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到啦!
这时要重视养生保健
衣食住行都不能忽略
这个节气
应该如何吃,怎么养生?
一起来了解吧↓
夏至重在“养心”
天气逐渐闷热,中医叫作暑热耗气伤津,会出现心烦、意乱、气短,然后口干舌燥,同时暑热多兼湿,人会感觉头身困重。这个时候主要是调心养心、清心除烦,可以用一些应季的食材。
宁心安神首推荷花,荷花全身均是宝。莲子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之效;莲藕生食有生津、行瘀止渴、除烦开胃之功;藕节有收敛止血之效;荷叶有清暑利湿,宁心安神之效,外出劳作之人经常头顶荷叶以清暑,亦可内服。
夏至三宜
1.吃面
夏至新麦已经登场,吃面也有尝新的意头。
夏至暑热难耐,机体营养随汗液流失,出现食欲不振。吃一碗清爽劲道的面条,刺激食欲的同时,还能补充人体所需淀粉、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面条以粗粮面和杂面为宜,其中绿豆杂面、荞麦杂面最佳。绿豆杂面可以清火;荞麦杂面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是小麦粉的3倍~20倍,为一般谷物所罕见,而其最大营养特色在于同时含有大量烟酸和芦丁,两种物质有助降脂。
2.食瓜
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瓜类大多清热利湿,有效补充热天流失的水分。
黄瓜、苦瓜、冬瓜、丝瓜、西瓜,都是消暑开胃、清火利湿的好选择。
3.清热
饮食应以清泄暑热为目的,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勿过咸、过甜。
同时,高温下人体出汗量随之增加,需加强补充水分,可以喝些绿豆汤消暑,但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的人群不宜多饮。
夏至三忌
1.暑湿
夏日炎炎气温逐渐升高,如果在高温下出现大汗、头昏、胸闷、恶心等症状,就要当心可能出现中暑。平时要注意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可以随身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以解暑。
发觉中暑,需要立刻离开所处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喝水休息,松解衣服用冷水擦身。
2.油腻
夏至时,人的身体由于气血外张,脾胃机能相对减弱,饮食应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避免大鱼大肉或高汤大补,以起到调理胃气、保养精气的作用。
3.倦怠
夏至时节高温高湿,人们体力消耗较大,常觉浑身乏力,提不起精神。
夏至以后尽量不要熬夜,避免心火旺盛。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睡好“子午觉”,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中午睡会儿午觉,来恢复体力。
夏至要注意情志调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之道也”。所以此时要使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不要动怒。要像万物需要阳光一样,对外界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忘记外界的炎热之气。
此时容易心烦意乱,可用薰衣草香囊,薰衣草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心烦不眠者尤适用。还可用药枕,由蚕砂、荞麦皮、夜交藤组成,比例为:2:1:0.5,以助安眠。还可做六字诀中的“呵”字。
适量运动早晚为宜
此时紫外线最为强烈,外出时应穿防晒衣、涂防晒霜或撑遮阳伞,以防止紫外线的照射,运动时也不可过多流汗,汗味道心之液,勿损伤心气,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运动。
夏至吃什么
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效,酸味能起到敛汗、止泻、祛湿的作用,可以预防流汗过多而导致耗气伤阴,有助于健胃消食。
中医有“夏吃瓜”“夏吃苦”之说,夏至后,有心火可适当吃一些苦瓜,能去暑热、增加食欲。
古代李时珍把红豆称作“心之谷”,既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可谓消肿利尿、补血、强心、健脾样样都行。
中医认为樱桃可以补心气,养心血。不仅使血脉能够畅通,还能温暖心阳。
桑葚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
编辑:朱少昱
资料:CCTV生活圈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