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国医研究院
即刻关注
大者,
乃炎热之极也。
“大暑”节气的由来
古书中曰:“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物极必反规律,从中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大暑(Greatheat)是一年中气候最热的节气,其正值二伏前后;在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大暑时节会经常出现40℃的高温天气。在这个节气雨水也比较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所以要注意防汛与防涝。《通纬·孝经援神契》一书曰:“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根据大暑节气的气候情况,有不少预测天气的农谚。如:近期的预测:“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的预测:“大暑热,秋后凉”;长期的天气预测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大暑三候
古人将“大暑”这一节气划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腐草为萤;
二候土润溽暑;
三候大雨时行。
”描述了每一候当中相对应的物候现象,就是所谓“候应”,包括动物的候应,植物的候应和自然现象的候应。
一候腐草为萤
《格物论》认为:“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有些地方亦有鬼火之称。在古代科学并不发达,许多自然现象不能被解释的情况下,只能凭主观意识推断和猜测。自然界的萤火虫大约有二千多种,分为水生与陆生两类,陆生的萤火虫其产卵于枯草之上,在“大暑”节气,萤火虫的卵会孵化而成虫,故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所变。在溪畔、池塘与湖边,那些感阴而枯的靡草,如一团乱麻缠绕着,不停地被流水浸润与冲刷。腐草堆里既潮湿又温暖,为荧火虫的卵创造了绝佳的孵化环境。闷热的长夏夜晚,腐草堆里诞生出了新鲜的小生命,幼虫长大变为成萤火虫,就能在盛夏之夜看到其在空中飞舞,古诗云“夜静疏萤数点流”,“草间流萤,半照古人之字”。夏日晚间享受着大自然奇妙的生机,正可以中止劳虑,调适身体,颐养生命。
二候土润溽暑
《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由于此时降雨多,土壤非常湿润,空气湿度大,环境温度高,农作物迅速生长。如果寄希望于夏季下雨来降温,那肯定会大失所望,因为气温很高时,地面的雨水会很快被蒸腾到空气中,热浪加上水蒸气,就把地面变成了大蒸笼。《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就是描述高温把地面上的水份不断蒸腾到空气中,湿度越来越大的过程。
三候大雨时行
《逸周书》曰:“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并指出:“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也是雷暴常见、高温日数最频繁的时期。由于大暑时节雷雨天气多,暑湿开始减弱,天气向立秋过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即说明大暑三候时,虽然降雨依旧频繁,但却不像之前那样蒸郁而闷热,故每次降雨后都会带来一丝舒爽。降雨能够带走空气中的热量,所以人体会感觉爽利许多。
大暑时节的民间习俗
斗蟋蟀
“大暑”时节,正是乡村的田野里蟋蟀生长最多的季节,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自古就有养蟋蟀,以斗蟋蟀为娱乐游戏的风俗。
吃“仙草”
广东的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还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仙人草、仙人冻、薪草、凉粉草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食药两用植物。南方几个省区还有田间栽培。仙草含多糖、色素、降血糖因子、β-谷甾醇等对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仙草味涩、甘,食性寒凉,有清暑解渴,凉血利尿之功。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福建厦门常见的消暑清凉食品。
“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自古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山东省枣庄市,不少市民在大暑这一天,都要结伴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去“喝暑羊”。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就是在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伏茶”水,具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一个便民的习俗,就是在伏天,村里的乡亲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的路人饮用。
