疯子下去了,“总还有得谈”……
他们犯的是刻舟求剑的教条主义错误,总想从历史中找经验,找“前人的智慧”,却不能真正与时俱进,中美如今这个大局下,什么经验和智慧都不管用的,因为中美两国,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从未遇到过如此坚韧、顽强、不折不挠的挑战者。
中国也从未遭遇过如此强悍、霸道、不择手段、不要脸面、拥有世界霸权的强盗和敌人。
这是个不死不休的局
,这场“战争”,必将以其中一个彻底倒下、促成被“分食的盛宴”而告终。
最后,这个黑名单并没有什么新意,扩大不扩大都没有什么新意,该封锁的,早就封锁了,该限制的,一根毛都不会飞入中国。中美经济脱钩是宏观趋势,不会因人的意志而转移。昨天我们拿不到的,今天我们同样拿不到;今天我们卖不掉的,明天同样卖不掉。
所以说,内循环至关重要。
一方面,世界第一工业国的产能,如果只为自己的人民服务,促进教育、医疗、住房分配公平,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另一方面,放弃所有对外部力量期待,拿出全部的力量去攻坚芯片、发动机、精密仪器、国产汽车、新能源、生物制药、大推力火箭、核动力航母……直接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占领产业链顶端,那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PS:看到有人对美国“黑名单”中的“南京熊猫”这家企业感到好奇。
作为一个南京人,我来解释一下,这个南京熊猫,不是真的熊猫,拜登不会无聊到制裁圆滚滚的国宝。
“南京熊猫”,是一家大型国企,始建于1936年,是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抗美援朝战争中使用的71型电台就是熊猫电子出品;60、70年代生产国产电子管、晶体管收音机;80、90年代生产出了“熊猫电视机”;1981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套UPS不间断电源……
这个“熊猫”是由中电熊猫集团与熊猫电子共同出资,属于中央企业直接控股。
现在你可能看不到熊猫的电视机了,但是地铁里的小电视、刷卡闸机、监控芯片、某些品牌的大屏幕……很多都是熊猫的产品。
韩国生死录:什么才是改造国家的关键?
伯陵说:
改造国家的关键是培养
利益共同体。
文章开始前要声明一下,这篇文章主题是“战国七雄”的韩国,不是隔壁棒子的大韩民国。
重名太闹心了,我去知网查资料的时候,在搜索栏里写上韩国,结果出来的全是文在寅和财阀之类的。
没办法,只能翻古籍了。
韩国王室是周天子的本家亲戚,不过血脉关系太远,除了“姬姓”以外什么都没混到,司马迁在《史记·韩世家》里评论,
事微国小,春秋无语
可见春秋时期其他国家争霸的时候,韩国连入场券都没领到。
后来他们家出了一个猛人,决定不再躺平挨捶,要支棱起来,便跑去晋国找工作。
经过多年
(也可能是几代人)
的996福报工作,终于被晋国BOSS赏赐了一块封地,这才有了起家的资本。
因为封地在韩原,那个受封的人便称为韩武子,他的曾孙叫韩厥,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改称姬姓韩氏。
这是韩国的起点。
大家可能不知道韩厥是谁,其实他在“赵氏孤儿”里跑过龙套,不仅在屠岸贾大肆杀戮之前通知赵朔逃跑,并且在赵朔死后,守护了赵氏有孤儿的秘密。
14年后,他把赵氏孤儿的秘密告诉晋景公,这才恢复赵家的地位。
你看,人家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依然是历史大事件里的龙套角色。就像鸡汤故事里说的,我努力18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却不能参与你的生活。
即便陈凯歌拍了一部《赵氏孤儿》,估计你也只记住黄晓明的一张帅脸。
不过能参与历史大事件,说明会有一系列进步机会。
随后韩赵魏三家瓜分了祁氏、羊舌氏的10县地盘,又参与讨伐范氏、中行氏,地盘继续扩大。
到了公元前453年,韩赵魏联手攻灭智伯,瓜分智氏的地盘,膨胀到不可遏制的程度,书里说“地益大,大於诸侯”,可见韩氏已经有了睥睨诸侯的实力。
回头来看这些历史大事件,几乎没有一件是韩氏主导的,他们主要是
用既得利益做筹码,通过一系列站队成功,混成一方诸侯的
韩氏的地盘,也是参与瓜分失败者,逐渐积攒起来的。
原本晋国是春秋时代的霸主之一,家底特别雄厚,韩赵魏撕咬晋国的尸体,也各自吃的满嘴流油。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以后,韩国凭借晋国留下的遗产,竟然能“伐郑,取阳城。伐宋,到彭城,执宋君。伐齐,至桑丘”,甚至在公元前375年灭了郑国,迁都新郑。
这也是韩国位列“战国七雄”的底气。
周边大国打不过,但可以吊打一些小国,属于将军里的矬子,矬子里的将军
类似于现在的韩国和朝鲜,国力完全不能和中美俄相提并论,但放在世界200多个国家里,谁敢说韩国和朝鲜好欺负?
经过多年摸鱼混经验,韩国最终成了一个葫芦形的国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画的比较详细,我用红线把韩国圈出来了。
韩国的葫芦里有几个宝贝,基本能保证“矬将军”的地位,不至于退出“战国七雄”的行列。
第一个宝贝就是人口。
在经济重心向江南转移以前,80%的中国人口集中在北方,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是人口扎堆的地方。
这个历史规律从三皇五帝时期,一直持续到唐朝安史之乱以前。直到唐朝末年的战乱导致人口向南迁徙,再加上气温降低,江南逐渐适合人类生存,北宋时期的人口和经济,才变成南北方各占50%。
所以在战国时期,人口最多的地方,还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根据《史记·韩世家》里“秦拔我宜阳”、“秦拔我宛”、“秦悉拔我上党”、“秦虏王安其地为颍川郡”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宜阳、宛城、上党和新郑都曾是韩国的土地,而这些地方对应的郡,则是三川/河南郡、南阳郡、上党郡和颍川郡。
这些地方有多少人口呢?
战国时期没有人口普查,我们不知道具体数据,不过西汉末年做过一次,全国总人口是6000万左右,其中河南郡174万人,南阳郡194万人,颍川郡221万人,上党郡33万人,四郡人口共计622万人。
据学者估计,战国时期总人口是2500万以内,那么按41%的比例换算,就知道韩国鼎盛时期有250万左右的人口
在人口就是劳动力的年代,韩国的人口不少了。要知道秦国奋斗一百多年,国土面积翻几倍,到灭国大战前夕也不过600万人口。
真要说韩国立国初期,人口恐怕不必秦国少。
第二个宝贝是铁矿。
韩国故都宜阳有一个铁矿,产铁量非常大,冶铁技术也非常好,结果在挖矿的同时,把宜阳和新郑都带成冶铁城市。
有铁有技术,一方面可以贩卖生铁充裕财政,另一方面能打造铁制武器,装备韩国的军队
那时候的主流武器材料是青铜,很脆,不耐操,如果大家都用青铜器作战也没什么,可要是有人装备了比较坚硬的铁器,那不就降维打击了嘛。
所以装备铁器的韩国,在各国军队中战斗力还不错。
而且韩国把铁和技术结合起来,生产出射程远、力量强的弩,据说能射600步,和步枪似的,冷兵器时代,这种铁弩就是大杀器。
苏秦合纵的时候拍韩王马屁:
“韩国地方九百於里,带甲数十万,天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大意就是韩国的武器装备太秀了,千万要振作起来,绝不能躺平。
苏秦是大嘴巴,游说的时候也有吹牛逼的成分,毕竟是外交嘛,大家都理解。但是韩王竟然没有反驳,反而默认苏秦说的有道理。
那么抛开外交场合的互吹水分,也可以间接说明,韩国军队是针不戳。
有一项领先各国的产业和技术,这也是韩国称雄的大本钱
第三个宝贝是城市了。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迁都新郑。韩国知道自己的国土面积小,战略纵深不足,一旦爆发战争,极有可能就是兵临城下的局面,那么都城的防御就很重要了。
于是韩国对新郑进行大规模改造。
比如城墙要加宽加厚,绝不能让敌人轻意攻破。双泊河南岸的城墙不利于大军作战,反而特别适合敌军偷袭,韩国干脆放弃这面城墙,另外在双泊河北岸修筑城墙,加强新郑的防御。
新郑城内也修建一座墙,把新郑分成东西两城,即便敌军攻进来,也不可能顺利占领城市,而韩军却能用分割开的城市,进行巷战。
至于外围防御圈,那就更简单了。
新郑城外有什么山头、水沟和关隘之类的地方,基本都修建了军事堡垒,派小股部队驻守。
这些军事堡垒和地鼠似的,单独拎出一个来驻军不多,可成百上千个堡垒加起来,就是一股庞大的军事力量。
如果某个堡垒遭遇攻击,其他兄弟部队可以迅速赶来援助。
猛虎架不住狼多,就问你怕不怕。
经过多年经营,韩国形成
以新郑为中心、周边城市为据点、遍地军事堡垒为基础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套军事体系和铁王八一样,谁来啃都要嘣掉大门牙。
我灭不了你,你也休想灭了我,哎,就是玩
按道理说,立国之初的韩国基础条件不错,甚至一度和秦国不相上下,不说强势崛起争霸天下吧,起码也能做个地域性强国。
怎么就混成战国最搓的国家呢?
我始终相信,
地理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韩国处于中原的核心地区,这地方在历史上属于“四战之地”,凡是以中原做根据地的势力,基本没什么好下场。
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并不是说以中原为根据地的势力能得天下,而是说
中原做为地缘战略的支点,可以做强大势力进攻的跳板
。比如三晋攻楚要经过中原吧,秦国伐齐要经过中原吧,楚国问鼎天下要经过中原吧。
处于这种位置,韩国注定是天下强国的眼中钉。
除了中原以外,韩国北部的上党地区
(山西长治)
,更是重要的战略地区。
山西号称“表里河山”、“俯瞰中原”,原因就在于吕梁山和太行山处在两边,让山西成为封闭的独立地理单元。
谁要是占据山西全境,便能四面出击争霸,赢了皆大欢喜,输了也可以退回山西,封住两座大山和黄河,鬼都进不来。
春秋时期的晋国、五代十国的沙陀、民国的阎锡山,都是利用山西的地理条件,数十年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韩国没有山西全境,却割到上党地区。
这地方在太行山南部,属于易守难攻的战略高地,韩国有了上党地区,足以利用地形威胁赵国和魏国。
于是赵魏做为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也不喜欢韩国,最起码不喜欢拥有上党地区的韩国。
得罪了天下各国,韩国的日子很难过。
你可能有疑问:“三国的曹操也是中原势力,为什么能东征西讨,最终统一北方呢?”
这个问题也简单。曹操的个人能力固然牛逼,但曹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除了河北袁绍以外,周边势力都没有整合起来,动员力远远不如曹操
比如关中的董卓残部、凉州的马超韩遂、南阳张绣、徐州刘备/吕布,不仅个人能力不如曹操,武将不如以曹氏为核心的团队,甚至境内的门阀士族,也没有像颍川士族一样整合起来。
这样的势力,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曹操才能逐渐灭掉周边势力,集中力量和袁绍决战。
可以说曹操处于四战之地,却除了袁绍以外,再没有与之匹配的敌人。
现在韩国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论国家的实力和资源整合力,哪个国家都不比韩国差。
韩国想改变命运,只有两条路可走:
要么自我阉割,心甘情愿的做大国狗腿子,要么积极追求进步,向四周扩张
国家和人一样,但凡有的选,谁愿意躺平挨捶呢?于是韩国选择追求进步,争取做一个大国。
公元前351年,韩国拜申不害为相,开始变法。
看到这个时间,恐怕你也想到了,此时的秦国正在进行商鞅变法。也就是说,
韩国和秦国是同时变法的
商鞅变法已经说过很多次,这里不准备多说,我们只要知道,商鞅变法彻底改造了秦国,把秦国的土地、人口、军队、贵族和地理都整合在一起。
而且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用授田、军功爵的方式,让无数农民和军人受益,培养起和变法荣辱与共的利益集团。
不管什么时候,这些人都不可能反对变法,要不然到手的利益就得吐出去。
这才是变法成功的关键。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中国能不能变法成功,有一个关键指标,就是有没有一个因变法受益的利益集团
如果没有,那就非失败不可,王安石就占了这一条。
而商鞅变法、新中国土改、改革开放,都是因为有一个庞大的受益群体,才形成不可阻挡的趋势,越滚越大,最终彻底改变中国。
韩国变法,恰恰因为没有培养起利益集团,才导致最终失败。
申不害是法家的术治派,
讲究强化君主集权、君主用权术手段驾驭群臣、用法令整顿官吏
,清理贵族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套手段见效快、火力猛,但是仔细想一下,
都是有利于君主的,没有一条让大臣受益,更没有打通人民阶层跃升的通道
好处都让君主占了,黑锅全让大臣背,人民被迫成为沉默的看客,谁脑子进水了支持变法?
这种变法就是走邪路了。
没有培养起变法的利益集团,结果就是韩国只强大了15年。
申不害变法的同年,“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申不害去世两年后,便出现“秦来拔我宜阳”的黑色幽默。
所以说,
依赖于强人的政治,必然随着强人的离世而落幕
。政治这东西终究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隔壁的大韩民国和文总统,实在应该默默点个赞。
而韩国变法失败,便没有四面出击的国力,进而不能打破地理格局的制约,只能困在中原挨捶了。
韩昭侯
公元前307年,秦国斩首6万,攻占宜阳。
我们前文说,宜阳是韩国的冶铁重地,产业和技术占韩国的半壁江山,
现在秦国攻占宜阳,相当于夺走韩国的产业链、高新技术和原料产地
失去宜阳的韩国,还是当年有望崛起的韩国嘛?
