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洗——手足麻木症的“绿色疗法” 中药泡洗——手足麻木症的“绿色疗法”中药泡洗——手足麻木症的“绿色疗法”

中药泡洗——手足麻木症的“绿色疗法”

中医外治法

中药泡洗

绿色疗法

简便效廉

中药泡洗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针对乳腺癌患者的手足麻木,肿胀脱屑等症状具有很明显的缓解效果,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一治疗方法看似简单,却包含了诸多学问,今天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中药泡洗的发展历史

我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婴儿癫痫的中药泡洗方。《礼记》中讲“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记载了中药泡洗可治疗外科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有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渍”即为浸、沤之意,“渍形以为汗”,意味外邪可从汗中而出。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为中医第一本外治法专书。该书为泡洗疗法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讲,中药泡洗的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中药泡洗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

中药泡洗应用广泛

中药泡洗,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水盛于器皿内,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浸泡身体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因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并透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故在治疗手足四肢疾病方面,较之内服药见效快而舒适,同时因又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对胃肠道及肝脏损害和影响,具有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因此被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

中药泡洗法根据泡洗部位不同,分为全身泡洗和局部泡洗。具有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养生功效

现代药理也证实,中药泡洗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强肌肤的弹性和活力

。“不仅适用于痈、疮、肿毒、癣、痔、烫伤、外伤、骨伤等局部疾病,也可用于发热、失眠、便秘、中风、关节炎、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患。因此皮肤科、骨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诸科疾患均可用中药泡洗疗法。”

中药泡洗法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不少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出现了

四肢无力、麻木为

的周围神经病变,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刺痛、烧灼感,戴袜子或手套样的异常感,冷痛觉过敏等不同症状,服用卡培他滨的

患者会出现

手足综合征

手足麻木、感觉迟钝、麻刺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水泡或严重疼痛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手足的麻木、感觉迟钝归属于中医“血痹”范畴,《素问·五脏生成》曰:“血凝于肤者为痹。”其病机可能为气血虚弱,营阴虚耗,毒邪趁虚而入,气血阻滞不通,发为血痹。化疗药物属于“药毒”范畴,瘤体耗伤气血,脏腑阴阳失和,药毒更易趁虚而入,痹阻筋脉肌肉,致使手足麻木、肿胀、脱屑、疼痛。其发病部位在手足较浅的部位,根据患者寒凝、血瘀、阴虚、毒热等不同的证型辨证选方,可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调气和血、透邪外出的目的。

许多临床研究显示以益气养血、温阳通络、活血化瘀

为治则

,运用中药泡洗方治疗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疗效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泡洗注意事项

1.中药泡洗必须请中医师针对病情对证下药,并按照医嘱制作药汤,切勿盲目自行择药。

2.中药泡洗时,应充分暴露患处部位,药液以浸过患处为宜。

3.中药泡洗时应注意浸泡温度,药液温度一般以38~42℃为宜,以可使自己微微出汗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并不能增加治疗效果,反而会因肢体长时间的下垂而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甚至可能导致烫伤。

4.中药泡洗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以防外邪内侵而致病。

中药泡洗过程中,30分钟内应饮用温开水或茶水300~500亳升,以补充体液及增加血容量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患有严重心肺及肝肾疾病的患者饮水不宜超过150亳升。

饭前、饭后半小内不宜进行中药泡洗。饭前肠胃空虚,中药泡洗时出汗过多,易造成虚脱。饭后立即中药泡洗,可能造成胃肠或内脏血液减少,血液趋向体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肠不适,甚至恶心呕吐。

7.月经期间慎用活血通经类中药泡洗方,以防止血液循环加快,导致月经失调。

8.有出血性疾病、败血症及严重血栓患者慎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