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疸
1、什么是黄疸?
黄疸有2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一种是病理性黄疸。大部分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开始在皮肤、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出现轻度的黄染,而手心和脚心一般不出现黄染,在生后一周到十天会自行消退,在此期间吃奶、睡眠以及生长情况均好,大小便颜色正常,也无其它不适表现,如果查血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正常,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了黄染现象,血清胆红素不正常,四肢及或手足心均出现黄染,进展迅速,并且迟迟不退,或稍退后又重现,嗜睡、不肯吃奶、烦躁,甚至出现抽搐等症状,就是病理性黄疸,一定要去医院救治。
2、为什么宝宝会发生黄疸?
因为胎儿氧气比较缺乏,需要有很多的红细胞来补偿每个红细胞带氧量的不足。宝宝出生后,可以直接吸氧,氧气的供给就充分了,不再需要过多的红细胞来带氧,于是这些多余的红细胞就被机体破坏,产生了过量的胆红素。胆红素要靠肝脏转化才能排出体外,而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不健全,过量的呈黄色的胆红素就积聚在血中,当超过一定量时,就把皮肤、黏膜和眼白染成黄色了。生理性黄疸对小儿健康一般无影响,不需特殊处理。
3、如何解决宝宝黄疸?
①早产儿消退慢:如果宝宝是早产儿,黄疸的消退一般会慢一些,可能持续3周甚至更长一些,但黄疸应呈逐渐减轻倾向,一般情况好。否则应及时就诊。
②如果宝宝完全采用配方奶粉喂养,生后2周黄疸仍然明显,应立即就诊。
③母乳喂养黄疸不用担心: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出生1周后黄疸仍然明显或继续加深,但精神好,胃口好,大便黄,体重增长良好,通过检查没有异常,一般可以认为是母乳性黄疸。一般停母乳3天后黄疸减退,停5~7天后黄疸明显消退。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除非黄疸程度太深)。由于暂停母乳喂养可能给孩子或母亲带来不适,在黄疸不严重的前提下,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下观察。母乳性黄疸通常在生后2-3个月内完全消退。
4、茵栀黄能吃吗?
新生儿黄疸通常是无害和不需要治疗的,除非是胆红素水平过高或上升速度过快。即使治疗也不该服用茵栀黄来治疗,应该频繁地喂奶(母乳或配方奶,多达每天12次),以促进频繁排便,这有助于通过粪便清除胆红素。
茵栀黄口服液含有金银花提取物,引起宝宝腹泻,通常1个月内都有影响,宝宝常拉肚也易引起红屁股。
温馨提醒:若确定为宝宝黄疸为母乳性黄疸且黄疸较重时应暂停喂母乳,若不是母乳性可适当喂母乳。母亲应注意少食含黄色色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桔子等,禁食辣刺激性及生冷食物。
二、奶癣
1、什么是奶癣?
奶癣即婴儿湿疹,是婴儿期的常见问题,多在生后1~2月开始,1~2年内消失。表现为皮肤的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表面可有小白点,婴儿可无自觉不适。严重者可出现渗出、结痂,甚至继发感染,婴儿可能有烦躁不安症状,甚至影响睡眠和进食。
2、宝宝奶癣部位生长:
①最先出现部位——面颊(小红疹),再是额、颈、胸部。
②小红疹转变为小水泡,破溃后流水,之后可结成黄色痂皮。反反复复。
3、为什么会有奶癣?
奶癣是一种皮肤过敏现象,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奶癣现象一般提示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①食物中存在过敏原。配方奶以牛奶为原料,所以人工喂养更容易发生湿疹。母乳喂养在妈妈食用海鲜、牛奶后容易发生。
②婴儿存在过敏体质。这类婴儿更容易发生鼻炎、哮喘等。
4、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对轻度湿疹一般无需处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避免搔抓、日晒等刺激,衣服应柔软、清洁、宽松。如果湿疹明显,就需要
宝宝湿疹膏
,必要时内服扑尔敏、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药。
5、如何护理有奶癣的宝宝
①用温清水洗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②选择纯棉制品内衣。
③勤给宝宝修剪指甲,避免宝宝抓搔患处。
④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使奶癣痒感加重。
三、吐奶
1、吐奶是什么?
吐奶是新生儿的常见现象,吐奶可因喂养不当所致,也可能由各种疾病引起。
2、吐奶和溢奶的区别
呕吐是由神经肌肉参与的一系列复杂的兴奋反射过程,而溢奶是单纯通过物理原理使胃内奶液经食道反流入口腔及口角边(婴儿喷门松弛,在体位不当、胃部受压情况下,胃内奶液被动溢出),不属于真正的呕吐。
3、宝宝为什么会吐奶?