而有了宜阳的秦国实力大增,后来秦国的军工发达,尤其喜欢用弓弩破敌,极有可能是吸收了韩国的军工技术。
此消彼长之下,韩国算是彻底走下坡路了。
于是韩国的生存之道,便从正面硬刚,转型为背后搞阴谋,
只要能让韩国避免亡国的命运,什么事都能做,什么话都能说
,总之一个字——苟。
你说节操,韩国会问你什么是节操?
比如“长平之战”的起点,就是秦国要攻占上党,然后以上党的战略高地为桥头堡,威慑赵魏韩三国,慢慢的经略中原。
韩国知道打不过秦国,上党郡守便投降赵国,玩了一把祸水东引。那意思就是,上党送到面前了,赵国想要不?想要就帮韩国攻秦。
结果赵国被坑惨了,赔进去40多万人。
秦始皇继位以后,天下各国都知道,秦国肯定要发动灭国大战,大家的好日子都不长了。
怎么才能续命呢,韩国的办法还是苟。
韩国派水利工程师郑国入秦,劝秦国修一条水渠,好处非常多,秦国尽管放心。
其实就是忽悠,水渠是不是对秦国有利,韩国根本不关心,只要能以修渠的名义,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就行。
秦国君臣被忽悠瘸了,开始动工修渠。结果水渠修好以后,可以灌溉4万顷田,以至于“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
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史记·韩世家》的后半段,基本就是一部韩国的血泪史,司马迁的笔调冷峻语言精炼,没有任何个人感情,但读起来还是感觉很惨。
九年,秦拔我陉,城汾旁。
十年,秦击我於太行。
十四年,秦拔赵上党,杀马服子卒四十余万於长平。
十七年,秦拔我阳城,负黍。
二十四年,秦拔我城皋、荥阳。
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党。
二十九年,秦拔我十三城。
王安九年,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川郡。
韩遂亡。
随着各地被秦国占领,韩国的人口也成了秦人,那么人口优势便不复存在了。
而国家领土逐渐丢失,让韩国的战略纵深进一步缩小,千辛万苦打造的新郑防御体系,面临古代版“农村包围城市”的困局。
破城灭国,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其他各国也都灭了,但起码能挣扎一下,韩国连挣扎都没机会,必须眼睁睁看着自己死去。
凌迟处死,也不过如此了。
一个国家可以存在几百年,但改变命运的机会,可能只有一两次
,抓住机会龙飞九五,抓不住就彻底完犊子了。
韩国唯一可以逆转地理劣势、进而改变国运的机会,就是申不害变法。
结果由于路线选择错误,韩国终究没能强大起来,原有的国家优势,也被秦国逐渐夺走。
可见在国家关键转型时期,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了什么样的结局。
商鞅变法在改造国家的同时,照顾了大臣、贵族和人民的利益,形成举国一致的利益共同体,这才是变法滚滚向前的最强动力。
申不害变法主张强人政治,几乎没什么受益人群,一旦强人退去,国家富强的成果也付之东流。
对比秦国和韩国的国运,其实就像孟子说的两句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海南大学院长毕业致辞火了:“去吧,成为张无忌!”
图|《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文|刘复生(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
来源|文艺批评(ID:Wenyipiping),已获授权
人文传播学院众弟子:
你们即将离开冰火岛,踏入江湖,临别之际,为师只有一语相赠,去吧,成为张无忌!
成为张无忌,首先要仁。仁,就是推己及人,能与人通感与共情。不通即不仁,所以气血阻滞,肢体无觉就叫麻木不仁。“没有同情,没有热”,即为不仁。
但成为张无忌,重要的却不在其仁,而在其力量。
做个有力量的仁者。
此前我一直在教你善良,此刻我要教你去拥有力量。
人文学院的同学往往迷恋讲道理,但这个世界真正重要的,却是让道理去拥有剑,更快的剑。其实就算讲道理,纪晓芙也从来没赢过丁敏君。批判的武器永远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真正的强大在于,长剑在手,明明可以不必和你讲道理,却偏偏要和你讲道理。
去拥有剑,那些物质性的保证,那些让你摆脱必然性的束缚,获得施展空间的自由;那些支持你改变世界的资源。
要抗住这一过程的腐蚀。倚天剑是双刃的,它也会伤了自己,多少人在屠龙的过程中自己慢慢堕落为恶龙。如果内力不足,勉强运用乾坤大挪移,往往会危及自身。
所以,
成为张无忌,真正的要害在于,神功练就,初志不改
。身怀利刃,杀心不起。
无忌所受的伤害何其多,他后来的伤害力又何其强。但他没有走谢逊的道路,睚眦必报,不问青红;也没有重复杨过的路线,以高冷和孤傲与世界为敌。张无忌始终没有被仇恨所扭曲,一直保持着仁的清明理性,没有被情绪绑架,没有被私利蒙住双眼。面对死死纠缠的圆音,天下无敌的张无忌本可以轻而易举将其毙于掌下,但是,他却克制了胸中怒气,将其轻轻放下。
这一放,才真正成就了张无忌,无比强大的张无忌。
屠龙刀是用来对付成昆的,更是对付自己的。人一阔,脸就变,变化会有的,只是你不觉得,这种毒,仿佛十香软筋散无色无臭,甚至还带着醉仙灵芙的香气。
听惯了表扬你会有天纵神明的幻觉,你会觉得社会优势地位理所应当,种种待遇是对你努力的回报和天赋的奖赏。而其实,你小小的辉煌履历不过是一份结构性剥夺的野蛮记录罢了。
这是一切油腻的根源。正如西华子们,明明很普通却偏偏很自信。请记住,门派、师承、辈份、学位、财富、职阶,都不能让你变得更聪明,却足以使你变得更愚蠢。
时时勤拂拭,以人为鉴,在你成长过程中,经常观察同辈人在酒桌上的嘴脸吧。
记住金庸宇宙的一条定律,武功越高,对店小二越客气,而一进店就大呼小叫的,很快就领盒饭。
把你的骄傲和强烈的自尊留给那些自以为是、趾高气扬的江湖精英吧,比如,一出场必让研究生捧剑端琴的昆仑学者何太冲,或混进无产阶级干部队伍的丐帮长老陈友谅。
真正强大的力量是独立的,独立于任何的PC,独立于流行的声浪。
只有这样,张无忌才能站立在光明顶上排难解纷。不必有狭隘的门户之见,立场划线,预定正邪之分。六大门派,多有奸邪之徒,头号大反派成昆,混进了北清的少林派;985华山派鲜于通,堪称完美的渣男;武二代杰青宋青书,不过是个腐败了的学生会主席。相反,魔教却不乏磊落之士,常遇春、彭莹玉,都是好汉子,逍遥二仙,小节不拘而大节不亏,即使青翼蝠王,不得已吸人血也决不先讲大道理背伟人语录。
不必效法唯我正义的灭绝师太,你没有权力将好生活强加于人。
我就不喜欢别人给我夹菜!
侠的成长,一般要弑父,但射雕三部曲的三个主角,却都是失去父亲的孩子。如果说郭靖一直活得像父亲,杨过则一直在寻找父亲,而张无忌却始终拒绝成为父亲。郭靖与杨过,从儒至道,再到张无忌,算是接近了释家的境界。拯救与逍遥,如果说郭靖只活在集体中,那么杨过则只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在侠之大者和快意恩仇两端之间,只有张无忌允执其中。
以佛家的心胸,道家的态度,做儒家的事业。
时有纠结又甘愿承当,他是放不开的杨过和个体意识觉醒的郭靖。
张无忌的道路,就是将明教理想与华夏文明相结合的道路。做民族的事业,却怀着一颗世界的心。统战六大派和明教搞民族统一战线,穿插着谈谈一带一路的恋爱,和蒙古的郡主敏敏特穆尔或波斯湾的秘书长小昭说走就走。独立自主搞实践,对摩尼international的号令有所不受,终使圣火令花落中土。
相对于古墓朋克的神雕大侠酷帅风格,无忌从来不背偶像派包袱,一直保持着邻家小哥的简约主义;相对于圣火熊熊的弥赛亚精神,他从来不失世俗的人间烟火气;相对于驱除鞑虏的种族革命,他又胸怀天下,兼爱非攻,怜世人忧患实多。他长怀不忍之心,放不下责任,却又享受悠长的独处,懂得珍惜细小的善意。他的缺点,都是优点超过限度造成的。
我太理解,我院弟子都想做杨过,但请不要这么任性。不要随便把江湖让给朱重八。
张无忌,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善决断,对此女生意见最大。唯二的缺点是有点讨好型人格,有时无原则讲恕道。
对玄冥二老下手太轻,真对不起自己。禁不住周芷若三句忽悠,活该你被各种PUA。
仁者要避免好心办坏事。
在极端情境中,唯有霹雳手段,方是菩萨心肠,这才是真正的仁。我院诸君,如果你们中间真的出现了掌千万人生死,担共同体存续之大责任的VIP,希望你跨越张无忌陷阱,做好船长。
但我还是请你不要仅仅成为冷峻的prince\princess。希望你仍保留着张无忌的温和柔软。温而厉,威而不猛。即使成了张教主还会像无忌哥哥那样和杨不悔说话。
我不希望你以伟大责任的名义,心安理得地牺牲少数和无辜者,我希望你永远像张无忌一样保持犹疑与纠结。
请你不要把他人转化为数字,也请你自己不要变成新闻里的符号,我要你永远不屏蔽班级的朋友圈,听听我们吐槽的声音。
你可能并不愿意承担这一切,也好,不必勉强去做大大小小的张教主,那就成为普普通通的阿牛哥吧,甚至早早上了灵蛇岛,与阿离厮守一生。但即使这样,也请别忘了:生活不妨佛系,胸中却不可彻底丢了佛心。如果你自顾不睱,那就全力关心粮食和蔬菜吧。他日相逢,不必愧于做了自了汉,更不必羞于没有豪宅珍馐,只须给我们,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无力改变更多,至少可以像贝锦仪,在丁敏君欺负纪晓芙时,劝解几句;在落井下石的奚落声中,默不作声,然后给落泪的纪姑娘以安慰。在灭绝师太和丁敏君要对幼女杨不悔斩草锄根时,想办法放她一条生路。
我之所以让你们做张无忌,不是因为他工于社会学的梯云纵,而是因为他有平常心,不论顺逆,积极争取,对结果坦然承受。
不要因为普遍的内卷和一时的挫折而轻易躺平,一躺下可能就再也没有力量站起。有一种幸福叫做奋斗之后的疲倦,无论成败。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即使两手空空,只要追求过,明白了机运和天赋的限度,年华就算不曾虚度,面对大河无须羞愧。
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三要让别人生存和发展。先安顿好自己的生活,积攒力量,再和同道们一起去改变规则。想想范遥。
爱惜你的生命与健康。只有首先爱自己,才会爱别人,才有能力爱别人。
像无忌一样学习医理,多识毒物,不要说你没遇到蝶谷军事医学研究所所长胡青牛,人家无忌基本靠资料室自学加摸索式实践——虽然实习造成三级医疗事故,治坏了常遇春。文科生也要了解现代医理,至少要看明白体检报告上面数值的科学意义;不妨研究研究高级的传统养生哲学,好好读读《黄帝内经》,不要迷信特殊形状和颜色的食物,更不必在意长辈转发的题目带感叹号的文章。其实你们也不必刻意养生——少年人肯定要挥霍一下,只要不透支青春、花样作死就行了:酗酒,闯红灯,驾驶改装摩托飙车,甚至三合一,酒驾飙车闯红灯;或者狂吃垃圾食品,彻夜打游戏,甚至抱着全家桶“开封菜”,通宵吃鸡打农药。如果因为这些原因挂了,我一点都不心疼你。我只是有点心疼我自己,可惜了我点灯熬油给你批作业改论文。
还有因为失恋而想不开的,真是窝囊废!
你看看人家郭襄,恋爱失败就开创了峨嵋派;再看看林朝英,情场失意干脆创立了古墓派。自暴自弃、消沉沦丧,只不过是证明了自己是废物点心,印证了男(女)友离开你的正确性。把自己活得像个人,自然会有人来爱你。别听抖音快手在恋爱攻略上瞎嘚嘚,张无忌从没主动追过谁。宋青书倒是挺会撩,却活成人人唾弃的舔狗,最后连自己的天灵盖都没保住。
少做无益身心之事,无助于武功升级的纯消遣尽量克制一下。
打牌下棋可以,低级玩法就不要沉溺了:斗地主、跑得快、拖拉机、掼蛋、够级,以及牌九和搓麻……,还是适可而止。玩也要认真点,要像无忌自学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那样,看书研习,循序渐进,象棋围棋要打谱,桥牌要约些正经牌友。体育爱好当然更好,推荐你打羽毛球,不过请认真规范地练一练,不要老说我只为出出汗;跑步也很好,但是别瞎跑,装备和技术讲究点,别小肚子没减下来,先把小腿肚子跑变形,刚坚持半个月,就伤了半月板。如果去健身房要对自己狠一点,不要只为发个圈,更不要以为办了卡就算是练了,只到老板卷款跑了才发现还没开始。
临别不知所言。还有些话暂时说不得,说不得也。将来私聊。
我所说的这些,于实战可能并无用处,正如谢逊在冰火岛上让张无忌背诵的心法,它的用途在未来。我劝你,不要听那些江湖的速成口诀,七伤拳练不得,千蛛万毒手不能碰,九阴真经须慎看。江湖从来不只是黑暗森林的剑快刀沉,还有隐形的道义法则。那些无处不在的同类的眼神的确认,才是决定你运气的基础。张无忌的心性决定了他一生风口,猴子都会帮他。
短线和局部看,仁者会输给套路,但长线和总体看,仁者大概率开挂。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让我们一起修炼吧!终生修炼。
从今以后,你要学会判断真知并善于学习,还要学会遗忘,忘掉那些教条的知识和知识的教条!不要成为数据库王语嫣,快点练就挥洒自如的银钩铁划。过几年你或许会明白,要练成太极神功,不取决于还记住多少,而取决于已忘掉多少。
离开冰火岛,踏入江湖,迎接你的首先是病毒的袭击,无忌,你会生几场大病才能形成免疫力,你甚至还会遭受玄冥神掌的暴击。你也会遭逢成功人士何太冲、班淑娴们的轻蔑白眼,见识基层暴徒简捷、薛公远们的饥饿绿眼;你还会闻到绿柳山庄的香气,目睹万安寺的火焰。而且,如果运气好的话,你的初恋可能还会是白富美朱九真。当然,你也会遇到殷梨亭、纪晓芙、常遇春、小昭和赵敏,会经历脱胎换骨的成长,以不断增长的力气,推开一扇扇石门……
不管怎样,你终将踏入中原,去吧,妈宝师宝辅导员宝的时代永远终结了。
你可能会陷入彷徨无依的黑暗地穴一筹莫展,旁边还有赵敏的刁难;当然也会不断迎来欣悦的波峰,高兴得恰如骑车过校园减速带,禁不住跳了起来。
波急浪险,风疾云高,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终须你自己去体会。
经历这一切,你才能,长啸深谷,振衣高冈,目送飞鸿,濯足长流。
登高壮观天地间,跃身人海,在人间众生的关联之中,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塑造你和你的世界。这样,你才能成为你,张——无——忌。
理解社会,改变世界。
江湖再见!
