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中医药文化
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杂病不生”,秋分过后,早晚的风都变得凉飕飕的,又到一年
“秋冻”
时了。
秋冻这件事,并不是没有道理,也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过渡到寒冷的冬天,但是却有很多小伙伴,秋天冻着冻着反而是把自己给冻病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其实呀,秋冻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冻错了搞不好还会引起更多疾病。冻对了才能守护健康不生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秋冻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秋冻?
看看街上的小年轻,明明已经是秋天了,却还是露大腿露肚脐,美名其曰“秋冻”,到底什么是秋冻呢?
秋冻,顾名思义,其实就是秋天来了,不要着急加太多厚重的衣物,应该适当的冻一冻。那为什么要秋冻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秋天天气渐渐转凉,我们身体里的阳气也由升发转为收敛,所以我们的肌肤也处在一个疏泻和缩拢的的交替之际,这个道理有点儿类似于热胀冷缩。秋分过后,外界虽然天气转凉,但是还没有特别凉,尚在人体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这时应该适当的接受一点冷空气的刺激,这样能够提高抗寒能力和应激能力,等到冬天真的来了,就不会那么容易生病。
这三个地方,记住别冻!
但是呢,秋冻也是有讲究的,不是说穿的少就叫秋冻,也不是说哪儿哪儿都能冻。身体上的有三个地方,冻不好反而会引起疾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哪三个地方不能冻!
秋冻别冻头
秋冻首先不能冻头。
在中医里,头是诸阳之会,经脉中的阳经全部都汇集在头部,而且五脏之精气,也皆上注于脑。秋分过后,天气转凉,风邪寒邪要是侵袭了头,就很容易损伤阳气,诱发各种疾病,最典型的就是头晕头痛、感冒,还可能会引起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问题。
秋冻别冻腹部
秋冻第二个需要注意不能冻的地方就是腹部。腹部是我们脾胃所在,而脾胃又说喜暖畏寒的主儿,要是腹部受凉,就很容易气血瘀滞不通,从而起因脾胃的各种问题,比如说胃痛、拉肚子等等。
秋冻别冻脚
脚是我们全身上下离心脏最远的部位,也是最怕冷的一个部位。本来血液想要流经脚部温暖脚部就需要走比别处更远的路花更大的力气,如果这时候再不好好给脚保暖,搞所谓的“秋冻”,反而会得不偿失,让寒邪侵袭身体,导致着凉感冒等问题出现。
秋季保暖方法
1、按摩印堂穴
秋分过后不宜冻头,而是应该注意头部保暖。那么怎么样给头部保暖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帽子啦,选择那种可以盖住前额的帽子是最好的。另外小伙伴们也可以通过按摩印堂穴来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增强头部的御寒能力。
位置:印堂穴位于在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的指腹点按。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2-3分钟,每天2-3次。
作用:印堂穴是腧穴之一,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着凉头晕、头痛,可以通过按摩印堂穴来改善哦!
2、红枣干姜暖胃茶
材料:大枣20g、干姜15g、陈皮6g、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大枣、干姜和陈皮洗干净,大枣掰开,然后加300ml冷水浸泡30分钟,再加热煎煮20分钟,最后加入适量红糖煮5分钟即可。
分析:大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干姜能够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陈皮则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红糖可以补中缓肝、活血和瘀。此茶不仅能够温暖脾胃,还能益气燥湿,很适合秋天喝,脾胃虚寒的小伙伴也可以常喝哦!
3、花椒艾叶生姜泡脚
材料:花椒20g、艾叶30g、生姜20g、水适量。
使用方法:先将花椒、艾叶、生姜用纱布包裹好,然后根据自己所需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并放入药包煮20分钟。熬好的花椒艾叶生姜水,放到45℃左右就可以用来泡脚,每周泡1-2次。
作用:花椒入脾、胃、肾经,可以温中散寒、除湿和杀虫止痒;艾叶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生姜有祛寒、温中等作用。用这个方法泡脚能很好的祛寒气、除湿邪、温补阳气,同时还能改善手脚冰凉和脚气问题。
秋分过后,秋凉来袭,虽然说“秋冻”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过渡到冬天,但是也要注意秋冻的方式方法,不要盲目秋冻,头、腹部、脚这三个部位千万别冻着,保暖才是关键!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并已授权,未经许可请勿擅自使用。
◎郑重提醒:本号提到的方子,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切勿盲目试用,由于每个人身体有差异,是否适合请找医生诊治开方,擅自使用者责任自负。
既然在看了,就点一下吧!!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