晒伏姜
“伏姜”源自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把生姜切成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让其充分融合后食用。“伏姜”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常见病有奇效,并有助阳气、温暖保健之功。
送“大暑船”
在浙江沿海地区的居民又送“大暑船”的习俗,特别是台州地区渔村自古就有的民间传统,其蕴含的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在送暑的同时,也期盼给渔民保平安。送“大暑船”时,还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大暑节气学点养生知识不吃亏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又正值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历书》说:“大暑,斯时天气甚热于小暑,故名大暑。”大暑的热与小暑相比,更显得蒸腾郁闷。东汉刘熙的《释名》中解释: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外气又比较脏,故古人称之为“龌龊热”。大暑最热时,可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例如“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或于星斗满天之夜,大家聚作“感凉会”等,都是盛夏中生活的乐趣所在。而午后盼风雨欲来,山晚静听轻雷断雨,也别有一番清凉的诗意。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五脏属“心”,其味为“苦”,其色为“红”。夏季除了“热”以外就是“湿”,三伏天环境湿度较大,湿度越大人体热量散发越困难。人体心脏的生理功能在夏季也比较旺盛,“心”为阳脏,主阳气和血脉,气血旺盛才能运行畅达,发挥温阳作用。故在夏季应顺应四时养生的法则,以养心气为主。
大暑时节的饮食养生
从立夏开始到立秋为止,民间习惯上称之为“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进入夏季后,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上,这期间由于雨水较多,会感觉炎热和潮湿。中国民间素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之说。在“大暑”节气前后,除了暑气逼人外,旱涝与风暴等异常气候也会频繁发生。此时,暑湿之气易乘夏季的热天气温高,人体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乘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造成心气亏耗,故在大暑时节注意养生保健,对健康非常重要。夏季的饮食调养,应切记“清、凉、补”的原则。食用些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清新降火类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辛辣上火之物。夏季阳气在外,而阴气伏于内。胃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下降,故切忌贪凉而多食生冷。
大暑饮食要注意三点
1.大暑节气时,天气炎热,故要避免食用高温油炸与烧烤的食物。因油腻之品会阻碍脾胃运化;一旦脾失健运,人就容易出现烦躁情绪。
2.处于高温环境下的食物、容易滋生细菌与腐败变质,如果误食这些食品,就会引起腹泻。所以大暑时节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
3.大暑节气特别需要注意补充水分,要多吃些富含水分的蔬菜与水果。但要注意,已经切开与咬过的蔬菜和水果,要尽量一次吃完;不要放置太久,以免腐败变质,危害健康。
夏季饮食养生要灵活掌握
夏季养生应顺应四时养生法则,以养心气为主,但也不可绝对化。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只有找准自己的体质特点,才能有的放矢,达到理想的调理效果。
例如气郁质群体的临床特征是:体形偏瘦,常会情绪低沉,无缘故地叹气,并且会失眠。有关养生方法推荐如下:可以饮玫瑰茶、柠檬茶、金橘茶,或用干玫瑰花泡水喝,以达到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的目的。如水果金橘可以泡茶喝,也可以食用,同样能够发挥理气的作用;而柠檬茶则能改善抑郁情绪。就餐时可选择黄花菜、海带、山楂等具有行气解郁作用的食物,同时建议经常参加群体活动。
