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腾讯儒学
一、杨绛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江苏无锡人。作为我国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曾被钱钟书评价为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100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运动:
她习惯早上散步
,过去外出每天坚持走7000步,现在在屋内能走上三四千步。她还坚持做保健气功操
“八段锦”。
八段锦是古代人发明的一种保健养生方法,通过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能活络经脉,打通气血。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杨绛深知运动的重要性,但又觉得运动负荷和运动量必须适合自己各个年龄段,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以“适合”为宜。
饮食:杨绛平时注意
饮食平衡,荤素搭配,粗细结合,以素为主,极少吃油煮食物。烹调力求清淡、少油、少盐、少糖,每餐不过饱。
一度她血脂有点偏低,于是请人买来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黑木耳。90岁以后杨绛还能弯腰两手着地,这在许多高龄老人中是难以做到的。
心态: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中医理论有“
抑郁成疾,不悦伤身
”之说。上个世纪90年代,白发人送黑发人,女儿离杨绛而去,之后丈夫钱钟书又仙逝,老人一度很悲伤。但杨老感情上很克制,注意节哀,并常以体育锻炼和写文作画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恢复平和的心态。她曾经说过:
该放的还得要放下。活着的人要向前看,过好每一天,不能老往回看,被悲伤牵着鼻子走,否则会伤害自己健康
二、周有光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
“汉语拼音之父”。
饮食结构:
少荤多素。
周说自己“很多荤菜不能吃,不吃油煎肉类,主要吃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但是牛奶和鸡蛋都不能多吃,鸡蛋一天一个。”在日常饮食中少荤多素对健康应是利大于弊的。从理论上看,几乎没有什么营养元素为肉类所独有,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接近牛肉的两倍;毛豆与猪肉中蛋白质的量基本相当;绿豆、豌豆、蚕豆中的蛋白质都高于鱼、虾、鸡、鸭、牛肉、猪肉和羊肉。从实践上看,包括周有光在内的大量高寿者在分享长寿经验时都提到了“多吃素”这样一条。因此“少荤多素”是值得大多数人借鉴和尝试的。
不吃补品:周有光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我们很少吃补品,人家送来的补品,我也不吃。从前在银行里,很多人请客,不能拼命吃,山珍海味会吃坏人,瞎吃不好。”进入21世纪,“以食代药”逐渐成为一种风尚,所谓的“药膳”、“
药补不如食补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等等,充斥于网络及各种社交平台之中。很多食物有药用价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不能盲目跟风,不问青红皂白,乱补一气。况且有些疾病必须用药,“食疗”是不起作用的。
坚持动脑:所谓“
多动脑,人不老
”。思维活动可增强人的体质和活力,即便年轻时不善思考的人,在60岁以后如果能使思维活跃起来也是极为有益的。学习一些知识,思考一些问题,健康状况可能优于始终不愿动脑的人。思维活动能延缓脑神经细胞的衰老进程,从而使老年人能够保持健全的思维和推理能力,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客观上有助于延长寿命。
周有光的儿子周晓平在评价自己的父亲时说道:“他看了很多锻炼脑子的书。他说一天到晚,无所事事,脑子也不动,没什么追求,不思考什么事,脑子就老化得快。脑子老化得快,即使有健康身体又有什么用啊?”周有光说到了,也做到了。在逐渐远离专业研究后,他仍然坚持阅读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每天看《参考消息》,美国和香港的朋友会经常寄给他英文杂志。“我现在虽然不做专业的研究,但是语言学、文字学有新的东西,还是感兴趣。我看的东西很多,后来写成文章。”周对外界的事物也保持着关注。
积极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可以让人健康长寿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乐观的情绪不但可以使人保持稳定的血压,还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抵御多种致病因子。相反,消极的情绪则大大有损我们的健康。那么周有光在调控情绪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呢?
