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最想了解的十大问题丨“医”面之缘 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最想了解的十大问题丨“医”面之缘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最想了解的十大问题丨“医”面之缘

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最想了解的十大问题丨“医”面之缘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专家解答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胰腺是一个神奇的器官,同时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功能。一旦胰腺功能受损,就可能同时出现消化不良和血糖调节异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胰腺手术是导致胰腺功能受损的原因之一,而胰腺肿瘤是导致胰腺手术最常见的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胰腺肿瘤如胰腺囊性肿瘤在体检中被发现。

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

“医学界”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徐晓武教授与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马桂秋女士就广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度交谈。

希望这段对话能够帮助更多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了解囊性肿瘤的诊治,并鼓励更多病友。

4月18日19:00-20:00

扫描海报二维码观看直播

↓↓↓

如何早期发现胰腺囊性肿瘤?

主持人:胰腺囊性肿瘤有哪些临床表现?有没有一些可以早发现的手段?

徐晓武教授:

胰腺囊性肿瘤往往没有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就诊的患者都是通过体检发现的。随着体检的普及,会有大量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被发现并就诊,一般通过腹部增强CT或MRI都可以早期发现,部分人也可以通过腹部B超发现。

哪些患者需要手术?

哪些患者可以保守治疗,定期随访?

主持人:所有胰腺囊性肿瘤都必须切除吗?哪些患者可以随访?哪些患者需要手术?有没有一些药物可以使肿瘤退缩?

徐晓武教授:

首先,胰腺囊性肿瘤不可能通过药物消除,但也不是每个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都需要做手术。我们应根据以下几点考虑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手术评估:

第一点,看病灶是否有恶变症状或恶变风险。

恶变的高危风险包括:肿瘤标志物如糖类抗原

(CA199)

的升高,囊肿的细微结构中有附壁结节的强化,肿瘤直径大于3cm,短时间内肿瘤突然增大,同时伴有胰管、尤其是主胰管的扩张等。

第二点,我们在考虑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时,也要兼顾患者的个人因素。

首先,要考虑患者的年龄。

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类良性起病、发展缓慢、有潜在恶变可能的疾病,它的风险在于若干年后可能出现恶变。所以对于高龄的患者,我们一般会选择比较保守的方案,因为手术风险对高龄患者来讲可能问题更大。对于年轻患者,我们推荐采用积极的治疗手段,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潜在恶变风险会增高。对于年轻患者来说手术是有意义的,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其次,要考虑囊肿部位。

胰腺手术比较复杂,不同囊肿部位的手术方式不同。一般来说,病变越靠近尾部,手术的创伤、代价都相对较小,安全性也比较高。对于这类病变我们可以选择比较积极的治疗手段。而病变靠近胰头,尤其是要做胰十二指肠大范围切除的患者,手术风险大,代价和创伤也大。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兼顾恶变风险与手术代价,在两者之间取一个平衡。所以我建议患者前往正规、有经验的胰腺中心去就诊,以接受合适的治疗策略。

随访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主持人:那么如果可以随访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徐晓武教授:

胰腺囊性肿瘤本身没有症状,没有太多需要刻意注意的地方,患者可以正常的工作、生活、社交,只是需要定期随访。没有高危因素或没有明确高危因素的患者每年一次随访即可。随访时,我建议采用CT、磁共振或超声内镜等能够比较客观反映胰腺囊性肿瘤特征的检查方法,普通的腹部B超可能达不到非常好的随访效果。

手术方式有哪些?

机器人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哪个更好?

主持人:如果是跟我一样选择手术切除的患者,目前我们有哪些手术方式呢?有一些医生推荐机器人手术,它与腹腔镜手术哪一个更好?

徐晓武教授:

从手术操作的方式上来讲,传统胰腺外科以开腹手术为主,但近20年来腹腔镜手术与机器人手术等微创外科发展迅猛。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没有太多肿瘤学上的要求

(如淋巴结清扫)

,非常适合于微创手术。

腹腔镜手术与机器人手术的差别在于腹腔镜手术是依靠外科医生来直接操控手术器械,而机器人手术则借助了机器人的机械臂来完成手术。相较于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有更加高倍的放大视野。腹腔镜手术一般能放大4~6倍,而机器人手术可以做到10倍、甚至30倍的放大,基本上等同于达到显微手术的效果。当然,机器人手术的手术费用也可能随之增加。我们可以根据手术方式来选择腹腔镜手术或机器人手术,例如保留胰腺功能的手术需要分辨胰腺中非常细小的结构,那么选择机器人手术有非常大的优势。

传统的胰腺外科只有两种手术方式,即胰头部病灶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胰尾部病灶的胰体尾切除。但胰腺囊性肿瘤可以不需要做这么大范围的切除。随着我们对胰腺内部结构的认识愈发清晰,手术和解剖越做越精细,一些保留胰腺功能的手术成为可能。正如这位主持人所经历的手术,她的囊性病灶在胰腺头部,如果按照传统方式,需要做一个很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但我们以微创手术的方式做了局部切除,很好地保持住了患者术后的胰腺功能。这类手术方式能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也是能使患者真正获益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手术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处理?