中国文明为什么能延续5000年?
伯陵说:
书在、人在、国就在。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请客,君臣吃肉喝酒吹牛逼,非常开心,突然博士淳于越站出来说:
“周朝享国千年,主要原因是封功臣子弟为诸侯,有什么事可以拉一把,像您这样大权操于一人之手,连亲密战友都没有,恐怕不是长久之计啊。”
平心而论,淳于越的话没什么问题。
后来秦国各地揭竿而起,分散在郡县的武装力量,基本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最终形成分崩离析的局面。
如果和西汉初年一样,在关东六国故地分封诸侯国,肯定能把起义扑灭在萌芽,或者说压根就没有起义了。
但是灭六国短短8年,秦始皇意气风发,根本不愿意听淳于越的话,而且丞相李斯劝他:
“上古三代不足以效法,学者们重新提出分封的事,不过是借古讽今,甚至是用舆论裹挟国家。不如把乱七八糟的书都烧了吧,只有如此,才能统一大秦人民的思想。”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同意了。
随后的一个月里,从夏商周流传下来的书,大部分都烧掉了,
只在咸阳留下一套专供学者研究的书籍,以及秦国史官写的史书
至于普通黔首,敢谈论《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马上抓到闹事斩首。
秦始皇为了国家长久,有自己的一套焚书逻辑,但是焚书差点断掉中国文明的根基。
如果没有书籍里的知识和故事,人民的精神世界就是一片空白,那些“自古以来”的东西,又在何处?
书籍传承文明,而文明塑造国家
秦始皇站在历史的转折点,想和以前的时代彻底割裂,按照自己的方式重塑中国,却以简单粗暴的手段,几乎毁了中国。
他发出多大的力道,就要受到多少反作用力,从没有人能跳出历史的规律。
求仁真的未必得仁。
不过秦始皇没有走极端,起码给中国文明留了一套备份。
直到7年后,项羽带着40万诸侯大军进入咸阳,不仅屠了秦国王室,还放了一把大火烧咸阳,秦始皇copy的700多座六国宫殿、70万人劳动尚未建成的阿房宫、中国仅存的一整套书籍,全部付之一炬。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望着三月不熄的大火,感觉非常解恨。
他才26岁,刚把头发梳成大人的模样,就有破敌灭国的成就,怎么可能不骄傲。
可项羽的骄傲,让中国文明再次遭受劫难,和秦始皇焚书不同的是,
这次再也没有备份了,
那个已经成体系的中国文明,在咸阳的大火里烟消云散
可以说,2200年前的中国,第一次处于最危险的时刻,稍有不慎,中国文明便彻底断代了:
我们说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典故,都像虚无缥缈的神话故事一样,根本没有任何东西能证明,我们说的是对的。
这种没有辉煌历史和伟大文明的国家,又如何让人发自内心的骄傲?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2200年前的书是奢侈品,很多学问高深的人,一辈子也只能读几本书,和现在畅销书烂大街的时代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于是在秦始皇焚书的时候,很多学者舍不得烧掉视若生命的书籍,便冒着生命危险藏书。虽然一不小心就被斩首,但他们还是做了。
在古代学者看来,书比命重要。
秦国博士伏生,便利用职务之便,把竹简写的《尚书》装满一车,带回山东济南故乡,藏在房间的墙壁里,等待将来重见天日。
4年后,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天下大乱,齐国田氏的人起兵复国,自封为王侯将相,乱成一团。
随后项羽分封诸侯,第一个起兵反叛项羽的,也是齐国田氏,于是项羽挥师北上血洗山东,不论贵族或者平民,一律坑杀,甚至放火烧城池房屋,然后俘虏妇女到军中凌辱。
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史记·项羽本纪》。
不知项羽是不是命里缺火,怎么到哪都要放火......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乱世里,山东济南是重灾区,伏生在故乡活不下去,便带着老婆孩子到处流浪,躲避一场又一场的兵灾。
等刘邦平定天下,山东先后成为韩信、刘肥的封国,伏生才回到故乡。
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秦始皇颁布的“敢有挟书者族”的命令,允许民间自由传播《诗经》、《尚书》等典籍,这才给中国文明的传承打开一条缝隙。
短短12年时间,早已物是人非。
伏生扒开曾经藏书的墙壁,发现大部分竹简都坏了,要么被老鼠和虫子啃噬,要么自然腐败,那些写在竹简上的文章,也拼凑不起来了。
伏生苦心孤诣的整理,才抢回29篇文章,这就是流传到现在的《尚书》底本。
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史记·儒林列传》。
当时中国各地都有伏生一样的人,他们从地窖、墙壁、荒野、祖坟里,翻出埋藏多年的竹简,重新整理出残缺的典籍。
虽然大部分都找不到了,但有总比没有强,
要是再过20年,伏生这代人都去世了,再也没人记得竹简藏在何处,中国文明才真的断了
我们之前说秦始皇差点毁了中国,就差在这一点,好在仁弱的汉惠帝、护书如命的伏生等学者,帮中国接上差点断掉的文明脉络。
天下太平,自然要追求文治。
当初刘邦入咸阳的时候,犹如暴富的屌丝,什么都不管,直接跑到秦宫搂美女喝美酒逍遥度日,樊哙和张良怎么劝都没用。其他将领也觉悟不高,都在趁机捞好处。
唯有萧何不喜欢财富,反而命令士兵封存秦国府库,抢到秦国用100多年积累的户口、田亩、政令等文书档案。
以后几年时间,萧何带着这批档案南下汉中,接着又回到关中。
汉朝平定天下以后,萧何给刘邦营造未央宫,顺便在未央宫附近建造石渠阁,用来存放秦国的文书档案,其实就是个初级图书馆。
和伏生回乡、萧何造石渠阁陆续进行的是,
汉朝政府开始广开献书之路,号召家里还有藏书的学者,抄一份给朝廷,或者直接到长安讲学
这件事从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一直做到汉成帝,持续近200年,而汉朝政府收集来的藏书,就放在未央宫旁边的石渠阁。
汉朝君臣在石渠阁讲经论道,谈论治国政策和学术,而且司马迁写《史记》,也是读遍石渠阁藏书才写的。
可以说是石渠阁成就了汉朝的文治武功。
经过近200年藏书,
石渠阁的典籍堆积如山,中国文明才稍微恢复元气
。但是有些东西,永远消失在项王的烟火里,再也找不到了。
随后千年,中国文明始终在毁灭、重聚的轮回中曲折前进。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起义军攻入长安,汉朝用200年恢复的石渠阁典籍,基本毁于战火。
东汉用200年时间重新恢复典籍,又在三国前夕、董卓迁都长安的时候,和洛阳城一起烧毁。那些流落民间的布帛书籍,也被军人抢走做成布包,用来装零碎东西。
曹操扫平中原,重新整理典籍。
他知道学者蔡邕藏书很多,女儿蔡文姬肯定知道不少,便在赎回蔡文姬之后,让她把读过的书写出来。
蔡文姬告诉曹操,蔡邕确实留下4000卷书,但是都丢了,现在只记得400卷。
曹操也没办法,那就写下来吧。
经过曹魏和西晋整理,中国典籍恢复到3万卷,但是西晋末年爆发五胡乱华,这些书又毁了,东晋迁都江南,只剩下3000卷。
南北朝的时候,别看南朝四国的武力不行,文治却繁荣的一塌糊涂。
经过百年重新收集,谢灵运写了《四部目录》,共记录典籍65000卷,到梁元帝时国家藏书14万卷,可谓前无古人。
然而侯景造反杀入建康城,只剩下4000卷。
而北方渡过混乱年代之后,有了稳定的政权,也开始重聚典籍恢复文明,隋炀帝时代达到恐怖的37万卷书。
倒不是中国的书突然变多了,而是隋炀帝担心典籍失散,每部典籍写了50个副本。
但是隋炀帝的苦心,被隋末乱世给毁了,只留下洛阳的8万卷。
就这,也没保住。
李世民在“虎牢之战”后攻克洛阳,准备用船把8万卷书运回长安,却在河里触碰暗礁,这些书几乎都翻到河里去了,留存下来的不足20%。
李世民登基,唐朝进入上升阶段,魏征等人开始收拢典籍,要么从民间买书,要么请学者背诵,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恢复到52000卷。
紧接着就是安史之乱,散亡殆尽。
晚唐重新收集到56000卷,在黄巢之乱的时候,和长安城一起毁于战火。《旧唐书》里的记载非常凄惨:
尺简无存、所传无几、平时载籍世莫得闻
此后北宋重新收集,毁于“靖康之耻”,南宋再恢复文明,毁于蒙古入侵。从秦始皇焚书到蒙古入侵,明朝胡应麟称为“十厄。”
国兴书聚,国亡书散,中国文明的命运基本如此
承载中国文明的典籍不断消散,却又不断重聚,很多典籍都消失不见了,但那些中国文明的核心如《论语》、《孟子》、《史记》、《汉书》等典籍,却经过无数劫难,最终流传下来。
历经三灾九劫,中国文明历久弥坚。
时间进入明朝,朱棣做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决定做出前无古人的业绩来洗白,便想修一部巨著造福万代。
他命令谢缙主持编纂一部大典,要求是包括炎黄以来的经史子集和天文、地理、医卜、技艺等等。
总之一句话,把中国能找出来的书都编进去,保存中国文明。
经过4年的努力奋斗,累计3000学者参加编纂,终于在1407年定稿,朱棣赐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共22877卷,11095册,汇集古今图书7、8千种,可以说是明朝以前的文明总结。
朱棣估计,只要中国有《永乐大典》,文明就不会断了吧。哪怕遇到兵荒灾祸,谁能把《永乐大典》毁了不成?
朱棣想的太简单了。
中国历史上毁掉的典籍近百万卷,可能一场大火,就能毁掉一个王朝几百年的努力,中国文明无数次走在毁灭断代的边缘,能连续不断的走到明朝,已经是天佑中国了。
区区一部书,在历史的洪流面前又算什么?
而且《永乐大典》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只有一部“永乐正本”,没有任何备份,稍微出现意外,朱棣和三千学者的心血便付之东流。
直到嘉靖末年,高拱和张居正才选出109名写手,开始抄录副本,足足用了5年时间,《永乐大典》才抄录完毕。
但是后来《永乐大典》的正本突然消失了,有人说是给嘉靖陪葬,顾炎武说是全部丢了,到底怎么回事,现在都没人能搞明白。
等什么时候开启嘉靖皇帝的永陵,说不定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
而副本也在不断丢失,到清朝乾隆年间,只剩下8000多册,另外3000多册已经找不到了。
1772年,安徽学政朱筠上书乾隆皇帝,
请求恢复丢失的《永乐大典》,用官话说就是辑佚
乾隆皇帝正处于“盛世”阶段,没理由不同意。
于是乾隆皇帝命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统统汇编到一起,赐名为《四库全书》。
20年后《四库全书》完成,共收录书3460种、79000多卷、36000册,共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是
中国有史以来最丰富完备的大典,属于中国文明的集大成者
很多人觉得,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毁掉70000卷书,而且还在书里修改史料,根本没什么可吹的。
其实这件事也要分别来说。
乾隆皇帝确实修改了很多史料,也毁掉很多书,这是板上钉钉的黑点,他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但是《永乐大典》流传到光绪年间,只剩下可怜的800册,很多典籍都失传了,如果没有《四库全书》的话,中国文明就是散乱的、没有主线的,再加上面临白人入侵的年代,很多东西就接不起来了。
乾隆皇帝和《四库全书》确实有问题,但有书总比没有强。
《四库全书》完成以后,乾隆皇帝命令建立紫禁城文渊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文津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分别珍藏这套大书。
至此,中国文明有了7个备份,除非亡国灭种,否则总有崛起的一天。
在治乱循环的古代中国,除了国家定期整理恢复典籍,民间藏书也特别流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伏生”们,在朝廷之外保存了中国的文明。
到了清朝末年,中国有四大藏书楼:
海源阁、皕(bi)宋楼、铁琴铜剑楼、八千卷楼
海源阁源自钱谦益的绛云楼,后来绛云楼失火,剩下的书被述古阁和汲古堂收藏,进入清朝又归于徐、季两家,再往后归于乐善堂,乐善堂主人犯案被杀,藏书大部归于海源阁。
其中宋元珍本有464部,明清本3216种,总藏书20万卷。
皕宋楼兴起于同治年间,收集了十几家破产藏书家的藏品,数十年积累了15万卷书。
铁琴铜剑楼源自清朝初年。
黄丕烈等藏书家破产后,书籍大部分被艺芸书舍收走,清末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艺芸书舍破产,藏书一部分归于海源阁,一部分归于铁琴铜剑楼。
此外又收了“宋元珍本甲于吴中”的恬裕斋,铁琴铜剑楼的藏书达数十万册,足以和海源阁分庭抗礼。
八千卷楼是最传奇的。
太平天国攻杭州的时候,文渊阁的藏书流落民间,藏书家丁丙、丁申兄弟抄底买书,基本买到文渊阁的精华藏书,其中就有8000册《四库全书》。
眼看文渊阁的《四库全书》要毁了,怎么办呢?