而特禀质人群的临床特征:一般往往有过敏体质,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等过敏,常见的症状有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咳嗽和哮喘等。推荐常吃些灵芝粉,可以有效预防过敏。夏季容易滋生细菌,要保持居室的通风和卫生。
痰湿质人群的临床特征是:体型大腹便便,入睡时鼾声如雷,平日里脑门油亮,易出汗且多黏腻,容易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这类人大暑养生推荐:常服冬瓜汤,冬瓜有利尿、祛痰之功,常食可以清热解毒。此外,还要注意控制甜食和油腻食物的摄入。
大暑节气要正确补水
夏季到了,人体排汗量增多,所以一天需要大量饮水,但喝水一事也颇有学问。第一是要定时饮水,不要感到口渴时才饮水。因为特别想喝水时,身体器官往往已运行在某种极限状况之下了。最好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不要喝放置时间过长的水,新鲜的开水不但无菌,还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等。储存时间过长,或自动热水器中隔夜反复重煮过的水,非常容易含有某些有害物质。在夏季,有些人大量出汗后,喜欢饮用冰水或冷饮,这虽然会带来一时的舒适感;但却会导致体表毛孔宣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余热在体内蓄积,就非常容易引起中暑。
大暑时节正值三伏天,暑气比较重,酷热会影响脾胃功能;会感觉食欲不振,粪便发溏,甚至出现腹泻、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有时舌苔也会出现黄腻,中医认为舌苔黄腻是体内湿热之气较重,中医称之为“暑湿证”。故大暑节气注意养胃,健脾除湿,对保持健康也非常重要。
大暑时节要多吃些“苦”味食品
中医认为“苦味入于心经,能泄热降心火。”苦味食品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甙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等作用,对脾胃运动能力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夏季应适量多吃苦味食品,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
《本草纲目》载:“苦瓜味苦,性寒,无毒。有除邪热,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鲜苦瓜剖开去瓤后,与茶同煎或冲泡饮用,可防治中暑发热;也可用鲜苦瓜煎水代茶饮,能消热止渴;鲜苦瓜捣烂取汁,开水冲服,可有效防治痢疾。苦瓜可凉拌生食,炒肉,烧鱼,清脆爽口,其能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消除暑热。
啤酒:
啤酒是人类古老的发酵饮料,被西方称为“液体面包”,其由三种原料(天然水、大麦芽、剑麻即啤酒花)发酵而成,是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它富含能量,富含氨基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啤酒有微微的苦味,具有健胃,明目、清热、解暑,利尿等作用,是有消夏功能的食疗佳品。
苦笋味苦,食性凉,具有祛暑解毒、健胃消积之功。可取苦笋适量,切片煎水代茶饮;或将苦笋切成丝与肉类同炒,此菜肴油而不腻,苦甘可口,味道鲜美。
蒲公英
蒲公英是我国民间常吃的野菜,其具有清热解毒、止泻,利胆,健胃,降压之功,食用的蒲公英是菊科植物带根的全草。取蒲公英嫩叶凉拌或烹调均可食用,多吃了也不会伤人,是大暑期间一味较好的食疗药膳菜肴。
茶叶:
中国人自古信奉
“茶为万病之药”
的理论。《本草纲目》称之谓:“茶叶苦而寒,清热解毒,利大小便,最能降火。”茶水是夏季清香爽口的天然饮料,也是健身防病的食疗良药。
大暑时节推荐的几种食物
吃点羊肉
夏季寒湿之邪易侵犯人体,所以自古有三伏天吃羊肉、喝羊汤,顾护脾胃阳气的习俗。《本草纲目》对羊肉的功能记载如下:“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说明羊肉可以温补脾胃。“吃伏羊”也是某些地区居民三伏天的饮食习俗,徐州地区民间素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
吃烧仙草和龟苓膏
夏季还可以适当吃些烧仙草与龟苓膏等节令食品。口感相似的烧仙草和龟苓膏,其实并非同种食物,“烧仙草”是用仙人草为原料做出来的凉粉,而龟苓膏的主要原料是龟板和土茯苓,口味比较苦。二种食物虽然都有清凉解暑的功效,但龟苓膏的效果更好。
薏苡仁粥
取薏苡仁50克,粳米100克。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左右,与粳米共置锅中,放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至粥成。其具有如下功效:健脾除湿,适用于脾虚湿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下肢水肿的食疗。
荷叶为睡莲科草本植物“莲“的叶片。其味苦、辛、微涩,食性凉。荷叶归心、肝、脾经,其清香升散,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头痛眩晕,水肿,食少腹胀,泻痢等证的食疗。荷叶可煎汤,泡茶,煮粥、煮饭用,每日取荷叶5~10克(鲜品15~30克)即可。荷叶绿豆粥的做法如下:荷叶10克、用纱布包好,同50克绿豆一起熬粥。荷叶莲子茶做法如下:荷叶10克、莲子10克,一起煮水代茶饮。
