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平凡
但就是有那么一批人
用他们的行动
让生活变得不再平凡
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三好五美”
各位王集小伙伴们,
他们的名字你一定记得!
他们就是王集镇第二届
“三好五美”新乡贤,
他们早已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现在,
王集镇第三届“三好五美”
新乡贤评选来了!
为进一步宣传该项活动,在全镇形成向善、向上的氛围,为建设“美丽、活力、健康、公平”的大王集注入精神动力。在第三届“三好五美”评选活动来临之际,除继续评选“好支书“、“好媳妇”、“好婆婆”,“最美教育工作者”、“最美环卫工”、“最美职工”、“最美村干部”、“最美村民”各一人,新增两个“突出贡献奖
,以此奖励在新型农民集中区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
前期通过群众推荐、自我推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最终确定候选人33名。
(注:网络投票数占总票数的30%,最终结果由王集镇“三好五美”新乡贤组委会综合评定。
哪些人,哪些事,
温暖着你我?
谁是你心目中的“三好五美”,
赶紧来为感动你的人物投上一票吧,
用行动为他们打CALL!
投票期限:
即日起至2019年3月4日0点
每个微信号只能投一次
王集镇第三届“三好五美”新乡贤
候选人事迹
“三好五美”之好婆婆候选人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好婆婆——夏同英
夏同英,今年75岁,住大王集社区位前组。平日里这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待人热情,乐善好施,持家有道,团结邻里,爱护晚辈,婆媳关系相处融洽,邻居公认的好婆婆。
她有着传统妇女的纯朴善良。用自己全身心的爱,言传身教,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温馨的气氛。她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在家,家中的一些体力活也只好落在了两个儿媳的身上。每当看到两个儿媳劳动后满脸的汗水,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她每天都早早做好可口的饭茶,等儿媳她们回来一起吃,孙子孙女上学、放学也由她接送,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她就把全家的衣服都洗的干干净净。几个孙子孙女也都照顾的健健康康,两个儿媳妇在她的感召下,也都很孝顺,通情达理、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孝敬长辈,逢年过节两个儿媳都给老人买些补品,送件新衣服。
夏同英看到两个儿媳既孝顺又懂事,心里总是高兴地不得了,逢人就笑哈哈,见人便夸:“俺家的两个儿媳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啊!”邻里在羡慕的同时,也真实的回答她:“这完全都是你这个好婆婆带出来的,俺得向你们学习”。是的,夏同英的表率作用,也正在影响着整个位前组,也可谓是新时代的楷模,在她的先进事迹感召下,会有更多的好婆婆,好媳妇涌现出来。
社会需要和谐,家庭需要幸福,一切美好是人们的向往,相信在不久的日子里,一切的美好都将成为现实。
好婆婆——吴友侠
吴友侠,大吴村人,今年62岁,未上过学,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没有兄弟姐妹,家中父母把她留在家里,帮他找了位上门女婿。
吴友侠婚后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好日子不长,在孩子不满十岁时,丈夫因病去世,家里犹如天塌一般。是她用孱弱的身体在苦苦支撑着这个不完整的家,上面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下面有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教育。劈柴,挑水,做饭,种地,养殖等等都离不开她,心中的苦楚,身体的劳累,生活的艰辛,精神上的折磨,无时不袭击她。度日如年的她时常掩面而泣,在最美好的时光都是与泪水相伴。她给女儿成了家,培养儿子上了大学,儿子不负家人对她的厚爱,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日子渐渐有了盼头,无奈父母相继病重,她倾尽了女儿对父母的爱,给了无微不至的照顾,看病,洗衣,做可口的饭菜,陪伴……
吴有侠儿子娶妻后,对儿媳更是疼爱有加,她把儿媳当做女儿一样看待,她总说:“儿媳妇是父母的心头肉,人家父母把女儿养大,白白送到俺家,俺可捡到了大便宜,怎能不珍惜呢!”吴友侠的儿媳怀孕后反应很大,脾气有时候变得焦躁不安,作为婆婆的她深知女人这一特殊时期(情绪不稳定,有时候很任性),她总是细心照顾,常与她聊聊知心话,宽慰她的心情,从来没有生过气,红过脸。儿媳妇也很通情达理,经常夸婆婆比妈妈还细心周到,还会反过来安慰婆婆不能老是这样宠着她。