首先是不生气。经常生气伤害肝、肺,容易引发色斑,加速脑细胞衰老,诱发胃溃疡。总之,
生气百害而无一利
。现在有很多人经不起批评,一被戳到痛处就气愤不已,那么周有光是如何对待批评的呢。据其子周晓平回忆,“他(周有光)很喜欢看人家的批评,尤其看重真正有水平的批评,比如梁文道的批评,他认为是很严肃的批评。有一个人说周有光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分子,我们听了都不大高兴,都说叫他们来看看我们家,这是个什么样子的既得利益集团分子。连小保姆都生气了,爸爸也没有生气。他给我看哪些地方批评得很好。爸爸在这个人大量‘骂’他的文章里仔细地看,在他的批评上做了很多记号……对于那些乱七八糟的骂人话,他才不生气呢,他就喜欢看骂他的话,捧他的人太多不用看,骂他的话要看一下。
三、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有名的世纪老人。
养精:《寿世保元》指出“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全”。他“为了写作,避免为生活奔波”,40岁才结婚。晚婚而保精,正是“养生者务实其精”的关键。加上他终身不嗜烟酒,又从源头上堵住了一定的病根,呵护着他一副康健的体魄。
益气:他说:“应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1937年日寇“八·一三”进犯,上海军民奋起抵抗,他便在《自由快乐地笑了》一文中,高喊:“这炮声带回来我们的勇气、信心与热情,……是的,侵略者一定会失败,会灭亡的”。“人之有生,全在于气”,这种大气凛然,直接产生和拥有旺盛精力的正气。
抗美援朝中,他毅然到志愿军防空洞,成为“兵团一员”,及时发回几十篇优秀的战地通讯。出版有《生活在英雄中间》等6部专集。他还说:“生命的意义在付出、给予。”他担任文化出版社总编时,义务编辑了大批中外名着;同时编辑出版十多位无名的优秀处女集,如卢剑波、李林等文集。对从未谋面的田涛、屈夫、郑定义等作家热情扶助。这种“正气存内”的滚烫热心,焉会不具有“邪不可干”的强大免疫力。
怡神:
他性格温和,不急不躁,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在《我和文学》中,他说:“古今中外的作品能到手的就读,脑子里一大堆‘杂货’。”如《古文观止》的两百多篇,他能倒背如流。如此积极吸收人类知识精华,自然高瞻远瞩,宠辱不惊,高尚情操怡然而生。
他将出版所获“福冈亚洲文化特别奖”的五百万日元和大批珍贵文献资料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以及那一次次隐姓埋名为希望工程、受灾地区捐出的存款,既是“神藏于内”的人品显露,又可谓是“
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
精气神全修的巴金,活的健康长寿,创造了自身独特的养生之道。
四、苏步青
苏步青(1902.9.23-2003.3.17),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独到健身方法:苏步青教授有一套自己的健身方法,“
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做到坚持体育锻炼
。”每当有人向苏老探究其长寿秘诀时,他总是这般说。苏老在山区长大,走出家门便要爬山、下坡,从小练就了一双铁脚。中学时期他爱好打乒乓球,留学日本时则参加网球、划船、溜冰、摩托车越野运动等。从中学到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体育锻炼从未间断过。
冷水浴:苏步青教授在75岁之前,一直选择洗冷水浴来锻炼身体,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洗漱,喝过一杯蜂蜜水后,便开始锻炼。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用冷水洗身,即使在5%的严寒天气,也要淋洗5分钟冷水,然后用毛巾把全身擦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改做“练功十八法”,走到哪里,做到哪里。每个节拍都做得有板有眼,全套做毕,有时他的额头还会渗出汗来。苏老平时喜欢走路,“日行两公里”是他为自己规定的目标。他从家里到学校办公室始终坚持步行往返,不用专车接送。
饮食规律:苏步青老人的饮食很有规律。他常告诫别人,
要想身体好,必须注意饮食卫生,不可暴饮暴食
。他每天起床后要喝一杯蜂蜜水;早饭后必喝绿茶,他认为绿茶有明目、提神、帮助消化、利尿等多种功能;晚餐时则来一小盅白酒,以舒筋活血安眠。苏老还有个口诀:“喜欢吃的东西少吃点,不喜欢吃的也要吃一点。”苏老多年来养成了收看新闻联播和记日记的习惯,一直未曾间断。他说:“身体也要不断运动,动则灵,不动则钝。健脑的办法是多看、多想、多写。”
睡前热水烫脚:苏步青教授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
