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环保--海鲜选择指引 舌尖上的环保--海鲜选择指引舌尖上的环保--海鲜选择指引

舌尖上的环保--海鲜选择指引

这是潜水游世界

divetheworld

的分享,类别【环境保育】。潜水美文伴你潜游世界。

本文原创编译,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任何媒体、个人或公众平台转载,授权请联系divetheworld_p

《舌尖上的中国2》正在热播,看得吃货们一个个都蠢蠢欲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尤其是去潜水吃新鲜时,你是否想过你吃的海鲜是不是濒危的物种呢?有人说,哪管得了那么多?先满足了口腹之欲再说。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潜友开始了解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含义。其实,很多国外和香港的环保机构都在多年前推出了“海鲜选择指引”,为的就是告诉人们如何更环保地选择食材。

今天介绍的海鲜选择指引,使用“红绿灯”颜色标示,

代表“

避免食用

代表“

想清楚

代表“

建议食用

希望热爱海洋的你能够转给更多的朋友。

舌尖上的环保--海鲜选择指引

Chooseyourseafoodwisely.Youcanmakeadifference.

为什么你的选择很关键?

你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海洋生态。全球对于海洋生物的需求持续攀升,然而很多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其实已经遭受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破坏性的捕捞装备以及恶劣的养殖手段正在严重影响着海洋。曾经被认为取之不尽的海洋,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明智地选择海鲜。

在选择之前,最好能问你自己三个问题?

这个物种是不是已经被过度捕捞?

它们是如何被捕捞或养殖的?

他是不是生活在深海、生长很慢或者寿命很长的物种?

你或许并不知道答案,其实很多环保机构早就开发了可持续食用的海鲜指导手册,通过对捕捞和养殖的海鲜品种进行评估,并由本地和国际生产及养殖海鲜专家核对,将海鲜品种分为三类,以绿色代表“

”食用类别,黄色代表“

想清楚

”才食用类别,红色则代表要“

”食用。

”食用类别的海鲜,来自妥善管理的渔业,及以符合生态系原则方式养殖或捕捞,如西澳洲龙虾及阿拉斯加三文鱼等。至于“

想清楚

”类别,则代表有关捕鱼、养殖和渔业管理方式仍存在问题,若需求增加,会影响其可持续性,喜爱食用海鲜的人士在选购这类海鲜时,应考虑清楚。

消费者更应停止选择红色“

”食用类别的海鲜,当中如金狮鱼的繁殖速度缓慢,以拖网捕捞更会破坏深海珊瑚;另外,苏眉、红斑及南非鲍鱼等品种的捕捞和生产方法,亦会严重破坏海洋环境。

下面是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WWF-HongKong制作的海鲜选择指引,将市面上常见的70多种海鲜分为三个类别。点击图片可以放大查看。

2011年,WWF-HongKong还推出了手机客户端,方便市民在手机上查询。

台湾海鲜选择指引:

选择食用:

想清楚:

避免食用:

购买海鲜时,建议依循以下原则:

1.常见种(量多)>稀有种。

2.银白色鱼种>有色彩的鱼种。

3.迴游种>定栖种(前者种类少数量多)。

4.泥沙栖性物种>岩栖性物种(后者种类多数量少)。

5.不买远道而来的海鲜(耗能)。

6.不买长寿的大型掠食鱼(汞等重金属量高)。

7.养殖鱼>海洋捕捞鱼(野生鱼类已经越来越少)。

8.不买养殖的虾、鲑、鲔(其饵料为鱼粉或下杂鱼)。

9.购买养殖的吴郭鱼、虱目鱼等(其饵料为植物性饵料)。

10.购买食物链底层的海鲜—底食原则。

11.不买非使用永续渔法捞捕的渔获。

如果你去海外潜水度假,不太清楚这些鱼类的英文称呼,还请参看澳大利亚环保机构的指导卡片。

全球渔业挑战

海鲜对全球很多国家饮食习惯占重要位置,而我们对海鲜的需求亦不断增加。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全球的海产(包括捕捞及养殖的海鲜和河鲜,水产植物除外)提供了约30亿人的人均动物蛋白摄取量的20%。随着人口的增加,我们对海产的需求亦日渐提高。于1950年,全球的海产供应量约为二千万公吨,大部份来自野外捕捞。到2011年,全球的海产供应已上升超过7倍,高达一亿五千四百万公吨,当中59%来自野外捕捞。在所有海产供应中,约一亿三千一百万公吨是供人食用。

我们对海产的需求自五十年代起暴涨,并开始向全球作出採购。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被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即因过度捕渔而使得实际渔获比最大渔获量少)已由七十年代的10%,上升至2009年的约30%。而在同一时期,属于捕捞不足及适度捕捞的渔业资源比例(即仍有发展空间的渔业)则由40%下降至约13%。

@FredericLarrey,WWF

海洋的未来

海洋鱼类是人类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特别是开发中国家靠海的居民。海洋渔业也是许多国家的重要产业,全球仰赖渔业为生的人口多达2-3亿人。五十年前,人们认为浩瀚的海洋恢复力强,不可能被人类改变,渔业资源亦不会枯竭。但半世纪后,大家都已同意由于过渔、栖地破坏、污染、外来种入侵等人为因素的破坏,再加上全球气候变迁的推波助澜及加乘作用,已使得渔业资源持续匮乏。在各项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人为因子中,又以『过度捕捞』最为严重。因过渔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也使得海洋生物多样性到2050年之后将会悉数灭绝。换言之,如果我们再不积极採取行动,

四十年后,人类将无海鲜可以享用

过渔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破坏,透过食物链的泻流效应(cascadeeffect),将会使未来的海洋只剩下水母及蠕虫;未来的海洋水层中可能只剩下水母,就仿佛又重回到了鱼类等掠食动物尚未演化出来的寒武纪(Cambrian)的古代海洋一般。其实这一切的改变就发生在我们这一代。回想过去的五、六十年前我们所吃的每一尾鱼都是野生鱼类,但今天市场上已是野生和养殖各半,消费者已不易分辨哪些鱼是野生,哪些是养殖。如果照此趋势持续发展下去,

在未来的五十年内,我们的孙儿辈很可能就再也吃不到野生鱼类,下海潜水也看不到美丽的珊瑚礁鱼类了。

澳大利亚海鲜指引

:http://www.sustainableseafood.org.au/

images/pdf/miniaustraliassustainable

seafoodguide.pdf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海鲜选择指引

:http://awsassets.wwfhk.panda.org/

downloads/wwfhk_seafood_guide.pdf

台湾海鲜指引

:http://fishdb.sinica.edu.tw/

chi/seafoodguide.php

资料来源:台湾海鲜资料库,WWF-HongKong,澳洲海洋保护协会

推荐阅读

回复“

历史9

”收取《全世界的海洋公园里有多少大家伙得了精神病》

回复“

历史31

”收取《全球鲨鱼旅游地--这里没有血腥的杀戮》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微信立场。内容为一家之言,供讨论参考,请谨慎甄别,若有任何疑问,请谨遵专业人士叮嘱。任何版权问题,请随时联系。

©DIVETHEWORLD2014.ALLRIGHTSRESERVED.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