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执医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下列癥瘕的定义,正确的是
A.癥多为恶性,瘕多为良性
B.癥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无定处
C.瘕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有定处
D.妇人下腹结块,或痛,或胀,或满
E.癥属气病,瘕属血病
2、患者,女,30岁。发现下腹包块1月余小腹胀痛,痛无定处,舌苔博润,脉沉弦其症候是
A.血瘀
B.寒凝
C.气滞
D.痰湿
E.湿郁
3、体质较强的癥瘕患者,其治法是
A.破瘀散结
B.理气行滞
C.先攻后补
D.攻补兼施
E.先补后攻
4、妇人腹痛肾阳虚衰证的治法是
A.温肾助阳,暖宫止痛
B.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C.补血养营,和中止痛
D.清热化湿,化瘀止痛
E.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5、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用
A.仙方活命饮
B.五味消毒饮
C.银甲丸
D.清营汤
E.理中汤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癥瘕所指的妇科肿瘤以良性居多,不能根据癥或瘕来判断良性还是恶性(A错)。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B错)。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C错)。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D对)。癥属血病,瘕属气病(E错)。
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气血瘀结,滞于胞宫冲任,积结日久,结为肿块,气滞则经脉气血运行受阻,气血紊乱,胀满疼痛,脉沉弦。气滞所以痛无定处(C对)。血瘀表现为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量或多或少,经行腹痛较剧,经色紫黯有块,脉弦细等症状(A错)。寒凝肢冷、下腹部拘急冷痛,遇热痛减,无汗、面白或青、苔白、脉沉紧甚至脉伏等症(B错)。痰湿证以下腹结块,触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淋漓难净,经间带下增多,胸皖痞闷,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黯,脉弦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D错)。湿郁证以下腹肿块,按之不移,身体困重、肢体酸痛,脉弦滑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E错)。
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体质较强的患者,在患病时正气充足,邪气亦过盛,故治疗时可先攻邪气,在此期间会对正气有所耗损,因此补正气(C对)。破瘀散结多用于体内血行瘀滞,阻滞经脉气血运行所造成的癥瘕,是具体的治则(A错)。理气行滞多用于气滞所导致的癥瘕(B错)。攻补兼施多用于邪盛正虚之体(D错)。先补后攻无此说法(E错)。
4、【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妇人腹痛肾阳虚证治疗上一般会补肾助阳兼止痛(A对)。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多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的妇人腹痛证(B错)。补血养营,和中止痛多用于血虚,冲任失于濡养的妇人腹痛证(C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多用于治疗湿热瘀结的妇人腹痛证(D错)。散寒除湿,化瘀止痛多用于寒湿凝滞,瘀阻胞宫的妇人腹痛证(E错)。
5、【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用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使湿热去,瘀血行,则热退痛缓,疾病可愈(A对)。急性盆腔炎热毒炽盛证用五味消毒饮(B错)。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用银甲丸(C错)。急性盆腔炎热毒炽盛证热毒已入营血用清营汤(D错)。理中汤不用于治疗盆腔炎(E错)。
细目六产后恶露不绝
要点一概述
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沥不尽者,称“产后恶露不绝”。又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
要点二病因病机
产后恶露不绝的主要病机是胞宫藏泻失度,冲任不固,血海不宁。常见病因有气虚、血热、血瘀。
要点三鉴别诊断
1.子宫黏膜下肌
产后阴道出血淋沥不尽,B超提示宫内无胎盘胎膜残留,或可提示黏膜下肌瘤,HCG阴性。
2.绒毛
本病25%发生于正常妊娠足月产2-3个月后,除产后阴道出血淋沥不尽外,有时可见转移症状,如咯血、阴道紫蓝色结节,可拍胸片,查尿HCG、B超、诊刮等辅助诊断,如HCG阳性,B超提示宫内无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增大而软,或有子宫壁肿瘤,或卵巢黄素化囊肿。诊断性刮宫,组织物病理检查见坏死组织间夹有增生活跃且异型性滋养细胞,则可确诊。
要点四辨证论治
1.气虚证
主要证候:
恶露过期不尽,量多,色淡,质稀,无臭气;面色㿠白,神疲懒言,四肢无力,小腹空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气摄血固冲。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2.血瘀证