主持人:对于我们患者来讲,手术之后会不会有并发症、后遗症也是我们非常担心的,请问手术后有哪些并发症?如何处理?

徐晓武教授:

任何一种外科手术都有手术风险及发生并发症的可能。胰腺手术的最大并发症是胰瘘,胰体尾切除后发生的胰瘘主要是单纯的胰瘘,其风险相对较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的胰瘘相对较严重。那么我们在做手术适应证选择时要慎重一些,需要综合考虑手术风险与恶变风险。

但胰腺手术的并发症风险与胰腺中心手术量有关。手术量越大的中心手术并发症的控制越好,发生比例也越小;同时,他们对并发症的处理也更有经验。患者对待并发症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手术并发症不可能百分百避免,但有经验的胰腺中心都有很好的处理并发症的经验,即使发生了并发症也能够很好的处理。

术后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主持人:术后饮食要注意哪些?很多病友口中的发物到底能不能吃呢?

徐晓武教授:

对于胰腺术后的生活注意事项,不能完全忽视,但也不必过于紧张。胰腺术后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胰腺功能,包括外分泌功能与内分泌功能。

外分泌功能

主要是帮助消化,当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时进食油腻食物就会导致腹泻。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添加胰酶的方法来改善症状,同时,患者也需减少或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

内分泌功能

主要是分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所以患者接受胰腺手术后需要监测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正常,则不必特别处理;如果血糖水平升高,甚至达到糖尿病的水平,则需要到内分泌科就诊,并按照糖尿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处理。

若能够控制好这两个方面,患者在术后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社交。

在西医概念里,任何食物被人体摄入并消化后,都会变成最基本的食物要素,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所以不存在“发物”这样的概念,也没有这方面的特别要求。

术后需要服药吗?

主持人:胰腺术后要吃什么辅助的药吗?

徐晓武教授:

这个取决于患者术后的胰腺功能。如果患者胰腺功能正常,就没有必要在术后常规服用药物。如果患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出现问题,可以通过给予外源性胰酶来改善症状。

另一方面,我们要关注患者的血糖问题。如果血糖正常则不需要控制;如果出现临界的血糖升高,我们推荐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即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如果通过正常的饮食都不能控制血糖,则需要按照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来控制,首先使用降糖药,如果降糖药还达不到效果,就需要使用胰岛素了。

可以使用中药调理吗?

主持人:请问服用中药调理有用吗?是不是需要服用中药调理呢?

徐晓武教授:

我认为胰腺手术后不用常规进行中药调理。对于选择中药调理的患者,我建议大家去正规的、比较大的中医院就诊,并服用正规的中医方剂,它相对而言比较有用,也比较健康、安全。一些民间的土方、草方可能不仅没有作用,甚至会导致比较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术后血糖升高怎么办?

主持人:很多病友手术之后出现血糖升高,消化变差,请问这种情况多久会恢复?会不会发展成糖尿病?或者成天拉肚子消化不良?

徐晓武教授:

这个问题涉及到胰腺的功能。胰腺手术后患者的胰腺功能存在一个慢慢恢复的过程,但最终其功能取决于保留了多少胰腺。只有尽可能多地保留患者的胰腺功能,才能真正避免这个问题。

胰腺手术导致的血糖升高并不能通过时间延长得到改善,需要通过药物方式来调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好导致的饮食后腹泻可以通过饮食结构的调整

(减少脂肪的摄入,改用高蛋白、多纤维素的饮食方式)

和补充外源性胰酶来改善症状。

至于患者能否完全通过自我调整能力来实现症状的改善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患者胰腺切除的范围比较广,那么他的胰腺功能的丢失无法完全代偿,还是需要依赖药物来改善症状。

但长期的药物维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近年来一直推崇做保留功能的胰腺手术。对于这一类良性的病变,我们应尽可能选择更精准的切除,避免做大范围的切除。

术后应该怎么复查?

主持人:肿瘤是否会复发也是我们病友非常关心的问题。请问患者术后应该怎么复查?

徐晓武教授:

只有恶性肿瘤存在复发的可能,患者必须进行定期复查。良性肿瘤只要通过外科做了完整的切除就没有复发的问题了,患者只需进行常规体检即可。所以我们积极建议年轻患者去做手术,因为对于这一类患者而言,肿瘤未切除前必须进行终身随访,直至不能耐受手术。这对于年轻患者而言可能意味着长达几十年的随访,而随访过程中,经济上、心理上的代价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通过微创手术去除隐患后,也避免了患者术后的长期随访问题。

最后,徐晓武教授强调,

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胰腺囊性肿瘤被发现。事实上胰腺囊性肿瘤在初始发现时都是良性病变,并非胰腺癌这类预后非常差的恶性肿瘤,所以大家无需焦虑。

其次,针对每个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都应该有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建议患者去大的胰腺中心就诊,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疾病,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最后,应该尽量选择微创的保留胰腺功能的手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避免出现严重的胰腺功能不足。

专家简介

徐晓武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副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微创手术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微创诊治学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多区域诊疗协作青年学组副组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黄沫

本文审核:徐晓武教授

责任编辑:Sharon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资讯~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