对于外观健康的新生儿,喂乳次数过频繁、喂乳量过多、奶方变化或浓度不当、吃奶过急过快、奶液温度不当、咽下过多空气等都有可能导致吐奶。如果婴儿吐奶严重,或同时有其他异常,应考虑疾病可能,及时找医生诊治。较大婴儿的呕吐可能与感染、肠道疾病等有关。
4、解决吐奶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宝宝拍嗝
①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
②喂完奶后不要立刻改变抱姿,并让宝宝打个嗝,这样不容易引起吐奶。
③使用奶嘴的宝宝:一定要选择最合适的奶嘴孔,太小容易吸入空气;太大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两者都有可能引发吐奶。
④如果是躺喂,喂完后不要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侧卧一会儿,再改为仰卧。
四、鼻塞
1、宝宝为什么会鼻塞?
鼻塞不一定就是感冒了,这一条规则特别针对新生儿。新生儿的鼻腔狭小,在鼻黏膜水肿或有分泌物阻塞时特别容易发生鼻塞。如果房间的温度太低,宝宝鼻塞的症状会更明显。不用担心,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些鼻塞的情况是由于生理结构引起的,不是病。有的宝宝还常流出少量的鼻涕,干燥后成了鼻屎,颜色呈淡黄色,这也是属于正常情况。
2、应对新生宝宝的鼻痂
看到宝宝鼻子里有鼻痂了,可先用手指轻轻揉挤两侧鼻翼,等到鼻痂稍为松脱后再用干净的棉签卷出来。如果鼻痂不容易松脱,可先向鼻腔里滴一滴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润湿后的鼻痂比较容易松脱。
3、妈妈在日常照看宝宝时应该注意什么?
①鼻子呼吸不畅,如果不影响吸吮的话,您可以试着垫高枕头,观察一下行不行。
②当宝宝鼻塞严重时双手搓热,手多捂囟门或双手食指搓热放宝宝鼻翼两侧或试着转变宝宝睡眠的体位,症状会减轻一些。
③当宝宝吃几口奶就停一会儿用嘴呼吸一下,或者边吃奶边哭,很可能鼻子被鼻涕或鼻痂堵住了,要注意清理。
4、区别鼻塞的异常情况
①如果鼻涕很多、颜色澄清,或干结后鼻屎堵住鼻孔,宝宝只能不停地用嘴呼吸,这时需要考虑可能是伤风感冒了,应该及时去就诊。
②如果流出的鼻涕有臭味、带血丝,鼻子肿胀,有可能是鼻子内有异物。
③新生儿鼻塞时间长,用过一些办法无效,这时要排外新生儿腺样体肥大。可以请耳鼻喉科医师会诊。
五、打嗝
1、新生儿打嗝
新生儿打嗝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不是病。新生儿为什么容易打嗝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目前认为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膈肌痉挛,所以打嗝的次数会比成年人多。打嗝会造成家长的不安,但对新生儿不会有不良影响,不少地方介绍各种处理方法,家长可以作尝试,但从医学角度看,新生儿打嗝是一种无须任何处理的生理现象。
2、引起新生儿打嗝的原因?
①宝宝喝了冷风,受了风寒而诱发打嗝。
②有时后吃了生冷的奶水或者食物消化不好,容易诱发打嗝。
③宝宝在惊哭之后进食一时哽噎也可诱发打嗝。
3、如何缓减宝宝打嗝?
①家中的宝宝持续地打嗝一段时间,可以喂宝宝喝一些温开水,以止住打嗝。
②天冷的时候可以在衣服外边放一个暖水袋,消除体内的冷气。
③用少量的桔子皮泡开水,有疏畅气机,化胃浊,理脾气的作用。
4、应对宝宝打嗝,妈妈在日常生活照看中要注意什么?
