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脈飲
黨參、麥冬、五味子
四逆湯
附子、幹姜、炙甘草
(無念無煩)勐腊言
四逆湯附子、幹姜、炙甘草,回陽救逆,升壓很快;
人參、麥冬、五味子針對氣陰兩虛,四逆湯針對陽虛;
食物屬於陰,需要陽氣才能運化吸收,陽氣足了,自然氣血也就足了。
“四逆湯”是臨床經驗的總結,句句真言,字字珠璣:
1.“四逆湯”之用,必有四逆證。其證,壹為“典型”,壹為“廣泛”。“典型”證如“陽虛欲脫,脈微欲絕”,“廣泛”證則“三陽病中某些變證、壞病,三陰病中虛寒證,皆可酌情用之”。“用的關鍵在於嚴格掌握陽虛陰虛疾病的基本要點。”有人用典型否定廣泛,認為仲景未說就不能用是不符合臨床實踐的。
2.“附子的用量應針對病情恰如其分,並須久煎壹個半小時以上。”“幹姜可酌情少用,反之可多加,直致與附子等量。甘草的用量不超過附子的壹半”。提示臨床不能重附輕姜。
3.明確“藥誤”與“佳兆”的區別,方有勝算的信心。
4.周身暖和,舌質和面色均現紅潤。此時即可用少量滋陰之品,以斂其所復之陽。
四逆湯的組成就是“附子,幹姜,甘草”。
這個證治這個“證”——我們知道《傷寒論》裏邊有幾個病呢?它就是太陽病、少陽病、厥陰病等等等等這“六個病”。這“六個病”好治?還是“成千上萬種的病”好治呢?很顯然,“六個病”好治!但是這“六個病”就是壹個框架性的壹個大的範圍。
那麽這“六個病”它的名稱,例如:辯太陽病脈證治(病,脈,我們都知道了),這個“證”,我們現在寫成證明的“證”,實際上這個“證”和癥狀的“癥”在古代的時候是通假字,是通用的。所以說在《傷寒論》裏邊,有什麽癥狀(就)用什麽方法,這是很簡潔的。
它的這個“內在的原理”,到底是怎麽回事兒呢?這個“病的根本的部位”在哪裏?這,就是我們這個書要講的“證治本位”。
就是說:
出現這些癥狀的時候,它的根本的病的部位在什麽地方?
我們用藥治療的這個病的部位在什麽地方?
妳的藥進去之後在哪兒起作用了?
——它是“根本的,我們看不到的,壹個起作用的”機理。
所以有很多的藥物,我們現代醫學尤其現代的中醫,他是用了什麽藥之後,產生什麽效果了,那麽他就以為這個藥物“真正地”就是治了這個病了。但是這樣子的就短(缺)了壹個“內在的原理”。
比如說四逆湯:附子、幹姜、甘草。那麽有四逆湯的藥物——比如說有附子理中丸,大家也都知道了,前邊有理中湯,就是白術、幹姜、黨參、甘草——這是理中湯,加上附子,就是附子理中湯。所以這個附子理中丸裏邊,既有理中湯還有四逆湯。
那麽附子理中丸——有的人胃口容易上火,如果我們用了附子理中丸,甚至能治療有壹些脾胃上火的現象,尤其是慢性的、體質是虛寒的這些人,吃了附子理中丸居然火降下來了(當然不排除有壹部分人火更熱了)。也就是說“火降下來”的這壹部分的人,吃了“熱藥”為什麽還能把“火”給滅了呢?在我們(中醫界)過去李東垣也講“甘溫除大熱”,為什麽用“甘溫”的藥能夠把“熱”給退掉呢?它的機理在哪呢?就是說我們要把疾病的病機有壹個認識:當我們的脾胃虛寒的時候,脾胃的運化的功能減弱了,減弱之後,這個食物吃到妳的胃裏之後,它運化不了、運化不走,它停留到妳的脾胃這“郁而化熱”。
就好像農村堆肥壹樣——這種富有營養的東西在妳這發酵了,發出來的這個“熱”沖到了上面(比如說口腔啊,咽喉啊),那麽它表現的是熱象,但實際上它這個熱不是人體的熱,是妳吃的食物的熱,是因為妳人體虛寒,運化不了它,它自己就發熱了,這種熱叫“邪熱”。那麽我們用上溫藥、熱藥、甘藥把脾胃的功能加強了,脾胃的功能加強了、消化能力增強了,那食物就停留不到這兒,它就沒有這種熱了。
當我們知道這個原理之後,我們就知道它原來是怎麽回事,這個原理就是我們治療的“本位”——它是什麽原因。
所以,這個“四逆湯”它治療的就是“太陰病”。
太陰病的癥狀有:
“自痢”——就是自己慢性的拉肚子。比如說這個“腹瀉”,好好的、沒有吃壞肚子,他也在腹瀉,這就叫“自痢”;
“腹自痛”——就是說肚子要疼壹下,有很多的人上廁所之前肚子疼、難受,然後上了廁所就好了;
“腹滿而吐”——就是腹部感覺脹滿,然後吃下去的東西他會嘔吐出來,或者說幹脆就吃不下去。
這都是“四逆湯”治療的壹些主要的癥狀。這些癥狀的機理在哪呢——就是“病的本位”就是在脾臟。
在現代醫學成為壹種常識的時候,我們知道,從西醫學的角度來講,脾臟在我們的左肋下,實際上中醫的“脾”不是指得這個。
我們知道(在前面講了)“人身處處有脾土”。就告給妳——妳講“脾”的時候,壹定要帶上這個“土”字。
為什麽人身“處處”有脾土?從我們現在來理解就是:
妳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都是屬於脾土管,土就管運化;另外壹方面,它還能蔓延出來很多很多的東西。比如說“脾主肌肉”——那麽只要有肌肉的地方,它就是脾土所在的地方,所以說人身“處處”有土氣;處處都有肌肉,所以說在肌肉的病變上邊,妳也可以從“太陰脾土”這個角度來治療。
除了癥狀在消化系統、和肌肉有關系之外,脾還有壹個大的系統,這個系統是什麽呢?比如說:
什麽就傷了脾胃了呢?