好婆婆——李素英
李素英,女,1944年11月出生,汉族,睢宁县王集镇鲁庙村人。与千万个天下母亲一样,她是一位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但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识大体,顾大局,她用自己的爱让这个17人的大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她用“通情达理、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理念持家,在当地群众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好婆婆年轻的时候必然是一个好媳妇,李素英从王集村嫁到鲁庙村王家已经53年了,这53年来她们夫妻之间举案齐眉,从未红过脸,远近闻名。她忙完家里忙地里,照顾完小的照顾老的,善待自己的公公婆婆,妯娌间和睦融洽,真真正正做到了一个好媳妇,好母亲应尽的职责。
在孩子们心目当中,李素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严、贤、慈、善就是她对子女言传声教的永恒教材。在教育子女上要求严,她要每个孩子必须走正道,求上进。在生活上崇尚节约,勤俭持家;在工作事业上必须勤恳认真;待人要诚恳、亲善、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必须是子女们的必修课。在她的一片良苦用心之下,她的儿子、儿媳们都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品行,都学会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家风,现在也都事业有成,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实践证明,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儿媳谈心、解开心中的疙瘩。儿媳高兴的说:“是我婆婆教育的好,尊老爱幼头带的好”。在儿媳的嘴里是:没有我婆婆的一身示范和对我们的影响,就没有我们这么和睦可亲的一大家子。王家三个儿媳,妯娌情如姊妹,对待婆婆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关爱有加;现在的两个孙媳妇也是对奶奶赞不绝口。每年的春节、中秋节都是王家的“团圆日”,远近闻名,三家大小17口人围在两位老人身边,吃饭喝酒,唱歌跳舞,打牌助兴,快乐开心,其乐融融。孩子们说:凡事不要只想自己,要多想想他人。妈妈爸爸对爷爷奶奶的孝顺,言传身教,对我们影响很大,生活在这个和谐美满快乐的大家庭,我感到非常幸福和满足。
爱家人也就是爱自己。孩子成人后可她自己却从不愿麻烦儿女们,她说,孩子们大了,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干,我只要能动弹就不应耽误他们的时间,让他们把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事业中去。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生操劳的她,本应该像其他的婆婆那样在家安享晚年,可是她却不愿意闲着,总是尽力帮助她们,做好坚强后盾。
她不光持家有方、教子有术,而且和邻里的关系处理得也很融洽。村里的人们说起她也一个劲的竖大拇指:那可是好人哪!她从没和人吵过一次嘴,骂过一次架,邻里谁有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在村里谁家遇到农忙、红白喜事来请她帮忙,她都有求必应,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先去帮助别人,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得失。乡亲之间,妯娌之间,生活上遇到困难,她都尽力帮助;村里的妇女们聚在一起常说,没有这个好婆婆,村里就没有婆媳关系这么融洽的好风气,就没有这么和谐的村庄。多年来,她通情达理,持家有方,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迹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的爱让她的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好婆婆——周祥荣