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烫脚
,然后按摩头部,“
头部有许多穴位,认真按摩,可以舒展筋骨,有利睡眠
宽广的胸怀、平和的心态,以及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坚持不懈的健身锻炼
,即为苏步青教授长寿之秘诀所在。
五、宋美龄
宋美龄(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4日),海南文昌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卓越领导人,在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期间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水果养颜,花瓣沐浴:1965年以后,宋美龄把她喜欢的巧克力奶糖也请出了冰箱。这时,官邸里的医官们为她想了一个替代巧克力的权宜之计:多吃水果以补充体内所必需的糖分。据悉,宋美龄最喜欢吃的水果是台南的西瓜。在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宋美龄的房间里几乎每天都要摆放一两个大西瓜,以便随时食用。
猕猴桃也是宋美龄身边必备的鲜果。她之所以喜爱猕猴桃,是因为这种亚热带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官邸里的医生曾告诉她:“多吃猕猴桃的好处就在于它的果汁可以美容,并让夫人的皮肤永远保持白皙无皱的现状。”
宋美龄在常吃水果借以美容的同时,还喜欢直接以新鲜的花瓣洗脸或沐浴,因为这样做可以使花的香气在沐浴过程中弥漫她的全身。
淡泊名利,潜心书画
:宋美龄在美国定居期间,一直坚持作画。即使后来腿脚不便,宋美龄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在她将近100岁的时候,握笔的手已变得不听使唤。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是坚持用毛笔写大楷。现在,人们可以看到宋美龄晚年练习毛笔字的字帖,那稚拙的笔划仿佛是她孩提时代留下的墨迹。然而,这些饱含沧桑的毛笔字,正生动地体现了宋美龄多年来坚持以书画陶冶情操的顽强毅力。
宋美龄曾向朋友透露:“不断绘画,就是我的养生之道。因为我希望每一天都能过得充实。我不希望自己生活在寂寞里。正是因为每天有事情做,这才填满了我的生活。”
舒缓按摩,关爱身体
:宋美龄始终保持冰肌玉骨,肌肤如大理石般光泽洁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坚持天天按摩。每天午睡前或晚上临睡前,两名护士便轮流为她按摩。一般从眼睛、脸部,然后到胸部、腹部再到下肢、脚背、脚心,通过全身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宋美龄的“天天按摩”是她长寿的重要外因。身体的接触能带来被爱、被关心的感觉,通过不同形式的按摩,不仅能舒缓压力,让人得到松弛,按摩还有利于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令身体排出毒素,减轻肌肉疲劳,舒解慢性病带来的痛楚,减轻头痛,改善睡眠,减少烦躁情绪等。
六、邵逸夫
邵逸夫(1907-2014.1)原名邵仁楞,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
工作:邵老曾说:
只有保持工作才会长寿
。他每天晚上只睡5个小时,中午小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出席每两周一次的无线高层会议。除上班和开会,邵逸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看电影电视,他最喜欢看《憨豆先生》。
运动:邵逸夫注重养生始于中年。初时,他以炖人参进补,后来改为每天口含一片人参。老年后反倒不依赖人参,而是看重了“生命在于运动”。邵老说:“我走路是不用拿棍子的。
长寿之道在于运动,我每天早上要练气功
。”可见练气功也是邵老长寿的一个原因。
饮食:在饮食上,邵老可以说是“百无禁忌”;除了酒以外,牛扒、鸡翅等照吃不误,他遵循的是“
营养平衡
仁厚:
宽厚和乐于助人也是邵老高寿的另一个原因。
多年来,邵逸夫一共向内地捐助了34亿港元,兴建了5229个教育和医疗项目。他创立的“邵逸夫奖”,基金高达50亿港元。古人云:仁者寿。一点不错。
养生有道精通气功:不少香港有些年纪的人,爱谈论邵逸夫精通气功的传闻。许多他旗下的艺人,也曾透露被他劝说练习气功健身,他甚至亲自教授过汪明荃等人。邵逸夫从30多岁开始,就修习了多个门派的气功,遍访修道高人,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拜了一位气功师父,当时收取的学费就高达每分钟2000港元!六叔对这套功夫勤奋修习,每天5点就开始打坐练功,据说最后练到可以盘膝而坐时凌空腾起离地4、5寸,听起来犹如TVB的武侠片。