——吃壞了能傷;
——然後“思慮過度”也能傷脾胃,所以叫“思傷脾”。
那麽脾胃被傷了以後,會不會影響人的思慮呢?也會影響人的思慮。所以說思慮過度的,他也是屬於脾胃的功能差了。
人是壹個“形神壹體”的。“形神壹體”也表現在每壹個臟器上面。
我們知道“神,魂,誌,意,魄”它對應著人的“心,肝,脾,肺,腎”——心藏神,腎藏誌,脾藏意,肺藏魄,肝藏魂。
所以說妳“思慮過度會傷了脾胃”;反之“脾胃傷了之後也會出現思慮過度”。
所以現在很多的“焦慮癥”的患者——“不由自主地老去想壹些事情,停不住”的患者,那麽妳也要從“太陰濕土”(臟病)來治。
那麽其他的壹些——比如說“抑郁”,抑郁就不是屬於脾土,它是屬於什麽呢?抑郁對應在——我們講腎藏精,腎藏的是誌,當壹個人腎氣充足的時候,他的誌氣就非常強大,有了這個誌向,才會去想幹這、想幹那。
所以孩子小的時候想幹啥?他什麽也不想幹,就想玩;
等他腎氣充滿之後,比如說這個男孩兒到十六歲了——“腎氣充”,這時候他就慢慢、慢慢就想做壹些什麽事情;
等到老了,六七十歲了,妳說這個人還想幹啥,他什麽也不想了,他就想安安穩穩地呆著。
為什麽呢?是因為這兩個年齡段(就是小孩兒和老人)他們的腎氣不足了,所以說,他就沒有了誌氣了。
所以我們講中醫是“形神壹個整體”的——人的思想情誌也和人的身體相關聯的。
“內傷病”可能和情誌有關系,導致身體的異常的紊亂,那不包括人的體質的因素,就是情誌才會引起的。
“外感病”就是和外在的“風、寒、暑、濕、燥、火”有關系。當把我們的人體(有形的身體)傷害了之後——就好像電腦的硬件壞了,那麽它也會導致它軟件運行的異常。所以這個“焦慮”也要從“太陰脾”來入手,所以“四逆湯”也能治療情誌方面的疾病。
李老就認為保健用什麽藥呢?就用“四逆湯”——附子,幹姜,甘草。小劑量是多大呢?小劑量就是各30克。當然妳這個附子要用“制”過的附子。
這個“附子”應該是我們這些方子裏第壹次出現,那麽我們就講講這個“附子”:
這個附子種下去以後,第二年在它周圍(和土豆壹樣)長壹圈,新長出來的這個附子就叫附子;那麽妳去年種下去的這個附子第二年它還在,這個“老籽”就叫“烏頭”;那麽長出來這個附子裏邊,個頭大的就叫“天雄”。所以說“附子啊,天雄啊,烏頭啊”,都是壹個植物。
它這個采收季節,就在“夏至”,取得它的“溫通”的力量最大。附子,它是“大辛,大溫,通行十二經無處不到”(我們前邊講過了)。附子是大溫,這個“溫”,我們講相火和君火的時候講過了:所謂的相火,就好像光線壹樣,君火就好像燃燒的燈泡、燃燒的柴火壹樣——火苗的熱能它可以把人燒傷、燙傷,但是這個“光能”它是溫和的,它不會把人給損害了。
所以附子雖然是大溫,但是它不是熱藥。這種的大溫它可以溫腎中間的這個“相火”、溫全身的“相火”。就好像陽光壹樣——陽光普照大地,可不是太陽來到了地球上面。所以說,“起作用的”是相火,那麽附子所“溫”的就是相火。
但願世人無疾苦,何惜架上藥生塵!
編輯:(無念無烦)勐腊、
格物致知
責任編輯:元清
審稿:了塵山人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