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老年人为何易陷保健骗局?
我国已经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这是一个不争的命题。
以我市为例,目前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82864人,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10021人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2%,我市已经进入老龄化、高龄化发展速度较快时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消费群体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对象。近些年来,老年人遭受虚假宣传伤害的案例层出不穷。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知识结构更新速度慢,经济能力却相对较好的特点,大肆营造概念营销、虚假营销,欺骗老人购买保健品,或者故意误导老年人购买一些不切实际的产品,给老年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留下了更多心理伤害。
老年人深困“保健”骗局
打开搜索引擎,键入“老年人保健品”等关键词随便搜一搜,你就会发现,近些年来老年人被骗买保健品而导致惨重后果的案例铺天盖地。有被骗得妻离子散的,有的多年积蓄打了水漂,还有为此自残自杀的。
老年人与保健品,什么时候成了这样奇怪的关系?有多少老年人还深陷保健品骗局?记者以此为题做了调查。
调查的结果令人心惊。在记者随机访问的上百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没有上过“养生课”、没有坐过“电椅子”、没有参加过以“利诊”为前提的“义诊”的几乎为零。而这些,显然都是许多商家为了出售保健品采取的基本手段。
7月29日,记者在乌达区某市场附近的一家养生会馆看到,还不到早上6点半,前来“上课”的老年人就排起了长队。8点以后,这些推销保健品的“养生课堂”就悄悄下课了。白天的时候,店里会只以免费体验为主,老年人烤烤电、感受一下各种先进的电磁疗法,或者由工作人员帮忙热敷一下腰椎颈椎等等,还会提供热水、小零食等各种服务。
这样周到的服务,让不少老年人心存感动。“反正在家也没事儿干,还不如到店里学学养生知识,有人一起唠嗑也挺好的。”在不少老年人看来,这些商家对自己的照顾比家里人还要贴心。
“店里是卖挺贵的东西,但我也没买啊!”
“都说人家是骗子,可人家也没骗我啊,给大家免费讲养生知识,有啥不好吗?”
“来听课就给小礼物,在家待着也是待着。保健品也不是强买强卖的,都是自愿购买,拿了东西就得给钱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这些的理由似乎很能站得住脚。记者在调查中还注意到,一百多位受访者中,知道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的老年人占到了80%以上;但购买过保健品,并且认为这些保健品可以治疗自己疾病的也占到了半数以上。
保健品从“用”到“吃”
两年前,家住海勃湾区幸福南村的张美珍,花了近万元买了一款“万磁王保健护腰远红治疗仪”。当时商家告诉她,这款仪器不但对治疗腰椎疼痛有神效,还能纠正少儿坐姿。她认为这件“神器”自己和孙子都能用,于是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执意买了回来。
“儿媳妇帮我看过那个产品的包装,就是普通的理疗设备,上网查都查不到。用了这么久,我的腰疼也没啥改善,孩子也用不着,我才相信是骗人的,可能成本价连一百块也不到吧。”张美珍说。
吃一堑长一智,张美珍再也不买这类产品了,但她还是热衷于“免费体验”。她身边的老年人们也是如此,觉得免费体验又不花钱。
不过,在免费体验的过程中,张美珍们听了许多的养生保健课,许多专家、理疗师对她身体做出各种各样的诊断。两年间,她先后试过“金麦堂营养粉”“老年人骨质胶原”“益智堂压片糖果”等保健品。这些保健品每盒的价格约在百元左右,一两个疗程就得上千元,长期服用费用也不低。
随着各类事件频发和媒体的各种曝光,老人们的防范意识提升了,几万块钱的“理疗床”“治疗仪”市场前景越来越差了,但几百块甚至上千块的保健品却仍然很有市场。毕竟在能言善道的讲师们口中,这些产品总是“没病吃了能养生,有病吃了除病根”。
魔爪缘何多伸向老年人
有资料显示,推销人员有针对性的选择老年人,重点是“有钱、有病”,其次是“有保健意识、有时间、无负担”。
曾经有媒体总结过保健品推销的“五步忽悠法”:首先通过发传单或者熟人介绍,跟老年人搭上联系;其次通过上门拜访,或者在“免费体验中心”以帮忙按摩、免费送礼品的方式与老人聊家常,了解老人的经济、身体等情况,用感情投入降低老人的戒备;第三,组织讲座活动,以免费礼品诱导老人到现场;第四,以夸张的实验,或者现场“专家”的诊断,极尽所能宣传某产品的功能;第五,由提前安排好的“托儿”抢购产品,引诱其他老人掏钱。期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只拿礼品不买产品的,对医疗知识比较了解甚至会现场提出质疑的,都会在这五个环节中逐渐被淘汰。
为什么许多年轻人一眼就能看穿的套路,老年人却深信不疑?
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懂得使用智能手机,身体机能日渐退化,养生和健康成了生活中的“刚需”。商家利用老年人体弱多病、渴望健康的心理,开设健康养生讲座,夸大所推销保健品的效果,致使老年人上当。
当然,市场监管的缺位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老年人过度消费保健品的源头。
社会和家庭都不能缺席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独居或者跟子女分居的老年人到养生会馆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而长期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且感情融洽的老年人,则大多摇头表示“从来不去那些地方。”
记者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不少家庭对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比较在意,对心理需求却关心不够。
显然,相比物质上的满足,老年人们更需要精神赡养和亲情的滋润。
记者了解到,尽管有关部门也曾对这些养生讲座采取过措施,但终究因为其花样百出、屡打擦边球,而很难取得效果。保健品多用会销形式进行出售,但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对会销模式明令禁止,这给了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也为后续执法带来了难题。
曾有专家指出,不论是在地方立法还是食品安全法中,都应当明确与保健品相关的讲座、活动应在食药监部门备案并提交相关证件,对场所提供者、组织者、销售人员要进行备案管理,同时对活动的内容、组织规模、销售保健品的审核材料要出具相关部门的许可证。
此外,社区和卫生部门还应多开设一些讲座,既能让老年人学习到真正的医疗保健知识,满足他们这方面知识的需求,又能从根源上压缩假保健的市场,避免老人们上当受骗。
“每个人都会老,无论是身体机能还是心理机能,我们总有一天也会跟他们一样。”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认为,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帮老年人看牢钱袋子,是我们不能推卸的社会责任。
来源:乌海日报
记者:韩建慧
编辑:石超
审核:李刚
出品:乌海日报社新媒体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