丁氏兄弟开始补书。
他们家是杭州土豪,本来就收藏了天一阁、绛云楼、艺芸书舍等数十家藏品,家中藏书无数,比《四库全书》收集的典籍都多。
于是在文渊阁重建之后,丁氏兄弟按照《四库全书》的目录,用7年时间,基本恢复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原貌。
此后丁氏兄弟在八千卷楼之外,另外建了后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其一藏《四库全书》收录的书,其一藏《四库全书》没有收录的书,其一藏宋元明的珍本、善本。
三座八千卷楼,藏书超过20万卷。
中国文明典籍传到清末,和朝廷恢复典籍一样,已经出现越来越集中的趋势,这四座藏书楼几乎收藏了最精华的部分。
那就有个问题,这数十万卷书都去哪里了?
其实都归公了。
清末民国重起战火,再加上洋人侵略中国,导致
中国的小农经济破产,以土地为经济基础的地主,几乎都没有实力继续藏书了
1907年,皕宋楼的陆家破产,藏书以10万元的价格,卖给日本财阀,当时的人都骂陆家子孙是败家子。
有了这个教训,不仅国家政府开始收购私人藏书,民间藏书家们也愿意卖给国家,而有些品行高洁的学者,甚至直接捐赠给国家图书馆。
不为别的,能维持生活又保存文明,何乐而不为?
在这种大背景下,包括四大藏书楼在内的民间藏书,开始向国家图书馆汇聚。
海源阁的藏书经过几次劫难,一部分卖给北京图书馆
(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一部分捐给山东图书馆,还有一部分被国府带到台湾。
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成立江南图书馆
(现南京图书馆)
,为了防止古籍外流,把八千卷楼的藏书全部买来,藏入公立的江南图书馆。
铁琴铜剑楼的藏书散落不少,剩下的全部进入北京图书馆
(现中国国家图书馆)
这四大藏书楼的书,凡是有条件的,都归国家了。
而其他藏书丰富的学者,或卖或捐,基本也都归于国家所有。
1919年梁鼎芬去世,其子捐献600箱书给广东省立图书馆。1929年梁启超去世,4万册书永远寄存北京图书馆。
1949年傅增湘去世,双鉴楼藏书捐赠北京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
1951年潘世兹从香港运回家传的宋版珍本,捐献给北京图书馆。
其他如天一阁、嘉业堂、玉海楼、五桂楼等私人藏书楼,都在新中国成立后,将私家藏书捐献给国家图书馆。
百川归海,万卷归国
自秦始皇和项羽焚书起,承载中国文明的典籍,
经过2200年不断的毁灭重聚,终于在官方层面以《四库全书》的形式总结,民间层面以捐献归公的结局落下帷幕
全世界都有一个疑问:中国文明为什么能够延续5000年,从来没有间断过?
其实中国文明面临很多次劫难,每次都是命悬一线,稍有不慎便会文明中断,从此不知祖先的丰功伟绩,也不知道自己从何处而来,和印度同病相怜。
但中国有一个优秀传统:珍惜典籍。
不论是历朝历代不断重修经典,还是伏生等学者以死护书,或者明清地主私人藏书数十万卷,都在最大限度上保存了中国典籍。
不管他们各自有什么目的,起码中国文明的载体是守护住了。只要其中有人偷懒,中国就不是现在的中国。
可他们历经数千年,却不约而同地做出相同的选择。
这就是烙印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
书在、人在、国就在
哪怕是国破家亡、哪怕是神州陆沉,只要有一个人、一本书,这个国家就没有亡。
而这些典籍流传至今,我们才能知道来自何处,未来将去向何方。
《典籍里的中国》有句话说的非常好:
华夏为何一体?
自古就是一体
正是伏生、曹操、蔡文姬、谢灵运、李世民、朱棣和丁氏兄弟等无数护书人的努力,我们才有资格说出“自古就是一体”这句话。
而有书有人有国,才成就了中国文明5000年不朽,并且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
史记司马迁
明清私人藏书的历史功绩程焕文
海源阁藏书的散佚、抢救与归属李勇慧
藏书家和国家图书事业发展之关系范凤书
论南京图书馆与古代私家藏书楼的渊源曹红军
伯陵说:
吾道不孤。
前段时间删文有点狠,我估计是标题的问题,让一些人产生了误会。其实我不怎么会起标题,每次都是随手写上去的,根本没想太多。
不过出了问题,就要找原因,以后改正呗。
我先琢磨一下这方面的事,最近就不聊党史和教员了,聊点中国古代史,平稳过度一段时间。
这篇聊的是赵国和秦国。
赵国和秦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两家争霸几百年,要么赵国西进图谋灭秦,要么秦国东出攻赵,这么几百年打下来,可谓是不共戴天之仇。“长平之战”以后,秦国坑杀赵国40万人,更是积累了血海深仇。
但这样两个互相敌视的国家,王室家族其实是一家人。
是的,赵武灵王和秦始皇是一家人,身上留着相同的血脉和DNA。
秦赵王室都出自颛顼帝,祖上在尧舜禹时期非常辉煌,属于中国最原始的贵族之一。有个叫大费的祖先辅佐大禹治水,被舜帝点赞,
赐予嬴姓
,并且亲自颁发一面锦旗:
“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
所谓大出就是扬名立万,盛世做国家栋梁,乱世成天下霸主。
经过夏商两代的连续站队成功,嬴氏家族始终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发展势头非常猛烈,出了很多显贵人物,逐渐成为诸侯之一。
但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啊,嬴氏家族辉煌到商朝末年,终于迎来一场大劫。
那时代表家族站在台前的人是蜚廉,以及他的儿子恶来,曹操评价典韦“古之恶来”,说的就是此人。
父子俩在朝歌伺候商纣王,非常得宠,晋级为嬴氏家族的代表人物。结果好死不死的遇到武王伐纣,蜚廉和恶来做为纣王宠臣,自然是黑五类,打倒批臭还要踩上一万只脚。
于是恶来死了,蜚廉因为到外地出差逃过一劫。
苦心经营千年的家族毁于一旦,不出意外的话,嬴氏家族和其他上古部落一样,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蜚廉不甘心啊:“你们几个人换我五代家业,划算吗?”
不划算也没办法,周朝已经问鼎天下,国运如日中天,百无聊赖的蜚廉只能休养生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生娃事业中,最终生了新儿子叫季胜。
这个季胜,就是赵国的直系祖先。
因为时间会忘记一切仇恨。经过几代人的洗白,嬴氏家族已经成功上岸,季胜的曾孙造父成了周穆王的宠臣,一度以亲信的身份,陪周穆王和西王母约会,做些端茶倒水和门口放风的事。
周穆王和西王母约会的时候,正好赶上徐国叛乱,造父亲自驾车带周穆王回国平叛,立下大功。
周穆王论功行赏,把赵城赐给造父,为了区别其他嬴姓同族,造父这一支也就成了嬴姓赵氏。
而恶来死后,也有后代活下来,传到周穆王时代的嫡系子孙,名叫非子。
非子发现同族兄弟竟然发达了,赶紧去赵城投奔,成了嬴姓赵氏的成员。
后来非子跑去给周天子养马,养的又肥又壮,周天子很满意,便赐给非子一块土地,让他做周朝的附庸,名号为秦。
经过几百年的蛰伏,蜚廉的两支后代重新崛起,成为周朝的两个诸侯,此后又经历“三家分晋”和“商鞅变法”,秦赵成为中国大地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
这段人名有点乱,我还是捋一下。
恶来季胜
女防孟增
旁皋衡父
太几造父
秦国赵国
赵国和秦国同宗同源,崛起的时间也差不多,甚至有段时间人们形成共识:
赵国和秦国最有希望统一天下,即便不行,也只有赵国可以遏制秦国东出
也就是说,不论哪个国家崛起,另一个国家都是强大的制衡力量,而不论哪个国家统一天下,其实都是嬴氏家族的胜利。
可见赵国和秦国是平起平坐的。
那为什么走到战国末期,秦国可以吊打赵国,直到攻入邯郸灭赵?
除了“长平之战”的用人失误以外,其实赵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有两个:
民族问题和农业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对我们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商纣王:嫌我坑你,那我走?
《吕氏春秋》里说:“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
看看这些数字吧。
国家数量从一万减少到一千二,说明
夏商两代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国家整合兼并的暗流
,导致国家数量逐渐减少。
当然了,大部分国家并不是真正的国家,而是一些聚族而居部落,用树枝挂一张兽皮,在上面写个部落名字,就可以说自己是国家了。
那片世代生活的土地,便是部落国家的领土。
在整合兼并的历史进程下,战国时期只剩下七个大国,那么按照以往的历史惯性,这七个国家也会互相兼并,迟早会合并为一个超级大国,也就是我们说的大一统。
这就是历史的进程,谁都阻挡不了。
除了国家之间的整合兼并以外,
每个国家也在整合兼并内部的人口、部落、土地等资源
赵国的基本盘是山西北部、河北中部,离草原非常近,离中原也比较远,这样的地理位置,赵国境内必然有很多戎狄部落,边境也有不少游牧部落到处游荡。
我们都知道游牧部落的习性,几百上千人抱团生活,哪里的水草丰茂就向哪里迁徙,基本不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表面上看,这些部落是国家的成员,实际上国家根本没法进行有效管理,更不可能让他们做国家的螺丝钉。
可以说,游牧部落是国家的编外人员,移动的定时炸弹。
这个问题在晋国时期就存在了,为了解决问题,晋国公族和卿大夫家族与戎狄联姻,想用婚姻的方式捆绑在一起。
比如让晋文公逃亡19年的骊姬之乱,就是老晋公娶了戎狄部落的骊姬,想让“晋戎联姻”生下的儿子继位,造成的国内大乱。
到了“三家分晋”以后,赵国继承晋国的毛病,依然用联姻的老办法进行安抚笼络,动不动就给赵公子娶个戎狄老婆。
这样一来,
戎狄部落是不是和赵国站在一起,便取决于部落首领的态度,以及和赵国王室的亲密程度
就像移民组成的美国一样,白人、黑人、亚裔、拉丁裔等种族乱成一团,美国政府很难用一种有效的手段,把各种族真正融合在一起。
美国政府只能经常喊口号:
我们会尊重白人的想法,让美国再次伟大。
黑人给美国做出巨大贡献,黑人的命最贵。
亚裔和拉丁裔很优秀啊,美国是你们的家。
总而言之就是拉拢、安抚、维护表面和谐,但这种软弱的手段,根本解决不了民族融合的问题。
想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只有变法。
赵国变法比较晚,直到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才开始搞“胡服骑射”,也就是向戎狄部落学习,组建骑兵部队,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
我们现在说起“胡服骑射”,都觉得是一项伟大的改革,但是结合赵国民族复杂的局面来看,
不如说“胡服骑射”是向戎狄部落妥协
“既然我不能同化戎狄部落,也不能进行有效管理,那我就向后退一步,拉低自己的文明水平,以便和戎狄部落达成共识,换一种方式解决民族问题。”
赵武灵王做的很成功。
“胡服骑射”的命令颁布不久,便出现“林胡王献马、娄烦王致其兵、二族归顺赵国”的大好局面。
虽然开局不错,但赵国的国运也到此为止了。
因为戎狄部落是赵武灵王拉拢来的,他就不可能颁布民族融合的法令,更不可能把戎狄部落彻底打散,给他们上户口分房子。要不然林胡王和娄烦王就要说了:
赵国都穿胡服了,说明要向我们靠拢啊,这不就是民族融合嘛?现在又要拆分我们,赵王你到底要干啥?
