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京城——最难忘却的老北京吃食 舌尖上的京城——最难忘却的老北京吃食舌尖上的京城——最难忘却的老北京吃食

舌尖上的京城——最难忘却的老北京吃食

“吃儿”是为北京小吃量身定做的词。梁实秋和唐鲁孙在他们晚年的忆旧之作里,都在字里行间追忆过各种老北京的吃儿,豆汁儿、灌肠、果子干、青酱肉、羊霜肠、豌豆黄、烫面饺儿、苏造肉……时过境迁,这些“吃儿”已经在我们的视线中慢慢消失,今天我们就说说炸肉火烧和青酱肉。

说到这炸肉火烧与我们平时吃的烤火烧不同,这炸肉火烧最关键的便是“炸”。而只要是油炸食品,就必然做不过清真!这一点,是会吃的人的共识。北京长期聚居着满、蒙、回、汉四大民族,潜移默化形成了北京特色的生活。所以北京小吃也就随之分为三大流派:满蒙宫廷小吃、清真小吃和汉民的大教小吃,而炸肉火烧就是其中清真小吃的代表。说到炸肉火烧,就一定得提一下“一品烧饼”,这是道宫廷小吃,是皇帝赐给当朝一品官员的点心。

炸肉火烧是一品烧饼的民间清真小吃版本。由于是清真,制作时改用素油,皮坯也从水面改用半发酵面团,而馅料则是牛肉和黄酱的搭配。下锅炸制后,外酥内软,汁多味美,黄酱浓郁,牛肉馅非常滑嫩。

据传,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对油炸制品颇为偏爱,于是清真的少数民族最擅长的便是油炸制品,在北京像炸肉火烧之外,还有炸回头、炸饹馇、炸三角等等,种类非常多,而且荤、素、甜、咸俱全,吃起来特别香。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老北京的青酱肉。青酱肉来自“猪肉杠”——过去老北京管卖猪肉的铺子叫“猪肉杠”。“猪肉杠”以东四一带的“猪市大街”最为有名,其中位于现在朝内菜市场把口的普云楼把青酱肉做得最好。普云楼是前店后厂,也就是带炉铺的猪肉杠,类似于天福号。卖不完的猪肉就直接放到黄酱缸里腌制,腌制的时间很长,一般都是寒冬时节开始腌,直到转年出了数伏才将肉捞出来洗净再煮制,方成美味。由于是用黄酱腌制,过程中有发酵的作用,黄豆的氨基酸进到肉里,而猪肉本身的蛋白质也同时降解,于是猪肉便有了鲜味,吃起来肥而不腻、润而不柴、酱香浓郁。所以这所谓的青酱肉,“青”就是什么都没有,“酱”就是黄酱,食材和做法都不复杂,只是这经典的美食最需要的就是静心等待。

1952年以来,由于时断时续的生猪供应困扰着酱制品行业,青酱肉也因此停产,所以至今也就失传了。

(转自中国网食品频道)

皇城根胡同串子微群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