七、晏济元
晏济元,名平,别号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洲散人,生于1901年,四川内江人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曾任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等职。2011年2月10日晚,因病辞世,享年110岁。
专注事业:“
父亲之所以能长寿,源于他对事业和兴趣的专注
!”儿子晏秉常这样归纳晏老的长寿之道。的确,就是在躺在床上休息时,晏老双手都在不停地舞画,构思着下一幅作品。他认为老年人养生要“
静中有动,随动而静;写字画画,即是练气功
”。这种心无旁骛,专注书画,是其长寿的精神支柱。
饮食有道:晏老喜欢吃猪肉,但对鸡鸭鱼肉不感兴趣。他几乎每餐都有肉,回锅肉、红烧肉、咖喱鸡通通来者不拒,爱吃红烧蹄骨旁髈,口味重,不喜欢清淡食物;他偏爱番茄和豆腐,尤其是辣椒更是很少接触。这是其长寿的物质基础。
永葆童心
:晏老在百岁有余时,还笑称,“我觉得自己只能算中年”。他爱看动物的电视节目。他还爱好收藏各式各样造型优美、质地优良的小刀。谈起这个爱好,晏老笑得像个孩子:“小时候就喜欢,一直喜欢到现在。什么样的刀都收藏。”直到去世,晏老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这种良好的心态,是其长寿的又一重要因素。
良好习惯
:晏老一生禁烟酒。以咖啡代茶,几十年来每天都要喝一杯,而且从不喝速溶咖啡。不熬夜,睡前浴足。他每天早晨起来,就让保姆给他梳洗发髻,他认为留长发不易感冒。从内到外,穿的衣服干净整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其长寿的重要条件。
热爱生活,笑对人生
:晚年,有人问他长寿秘诀,他总是说:“没有,没有。我觉得自己像个演员,不顺时,就当自己演了个糟角色;别人说你不好,就当自己演了个坏人。”如此热爱生活,笑对人生,焉能不长寿呢?
八、吴清源
20世纪最有名、最出色的围棋大师。1914年生于福建,7岁那年,从留日的父亲那里学会了围棋,14岁时就在国内崭露头角。半个世纪以前,吴清源东渡扶桑,在日本棋坛上“
横扫千军如卷席
”,建立了长达15年“天下无敌”的辉煌业绩。甚至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说《名人》中,也少不了他的名字。被称为“昭和棋圣”。
一生求“中”
:吴清源大师认为围棋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对弈的最终目的,是从中领略圆满调和的“道”,追求棋艺和人生的共同完美。他一生求道的精神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围棋人。他认为围棋的理想是“中和”,又可理解为“调和”。“中”这个字,以中间一竖分成左右两部分,分别表示阴阳。有了取得阴阳平衡的那一竖,才构成“中”字。要到达“中”字的境地,绝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精神修养。
秉持一颗平常心
:在物质享受方面,吴清源就像是位有道的高僧,素来烟酒不沾,既不打麻将,也不玩高尔夫球,更不去追红逐绿,赛车赌马,游戏人间。尽管早已名满天下,他却既没有积蓄起万贯家财,也没有自己的房产轿车,而是平静地与夫人寄居在东京闹市区的一座普通公寓里。除了读书之外,围棋是他平生唯一的事业与爱好。吴清源说,每当痛苦时,他就背白居易的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也许是深深领会了这首诗的涵义,吴清源面对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泰然处之,波澜不惊。
勤开窗习惯寒冷
:吴清源从小身体很差,曾经得过肺结核。那个时代,肺结核的死亡率非常高,但吴清源能抗过病魔,他后来回忆说,可能得益于一个小举措——开窗通风。他后来就坚持每天开窗通风,习惯了寒冷,也就不容易生病了。
九、张学良
饮食养生豆腐煮鱼食疗功效多:张学良的身体底子其实并不好,正如《少帅》中的剧情,母亲在逃难中生下的他,没有奶水,张学良是靠着喝米汤才得以保住幼小的性命。米汤也就成了张学良的“奶水”。在他的戎马生涯和日后的软禁生活中,他都没忘记喝上一碗米汤。
中医认为,米汤性味甘平,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米汤表面浮起的黏稠的米油,营养更为丰富,还能健脾胃。《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也。”
抗战期间,张学良被秘密幽禁在贵州。此时他开始钓鱼,而陪伴他的赵四小姐则研制了豆腐煮鱼的拿手菜。据说,吃的时候先吃鱼和豆腐,酒酣后再用酸酸辣辣的汤泡一大碗米饭,这是这段时间张学良的最爱。《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二毛所著的《民国吃家》一书中,记载了1946年贵州桐梓县县长赵季恒和张学良一起吃豆腐炖鱼的故事。