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茎叶。清凉芳香,食之清爽可口。薄荷味辛,食性凉,其归肺经与肝经。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痒之功,适用于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疹、皮肤发痒、胸胁痛等症的食疗。薄荷芳香辟秽,化湿和中,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腹泻等,常与香薷、厚朴、金银花同用。薄荷鲜用可榨汁服,既作为调味剂,又可作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清凉薄荷糕、薄荷糖、棕子糖、润喉糖等都含薄荷。见到的饮料有薄荷酒、薄荷茶、薄荷露、薄荷清凉饮等。如果单用薄荷,则每日可取3~6克,煎水服。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茎叶。味辛,食性平。入脾经与胃经。有有解暑避浊、化湿和中的功效。可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口腻多涎等,常配藿香、厚朴、荷叶同用。全草含挥发油1.5~2%,油中含聚伞花素、乙酸橙花醇酯和5-甲基麝香草醚,这些成分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本品内服,每日可取6~10克;鲜品可用15~20克,煎汤服用。
①夏季防暑:佩兰10克,洗净切碎,冲入开水泡10分钟,的功效。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头痛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
②用于疰夏(疰夏主要表现为夏季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消瘦、口渴等,以小儿多见。)的食疗之用:取西瓜翠衣(西瓜青皮)15克,乌梅、藿香、佩兰各10克,加水煎汤,代茶饮用时可加少许冰糖。
藿香味辛,食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其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用于湿浊中阻,胸闷不舒,暑湿倦怠,寒湿闭暑者的食疗,常与紫苏、陈皮同用;而湿阻中焦,脘闷纳呆之症的食疗,则常与佩兰同用。用于湿温初起的食疗,可配薄荷等同用。欲去口臭:则可以将藿香叶洗净、煎汤,不时噙漱即可。
①藿香叶粥:取鲜藿香叶20克,粳米100克。将鲜藿香叶煎汤,取汁200毫升左右备用;粳米煮粥至熟,然后加藿香汁煮沸即成。适用于暑湿脾弱者,此粥有化湿健脾,理气和胃,止泻祛暑之功。
②“红花绿叶”:将采摘的大片藿香叶洗净,晾干水分;甜豆沙里面放入一些松仁混匀,搓条下小剂。两片藿香叶间放入豆沙,做成夹心藿香叶。鸡蛋清在碗内用筷子打成蛋泡糊后,加入淀粉搅匀。锅里的色拉油烧至三成热时,将夹有豆沙的藿香叶蘸上蛋泡糊,放入温油锅内浸炸8分钟,其表层有白色软壳时出锅;淋去油后置于盘中,然后涂少许玫瑰酱在藿香叶面上即得。这就是我国明代著名的高档食疗菜肴“红花绿叶”。
紫苏叶
紫苏叶又称苏叶,《中国药典》记载,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之功,用于风寒感冒、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紫苏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类胡萝卜素、迷迭香酸、多酚、黄酮、紫苏醛、花青素和苷类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过敏、抗菌和抗肿瘤等功效。紫苏叶在美国、日本、加拿大和俄罗斯被视为美食,用于寿司、汤的配菜和包裹熟制食物。紫苏叶营养价值高,有特有的清新气味,又兼有药用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三款夏季养生去湿汤
夏季是从二十四节气的立夏开始,至大暑止,五行属火。小暑与大暑又称“长夏”,其在五行属土。虽然人体本身有内环境自稳定平衡调节功能,但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该自动调节功能有时也会出现偏差。中医时令食疗调理,就是为了纠正这种偏差。煲汤是食疗方法之一。喝些添加有以解暑升清的荷叶为食材的汤水或粥品,可帮助缓解肢体困乏,头脑不清等不适。要注意选择有清心降火、养心安神效果的食物,如:茯苓、菊花、金银花、荷叶、大枣、莲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西红柿、西瓜、香蕉、苹果等,都是具有祛湿、升清功能的食疗佳品。
①知母生地荷叶猪肉汤
(3人份):知母10克,生地12克,猪肉选择瘦肉,猪骨类250克,加水2000毫升,煲1小时,调味即可饮用。适宜平时常见口干、口臭、口舌生疮等人群饮用。一周建议服用2~3次。供平时烟酒量较大的人群选用。
②清热荷叶排骨汤
(2人份):金银花(蜜花为佳)10克,荷叶15克,夏枯草15克,排骨250克,加清水1200毫升,煲1小时后调味饮用。此汤适宜长青春痘的人群,但金银花寒凉性较大,不宜长期饮用。一周1~2次即可。
