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分三个物候:
一侯鸿雁来宾
”,天空中的鸿雁成群结队的往南飞,时而排成个一字,时而排成个人字,成为天空中最有代表性的秋天的符号。
二侯雀入大水为蛤
”,进入深秋,寒气逼人,雀鸟们都因为冷而躲藏起来,海边会出现很多的蛤蜊。古时候人们认为贝类蛤蜊的条纹和鸟雀很像,认为蛤蜊是鸟雀变的。
三侯菊有黄华
”,寒露尽了,漫山遍野的菊花一夜之间凌寒怒放。
习俗:
寒露时节,花草树木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
”。这个时节往往和我国传统的重阳节相遇。重阳节邀约亲朋,
登高远望
,看层林尽染。蛐蛐声响,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厚衣服了。南方此时阳光和煦,是出游的佳时。
赏花、垂钓
,不亦乐乎。
露养生
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条衰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现象。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
所以,要因时制宜,安排好日常的饮食起居,增强机体免疫力。
寒露时节衣食住行要注意什么?
寒露后注意脚部保暖,以防“
寒从足生
甘淡滋润之品
,即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睡眠充足缓解秋乏,“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鸿俱兴
积极外出
锻炼防病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保持良好心态,培养豁达快乐之心。
早晚及时添衣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饮食注意养肺润燥
秋季气候干燥,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应适当多进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物,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粥,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等。
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在这“多事之秋”,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时,缓解秋乏。注意劳逸结合。
特别是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适宜的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秋游登高远眺
寒露时节,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运动。
秋游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不仅陶冶情操,还可以借此抛开工作烦恼,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
科学泡脚,快活到老
人的足部离心脏最远,又离地面接触,故容易受到寒邪侵袭,“
寒从脚起
秋冬时节,天气寒冷,早晚都可以泡脚,驱散寒气、温暖全身,及时消除疲劳。
不过泡脚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2、体质虚弱和老年人,应缩短泡脚时间;
3、晚饭后一小时才可以泡脚。
三个“1”
1碗羊肉汤
羊肉性属温热,可补虚劳、祛寒冷、温补气血,特别是炖羊肉,最为滋补。
另外,羊肉加冬瓜、萝卜、豆腐等,不仅能润燥清火,平衡寒热,还助除膻味。
1套保暖衣
秋冬保暖有个穿衣口诀:内贴中松外收口——内衣贴身,中层宽松,外套防风。
1杯暖身茶
寒露时节,秋季天气转凉,人体的生理机能也开始减退,很多人会出现体寒、手脚冰凉等症状,不敢吃冷的东西。
喝茶性较温的红茶,温补不伤胃。既可以御寒暖身,还可以养胃助消化、预防感冒等疾病。
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宜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每天晚上可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朝盐晚蜜
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使用艾灸对准神阙穴(肚脐),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
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等。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山药既是中药,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其维生素的含量是大米的数倍,矿物质中钾含量极其丰富。
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与人体内的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脾,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芝麻,《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内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健脾胃、利小便、和五脏、助消化、化积滞、降血压、顺气和中、平喘止咳,可治神经衰弱,抗衰老。芝麻广泛用于食疗: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余的。
栗子又名板栗,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国外被誉为“人参果”。原产我国,在古代被列为五果之一,常为贡品。栗子自古就是药食两用的佳品。栗子性温,味甘平,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功效,主治反胃不食、泄泻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筋伤骨折瘀肿、疼痛、瘰疬肿毒等病症。
《名医别录》说:“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适当养胃
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注意情绪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不要憋尿
寒露节气不少人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觉前会喝不少水。但是这样一来,夜尿的频率就会增加。一些人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觉到了尿意,由于嫌起床较冷,常常下意识地憋尿继续睡,这其实是非常不健康的习惯。
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长时间储存在体内,含有细菌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就易诱发膀胱炎。而高血压患者憋尿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寒露送秋凉,问候暖心房
深秋之景是萧条,掩埋在土壤准备御寒的一颗颗躁动不安的种子,为了来春的“露”土仪式,安静地厚积中。
秋凉心不寒,气温越冷,关心越暖。
趁着节气的温馨提醒,趁着寒露天转凉,小天叮嘱大家莫忘加衣裳,心情随时充满阳光!
强烈推荐关注TA们
获取更多福利
文章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