①在宝宝哭的时候不要进食,这样很容易打嗝。
②吃奶时要讲究正确的姿势,要注意头比身子高。
③母乳喂养时注意避免乳汁流得过快,人工喂奶也要避免太急,奶瓶倾斜45度角,可以让气泡跑到奶瓶底端,不会让宝宝吃进气泡而打嗝。
④每次吃完奶,竖着抱起来轻轻地拍着后背,直到打出嗝以后再放下,宝宝的肠胃会比较舒服。
新生儿睡眠问题
1、新生宝宝的睡眠特征
新生儿多数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一般新生儿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为18~20个小时。但由于新生儿浅睡眠时间较长,浅睡时可出现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噘嘴或做怪相,有时四肢伸展一下,发出哼哼声、呼吸快慢不均等,这些都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特点。
2、新妈妈注意:不要打扰宝宝的睡眠
三个月内的宝宝存在生理性惊跳现象,这是由大脑发育未成熟所致的正常现象,不需处理。夜间宝宝睡眠时,不要因为有一点动静,就怕宝宝饿了、口渴或尿湿了,给宝宝过多的护理或关照,这样反而会打扰宝宝的正常睡眠,不利于大脑发育。
3、爱心贴士:
新生宝宝每天睡眠18~20小时,2~3个月为16~18小时,5~9个月为15~16小时,到1岁时接近成人的生活规律。
七、红臀
1、什么是新生儿红臀?
“你的宝贝有红屁股吗”?别发呆,这说的就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红臀。顾名思义,就是臀部皮肤发红,症状轻的仅表现为表皮微红、表面干燥;严重的会有明显的皮肤糜烂,有渗出液,还可能伴有红色丘疹、水疱。除臀部外,兜尿布的其他部位,像会阴部、下腹部、大腿等处也容易发生类似症状。
2、为什么会发生红臀现象?
长时间接触浸湿的尿布是红臀的根本原因,所以红臀也被称为尿布疹。另外,不同个体的易感性不同,红臀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宝宝可能合并局部真菌感染,可加重红臀症状。
3、如何预防红臀?
保持皮肤干爽清洁是预防和治疗红臀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
1)要选用清洁细软、吸水性强的尿布,可为纯棉布,或一次性尿片。
2)尽可能在尿湿后立刻更换尿布;每次大小便后,应用温水洗净屁股,擦干后可涂上5%鞣酸软膏,可以起预防红臀作用。
3)注意尿布的清洁卫生,必须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合格一次性尿片。若重复使用布尿片,应及时将尿布用肥皂清洗并用开水烫洗,冲洗净肥皂后,在太阳下晒干后再用;在阴雨天,可用熨斗烫干,这样可避免病菌感染。
4、得了红臀怎么办?
已发生红臀的新生儿,千万不要用肥皂水洗屁股。如果皮肤局部已经有渗出时可以湿敷,干后涂上含有0.5%新霉素的炉甘石搽剂或0.5%新霉素氧化锌糊剂。
八、腹胀
1、什么是腹胀:
腹胀通常有主观上的不适感觉。由于新生儿无法表达主观感受,同时在正常新生儿本身可存在生理性腹部膨隆,因此,判断和处理宝宝腹胀的关键,不是单纯看宝宝是否有腹部膨隆,而是看是否合并其他异常现象。
2、为什么会发生腹胀情况?
正如前述,正常新生儿存在生理性腹胀,尤其在不成熟的早产儿,在喂奶后可见轻度到中度的腹部膨隆。这种现象与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消化道产气较多有关。如果宝宝哭吵过度、喂奶方法不当而摄入过多空气或喂养过度,或者严重便秘而没有及时帮助排便等,腹胀症状可能会加剧。
3、如何处理新生儿腹胀?
年轻家长们通常不容易判断宝宝是不是腹胀,因为宝宝腹部本身比较膨隆。只要宝宝无不适表现,吃奶好,无明显呕吐,大小便正常,尤其是精神状况及生长发育正常,那就没必要作任何处理。
如果腹胀同时存在其他不适症状或体征,如吃奶差、明显呕吐、大便异常、异常哭吵、体温异常等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4、教妈咪一招:巧治宝宝腹胀
将双手对掌用力搓,等掌心发热有烧灼感时,将右手或者左右掌心按于宝宝腹部,以肚脐眼为中心顺时针按摩,按摩至宝宝要大便或排气为止。注意,手法一定要轻柔。
九、宝宝
眼屎多是上火吗?