周祥荣,女,今年58岁,住王集镇田河村东五组,她平时最老爱幼,邻里相处和睦,几十年如一日,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没有多少文化,但是能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传统美德,她和丈夫三十多年来从来没有红过脸,早年公婆在世,她孝顺公婆是大家公认的好儿媳妇,她经常和别人说尊敬老人是我们年轻人的义务,人人都有老的时候,我们现在孝敬老人既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也是教育下一代,将来应当怎样去做一个孝顺的人,她是这样说的也是做的。
她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都说婆媳之间关系非常难相处,但是她和两房儿媳妇相处如同母女,儿媳之间在她的教育之下相处亲如姐妹,她和两房儿媳之间从来没有红过脸争吵过,遇到事情她都心平气和的和她们沟通,她总是说将心比心,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儿媳好她也自然就会孝顺你,她说我虽没有女儿,两房儿媳妇就是我的女儿,她大儿媳妇家是外地的,离父母很远,她就像亲生母亲一样去呵护她疼爱她,让她感受到亲生的母爱,两房儿媳在月地期间不能做饭,洗衣服,她都是忙着给她们洗衣服做饭忙里忙外,从来不说一句怨言,她说儿子女儿儿媳妇都是一家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媳妇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尽管没有养育之恩,将心比心你对她们像亲生父母一样疼爱,她们也会像对待自己亲生母亲一样开孝敬你的,她的两房儿媳妇也经常对别人说,婆婆对她们如同亲生,她们也要像亲生母亲一样来孝敬她,
她不仅是一位好婆婆,而且也是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只要是村委会安排集体修路,保洁费和一事一仪费用她都是在第一时间第一个把钱交到组里,积极响应村两委的号召,她在邻里相处之间也非常和睦,热心帮助别人,谁家要有婆媳之间发生矛盾的,她都主动上前为她们化解矛盾,在她的影响之下我们村原来不少婆媳之间关系不好的户,也都得到了改变,她是远近公认的好婆婆,也是全村所有婆婆的好榜样。
“三好五美”之好媳妇候选人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好媳妇——余书花
余书花是卜吴村人,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是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但认识余书花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由衷的赞美她,贤惠,孝道。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承美德。面对邻居的夸赞,她总是微笑着说:“我只是在尽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在家庭生活中,她支撑家庭,孝老爱亲,是持家有道的“贤内助”。刚嫁入夫家一年左右,丈夫去了新疆打工,一去就是十几年,没有回来,二十多年来,瘦小的身材,既要照顾公婆,又要照顾年幼的二子,种了近二十亩的地,天天起早贪黑,特别是农忙季节,连饭都顾不上吃,拼命的干,邻里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闲暇之余她家中还养了两窝老母猪,给猪打疫苗,处理猪粪,打饲料,里里外外都是自己一人扛着,没叫过苦,没叫过累,公爹婆婆逢人就夸,这辈子值了,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
在促进社会和谐的道路上,她不让须眉,奉献友爱,是行走着的“宣传员”。在本次拆迁过程中,余书花主动找到村干部,积极响应村干部的号召,主动搬家,主动拆自己一砖一瓦建造的房屋。说服邻居亲人也积极参与拆迁当中来,给大家表率作用,这个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儿子的眼里,妈妈总是没日没夜的忙,但是妈妈却是我最好的老师。妈妈虽然是农村普通的妇女,却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从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教育着子女。在她的影响下,儿子从小就充满着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喜欢的零食,儿子总是先送点给爷爷奶奶常常,平日里主动帮助爸妈照顾爷爷奶奶,给他们洗脸洗脚,剪指甲,从不嫌弃。寒暑假里,写完作业,就去帮助妈妈割草,打饲料喂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校里组织给困难同学捐款捐物,儿子从不吝啬,总是积极的将自己攒下来的零花钱捐给那些比自己更需要的人。
