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165°时即为白露。
白露节气,一般是从每年的9月7日前后开始,到9月22日前后结束。
古人认为:白露节气之后,“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意味着从白露节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尽管白昼阳光温暖,但太阳一下山,气温就会很快下降,出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秋季又是燥邪当令的季节,因此,风、寒、燥是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容易出现感冒、咳嗽、口干、便秘等不适。
白露时节应该怎么去养生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醒主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白露不“露”
古代民谚有云:“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提示白露时昼夜的温差很大。
因此,古人提出“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意在提醒人们白露节气白天虽然暖和,但早晚偏凉,这时既不能打赤膊,也不能打赤脚,尤其要注意保护好头、颈、背、腹、足这些重点部位,否则就容易着凉,出现感冒、咳嗽、头痛、腹泻等不适。
二、睡好子午觉
《黄帝内经》提出,秋日起居应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是为了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则有利于舒展肺气。
此外,对于睡眠不好的朋友和老年人,特别提出要睡好子午觉。
所谓“子午觉”,就是在每天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胆经运行)、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心经运行)最好能够睡个觉。
古代医家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
现代研究发现,晚上0-4点,人体肌肉和器官的代谢都会减低,同时也是肝胆排毒的重要时间,最好能够睡觉休息。
中午12-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午睡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
有数据分析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因此,睡好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之道。
三、食宜甘润缓秋燥
白露节气,“秋燥”,易伤人津液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因此,除了要“减辛增酸”,还要多吃一些味甘而润的食物,比如山药、甘薯、百合、麦冬等等。
预防秋燥,可适当地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果蔬,如猕猴桃、梨、莴笋等。
有慢性肺病的朋友可以服用一些润肺化痰、益气滋阴的中药,缓解燥邪伤肺带来的不适,如人参、南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推荐两款药膳给大家。
药膳:百合银杏炒鸡
材料:百合、银杏各150g(均需浸泡1-2小时,焯水备用),无骨嫩鸡肉300g。
功效:益肺肾、补虚劳、定喘咳、缓秋燥。
药膳:扁豆山药粥
材料:白扁豆、怀山药各30g,粳米100g
功效:益气健脾,祛湿止泻,适用于脾虚受凉易腹泻,易疲乏者空腹服用。
解析:此药膳出自《本草纲目》。中医学理论认为,脾为肺之母,健脾气可补肺气。
四、勤练呬字功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卫生歌》云:“秋呬冬吹肺肾宁。”
清代御医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也提到:“以呬字治肺气。”
呬字功是我国传统养生功六字诀之一,做呬字功最大的好处是调理肺气,兼有润肺的作用。
具体方法如下:(取站位或坐位)吸气时,轻闭口唇自然吸气,呼气时,口角微微用力,口唇微向后收,上下牙齿相对留有缝隙,舌尖轻抵于缝隙内,呼气发“呬”声,同时双手手掌指尖相对斜向上举起,高过头部10厘米左右,呼气将尽时将两手恢复置于体侧。
如此循环往复做36次或72次为一组,根据个人情况每天做3-5组,有助于调理肺气,改善肺功能。
五、做做鼻子保健操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特别是在白露之后,气候往往比较干燥,早、中、晚的温、湿度变化较大,对鼻子的影响也比较大,容易出现鼻干,打喷嚏,流鼻血等诸多不适。
除了之前提到的多吃甘润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外,白露时节我们应特别注意鼻子的保健。
如有鼻腔干燥,甚至出鼻血,可以滴入少许芝麻油或薄荷脑滴鼻液滋润一下鼻腔。
另外,鼻子周围穴位丰富,如迎香穴、人中穴、四白穴、睛明穴等。
可以通过按摩刺激这些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防治鼻炎、改善视力、缓解神经衰弱的作用。
推荐做做简便易行的鼻子保健操:
第一节:用双手食指的指腹,从鼻根部沿着鼻梁,自上而下,轻轻地按摩4个八拍;
第二节:沿鼻子绕颧骨周围按摩4个八拍;
第三节:点按迎香穴,4个八拍;
第四节:将双手掌大小鱼际搓热,用双手手掌捂在鼻子和双眼上,热敷2个八拍,再轻轻地拍打2个八拍;最后,闭目进行10次深呼吸收势。
这套鼻子保健操可连续做2遍,或早晚各做一遍,达到增强鼻部的抵抗能力,起到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编辑Rainbow。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谭超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24
03-08
03-08
03-08
04-12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