主要证候:
恶露过期不尽,量时多或时少,色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或边有瘀点,脉沉涩。
治法: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
3.血热证
主要证候:
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较多,色紫红,质黏稠,有臭秽气;面色潮红,口燥咽干;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
保阴煎加益母草、七叶一枝花、贯众。
要点五预防与调护
1.加强早期妊娠检查及孕期营养调护,提倡住院分娩。
2.胎盘娩出后,必须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副叶胎盘。如发现有宫腔残留,多应立即清宫。
3.产后注意适当休息,注意产褥卫生,避免感受风寒。增加营养,不宜过食辛燥之品。提倡做产后保健操。
细目七缺乳
要点一概述
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者,称“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
要点二病因病机
乳汁为血所化生,来源于中焦脾胃。乳汁的分泌是否畅通,还有赖于肝气的疏泄。乳汁缺乏,多因气血虚弱,生化之源不足,或肝郁气滞,乳络不畅所致。常见病因有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浊阻滞。
要点三辨证论治
1.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
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稀薄,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
通乳丹。
2.肝郁气滞证
主要证候:
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乳房胀硬、疼痛,乳汁稠;伴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或弦滑。
治法:
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
下乳涌泉散。
3.痰浊阻滞证
主要证候:
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乳房硕大或下垂不胀满,乳汁不稠;形体肥胖,胸闷痰多,纳少便溏,或食多乳少;舌淡胖,苔腻,脉沉细。
治法:
健脾化痰通乳。
方药:
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细目八产后抑郁
要点一概述
产后抑郁是以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情绪低落、精神抑郁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西医称之为“产褥期抑郁症”。
要点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产妇的个性特征、体质因素及产后多虚多瘀的生理变化有关。主要病机是血虚或血瘀导致心神不守。常见病因有心脾两虚、瘀血内阻、肝郁气结。
要点三辨证论治
1.心脾两虚证
主要证候:
产后焦虑、忧郁,心神不宁,常悲伤欲哭,情绪低落,失眠多梦,健忘,精神萎靡;伴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少便溏,脘闷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
归脾汤。
2.瘀血内阻证
主要证候:
产后抑郁寡欢,默默不语,失眠多梦,神志恍惚;恶露淋沥日久,色紫暗有块,面色晦暗;舌暗,有瘀斑,苔白,脉弦或涩。
治法:
活血逐瘀,镇静安神。
方药:
调经散或芎归泻心汤。
3.肝郁气结证
主要证候:
产后心情抑郁,心神不安,夜不入寐,或噩梦纷纭,惊恐易醒;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暗有块;胸闷纳呆,善太息;苔薄,脉弦。
治法:
疏肝解郁,镇静安神。
方药:
逍遥散加首乌藤、合欢皮、磁石、柏子仁。
细目九产后小便不通
要点一概述
新产后产妇发生排尿困难,小便点滴而下,甚则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称“产后小便不通”,又称“产后癃闭”。
要点二病因病机
产后小便不通的主要病机是膀胱气化失司所致。若肺脾气虚,肾阳不足,气机阻滞或瘀血阻滞,可导致膀胱气化失常,发为小便不通。常见的病因有气虚、肾虚和血瘀。
要点三辨证论治
产后小便不通因病在产后,不可滥用通利之品。
1.气虚证
主要证候:
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或小便清白,点滴而下,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
补气升清,化气行水。
方药: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桔梗、茯苓、通草。
2.肾虚证
主要证候:
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或小便色白而清,点滴而下,面色晦暗,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方药:
济生肾气丸或金匮肾气丸。
3.血瘀证
主要证候:
产程不顺,产时损伤膀胱,产后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尿色略混浊带血丝,小腹胀满疼痛;舌正常或暗,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
加味四物汤或小蓟饮子。
细目十产后小便淋痛
要点一概述
产后出现尿频、尿急、淋沥涩痛等症状称“产后小便淋痛”。又称“产后淋”“产后溺淋”。