人们常说: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余书花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默默地为家庭付出着。她没有豪言壮语,不会高谈阔论,但是她朴实,勤奋,能吃苦耐劳,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奉献精神,将这个平凡的角色演绎的有声有色,让平凡的生活变得流光溢彩,成为人人羡慕的最美家庭。
好媳妇——周雪梅
周雪梅是峰山村八组人,嫁至本村六组李家。她从小心地善良纯朴,团结邻里,从而形成个人比一般人超前的美德。由于母亲虚弱多病,初中毕业后就被父亲要求回家务农,以便增加家庭收入,来培养两个年幼的妹妹上学。从而减轻父亲的思想压力和重担,来共同维持家庭的经济负担,由于她心灵手巧,不光农活比一般人干的出色,就连2015年镇政府主办的舞动乡村,她参加学习班也表现出是个能歌善舞的好角色,被村妇联主任李连萍称赞是工作和学习上的好帮手的首选人才之一。每当村部来人跳舞或春节前后文艺宣传队来村慰问演出周雪梅都是第一个送茶水、杯子,热心招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2016年4月23日下午,刚处理好家务农活的周雪梅准备下地干活,忽然身上手机响了,来电是自己70多岁的婆婆,接通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妈有事吗?雪梅你赶紧到我家,我看你爸吃过饭一个劲的肚子疼,脸冒汗,可能得了急症,雪梅闻说,骑上电动车立即赶到公婆家,一看爸已经吃不住了,站都站不稳,全靠婆婆扶着,她二话没说立即拨通120急救车,10来分钟救护车赶到,她招呼邻居周为井、王长春帮助抬上了救护车。婆婆问道:孩子,你要把你爸拉到哪医院,她立即告诉医生,司机说:别上镇医院了,上县人民医院吧,并转过身拉住婆婆的手说:家里可有钱?婆婆说:有,是你爸准备打柴油的5千元现金。好先拿着检查住上院再说。就这样爸爸的胃出血得救了,脱离了生命危险,而后她又从自家拿了2万元交了住院压金。不到一个月,前后才20多天公公李成民就得到了康复。公婆二位老人感激地说:雪梅这孩子对待我们比对她自己爸妈还要周道!真是我们的好儿媳、好儿媳呀!
2017年夏天,自家嫂子陈爱皊给在打花生除草剂的时候,不慎将邻居张勇种植的玉米打中毒100多株,连两天没到这百来株玉米全部枯死掉,张家知道后和她嫂子发生争吵。周雪梅闻讯后,第一个到现场查看,并说服嫂子承认错误,赔偿损失。让她说句热心话,别让人家生气了,错就错了,做人要讲理性、道德,学会换位思考。在周雪梅的说服下,嫂子终于向张家承认错误,并当即表示按照实际死亡株数赔偿,周雪梅怕有反故,又找到了包组干部村调解员程玉印同志如实反映两家的矛盾纠纷,在村干部的耐心调解说服下,她嫂子愿意在秋收时经村干部面如数赔偿张家的玉米棒。就这样两家和好如初。
周雪梅凭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种植了十多亩地,还养了40多头肥猪,3头母猪,而丈夫却常年在外跑车,基本上一点也帮不上忙,她的双向收入高达每年4-5万元,除供养两孩子上学外,每年两人还能积蓄7-8万元,成了全村小有名气的小能人。
好媳妇——朱红
朱红,女,45岁,王集镇尤庄村东李组人。她为人忠厚老实,邻里和睦,特别是对待公婆更是细心入微。自从结婚以来,从未和邻居吵过仗,和公公、婆婆绊过嘴。2015年公公和婆婆相继得病,公公得脑血栓,说话不清楚,走路不正常,后因脑血栓复发,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都是朱红精心照顾,端屎端尿,没有叫过一声苦、一声累。更没有怕脏,2016年3月,由于病情加重不幸去世。2016年2月,婆婆和公公一样,得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整天卧床不起,虽然有胞兄弟,但嫂子精神失常,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家中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丈夫只能在外打工来维持家庭生活,照顾婆婆的事都落在朱红身上,为了更好地照顾好婆婆,朱红让在外地打工的丈夫回家给婆婆的房间里装上空调,夏天不能让热着,冬天不能让冻着。她每天都给婆婆洗脸洗脚,端屎端尿,不怕脏、不怕累,夏天每天都要给婆婆洗澡,让婆婆的房间里、身上无异味。天气暖和,朱红还把婆婆用轮椅推出来晒晒太阳、和邻居在一起座座、聊聊天。由于是脑血栓,身体不能动,说话也说不清楚,朱红只能根据婆婆的口型来判断说话内容,有时不对,婆婆还会生气,不吃饭,但她从没有怨言。但她从不叫苦叫累怕脏,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2017年11月,病情恶化不幸去世,有人问她:你心甘情愿这样做吗?她说:人人都有得病、都有老的时候,他们从小把我们养大,到老了、得病了、不能动了,我们应该全身心投入赡养他们,让他们过好晚年。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朱红照顾公公婆婆的事得到众多群众的好评,给周边的群众树立了榜样,被称之当之无愧的好媳妇。
好媳妇——李杰