宝宝“眼屎”多,通常并不是上火、眼睛发炎所致,而是因为宝宝的鼻泪管(眼泪的排泄通道)通畅不良造成的。
我们的眼泪产生于眼睛,回收于鼻部。如果宝宝的眼泪分泌正常,但鼻泪管窄或鼻塞,就会导致眼泪排泄不畅。这时,积于眼部的眼泪随水分蒸发就形成了黏性分泌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眼屎”了。所以,不要看到“眼屎”就认为是“上火”所致,妈妈们千万不要将成人的症状套用在宝宝身上。对这样的症状不需要外用抗生素眼膏,妈妈可以通过按摩眼内眦下部鼻泪管开口处,就会有一定效果。当然,如果妈妈发现情况特别严重,也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咨询一下眼科医生。
如果6个月之后泪管还没有打开,可以通过手术冲洗。
随着宝宝自身的发育,并经过按摩治疗,大多数可以使鼻泪管打开,所以不必太担心。
宝宝吮吸手指不要强行制止
出生后宝宝会不时地吮吸手指,爸爸妈妈可能觉得这是件烦恼的事。其实,婴儿时期吮吸手指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个信号,是宝宝进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准备阶段的标志之一,爸爸妈妈不要轻易打搅宝宝的快乐。
通常刚出生的宝宝只会双手握拳,胡乱挥舞,因为宝宝的大脑还不能指挥自己把手放到嘴里。到2个月至3个月时,随着大脑的发育,宝宝逐步学会两个动作,一个是用眼睛盯着自己的手看,另一个便是吮吸自己的手指。对于宝宝来说,吮指是一种学习和玩耍。
起初他们只是将整个手放到嘴里,接着是吮吸两三根手指,最后发展到只吮吸一根手指,从笨拙地吮吸整只手,发展到灵巧地吮吸某一根手指,这说明宝宝在进步,他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大大提高。吮吸手指动作,促使宝宝手眼协调行动,为以后学会准确抓握玩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宝宝过度吮吸手指,引起皮疹或者其他疾病,爸爸妈妈就应该适当制止了。
十一、婴儿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是宝宝最常见的一种状况。有时候宝宝突然性大声哭叫,哭时面部渐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双足发凉,双手紧握,抱哄喂奶都不能缓解,这就是肠绞痛。肠绞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常发生在夜间,从出生后2周开始,持续到4个月。
引起肠绞痛的原因还没找到足够的证据,一般认为可能是控制肠壁蠕动的神经发育不成熟、腹部胀气或不良情绪的传染导致的。
如果宝宝肠绞痛,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揉肚子:
在手上涂一层婴儿润肤霜或者婴儿油,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揉宝宝的小肚子,有助于排除肠道内的气体。
喂奶:这是最容易让孩子恢复平静的办法,吸吮让他拥有安全感,吃母乳还能有效的防止牛奶过敏的发生,所以,这通常也是妈妈们最先想到的招数。有些吃母乳的宝宝也经常有肠绞痛的问题,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中是否有可能引起过敏的成分,例如牛奶、咖啡或辛辣食物等,可以试着停止摄取这些食物,观察宝宝的反应。
襁褓:
用小被子将宝宝轻轻包裹
起来,让宝宝在襁褓里寻找最熟悉的记忆。襁褓的作用相当于妈妈的子宫,被包裹的感觉可以使宝宝找回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身体上的不适会逐渐减轻,慢慢安静下来。
侧睡:
可以利用侧睡枕将孩子保持在侧卧位。这样的姿势对孩子的腹部有一定压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部疼痛。
声音的模仿:用嘴在宝宝耳边有节奏地发出“嘘嘘”的声音。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一直与妈妈腹部大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声音相伴,这种声音是有节奏且间断的。熟悉的声音会让宝宝有安全感。有些白色电器的声音也会有相似的效果,比如吹风机、吸尘器,所以往往在家中很嘈杂的时候,宝宝也会停止哭泣。
轻晃孩子或保持其趴着玩:将宝宝面朝下放在你的腿上,轻轻摇晃,也能起到一定的镇静效果。宝宝在子宫里通常是头朝下,平时妈妈在活动时,子宫里的宝宝也会感受到轻轻的晃动,和这个动作的感觉比较相似。有时将孩子置于俯卧位也会获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换个环境换个人: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怎么也搞不定的小人儿,带到医院,竟然呼呼睡得正香,或者索性交给爸爸,爸爸却觉得妈妈是小题大做,因为在他的怀抱里宝宝很快就停止了哭泣。
十三、
婴儿脐部护理-小肚脐异常信号
1.脐炎
脐部流水或有脓性分泌物。脐轮皮肤红肿或去除脐窝痂后有脓性分泌物。脐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还需用抗生素治疗,应去医院检查。若有发热泪盈眶、精神弱、吃奶差者,还应警惕有无败血症,需紧急求医,绝不能耽误。
2.脐肉芽肿
脐带脱落后,如果脐根部的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会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组织:直径1厘米,表面湿润,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此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用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均可以治愈。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应手术切除。
3.脐茸
脐带脱落后,创面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像黏膜样的肿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称脐茸。脐茸与肉芽肿不同,它是肠黏膜组织,为胚胎时期卵黄管的残留物。脐茸的治疗方法与肉芽肿相同。
4.脐瘘。
脐带脱落后,脐正中有黏膜样物,中心有孔,有肠内物流出,并带有臭味,周围皮肤发生糜烂。此为胚胎时卵黄管与脐部相通,卵黄管未闭合残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疗。
5.脐疝。
脐部有一圆形或半圆形肿物,哭时增大,安静时恢复,手指探入可触到根茎部的边缘。这是脐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拢,腹压增高时,腹膜、肠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脐疝在1岁以后会自愈,或用胶布加压法固定,大的脐疝需2~4岁后进行手术治疗。
6.脐湿疹。
因过敏因素引起肚脐及周围皮肤的皮疹,表现为丘疹、糜烂、渗出及脱屑等。可以用1%~4%硼酸液外洗、涂氧化锌油等方式治疗。
十三、
小儿百病食积为先!你家宝宝是积食了吗?