这就没法整了。
也就是说,
赵国用自我阉割的方式,暂时形成国内民族统一的局面,换来国力的空前强大,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用《笑傲江湖》的话说,赵国练了僻邪剑谱。
而秦国没有“胡服骑射”,也走出一条整合国力的道路,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商鞅变法。”
秦国的基本盘在陕西境内,那地方属于中国最西陲,境内有很多戎狄部落,当时的中原国家就说了,秦国“与戎狄同俗”,长期被视为不开化的野蛮人。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启动,稍有成效之后,于6年后启动第二次变法,其中一条就是
清除戎狄习俗,并且不允许聚族而居
为了保证法令的威力,商鞅还规定“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意思就是不愿意拆分成小家庭的,那就交双倍赋税吧。
谁和钱过不去啊,分居就分居呗,又不是活不下去。
于是秦国境内聚族而居的戎狄部落,纷纷被拆分成零散的个体,而且要服从当地政府的管理,让你种地就种地,让你放马就放马,不能有任何对抗政府的歪心思。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是彻底消化了戎狄部落,让他们不再是移动的定时炸弹,而是秦国境内听命令的良民。
第二是增加政府的动员力,那些戎狄部落的人口,极大充实了秦国农民和士兵的数量,秦国也随时可以把人口,转化为生产力和战斗力。
这套法令政策,中国现在还在用,你知道什么叫“百代皆行秦政法”了吧
正因为秦国做的很成功,商鞅才说:“始秦戎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戎狄之教,属于落后的社会组织方式和文明。
鲁卫,代表当时最先进的文明程度。
现在秦国已经脱离低级趣味,和文明最先进的鲁卫比肩了,而且秦国有更善战的军队、更有效率的政府,可谓是文武双全的美男子。
而几十年后张仪评价赵国:“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之所居也。”
一个是营造如鲁卫的高战斗力国家,一个是杂民所居的软弱涣散国家,你仔细体会一下这里面的区别。
大秦帝国·商鞅
没有真正解决民族问题,进一步导致赵国严重分裂。
1935年,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一个理念,在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腾冲之间画一条线,基本可以说明中国的人口和经济模式。
这条线以东是传统农耕区,经济发达,居住着大部分人口。以西则是草原和沙漠,属于自古以来的游牧经济区域。
后来,这条线被命名为“胡焕庸线。”
我们用“胡焕庸线”来看赵国历史,就能看的很明白了。
公元前476—425年,赵氏家主是赵襄子,执掌赵氏家族的生杀大权,虽然“三家分晋”还没有发生,但是赵魏韩已经坐大,各家都能独立扩张地盘了。
赵襄子时代,赵氏夺取代地,于是该如何治理代地,便成为赵氏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大家看地名就知道了,代地是山西北部,紧挨着内蒙古大草原。
在经济和人口不发达的春秋战国时期,那地方是戎狄的地盘,大致处于“胡焕庸线”的西边。
而赵氏的传统地盘在太原和河北地区,属于“胡焕庸线”的东边。
没合适的地图,看个意思吧
既然经济模式不同,再加上不能彻底压服戎狄,赵襄子便想出一个办法,封亲侄子为代成君,代表赵氏家族统治代地。
要知道,那时候已经出现郡县制了,凡是有条件的话,大家都愿意选择郡县制来治国,谁都知道分封会削弱国力。
但是没办法,经济问题和民族问题告诉赵襄子,
代地建不了郡县,只能分封出去,按照戎狄的习俗管理戎狄
到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缺一个商鞅给他变法,也知道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便延续分封的政策,不仅设立“代相”的职位,并且封长子赵章为安阳君,统治代地。
有君有相,这是一个国家的标配啊。
那么问题已经很明白了,代地是赵国内部的一个封国,权力极大,独立性极强,完全有能力和赵国的邯郸政府抗衡。
这就是民族问题造成的国家大面积分裂。
而且赵武灵王立幼子赵何为王,自己退位做“主父”,准备亲自统领军队开疆拓土,让两个儿子分别统治游牧和农耕区。
一条大致画出的“胡焕庸线”,直接引起赵国游牧和农耕的经济问题,以及赵人和戎狄的民族问题,最终让赵国分裂成两个独立地区。
而分裂的赵国,又引爆赵氏兄弟争权的“沙丘政变”,威名赫赫的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后来赵国终于在代地设立郡县了,但也只是设立了郡县机构,根本不能有效控制地方,导致代地的独立性非常大,感觉不是赵国地盘似的。
比如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中国历史上的忠臣良将代表。
可《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里,冯唐对汉文帝说:“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军。”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里也有,李牧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官,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
李牧驻扎代地的时候,办了军队经营的农贸市场,收到的赋税全部做军费,一分钱都不给朝廷上交,可以自己任命官吏、不报告朝廷就能决定是否和匈奴作战议和。
而且每天杀几头耕牛,给士兵吃牛肉。
这种在秦国天方夜谭的事,在赵国却是平常。
可以说,
直到赵国灭亡的时候,代地始终是半独立地区,赵国朝廷能直接动员的力量非常有限
当然,赵国也不是没努力过。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国灭了中山国以后,“迁其王于肤施”,肤施就是现在的延安,当时是赵国管辖的地盘。既然迁徙中山王,那么肯定有大批中山国子民随行。
赵国这么做,一方面是空出中山国的地盘,让赵人住进去。另一方面是通过移民同化戎狄部落。
《竹书纪年》也说,“邯郸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九原在河套,更是代地的核心地区。
如果说迁徙中山国子民,不算严格的赵国移民,那么直接迁徙赵国人民,基本可以表明赵国同化代地的决心了。
但结果很不好。
因为赵国不能严格管理代地,于是赵国迁徙到代地的人民,非但没有完成同化戎狄的任务,反而让戎狄给同化了,甚至有一部分戎狄化的赵人,跑到草原上做了匈奴人。
这一切能怪谁呢?
还是民族问题导致的政权结构变异,唯一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变法,也没有彻底推行的恶果啊
想练僻邪剑谱,迟早是要还的。
说明白赵国的问题,我们基本可以断定,以美国那种复杂的种族问题,未来几十年内,大概率要走赵国的老路。这一点在川宝退位时已经很明显了。
而秦国经过彻底的变法,基本没有民族问题造成的国家分裂。
陕北和甘肃是传统游牧地区,除了征服初期的反复较量,你什么时候听说这些地方有独立倾向?
毕竟在个人原子化的社会,政府控制力是极强的。
就算极个别人有独立想法,以秦国政府和军队的高效率,随便出手,也能把民间叛乱消弭于无形。
这就是变法和集权的力量。
只有政府强力控制下的稳定,才是真正的稳定,那种安抚和拉拢换来的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回归成定时炸弹
于荣光版赵武灵王
赵国的问题这么多,为什么还能坚持几百年,公元前222年才灭国?
其实主要是邯郸的地理位置好。
当时的中国北方有几条交通要道,不论贸易或者作战,都要用这几条交通要道来运输货物粮草。
一条是南北向道路,起自燕国首都蓟城,直达河南的魏国和韩国,然后经过温县,向西延伸到洛阳、函谷关附近。
另一条是东西向道路,起自上党(山西长治),向东可以到达齐国的临淄。
还有一条东西向的道路,西起齐国临淄,横穿赵国全境以后,可以直达秦国首都咸阳。
而这三条交通要道的交汇点,就是赵国首都邯郸
根据“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则,中国北方的贸易往来都要走这几条路,也必然要经过邯郸,于是邯郸成为中国商业的中心枢纽,最重要的商业贸易城市,以至于“商贾错如路,诸侯交于道。”
赵国首都是重量级商业城市,可想而知货币流通有多少,赵国的商税收到手软,数钱数到手抽筋。
正因为有海量商税可以收,变法不彻底的赵国,完全可以用经济来掩盖国内矛盾,号称关东实力最雄厚的国家
,大部分时候可以硬刚秦国。
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能坚持几十年,原因就在这里了。
赵国在收商税之余,还搞高科技和金融。
那时候的高科技是炼铁,毕竟铁炼的好,可以卖给其他国家打造兵器和菜刀。
说来也巧,邯郸附近的铁矿非常丰富,而且赵国的河北山西地区,也有很多铁矿。
天生地理位置好,没办法。
更绝的是,赵国炼铁用“高温液体还原法”,造出来的斧、锤、凿、刀等铁器特别耐操,属于各国争抢的畅销品。
所以赵国占据河北,就有了高科技生财利器。
据统计,战国时期的炼铁商人,超过一半在赵国做生意。
到了战国后期,炼铁这项高科技项目,已经成为赵国的支柱性产业,和商税一起维护赵国的国力。
而有了贸易和高科技,赵国发行的货币自然就多了,那些布币和刀币跟着商人流动,形成赵钱流通天下的金融现象。
从考古成果来看,赵国货币是出土最多的,占到春秋战国货币的三分之一,仅仅1963年山西阳高县发现的13000枚货币,赵钱就有24种,而魏国是6种、韩国3种、燕国2种。
可见赵钱是真的多。
得亏战国时期的金融知识不发达,要不然赵国完全可以收铸币税,或者用收紧银根、大水漫灌的方法,经常搞金融危机,削弱其他国家的国力
说到这里,又有点美帝的意思了。
以赵国的经济实力,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要不然怎么说,赵国是唯一可以遏制秦国统一天下的国家。
但赵国终究失败了,为什么呢?
除了民族问题造成的国内矛盾以外,赵国的另一个根本危机就是农业
我们之前说重农抑商的时候说过,农业是古代中国唯一的生产项目,商业是不从事生产的食利行业。
那些不“重农抑商”的国家,终究要走上灭亡的道路,只有重视农业生产的国家,才有一步步向前走的希望。
赵国因为贸易、金融和高科技产业发达,恰恰是最不重视农业的国家,不仅从来没有改革农业的生产关系,也很少颁布鼓励农业的法令,自始至终都没有整合起农业资源。
后来赵国彻底躺平了,反正有的是钱,可以买粮买兵嘛,干嘛要自力更生搞实业呢。
赵国的“农商并重”之路,其实是放弃生产积累的产业,导致食利产业侵占了国家的半壁江山
而不努力生产的国家,娱乐业往往比较发达。
于是赵女和邯郸娼,成为战国时期的娱乐明星,高级的出入诸侯后宫,低级的就在街头卖艺,给各国人民贩卖奶头乐。
秦始皇的妈,就是赵国的娱乐明星。
这种国家不管多强大,都是一个大泡沫。
邯郸豪商吕不韦
再看秦国,非常重视农业。
“商鞅变法”里的废井田开阡陌、耕战、用粮换爵等法令,都是在鼓励生产积累的农业,打击食利的商业,这才是正儿八经的强国之术。
早在秦惠文王时代,苏秦就说: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到了秦始皇发起灭国大战之前,秦国境内“粟如丘山”、“秦富天下十倍”,综合国力远远超过以赵国为首的关东六国。
在秦国这种生产力发达的雄国面前,赵国
丰厚的商税、交通的发达、发行的货币可能坚持几十年,但终究是底气不足,迟早要衰落下去的
《荀子·富国》里说:
“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轻田野之赋,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
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当食利者众多的时候,国家必然贫困衰落。重视生产积累,国家才能富裕起来,越走越远。
经过“长平之战”的毁灭性打击,秦国逐渐蚕食太原、上党等地,钝刀子割肉一样消耗赵国的国力,足足放了几十年的血。
等秦始皇准备妥当,赵国灭亡的时候就到了。
于和伟版秦始皇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赵迁出城投降。
曾经在邯郸做质子的秦始皇听到消息,亲自去了邯郸,把以前有仇怨的人全部坑杀。
赵国公子赵嘉带着几百人,跑去代地自立为王,苟延残喘了几年,于公元前222年被平定辽东的王贲回师,顺手灭了。
走在邯郸街头的秦始皇,不知是否会想起,秦国和赵国的祖先在800多年前是同一个人,只是后代走上不同的道路。
赵国一支离开周天子投奔晋国,然后
去偷、去抢、去骗晋国的老同志
,一点都不讲武德,和魏氏和韩氏用几百年时间,薅完晋国的羊毛,才被周天子承认既定事实,册封为诸侯。
秦国一支经过短暂寄人篱下之后,跑去关中自力更生,
用几百年血战打下秦国的基本盘,此后变法、征战、灭国一气呵成
,最终完成舜帝“尔后嗣将大出”的预言。
故事的结尾,恐怕在秦赵各奔东西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因为美好的预言,需要努力奋斗才能争取到啊。
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复。
看完秦国和赵国的故事,再来对照现在的世界环境,某种程度上说,秦赵博弈是未来中美的预演。
不过和历史经验一样,虽然有美好的预言,还是需要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这也是读历史的好处,总能给人一种
“吾道不孤”的感觉,对吧。
参考资料:
论赵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陈昌远
论民族融合对秦赵争霸的影响孙乾博
战国邯郸“地薄人众”国情与农商并重政策之关系探析程动田
先秦时期赵国农业发展政策与秦国魏国之比较刘书增吕庙军
东北的崛起和衰落
伯陵说:
君以此兴,必以此终。
前几天去看了《悬崖之上》,总体感觉,张国师的镜头语言技术非常牛逼,除了刘浩存以外,其他演员的演技非常厉害,但是电影里的某些故事逻辑非常扯淡。
比如在哈尔滨大街上飙车,明显是把21世纪的上海,乾坤大挪移到90年前的哈尔滨。
要知道1940年日本进行人口普查的时候,哈尔滨的人口是66万,再往前推几年,哈尔滨的人口只有40万出头。
这么少的人口,城市也非常小。
而且在整个城市里,还有核心市区、城乡结合部、郊区的环形分布,可想而知,市政建设良好的核心市区更小,和现在的小县城差不多。
如果开车的话,基本上抽根烟的功夫就能走完,根本没有太长的时间给你飙车。
类似的硬伤,极大拉低了《悬崖之上》的评分,现在豆瓣上只有7分了,远远配不上张国师的身份。
1932年的哈尔滨
不过看完电影之后,我去找了很多东北的资料,捋出一条东北崛起和衰落的历史脉络,和大家聊一下。
《悬崖之上》讲的是哈尔滨,那我们也从哈尔滨开始。
清朝有句话叫“流放宁古塔”,凡是听到这句话的朝廷大员,无不吓得腿肚子发颤,原因就在于,宁古塔是荒凉苦寒的地方,基本不适合人类生存。
只要去了宁古塔,活着回到关内的机会很小。
宁古塔在黑龙江省牡丹江附近,位于哈尔滨东南350公里,在整个东北的地理版图上,处于同一水平线。既然宁古塔是荒凉苦寒的地方,那么哈尔滨也差不多。
哈尔滨到宁古塔
为什么没人呢?
一方面是边疆偏远地区,对人口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是清朝禁止向东北移民,刻意制造了无人区。
清朝入关以后,对自己统治中国的信心不足,时刻准备卷铺盖回东北做土皇帝,于是便不允许关内的汉人移民,把东北视为自己的娘家。
如果地方都让汉人占了,八旗子弟回去怎么办?
为了彻底封闭东北,清朝修筑了柳条边,严格划分了农耕、游牧和龙兴之地的界限,要是敢随意越界,轻则抽100鞭,重则斩首。
有朝廷政策的严格限制,东北彻底成了荒凉的无人区,在清朝中前期,好人基本不去东北,在东北见到的基本不是好人。
但是到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封关政策执行不下去了。
18世纪以来,全世界都迎来人口大爆炸,短短100年时间,欧洲人口翻了几倍,中国人口则从1亿涨到近4亿。
人口爆炸需要更多粮食,粮食产量需要更多的耕地
,而关内的土地都开发完了,凡是有土的地方都种上粮食,现在依然不够,怎么办呢?