李杰,女,28岁,王集镇庄楼村二组人。娘家是河南省驻马店市。2008年千里迢迢嫁入庄楼村,与本村周贺喜结连理,夫妇恩爱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她用这十年时间诠释“孝”和“爱”的传统美德。自从走进庄楼这个村庄,走进这个农家小院,她吃苦孝道,努力尽好一名妻子、媳妇和母亲的责任,是远近闻名的好妻、孝媳、良母。
李杰在平常生活中的感人事例很多,或许大家觉得只是平常生活中一个不能再平常的,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但她身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给我们传递的是尊老敬老,互助互爱的良好风气和正能量。多少年来,她用实际行动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坦荡的情怀,诠释着一个农村媳妇的博爱、仁慈、善良的美好形象。
自她走进这个家,与公公婆婆关系处理的极为融洽,从没与公婆高声说过话,更没有红过脸,只是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她还常对公婆说:“你们不要舍不得花钱,不要自己老受屈,想买啥就买,多吃点好的,把身体照顾好,就是我们的福气。”一个8口人的大家庭,因为家里老人多需要照顾,每年最多能回娘家一趟。其家庭除需赡养公公、婆婆外,还有80多岁的老奶奶及60多岁未有成家的大伯。李杰对婆家老人很是尊重和孝顺,丈夫常年在外务工,自己成了赡养老人的主要力量,每到换季时节就会主动给公公婆婆奶奶大伯置办新衣,还时常到集市给年迈的奶奶买些营养品及年轻人喜欢吃的零食哄老人开心。公公婆婆种大棚比较忙,家务全是由李杰打理;对家里大大小小的琐事从无怨言。4年前小儿子出生后因为人口太多大伯提出带奶奶分开过,作为媳妇的李杰坚决不同意认为奶奶年事已高,大伯也60多岁了,平日里连大伯的衣服都是李杰帮助洗,这样一分开以后两位老人衣食起居肯定不方便;并当场承诺以后不光是奶奶就连大伯的赡养任务也由自己与丈夫承担;邻里乡亲纷纷为李杰竖起大拇指。18年5月,婆婆腿部关节炎疼痛无法正常行走,李杰每天坚持给婆婆揉腿,公公下地干活不在家时,全是李杰将婆婆背到饭桌前吃饭,饭后再背到床前,在李杰的精心照料下,婆婆2个月后就基本康复了,邻里对李杰评价是年纪不大孝心可贵。李杰作为90后这代年轻人,是“百善孝为先”的代表;
温馨的家庭,是幸福的源泉。李杰情系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农村妇女的优秀品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三好五美”之好支书候选人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好支书——朱辉
朱辉,男,现任王集镇大营村支部书记。该同志在进入村委会以来,从计生工作做起。在短时间内让全村的计生工作有了很大转变并得到了上级肯定。2014年得到了全村群众认可担任村委会主任,在担任主任期间,积极主动与各位下派兼职支部书记配合开展村内工作,与三位下派兼职支部书记相处非常融洽。工作踏实苦干,认真负责,每天一次或者多次往返现居住地庆安镇与王集镇。在推进村内各项工作的前提下针对大营村村情民意提议要以改变民风和稳定入手抓发展。为了更好地为大营父老乡亲服务和改变大营面貌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减少超市营业额损失和解决家庭和谐矛盾每天凌晨起床去县城进货,并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政府各类会议和入村开展工作,数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有好多人问他你这一天二十多块钱工资可够你来回跑烧油的他只是一笑而过。朱辉书记说既然接受这份重任和信任就要有责任和担当,虽然我们不能做到最好,但是优秀是我们的目标。虽然我们能力有限,但是我们要全力以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年担任大营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以村为家,坚决与党委政府保持一致,全力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严格要求两委同志转变思想,坚持工作第一,感情第二,所有事情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再考虑,在职期间全面分析测评两委成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对个别同志进行调整,充分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极大程度提高两委成员工作和服务效率。该同志虽然年龄很轻,工作经验不足,但是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总结经验,不断摸索,时刻严格要求,并且以身作则带领两委成员全力为本村发展服务。始终坚信只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能力可以慢慢培养,只要大家全力以赴,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好支书——周会连