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很多家长不理解,脾和肺是两个器官,积食怎么能引起咳嗽呢?这要从中医上就能解释得通了,因为五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所以说,看那些食咳的小儿,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
积食与发热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这类孩子大多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这都是吃东西吃住了。
积食与肺炎
积食为什么会导致肺炎?这也是一套多米诺骨牌: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贮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伤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体都不是太好,这跟积食时间长有关。脾虚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阴亏虚→阴虚内热→子盗母气→脾气更虚。脾虚生痰,郁热炼液为痰;而痰贯穿于小儿肺炎疾病全过程,是小儿得肺炎的重要因素。所以,把脾胃功能调好了,肺炎也跟着好了。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与脾胃功能障碍有关。上面说过,积食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积食的时候小孩子体表一受寒,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积食与咽炎
咽炎,中医上叫“喉痹”。咽喉是肺胃的门户,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这个门户上,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痹。所以,中医上给孩子治咽炎的时候,除了用解毒利咽的药以外,再给孩子用一些消积清热的,病就好得快。
积食与头痛
头疼本来是成人才经常犯的毛病,但是经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头痛,这是为什么呢?病根儿还是在积食上,最常见的表现是前额疼。前额属脾胃,两侧属肝胆,头顶属心肺,后脑属肾。孩子前额疼,那就是脾胃出了问题。
积食与便秘
再说一个积食与便秘的多米诺骨牌。太饱伤脾→脾常不足→脾胃运化不及→积滞肠腑→积久化热→积热蕴结→肠道传导失常→大便秘结不通。所以,有些家长一看孩子便秘了,给孩子吃点泻药吧!虽然当时有用,但过后更严重。因为它的病根儿不在那个位置。多让孩子喝水,河(肠道)里的水多了,船自然就能起动了。如果孩子便秘比较轻,多让孩子喝水,便秘就可以解决了。如果还是解决不了,可以去做小儿推拿,孩子便秘也很快就减轻了。
积食与便秘
泄泻就是腹泻、拉肚子。中医上说,积食常与“风寒”、“湿热”、“暑湿”之邪相兼并存,交结胃肠,脾胃气机难复升降之常,所以积食会导致泄泻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积食与盗汗
再说个多米诺骨牌:食滞肠胃→郁蒸化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小儿为纯阳之体,夜寐则阳入于阴,加之积热内蕴,所以晚上盗汗情况比较严重。这类孩子,用一些消积泄热的药,很快盗汗就消失了。
积食与舌苔剥落
小儿舌苔剥脱与现代医学的小儿地图舌相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乳积食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造成舌苔剥脱所致。治以消食导滞、清心泻脾热的药,很快就好。
积食与贫血
积食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积食时间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虚。从西医上说,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厌食挑食,营养不均衡,时间长了就会贫血。所以,贫血的时候也应当调理脾胃。
积食与贫血
《素问·逆调论》中说:“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有:食滞于中→气滞不行→胀满、腹痛→不眠不安。另外,还会积滞化热→内扰心脾→惊啼不止。
积食与荨麻疹、丘疹样荨麻疹
小儿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这时候,一方面,热、痰、湿相合,外发于肌腠,容易导致荨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损伤,易感外邪。这时候内有积热,外有外邪,内外交攻,就容易郁于肌腠而出现荨麻疹等疾病。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