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不少人都会祭祖扫墓和春游踏青。医学专家提醒,人们在清明扫墓和春游踏青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健康,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以免让意外扫了兴致。
扫墓:谨防悲伤过度引旧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时节,由于触景生情,不少人在祭扫时悲伤过度引发旧疾,各医院接诊的尤以心血管疾病复发或加重的患者居多。专家对此提醒,冬春交替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期,心血管病患者祭扫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后,注意防寒保暖,要备好应急药品并有亲友随同前往,要多提醒自己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
专家介绍说,每年清明节期间,医院都会收治多例因祭扫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患者,其中不乏青壮年。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寒冷刺激,时下正值春寒时节,早上气温相对较低,而心血管功能对温度的变化最为敏感,一般早上6点到10点正是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时间;二是劳累,会加重心脏负荷,尤其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易诱发疾病;三是情绪激动,扫墓时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这样使得心肌需氧量骤增,容易激发心脏血管痉挛,进而导致心肌梗死和猝死等恶性事件发生。赵鹏建议,尤其既往有心脑血管病患者,清明节祭扫时应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悲伤和情绪激动,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此外,许多在外地的人也会赶回老家祭祖,旅途中还要预防“车厢综合征”和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发生。“车厢综合征”是指车厢里空间狭小,长时间不活动,保持同样的姿势会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缓,容易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脑溢血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建议乘客多起身活动、伸懒腰、常换姿势,可以转转脚踝、踮踮脚尖,还可从下到上按摩下肢帮助血液回流。多喝水,也能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此外,车厢里的空气不流通,加上车内湿度低,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被削弱,很容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要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在回家前要注意休息、别熬夜,旅途中多喝白开水;上下车要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老人、小孩等抵抗力较弱的人可戴上口罩,预防感染;还要多注意个人卫生,可以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纸巾。
另外,春季又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抑郁,诱发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后人们不要过于悲伤,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踏青:当心“旅游病”缠身
清明假期,赏花踏青成为不少人的出游选择,专家表示,清明节前后正是花粉传播的时期,花粉飘浮在空中,被过敏体质的人吸入体内后,容易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及全身发痒等过敏症状,一定要加以防范。
春天百花争艳,空气中的花粉、灰尘与细菌等物质飘落在皮肤上,经光照射溶解后被皮肤吸收,敏感性皮肤的人就会诱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花粉症、桃花癣、丘疹样荨麻疹、颜面部复发性皮炎等是春季常见的皮肤病。因此,张主任提醒,在花粉季节,有过敏史和敏感性皮肤的人要尽可能少到户外活动,避免接触和吸入花粉,特别是在有风的天气,更不宜长时间在户外停留;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不要随便去闻花草;外出时要带口罩或面纱进行防护;有过敏史的儿童不宜任其在草地、落叶很盛的庭院或森林内长时间逗留玩耍;外出回家后用清水洗脸可将落在脸上的花粉、灰尘洗去,减少发病的机会。有过敏史的人,可事先口服抗过敏药。
春游踏青还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不喝生水,尽量不要在路边小摊吃东西,不生吃蔬菜、海鲜、肉类。出行前可适当服用维生素B6和止泻药,以防吐和泻。在海滨城市食用海鲜产品时,一定要挑干净新鲜的食用,吃海鲜时和刚刚吃了海鲜后,不要饮用冰啤酒、冰水和冷水,以防发生腹泻。自备一些常用药物。出游最好随身携带小药箱,内放常用药。如各种感冒药、止泻药、止血药、解热镇痛药、消化药、外用药以及眼药水、滴鼻液、体温计、创可贴等。注意增减衣服。到与居住地气候差异较大的地区,要注意增减衣服防感冒。
此外,清明小长假期间,各省高速公路将实施免费通行,让很多人选择自驾游。自驾游的人除了注意行车安全外,驾驶者还要防止长时间驾车引发的各种病痛。每年小长假刚结束时,都会有因自驾游而患病的人到医院就诊,其中不少人患的是腰肌劳损、颈椎病、下肢肿胀、视觉疲劳综合征、前列腺疾病等。
自驾游中每次驾车的时间不宜超过两小时,每天驾车不能超过8小时,因此最好结伴而行,交替开车保证充足的精力。长时间坐在车里,可能出现下肢肿胀,医学上称为“旅行者水肿”。因此,不仅司机要注意休息,其他乘车人也应常变换体位,也可用手从上往下进行下肢按摩,帮助血液回流。建议司机驾车时臀部尽量靠紧椅背,上身挺直,双肩放松,膝盖略屈高于臀部,这些都是有利于脊椎的驾驶姿势。
饮食:注重清补预防感冒
专家说,清明在春季的六个节气中排第五,可以算得上是由春季转为夏季的一个过度时节。在由寒转暖的过程中,清明时节逐渐寒少暖多,伴随部分天气阴雨绵绵,气候相对潮湿。饮食宜清淡,应定时定量,限盐,补钾,以清补为主,多吃时令蔬菜、水果,以防上火。可多吃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益肺;多吃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芝麻、紫菜等,不仅能养肝,还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为防病打下基础。在饮食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少吃“发物”。所谓“发物”,是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而清明时节也是多种慢性疾病容易复发的时候,有慢性病的人就要忌口,少碰易“发”的食物。
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不建议及早换春装单衣,以预防感冒。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一般来讲,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此外,清明是高血压的易发期,运动宜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如太极拳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