残酷的生存环境,必然会倒逼人们动脑子:
既然关内的土地不够,那就向外迁徙呗,天地广大,总有吃饭的地方。
于是东南沿海的人开始“下南洋”,山西人去“走西口”,而山东、河北和河南的人去“闯关东”了。
关东,其实就是东北。
他们悄悄翻过柳条边,向广袤无垠的东北大地前进,随后便在肥沃的黑土地上安家落户,成为中国在东北的第一批移民。
除了严峻的生活压力,逼人们自发向东北移民以外,清朝政策转型的另一个原因也很重要:
俄国人来了
自从明朝末年,俄国人就穿过西伯利亚,到了黑龙江附近。后来康熙皇帝去雅克萨,和俄国人打了一仗,并且签定《尼布楚条约》,才算暂时止住俄国南下的势头。
鸦片战争以后,俄国人卷土重来,想把东北收入囊中。清朝官员发现不对啊,东北连人都没有,怎么能阻止俄国南下呢,要想办法移民实边。
只有本国人口在边境定居,才能遏制敌国的侵略啊。
于是,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书朝廷:“与其拘泥旧政策,不如干脆放开管制,让老百姓自愿到东北种地,不仅能收税充实财政,还可以防止俄国人觊觎东北。”
朝廷也知道,东北的人口问题很严重了,便颁布一系列法令,明文规定汉人可以移民东北,花300文钱就能换来10亩荒地。
朝廷的政策导向和经济补助,很快吸引了黄河流域的穷苦人民,他们为了活下去,前赴后继的奔向东北。
东北大移民正式启动。
到了1912年,原本荒凉苦寒的东北三省,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1942年的人口达到4400万,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人口集中地区。
可以说,移民是东北崛起的第一步,接下来给东北插上翅膀的是两个国家:
俄国和日本。
闯关东
1896年,慈禧太后委任李鸿章为清朝特使,到圣彼得堡祝贺尼古拉二世加冕,双方做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并且在一系列问题上达成共识。
为了感谢俄国干涉日本占领辽东,李鸿章代表清朝政府,和俄国签定《中俄密约》,约定中俄两国共同抵御日本,做为“以夷制夷”的代价,
清朝同意俄国修建一条铁路
这条铁路便是东清铁路,以后搅动无数风波的中东铁路、中长铁路,其实就是东清铁路,无非是名字不同罢了。
东清铁路于1897年8月动工。
铁路西起满洲里,经海拉尔、昂昂溪、哈尔滨直达绥芬河,并且在东西两端,可以连接西伯利亚铁路的赤塔和海参崴。随后又以哈尔滨为北站,经过长春和沈阳,一路修到旅顺,全长2400公里。
而且在修建东清铁路的时候,俄国开辟了松花江航线,并且在松花江沿岸到处设立码头,仅在哈尔滨就有4个码头。
从此以后,俄国在外兴安岭的船只,可以沿着松花江的主流和支流南下,经过哈尔滨、吉林和长春,抵达中朝边境的长白山。
有了东清铁路和松花江航运线,东北基本被俄国的势力覆盖,俄国的火车和船开到哪里,哪里就是俄国的殖民地。
因为这两条交通线,就是俄国在东北的生命线。
东清铁路和松花江航线的交汇点就是——哈尔滨,于是哈尔滨有了十分方便的水陆交通线,成为东北物资和资金交流的核心枢纽
如果说中国东北是俄国投资的重点工程,那么哈尔滨便是重点工程里最关键的一部分。
这才是东北和哈尔滨崛起的根本原因
两条交通线建成没多久,日俄战争爆发了,给交通线附近的哈尔滨等城市,送来大量订单,给哈尔滨和东北崛起加了一把猛料。
毕竟战争的关键在于后勤,俄国的重要工业区都在欧洲,不可能穿越万里来送物资。
最简便的办法,就是俄国控制的东北地区建立工厂,生产出物资以后,沿着东清铁路和松花江航运,直接送到前线部队的手里。
于是在战争期间,哈尔滨等城市迎来一波工业化。
俄国人的19家面粉厂,消耗4000万普特农产品来做口粮,消耗200万普特农产品酿酒,此外还有无数生产肥皂、罐头、茶、糖、烟草的工厂,生产物资供应前线俄军。
据《中东铁路经济调查局》的记载,短短一年时间,一家小型肥皂厂的利润,就达到生产成本的50—100倍,可想而知赚了多少钱。
到了1906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哈尔滨的俄国资本,已经有了正常条件下几十年才能达到的规模。
不得不说,战争是真的发财啊。
而且为了更有效率的赚钱,俄国资本上马了大批先进工业设备,什么制粉厂、葡萄酒厂、皮革厂、铁器厂都有了,硬生生把落后的农业地区,打造成稍有规模的工业化地区。
当然了,那些头脑灵活的中国人,也跟着俄国发了一波战争财,在战争期间建立了一些面粉厂、酒厂和油料厂,完成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
1912年以后,这些民族资本已经有了相当规模。
比如哈尔滨成了面粉中心,和宁古塔、海拉尔的面粉厂一起,资本总额占东北实业的一半。每年酿烧酒需要10万吨左右的粮食,产酒8亿斤,这些烧酒厂估值6000万银元。
那些做运输生意的人,也能在松花江和黑河上,轻松赚到3倍甚至更多的利润。
至于如何更多,请参考《水浒传》里“江心吃面”的故事。
随着交通线和战争致富,满洲里、海拉尔、昂昂溪、横道河子、绥芬河、双城堡、扎兰屯、福拉尔基等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崛起为东北的重要城市。
大家可以再看一下地图,这些新崛起的城市,基本都在东清铁路和松花江航线附近。
那个年代东北的哈尔滨,相当于江浙沪的上海
正因为是受俄国投资崛起的,这些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城市,受到俄国的影响非常大。
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俄国占据的东北地区,虽然有银子和其他货币,但大家更愿意使用卢布做生意。
据《东三省经济调查录》统计,共有8亿卢布在东北流通,以至于“十月革命”以后卢布贬值,直接给东北造成一次金融危机,物价上涨工人失业,哈尔滨工商业倒闭50%,经济倒退5、6年。
无奈之下,东北政府废除卢布的金本位制,用银本位的哈大洋流通,才逐渐恢复东北金融秩序,可见俄国对东北的影响有多大。
辽宁(奉天)也走过类似的历史进程。
在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做为战胜国,得到长春——旅顺段的东清铁路,日本改名为南满铁路,开始正式经营中国东北。
日本的工商企业纷纷入驻辽宁,建立起大批日本工厂,而有了日本的投资,资本就在辽宁活跃起来,少数中国人能喝点汤,趁机做一些工厂什么的。
实在不行,不需要技术的典当、粮食、布匹生意,也可以做嘛。
换句话说,
日本和俄国投资、交通线、战争的合力,让东北赚到崛起的第二桶金
以前的说法是张作霖能治国,把东北治理的繁荣强盛。
其实张作霖能治什么国啊,反而是已经崛起的东北,让他有了败家争霸的资本。
俄国护路骑兵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在占领沈阳之后,迅速北上,占领了中东铁路以外的全部东北领土。
1935年,斯大林以1.4亿日元的价格,把苏联控制的中东铁路卖给伪满洲国,其实就是卖给日本。
东北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东北夹在苏联和日本之间,只要中国没有强大的实力保护国土,就一定会被其中一个国家吞并,前30年的拉锯战是前奏,现在则是一锤定音了。
而夹在两个强国之间,是东北的幸运,也是东北的不幸。
说幸运,是因为在列强争霸的年代,凡是被列强看中的地方,都会吸引到一波投资,完成农业地区向工业地区的转型。
尤其是东北这种被两个强国看中的地方,无形之中就形成一个
以东北为中心、日俄为两翼、辐射到蒙古、朝鲜和远东的庞大经济区
正因为这样的先天条件,东北才能摆脱荒凉苦寒的标签,成为近代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
说不幸,是因为两大强国终究要分出胜负,独占中国的东北。
到这个时候,失去其中一个国家的投资贸易,以东北为中心的大经济区,繁荣程度必然大打折扣。
而独占东北的国家,则会把东北视为后花园,和英国剥削非洲一样,拼命剥削东北的人民和资源。
当然了,事情要分两面来说。
既然独占了东北,就会把东北当作自己的地盘来建设,东北人民要吃很多苦,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但是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能接收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区。
这种事情在哪都一样。
远的如印度,英国独占几百年,留下的工业基础非常完善,近的如东北,日本当成后花园来建设,短短14年就留下不太发达、却远超中国其他地方的工业基础。
从1933年起,日本向东北投资11.6亿日元,以国家资本“满铁”为中心,建设了一批重工业项目。
1937年以后,日本连续推出两个五年计划,投资近百亿日元,并且按照“一业一社”的原则,把生铁、钢材、汽车、飞机和电力等行业,交给日本财阀垄断经营。
也就是一个株式会社垄断一个行业。
到抗战结束前夕,东北已经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包括鞍山钢铁、抚顺煤炭、吉林的水力发电站、沈阳的机械和军火、大连和哈尔滨的纺织食品等等,远远超过关内一大截。
尤其是1937年建成的丰满发电站,发电能力是22亿度,而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全国发电量也不过43亿度。
而且日本在工业之外,还建了12000所小学、200所中学、几十所技校和军校。日本当然不是要提高东北人民的文化水平,而是让东北孩子接受日本教育,成为日本统治东北的帮手。
这些学校的教学水平,不能和日本的正规教育相比,但还是培养出几十万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
日本投降以后,很多知识分子成为我党我军的技术骨干。
当然,我们也不必神话东北的工业成就。
有些人说“东北的工业超过日本”了,说这话的人就不动脑子,敢情日本搬家到东北过日子?
东北财经委员会在1949年做了一份资料——《伪满时期东北经济统计》,开篇就说了:
东北的煤产量占全国49.5%,发电能力占78.2%,钢产量占93%,属于中国工业的重地。但是
东北工业的机械化程度较低,日本使用原动机的工厂占总数的83%,东北使用原动机的工厂只占33%
。日本每公顷耕地用肥料583公斤,东北耕地只有2.5公斤。
换句话说,东北工业的高精尖技术不多,工业数据都是技术落后的小工厂堆起来的。
然后就是这样的东北工业,经过苏联红军的洗劫,依然让进入东北的国共军队傻眼,留下“将军全国都走遍,发现工业聚南满”的玩笑。
那些苏联看不上的工业设备,经过我党的整合组装,1952年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重新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受尽日本苦难的东北,第三次崛起腾飞。
新中国成立以后,
因为东北有完整的重工业基础,再加上国家以重工业为中心的政策,东北成为中国的工业龙头
,以至于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里,其中56项都在东北。
可见国家对东北的倚重。
随后几个“五年计划”,国家继续对东北进行投资,最终形成冶金、石油、机械制造等产业为主的重工业体系。
那时候中国有两个老大哥,一是苏联老大哥,二就是东北老大哥,这两个老大哥,全中国人民都承认。东北人民也特别自豪,感觉做为东北人非常有面子。
但是到了80年代以后,世界变了。
国家决定改革开放,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而对于经济和技术不太发达的中国来说,要向世界各国出口产品,重工业设备显然不是首选。
于是,
国家的工业战略政策,从投资重工业变成以轻工业为主导
“积重难返”的东北,便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逐渐落后了,而有轻工业优势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也取代东北,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地方。
国家和东北政府,多次想挽救东北衰落的趋势,比如海量资金投入、规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等等,但是都没什么太大的作用,东北还是以传统老工业为主。
在这样的环境下,知识和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其实是题中应有之义。
类似于我们山西习惯了挖煤,突然冒出一家高科技或者互联网公司,不仅招不到合适的人,政策和市场也不兼容,本质上还是成功者的路径依赖。
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习惯了固定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想掉头就特别难。
乡镇企业
除了国家政策的转型,导致东北衰落的重要原因,我觉得是另外两个:
第一是
东北没有出海口
不论长三角或者珠三角,都是沿海地区,轻工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只要经过非常短的陆上运输,就能到海边码头,经过海运出口到世界各国。
而东北除了大连以外,你很难找到大型出海口,便很难发展日韩贸易,更不用说远销欧美的贸易了。
“你东北的距离远、运费贵、产品不优质,与其如此,我直接去广州和上海做生意,不香吗?”
第二个是
东北亚陆上贸易的衰落
我们前文说了,东北崛起的关键是俄国开辟远东,用资金和铁路航运投资东北,直接造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城市群崛起。
后来日本和俄国共同投资东北,形成以东北为中心、日俄为两翼、辐射蒙古和朝鲜的庞大经济区。
但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国力大幅度退步,中央政府都差点破产,导致万里之外的远东地区,彻底衰落的不成样子。
普京上台说了几次振兴远东,不过没什么卵用。
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衰落,那么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贸易,便很难和两个三角洲一样,形成大规模的市场
而在苏联解体之后,失去经互会的平台,导致朝鲜从准发达国家,沦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由于不能参与世界贸易,已经完成工业化的朝鲜,竟然在90年代后期爆发大饥荒,饿死几百万人,金正日无奈的号召朝鲜人民,进行一场“苦难行军。”
南边是这样的穷邻居,中国东北又能和朝鲜发生什么关系
至于韩国和日本,基本以全世界为市场,已经不局限在东北亚了。
原本造成东北崛起的大贸易区,就这样烟消云散。
中国东北的衰落,其实是东北亚的整体衰落,和东北人民关系不大
很多人把东北衰落的原因,简单总结成官僚主义,麻烦说这话的人把脑子拎清楚,哪里都有官僚主义,这东西不是东北特产,你敢说长三角和珠三角就没有?
那些瞒报、油腻、官气重的官僚,我就见过不少。
但是在市场繁荣规则完善的地方,市场自然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让官僚们小心谨慎,下次不敢再犯。
比如某市要建一座高科技园区,要是犯了官僚主义的病,项目黄了,市领导怎么交代?乌纱帽还要不要了?市区以后的发展怎么办?