要点二病因病机
产后小便淋痛的主要病机是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阴亏虚,阴虚火旺,热灼膀胱,或湿热客于脬中,热迫膀胱,或肝郁化热,移热膀胱,膀胱气化不利致小便淋沥涩痛。常见的病因有湿热蕴结、肾阴亏虚、肝经郁热。
要点三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主要证候:
产时不顺,产后突感小便短涩,淋沥灼痛,尿黄赤或混浊,口渴不欲饮,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
加味五淋散加益母草,或八正散,或分清饮。
2.肾阴亏虚证
主要证候:
产后小便频数,淋沥不爽,尿道灼热疼痛,尿少色深黄,伴腰酸膝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肾养阴通淋。
方药:
知柏地黄汤。
3.肝经郁热证
主要证候:
产后小便艰涩而痛,余沥不尽,尿色红赤色,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小腹胀满,甚或两胁胀痛,口苦而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疏肝清热通淋。
方药:
沉香散。
第十一单元妇科杂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一妇科杂病的定义
凡不属经、带、胎、产和前阴疾病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称为“妇科杂病”。
要点二妇科杂病的范围
常见的妇科杂病有癥瘕、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
要点三病因病机
由于杂病范围广,其病因病机亦较为复杂。寒热湿邪、七情内伤、生活因素、体质因素诸多病因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其病机主要是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直接或间接影响冲任、胞宫、胞脉、胞络而发生妇科杂病。最常见的病因病机是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湿壅阻,肾虚,肝郁,脾虚,冲任、胞脉胞络损伤,及脏阴不足等。
要点四杂病的治疗
重在整体调补肾、肝、脾功能,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胞宫,以恢复其生理功能,并注意祛邪。常用具体治法有补肾疏肝、健脾、益气、祛瘀、化痰、消癥、清热解毒、甘润滋养及外用杀虫止痒等。杂病大多病程日久,经年累月,治疗难图速愈,必须坚持服药调治,配合心理治疗,假以时日,方显疗效。
细目二癥瘕
要点一概述
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一般以为癥属血病,瘕属气病,但临床常难以划分,故并称癥瘕。癥瘕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这里仅指良性癥瘕。
要点二病因病机
癥瘕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七情、房事、饮食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瘀血、痰饮、湿浊等有形之邪凝结不散,停聚小腹,日月相积,逐渐而成。由于病程日久,正气虚弱,气、血、痰、湿互相影响,故多互相兼夹而有所偏重,极少出现单纯的气滞、血瘀或痰湿。主要病因有气滞血瘀、痰湿瘀结、湿热瘀阻和肾虚血瘀。
要点三鉴别诊断
首先应与妊娠子宫及尿潴留鉴别;然后识别妇科良性癥瘕所涉主要病种,如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
要点四辨证论治
本病治疗大法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临床上宜根据患者寒热虚实属性之不同,结合体质及病程长短而酌用攻补,以期达到阴阳平和之目的。
1.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
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无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暗;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治法:
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方药:
香棱丸或大黄䗪虫丸。
2.痰湿瘀结证
主要证候:
下腹结块,触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淋沥难净,经间带下增多;胸脘痞闷,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暗,有瘀斑、瘀点,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治法:
化痰除湿,活血消癥。
方药:
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证
主要证候:
下腹部肿块,热痛起伏,触之痛剧,痛连腰骶,经行量多,经期延长,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兼见身热口渴,心烦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消癥。
方药:
大黄牡丹汤。
4.肾虚血瘀证
主要证候:
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较剧,经色紫暗有块,婚久不孕或曾反复流产;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暗,脉弦细。
治法:
补肾活血,消癥散结。
方药:
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