③马齿苋肉丝鸡蛋汤
(3人份):马齿苋(鲜品150克)干品50克,瘦肉丝60克,鸡蛋2个。马齿苋干品用水稍泡洗净,加水1500毫升,烧开15~20分钟,捞去马齿苋,下肉丝,鸡蛋拌成糊状,淋到沸汤中,调味即可。此汤属于滚汤型,也可以说是清汤,气味清新,新鲜的马齿苋还可食用,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
大暑勿忘“三宝”
乌梅是药食两用的干果,酸甜可口,功善收敛。其上能收敛肺气,下可涩止大肠,入脾胃又有开胃、生津、止渴之功,最为应季。
酸梅汤的做法
以乌梅、山楂、甘草、冰糖等食材为主,可适当加些陈皮、桂花同煎。素有体寒或脾虚之人,可用乌梅与生姜熬成梅姜茶,亦有防暑护阳之功。
西瓜也是大暑节气的防暑佳品,堪称“盛夏之王”。西瓜味甘多汁,清爽解渴,暑热盛时西瓜自然成熟而味道甜美,此时适宜食用。西瓜皮中医称之为“西瓜翠衣”,具有
热解暑、泻火除烦、降压等功效。故被中医界称为“
天生白虎汤”。
绿豆百合汤
取绿豆100克,入水煮开,炖至开裂;再加入少量粳米或糯米,小火煮熟。然后加入新鲜百合一两,煮片刻后加入冰糖,略煮至全部溶化后即可服用。
大暑养生重在养心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发,阳气最为旺盛。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活跃,根据养生原则应重在养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静心宁神度酷暑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暑热天气人体容易出汗,汗出多了就会伤心气。大暑时节特别要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暑热天外出运动结束后,一定要注意不要立刻饮凉水、吃冰激凌、冲凉、或吹空调等。
保持安静以养心
按照中医理论,季节和五行、五脏相互对应,夏季属火,对应的五脏为心;故如何“养心”就成为夏季养生的关键环节。《黄帝内经》夏季养生的原则是:“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要做到养心,就要热爱生活,让心静下来。闭目养神,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做打太极拳等缓慢的运动,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神经舒缓,心情舒畅。
睡眠充足以宁心
夏季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好了才有利于心神的宁静。大暑是最适宜睡午觉的时节,清代词人李笠翁有言:“午睡之乐,倍于黄昏,三时皆所不宜,而独宜于长夏。”由于暑气与心气相通,午时是心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此时休息一会儿,可以达到安神养气的目的。
大笑不止以开心
笑是精神愉悦的标志,民谚道:人开心时才会大笑。夏季气候闷热,血压容易升高,出现烦躁情绪,此时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情绪,体内脏器的生理功能也可以相互协调。
大暑即至,“未病先防”是关键
今年大暑节气从7月22日开始,大暑即指炎热至极,正处于平时所说的“三伏天”中,大约在中伏前后。按照中医“天人相应”之说,二十四节气天气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心理和生理上的改变。大暑热和潮湿双重气候特征,会耗伤人的正气,尤其对阳虚、气虚的人来说,难以抵抗酷暑,这时疾病就容易趁虚而入。在这个时节,调养身息尤为重要;大暑是冬病夏治的最好的时机,要顺应天时,坦然接受太阳的热力,做到未病先防,避其邪气。
此时,切记注意“防阴暑”:由于天气湿热,往往容易贪凉、久吹空调或过食生冷。湿邪侵袭人体主要滞留在中焦脾胃,造成暑热合风寒之邪,出现头痛、咽痛、身痛、神疲,腹胀、腹泻等“阴暑”之证。故不宜久居于有空调的室内,尤其是出汗后、毛孔张开之时,更要避免冷气直入肌理。所谓“夏练三伏”,就是要通过外出适度运动,加强机体水液代谢,让身体变得更轻盈。
大暑节气常备的防暑药
大暑节气,正值暑热蒸腾时期,外出时需备遮阳物品和充足的水,亦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丸亦可),十滴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的药品。如果发生中暑,应立刻转移到阴凉的地方,使用解暑药品。
【版权责任声明】本公众号非原创或转录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均标注作者或来源,相关资料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标注来源于网络搜集)。如无意中触及版权事宜,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本平台转载,或不应无偿使用的,请及时与本公众号(或责任编辑微信号:zouhaim007)联系,我们将立即予以进一步协商、修改或删除。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