中医认为,豆腐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很多鱼也有健脾胃的功效。
睡觉养生花香阵阵好入眠:在被很多人问及长寿秘诀时,张学良说是因为自己“能吃会睡”。张学良保证睡眠质量的经验是,睡觉时身边一定要放一盆兰花。特别是到台北居住以后,张学良在入睡前会让赵四小姐把兰花搬到他床前来,其原因是卧室闭窗入睡时氧气有限,如果兰花释放出香气,可以起到吸收房间不良空气的作用。
花香之类的芳香疗法属中医“闻香治病”的外治法范畴。人睡眠时所闻到的香气,通过鼻腔、口腔、咽腔黏膜和皮肤吸收,经过肺的气血交换进入体内,达到疏通气血、调节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和闻香治病的效果,达到安神入眠的目的。
调气养生早起大笑半小时:每天早上,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张学良会准时起床去登山。在半小时的登山过程中,他摸索出了一套“大笑养生法”。具体做法是:喝杯温水滋润口腔和喉咙。吐出全身浊气后,再吸入新鲜空气,稍微提肛,对群山发出笑声、吼声,把体内的气全部吐出去。笑3次之后,放松一会儿,让整个身心完全恢复宁静。笑声要从丹田发出,再笑大约5次,感觉快没有力气为止。笑的时候,要有种把所有的烦恼都“笑”出去的感觉。
中医认为,喜可以治悲,又称笑疗,对于由于神伤而表现得抑郁、低沉的种种病症,皆可使用。而呼吸吐纳有助于调气养神。提肛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
运动养生体力脑力运动相结合
:张学良年轻时在德国学习航空驾驶时,爱上了网球运动,练得一手很不错的球艺,《少帅》剧情里也有展现。回国时他带回一副高质量的网球拍。从此,这球拍一直伴他左右。张学良除了喜欢体力运动还喜欢脑力运动,弈棋作为一项相对静态的体育活动,深得张学良的喜爱。尤其是进入暮年后,张学良时常邀棋友对弈,不亦乐乎。张学良即使到了生命的暮年,站不住,走不动了,坐在轮椅上,他也要到海滩去转一转。挪威研究人员发现,老年人每天进行30分钟运动,可以更长寿;其死亡风险比那些久坐不动的同龄人低了40%。
音乐养生爱听戏爱唱戏:张学良可以称得上是“超级京剧戏迷”。早年常看梅兰芳等名家的戏,并把他们请到家中,和他们结成了朋友。晚年特别喜欢听李维康的戏。1996年6月中国京剧院著名老生演员于魁智率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之女、著名旦角演员马小曼等飞抵夏威夷,给张学良将军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寿礼——让他过了一次有生以来最痛快的戏瘾。听完京剧名角的演唱,张学良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京剧传统戏《失街亭》、《斩马谡》、《珠帘寨》的选段,不用话筒,有板有眼,颇有韵味。中医认为,“
脾好音乐,丝竹才闻,脾即磨矣
”。脾为后天之本,因此经常听听戏曲的老人更健康。
兴趣养生赏兰养兰:1959年春,张学良在台北定居。新居绿荫环抱,清幽雅静,有大片空地来养花。他开辟了两个兰圃,一个种洋兰,一个植国兰。从种植到浇水,从施肥到除虫,无不亲力亲为。他说:“兰是花中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兰的境界幽远。”他把养兰作为一种享受。养兰赏花,不仅赏心悦目,而且陶冶性情,使其心情恬淡舒畅。而栽花、培土、浇水、移盆的劳动,又可以舒筋活骨,锻炼身体,真是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情感养生夫妻恩爱
:张学良健康长寿的另一重要原因,应归功于赵四小姐几十年如一日的悉心陪伴和无微不至的照顾。93岁时,张学良写一首风趣的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当赵四小姐已经停止呼吸一个小时,张学良仍然握着她渐渐冰凉而又僵硬的手迟迟不肯离开。一年后,他也随赵四而去,并与赵四合葬一处,足见二人感情之深。
近期热文
傲,人生最毒的毒药
不动于心阳明成功的秘诀丨原创
古训:妈妈三观正,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转自丨“儒风大家”微信公众号(ID:rufengdajia),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亲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3210187736@qq.com
或致电010-62671188转31667
微信号:ruxue_qq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儒学资讯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