市场是治官僚主义的良药。
东北亚整体衰落和没有出海口,导致中国东北的市场经济不繁荣,人们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那就只能拼命向体制里挤、用权力漏洞分配资源,这不就是官僚主义么。
所以说,东北的官僚主义是结果,整个地区衰落和贸易市场不繁荣,才是原因。
既然经济不景气,没有太多的就业机会,东北自然留不住人口,一波一波的向南走。
5月11日公布了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人口下降1.2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上升了2.15个百分点,说明
东北人口在持续降低,全国人口都在向经济发达的长三角迁徙
倒不是说东北人都去了长三角,其实东北人民也挺喜欢海南的。
“五一”前我去了趟三亚,结果没见到几个海南本地人,打交道的都是东北老铁......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1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人民奔赴东北谋生存,现在衰落的东北,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自然会寻找更好的地方。
君以此兴,必以此终,平常心吧。
3490万的剩男经济学
今天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出炉,中国男性比女性多
3490
万这一数字引起大家严重关注。
之前写过一篇中国剩男的文章(可点击原文链接),今天简单编辑并补充一下。
中国有大量的剩男。宾夕法尼亚大学的Sharygin,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Ebenstein和世界银行的DasGupta研究预计
到2030年,有超过20%的中国30-39岁男性会保持未婚
,其中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贫困男性不婚比例尤其之高。
以贵州为例,假如现行婚姻市场匹配体系变化不大的话(女性愿意早结婚或者跟更年长的男性结婚,可以短期推迟但不能解决剩男问题),到2050年30-39岁依旧未婚的男性比例会超过50%。
“剩女”是加引号的,而剩男并没有。这是因为女性并没有数量上的过剩,恋爱和婚姻市场上的结构失衡是可以调整的。而剩男则是实实在在的数量过剩。英文里面讨论
“剩女”沿用的是“剩下”的概念,为leftover,而剩男用的是“多余”的概念,为surplus。
所以“剩女”是个伪命题,而剩男问题很多角度上更值得我们关注。
剩男的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都有各种需要关注的问题
。青春期过程中,大量年轻男性聚集在一起,无论是多余的荷尔蒙无处发作抑或通过过激行为刷存在感,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当地普遍的犯罪率提高。
哥伦比亚大学的Edlund,清华大学的李宏斌,芝加哥大学的易君健和香港中文大学张俊森四人利用中国1988到2004年的各省数据发现,
16-25岁的年轻人里性别比例每上升1%就会导致暴力犯罪和财产性犯罪的犯罪率升高3.4%。
在研究年份里性别比例增高4%,也就是说由于性别比例增高导致的犯罪率升高4*3.4=13.6%。在整体犯罪率升高82.4%的背景下,
说明由于剩男数量增加导致的犯罪率提高占全部犯罪的1/6之多
(13.6/82.4)。
文章关注暴力罪和财产罪,一来因为此类罪行不需太高的技巧,二来肇事者大多数都是年轻男性。注意看下图带星星的数字(统计上有显著意义),16-25岁的男性犯罪率随着性别比例增高而变大。
文章讨论更差的性别比例影响犯罪率有几种不同途径。一个是更多男性代表更多男性数量。如果男性比女性犯罪可能性更高的话这本身就导致更高的犯罪数量—虽然这个影响很小,我们暂且称此为“男性影响”。同时,更高性别比例意味着相对更少的男性可以结婚,从而男性之间加大对女性的竞争,并可能增大从事更高风险的各类活动的投资,可以称此为“激励性影响”。最后,高性别比例意味着当男性意识到结婚可能性降低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好好表现—此为“文明性影响”。
“malesultimatelycompeteonlyformembersoftheoppositesex,allotherformsofcompetitionbeingimportantonlyinsofarastheyaffectthisultimatecompetition.”
--“男性跟男性之间的竞争只为了女性,所有其他方面的竞争都是为了更好影响这个最终的竞争”。演化生物学家和社会生物学家RobertTrivers
多说一句关于“激励性影响”的模型。本文依据Clark和Riis在1996年的“彩票模型”研究,
探讨男性购买彩票来参与抽奖--最大奖项是得到一位妻子。
当性别比例提高,男性购买彩票的均衡值就要提高。当然,当潜在可能的妻子数量越来越少的时候,男性不会永久持续的提高彩票的投资。
到了某个点之后,过高的性别比例会降低彩票获奖的价值,使得男性转而选择其他的人生追求
(文章主要关注性别比例对犯罪率的影响,另外也研究了性别比例对教育、劳动力市场和家庭内部夫妻间讨价还价(争权夺势/bargainingpower)的相关影响。结果显示,
性别比例每提高10%,男女双方在家里做饭时间差每周平均降低0.8小时,洗衣服时间差每周降低0.2小时,看孩子时间差每周降低2小时。同样,女性在参与家里大件商品(电视等)的购买时话语权差别降低9%。
所以当今天的人口普查数字证实中国人口性别比例有所改善,也侧面证明我们过去几年看到的
女性力量和话语权崛起的人口和经济背景,无论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是杨笠脱口秀段子受到的重视
对成年期的剩男来讲,城市里的“剩女”更多是有经济能力的,但农村的剩男们即便想降低标准都不一定能娶到媳妇儿,能从其它国家娶一个新娘都是奢侈的选项。
当然不是结婚就比单身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aryBecker在《家庭论》中提出,人们结婚目的在于从婚姻中得到最大化的效用(包括收入/幸福度等)。如果婚姻的效用超过单身的效用,那么人们就会结婚;否则就继续单身或者离婚。
历史上看家庭的演变,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或者更确切的说,亲属家族—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保护家庭成员抵御不确定性”,
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各种危机。所以在传统社会里,婚姻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这种环境中,追求爱情的婚姻是很难被容许的,除非这一婚姻能够为家庭带来利益。
但到现代社会,“市场推进了贸易和生产的迅速发展,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又进一步改变了技术、收入和就业机会”,此时年轻人面临的是和前辈完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家族在现代社会已远不如传统社会那样重要,“
市场保险已经代替了家族保险,市场学校已经代替了家庭学校,考试和合同代替了家庭的资格证明”。特别是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家庭的概念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所以对大量的剩男,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贫困男性,他们值得我们额外关注。在工作收入保障不够充足、家庭保险不能完备的情况下,这些剩男的问题就不仅仅在年轻期。
随着老龄化加深,他们没有妻子或下一代的支持,对收入降低或者生病等不确定因素极其缺乏抵抗力,如果积蓄及社会保障也无法支持他们养老所需的费用
,那么这些3490万的剩男的养老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我国最新人口性别结构比2010年有所改善,最新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11.3,每100个女婴对应出生111个男婴,这个数字会持续增大剩男人口的数量。
剩男的生活以及养老问题等都是我们需要严重关注的。
全面开放及鼓励生育政策、财政支持、调整养老保险、疏导和管理各种罪行以及卖淫去罪化等都是需要尽快讨论并推进的相关政策。
人口拐点,会导致中国经济超美失败吗?
编者按:百年未有大变局下,中美斗争(竞争)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的时代主题。
经济规模能否
及何时超越美国,是影响未来十几年
斗争策略和形势演进的关键
大部分人认为,中国超美毫无悬念,时点或在2030-2035年。
乐观人士
认为,
疫情强化了
中国相对优势,使
赶超美国的
提前了3
-5年,最早在2028年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极少数
悲观人士认为,中国可能永远无法超越
美国。比如著名研究机构凯投宏观认为,由于人口结构恶化,
中国极有可能永远无法超越美国。
即使有可能在2030年左右“超车”,但之后也将随着人口下行趋势增强而再次被美国超越。
这种声音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但在“七普”人口数据公布之际,我们愿将该篇文章转载,以引起大家对人口问题的重视。我们相信,只要重视问题,措施得力,中国人口问题一定可以实质性改善,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任何人无法阻挡的。
据FT报道,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或许显示,中国将第一次出现人口下降(原文如此,根据七普数据,我国人口仍然保持增长,尽管增速下降)。如果这个被证实,这将是一个趋势的开始,中国维持快速增长的挑战将更加艰巨。
长期预测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程度将超过普遍预期,中国极有可能由于生产率增长放缓和劳动力萎缩而永远无法超越美国。
按市场汇率计算,2050年中国可能仍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即使中国有可能在2030年左右“超车”,但之后也将随着人口下行趋势增强而再次被美国超越。
同时,中国GDP相对于美国的比值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稳步上升。
根据预测,2030年中国GDP相对于美国的规模将从目前的71%上升到87%,到达峰值。但到了2050年,这一数字将回落至81%(见图1),中美差距再次被拉大。
关键原因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拖累。中国劳动力规模在2017年达到顶峰,之后略有收缩,但下降速度将加快。到2030年,中国劳动力规模将以每年超过0.5%的速度下降。
而美国相较中国有更高的生育率,再加上移民带来的支持,使美国的劳动力规模将在未来30年内不断扩大(见图2)。
虽然中美经济差距的缩小速度取决于生产率、通胀和汇率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但这种人口结构的差异意味着,如果中国不能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超过美国,则可能永远也不会超过美国,并且即使真的“超车”,中国也可能很难保住第一名的位置。
换言之,中国超越美国与其说是一个新时代的曙光,不如说中国可能更像是曾经的意大利——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超越英国,却之后又被反超。
在2020年的转折之前,中国人口的年增长是较为稳定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在2018年和2019年都分别增加了500万。曾有观点认为,疫情会导致出生率下降。但基于目前的人类妊娠周期而言,疫情应该不会对2020年的出生率数据产生太大影响。
中国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导致了对过去几年人口数据的重新评估。正如人口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独生子女政策可能导致人口少报,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可能导致人口多报,因此政府可能也并不知道中国的实际人口数量。无论是存在多报还是少报,可以肯定的是普查数据显示的人口下降是因为出生人数低于预期。
中国政府官员曾认为结束独生子女政策对这一情况产生转变。自2014年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开始逐步实施“二孩”政策,导致“二胎”数量骤增,在2017年和2018年出生的人中,超过一半的人是“二胎”。虽然“二孩”政策略有成效,但出生人数整体上还是有所下降(见图3)。
独生子女政策显然不是中国低生育率的关键限制。与许多其他亚洲新兴市场的模式相同,中国生育率的大幅下降在独生子女政策出台之前早已出现(见图4)。
中国如今的低出生率是一系列根深蒂固的人口和社会因素的结果。联合国根据人口普查前数据得出的结果显示,与十年前相比,目前中国20-29岁的女性减少了26%,并且由于晚婚或不婚,其结婚率已经降到了15年来的最低点。与此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就业率极高,而托儿服务和带有儿童卧室的住房都很昂贵,这一成本可能进一步抑制了出生率的降低。
同时,研究表明,理想的家庭规模会受到一个人成长的家庭规模的影响。而如今中国新婚夫妻几乎都是在小家庭中长大的,这可能会影响其生育意愿。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亚洲其他地区(如韩国),使其鼓励生育的政策收效甚微(见图2)。
虽然中国人口达到峰值可能不会对近十年的前景有太大影响,但人口的老龄化和加速下降的劳动年龄人口将给资金不足的养老金体系带来额外的压力,这可能会在将来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
根据人口普查前的数据进行的预测已经表明,到2030年,劳动力数量将以每年0.5%的速度下降,拖累GDP同样以每年0.5%的速度下降。经济增长放缓将可能对中国的全球地位产生无形的影响。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指出,数据表明,印度可能很快就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样,经济增长放缓也会加大中国在经济上追赶美国的难度。
中国是否领先重要吗?“超车英国”是意大利引以为豪的事业,但在经济上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对生计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个人收入。
尽管人口结构的拖累将抑制中国GDP的增长,但根据预测,2030年后中国人均产出的增长速度仍将快于美国,人均收入也将继续追赶。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略高于美国的五分之一,大致相当于波兰和匈牙利目前相对于美国的水平。
以购买力平价(PPP)而不是市场汇率衡量,中国经济已经位居第一。对中国保持乐观的预测认为到2050年中美间的经济差距将缩至目前的一半。
按市场汇率计算的GDP与一国在全球投射实力和价值的能力有关,包括通过为国际经济和金融关系设定规范。在这方面,中国的经济规模比美国大10%还是小10%可能并不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中美间经济差距是否会进一步扩大。
就业数据为啥这么差
周五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很多人看到这个数据是一脸懵逼。
4月非农就业人口,预期是99.8万。前值是91.6万,实际公布是26.6万,
这个数据可以说非常令人失望。
很多人觉得是不是经济复苏
出了啥问题,
现在数据这么差,
到底是风险还是机会?
不过有趣的是,
令人失望的非农预期,反而成为了美股的利好。
数据公布以后,道琼斯指数再创历史新高。
美元指数也出现了暴跌
大家知道美元和商品价格,是相反的。所以美元暴跌的同时,商品价格也暴涨了。
如果记录2021年5月7日,创多年新高的大宗商品的话:
1.热卷期货创历史新高至6096元/吨,螺纹期货创历史新高至5737元/吨;
2.铁矿石期货刷新历史高点至1250元/吨,普氏62%铁矿石指数创历史新高至212.75美元/吨;
3.伦铜涨逾3%,创历史新高至10435美元/吨;沪铜创近十年新高至75780元/吨;
4.沪铝创2011年8月以来新高至19950元/吨,伦铝创2018年4月以来新高至2550.5美元/吨;
5.动力煤期货07合约创历史新高至939.6元/吨,焦煤期货创历史新高至1957元/吨
6.玻璃期货刷新历史高点至2573元/吨,PVC刷新历史高点至9330元/吨;
7.美豆刷新2012年10月以来高点,至1588美分/蒲式耳。
美豆油触及涨停,创2008年7月以来新高至66.28美分/磅。
美玉米创2013年3月以来新高,至7.2875美元/蒲式耳、
8.CBOT木材期货触及芝商所(CME)连续四日涨停,创历史新高至1670.50美元/千板英尺。
因为市场看到这个很差的非农就业数据,
第一反应就是卖长债,卖美元,买权益,买商品。
可以说现在做美股和大宗,可以说就是赚美联储印出来的钱。数据越不及预期,市场预期美联储放水就会越积极。
这也解释了为啥最近道琼斯指数,比纳斯达克强这么多。
因为美股和国内一样,也开始往传统价值和周期切换,所以肯定是道指强纳指弱了。
不过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非常奇怪,美国经济不是复苏了么?怎么非农就业会这么差。
其实就业数据差是假象,并不是真的就业需求差,美国中小企业最近招工已经非常的难。
美国最新的中小企业调查表明,职位空缺创了有史以来新高,有职位没人来干。
难的原因也很简单,失业福利还有各种救济钱实在太多了,很多人不愿意就业了。
现在政府发的失业救济,比去上班工资还高,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选吧。
对比一下现在美国的职位空缺率和劳动力参与率情况,就能看出剪刀差缺口有多大。
华尔街日报的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点。调查显示,美国失业人口不愿意回到就业中去的原因有几个。
一是因为疫情在美国还挺严重的,大家害怕回去工作人员聚集,会被传染新冠。
二是学校没开学家里还有孩子需要照顾,去上班的话,就没人照顾孩子了。
三是失业人原来的工作岗位已经没有了,但是这些人却没有掌握新的工作技能
四是失业福利太好了,比上班收入都强
这四个原因里面,最后一个是大家不愿重返岗位,找工作的核心原因。
现在美国的失业福利有多好呢?从调查数据看,42%的失业人口现在的失业福利,超过了原来的工作收入。
如果算上失业福利里面的医疗保险,可能这个比例还会更高。
这导致了用工单位必须要拼命加钱,工资必须要超过失业福利一大截,才能招到人。
高昂的失业救济,居然让中小企业招工成本更贵了,也更难招到人了。
当然了,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带来的不光是本国小企业招人困难。还有个副产品,就是中国的出口大超预期。
中国4月用美元计算的出口同比增长了32.3%,预期增加是22%。进口增速43.1%,预期增加38.1%
贸易顺差也非常的高,预期数据是331亿美元,实际数据是428.5亿美元,可以说远超预期。
如果用人民币计算的话,中国四月出口同比增22.2%,预期增加12.5%,前值增加20.7%。
进口同比增加32.2%,预期增加33.6%,前值增加了27.7%。
这里肯定有人说,必须要考虑2020年疫情基数低的因素。可是即使用2019年做基数计算,同比都是远超预期的。
之前有很多分析师认为,今年的出口会出现前高后低,甚至有人觉得会出现负增长,这个我们是不认可的。
我们认为在美联储为首的海外央行印钱搞财政刺激的背景下,下半年不管是经济复苏还是需求改善都不会差
另外就是因为疫情导致的海外产能和供应链受损,可能永远都回不来了,很多产能会永远的转向中国
综合这两个因素,所以2021年全年的出口数据,必定是不会差的。
虽然短期美股和大宗可能会因为涨速过快出现回调,但拉长时间看,后面依然会继续创下新高。
后面复苏到过热这个进程依然会持续,美联储也会接着奏乐接着舞。
现在是中美一起收割全球,美国通过发货币,中国通过生产工业品。
发货币是开动印钞机就可以,造商品收割就要有点技巧了。
所以你才看到要涨价,去退税,整合上游和碳中和。
这也是为啥之前我们会说,《
在拜登衰退之前,我们会经历的是拜登过热
不过大宗新高之后,通胀也会真实的体现,美联储这时候会开始小幅逐步加息。
美股市场会因为担心加息紧缩,开始不断上演狼来了的故事。
每次小幅加息都会引发美股的短暂下挫,之后再创新高。之后再小幅加息回调,调整以后再创新高。
后面加息效应累积,市场会从量变累积到质变,金融危机也会随之到来,这个时间大概需要一年。
结构化通胀与错位的经济周期
近期市场关注最多的莫过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一轮暴涨了,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和股市的眉飞色舞,让人不禁有一种周期归来的感觉。无论是周期的回归,或者议论很多的滞胀,这一轮可能和历史上都不能简单做一个比较。
我们首先说周期。后疫情时期的全球经济复苏在逐步实现,无论疫情是否已经出现明确拐点,至少从主要经济体的数据来看,经济环比确实是在改善的,这构成了这一轮周期复苏的重要前提。但这次周期可能更多只能定义为短周期或者库存周期,正是因为疫情导致的意外冲击,才带来了需求、供给和库存的快速下降,疫情后也更多来自于这些方面的修复。疫情的好转短期内确实带来了实际的需求,在库存水平本就很低的情况下,价格弹性会非常强,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释本轮全球大宗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但需求只能算是导火索,低库存才是炸药包,如果供给不能快速回升稳定住库存水平,价格只能一飞冲天。
这种上涨与我们传统周期中的上涨有几点主要区别。
一是从理论和传统周期上,除了康波周期主要有长期的生产要素(人口、资本、基数)影响,主要由供给端决定以外;中短期的朱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基本都是由需求端决定,周期的起伏波动更多来自于短则1-2年,长则8-10年的需求侧变化,包括短的库存需求和长的产能投资需求等。这与我们自2020年初以来面临的,由外部疫情冲击导致的突发性周期是有明显区别的。和传统周期最大的不同是,这种冲击不仅影响了需求端,而且作用于供给端,导致了在疫情后的修复过程中,供需修复进度的不平衡极易导致供需缺口的收缩扩张。
二是疫情后的需求好转更多来自于经济的自然修复或者政策刺激,何时回到疫情前水平尚未可知。而传统周期下我们看到的通胀快速上行,往往是经济进入过热阶段后导致的结果,来自于需求端的强劲带来的短期供需缺口。本轮的价格快速回升,低库存和供给受限是主要因素,而非需求的过快扩张。
这种情况在国内尤为明显,无论是地产基建,或者是消费并不十分强劲的情况下,供给的过度受限导致了供需强行拉出了一个缺口,以代表性的高炉开工率作为观察指标,目前开工率再度接近了2017年供给侧改革时的历史低位,无论是环保因素或者碳中和目标,无法否认最终的结果都是供给明显不足。所以我们看到的只能是结构性的通胀,CPI低位,PPI高企。两者的需求都没有暴动,而PPI的供给端出了问题。
三是传统周期下的通胀上行中,供给并未受限而需求上升较快,由于供给或者产能存在刚性,短期很难通过扩大供给来弥补缺口,即使投资新产能,短期内也会体现为需求,反而会进一步拉大产出缺口。因此传统周期下对于通胀的应对,大多数要作用于需求端,通过抑制需求以压缩缺口,最终降服通胀。主要看到的就是流动性的收紧和利率的提升,这些措施对于抑制需求的行之有效的,但对于目前情况下的结构性通胀,很难有实际作用,甚至可能发生反作用。
很多人动辄都会提及滞胀,似乎凡是通胀上升,最终结果一定是滞胀。但实际上无论是“滞”还是“胀”都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定义的阶段,也并不是每轮周期都必将经历美林时钟的四个阶段。滞胀相对于复苏和衰退而言,在大多数周期中的存在感并不强烈,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背后原因是政策有多种,包括政策对于经济过热的防范越来越成熟,长期问题导致的全球需求疲弱等等原因。
勿轻言“滞胀”,这并不是一个会轻易出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经济仍具备足够的弹性,且周期的波动性仍然较大。但显然在全球债务率高企,需求不振的环境下,这个前提已经很难实现。提及“滞胀”给全球印象最为深刻的已经在70年代末了,大约40年前的经济环境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体质”与现在已经千差万别,当时受到了需求旺盛和供给不足(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的油价、粮食危机)两方面的影响。周期确实从未消失,但我们必须仔细分析每轮周期背后的具体因素。
回到国内来看,首先回顾一下2017年那一轮供给侧改革就会发现,当时的改革更多以去除落后产能为主,叠加环保督查加大力度,导致了短时间内产能的快速收缩和产能利用率的快速下降。以钢铁为例,可以看到PPI的环比与高炉开工率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正是说明了供给受限对于价格的被动推升作用。
从供给侧改革前后几年来看,以粗钢产量绝对值为例,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依然是在持续上升的。且产能利用率仍显著低于供给侧改革以前,这就说明了目前并非产能不足带来的价格上涨,而更多应该是产能受限导致的产量不足。如果以上推断正确,那么产量的释放比产能释放要方便很多,只需要在现有产能上提高开工率即可。2017年产能压降之后,2018年初开工率的回升就已经平抑了价格的进一步上涨,那么本轮在产能本身没有明显压缩的情况下,一旦开工率有所回升或者环保限产放松,价格压力应该会有明显缓解。必须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工业品主要是受到国内供需影响较大的,如煤炭、钢铁等品种,至于像铜、铝、原油等全球定价商品,大概率在后期仍有支撑,分化在所难免。
多说一句,美国可能是本轮全球最有望实现复苏与通胀双回升的经济体。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美国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都做到了直达消费端,可以直接作用于终端需求,对于提振通胀会有显著作用;二是美国仍然是发达经济体中经济弹性保持最好,在疫情后可以实现快速复苏的国家,而欧洲、日本等或者由于疫情管控难以协调,或者由于债务问题始终缠身、老龄化等多种问题,即使疫情好转,经济想要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仍需要漫长的过程;三是新兴经济体疫情分化明显,印度、巴西等疫情仍然较为严重,中国作为复苏最早的经济体,对于疫情的应对更多通过银行信贷体系投放流动性,更多让企业端受益。在转型大背景下,政策淡化了对于传统投资的依赖,因此需求难以有效提振,复苏后劲相对不足,且居民收入增速恢复仍然较慢,对于CPI推动效果有限。
说一下债券市场。目前市场要说震荡市,预计没几个人会反对。但我们要清楚震荡背后的原因,才能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走出震荡区间,形成一次趋势。简单来说收益率向上的空间有限基本形成市场共识,核心原因除了基本面见顶回落,社融逐步回落以外,市场对于流动性进一步收紧的担忧有所下降,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对于通胀的担忧也在下降,至少从债市反映来看是这样的。PPI的持续上涨并没有引起债券利率的再度反弹,反而略有下行。
上行有顶,下行为何不能持续?主要两个层面原因:一是市场的一些担忧和分歧仍然存在。比如对于地方债供给的担忧,4月没来5月来,只要地方债大量发行没有出现之前,这种担忧还将持续存在。尽管笔者对供给并不担忧,也不认为会对资金面形成明显扰动,但个人观点无法弥合市场分歧,只要这种担忧情绪仍在,市场的谨慎态度就会持续;再比如对于信用出清的担忧,部分投资者担忧继地方国企之后,今年的城投债也将开始违约处置,担心可能对市场造成超预期冲击。这种担忧属于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看法,短期同样难以弥合。但笔者可以给出自己的判断,城投公开债务仍难暴雷,背后原因概括为两句话:中央对于积极化解处置债务的想法与地方政府维护当地融资环境的诉求明显冲突;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难以承受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冲击。这种冲击无论是实体领域或是金融系统,都难以承受。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明显的债务出清,如果连带有流动性冲击,利率债会是绝好的买入机会;如果没有流动性影响,仅仅打压风险偏好,利率品种仍然是更好的选择。
我们对债市乐观的是趋势而非空间,毕竟这一轮的利率下行是在一个经济仍在回升,或者边际没有走弱的情况下发生的,市场可以预期经济后期下行,但这种预期一旦没有落实,可能会有一定的修正反弹,尽管这种概率不高。乐观的核心在于稳定的流动性环境叠加信用派生的放缓。其实全年的基本面都不用过多关注,原因在于高层对于基本面的诉求较低,很难有依据基本面变化而发生的政策响应,因此盯住基本面判断政策,进而判断市场,可能是短期无效的。我们只需要关注政策和流动性是否可能因为基本面以外别的因素发生变化,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在近年来除了稳增长以外,那就是去杠杆和调结构了,因此我们需要格外留意后者的动作。
从空间上来说,既然政策很难对经济下行有响应,那么对于政策再度放松基本不用期待,在流动性和短端利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长端利率下行空间相对有限。一是基本面即使走弱,可能环比回落的幅度较小,甚至是走平,盯着经济进行操作的投资者,不会有太大参与热情;二是社融的回落趋势不改,但回落速度可能较慢,全年不急转弯的定调已经决定了信用收缩不会是一个如2018年一般剧烈的过程。三是不能简单看曲线陡峭程度,利差高本身并不是长端应该下行的理由。即使短端中枢始终不变,但如果波动性加大,一个不稳定的资金面预期也会直接限制杠杆和套利。四是从交易层面,市场对于去年利率的V型走势记忆尤深,一旦利率快速下行,会加快机构止盈离场节奏,也会限制了利率的下行空间。
当前国内面临的通胀压力不同于2009年,一方面当前的的通胀压力更多是结构性的。另一方面这种通胀压力主要是来自于海外输入性的,当前欧美主要经济体依然在复苏进程中,依然存在补库存需求,叠加南美经济体的供给产能短期难以上来,预计这个趋势还将延续。对于这样的结构性通胀压力,央行通过收紧货币政策的应对效果有限,这也是4月以来资金面出现巨大预期差的重要原因。从最新的政治局工作会议的表述来看,当前政策层面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优化经济增长结构和调控房地产等领域,一方面以制造业和科技板块需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支持,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不断的紧信用政策来给房地产降温。综合来看,收紧广义流动性可能比直接收紧资金来的更加有效直接,从这个层面来看,短期内银行间的资金面出现大幅收紧的概率并不大。当前阶段若海外通胀起来,可能会进一步倒逼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美债利率可能会再次上行,美元会走强,整体来看美债的调整压力大于中国国债的调整压力。利率短期虽然受到资金面和通胀等因素的影响,决定利率中枢的长期走势依然是经济基本面,当前阶段国内经济基本面依然有一定的韧性,从最新公布的PMI分项来看,国内新出口订单依然维持在高位水平,产成品库存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被动积累,目前国内出口企业还没有感受到海外生产修复对国内订单的挤出压力,后续需要持续跟踪国内新出口订单何时出现实质性回落,以及产成品库存出现被动积累,这可能是触发利率进一步下行的诱因。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