周会连,男,1965年7月生,中共党员,1992年退伍,后一直在王集镇计生办工作。2006年6月,因工作需要,从镇计生办调任马浅村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团结和带领村两委人员,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较为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村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村风民风得以根本好转。
自任马浅书记以来,带领村两委人员化解村级原有债务100多万元。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资产逐年提高,现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互助合作社,盈利逐年增长。村集体树2000多棵,村集体土地(400余亩)收入逐年增加,扶贫项目(3栋猪舍)盈利可观。2018年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300万元,集体纯收入28万元,村互助社及村公共账户,现金50万元。2019年村集体纯收入超过30万元。
在做好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也做好村级发展和服务群众基础工作。村党委面对原村部建成时间久,面积小,已远远不能满足为党员群众活动和服务的需要,多方筹资80余万元,于2015年建设面积达630平方米,高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及升级标准示范村卫生室,极大地方便了党员群众,凝聚了人心。马浅村有13个村民小组,土地5800亩,故黄河贯穿村中心,睢北河沿村而过,两岸土地高低不平,易旱易涝。上任以来,带领村党委人员和群众梳理沟渠3000余米,新架和维修桥梁6座,田间灌溉井40余眼,确保了全村地块多年无严重积水,粮食丰产丰收。自筹资金铺设了5.7公里村内外水泥路,部分村民小组户户门前铺设水泥路,村内排水管网600米,公厕两座,极大的方便了村民出行。由于该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带领村两委,不分昼夜,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确保故黄河拓宽及324省道2.49公里工程顺利实施,带领村两委人员,化解各种民事纠纷,促进村风民风转变,村干部和群众关系融洽,多年无越级上访群众。各项工作取得群众谅解和支持,同时保证质量,全面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好支书——宋广斌
在王集镇,提起宋南村党支部书记宋广斌,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人老干劲足,大伙儿都佩服;一身正气做表帅,为民造福不图名。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宋广斌给人们的印象。
宋广斌,男,1958年2月生。自1984年任职,35年以来,工作踏实认真,兢兢业业,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本着求实务实的原则,精心谋划全村经济发展,以村为家,心系百姓,千方百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特别是近年来为村民办了许多实在事。为解决村里水系及村民行路难问题,他带领村民开挖田间大、小沟5000余米,铺设水泥路面3000余米,复垦土地600余亩,河旁、路边植树15000余棵。特别是在宋南村集中居住区新农村建设中表现尤为突出。2017年春天农民集中居住区旧村庄拆迁前期,宋广斌同志利用广播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等,广泛做好政策宣传,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并和村“两委”一班人深入农户家中调查、摸底、动员,从而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拆迁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成。用他自己的话说,全村1007户,每户登门一次就得1000多次,何况有些户要上门2次、3次,甚至更多。六组宋军兄弟俩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80多岁老母亲守家,二孙子神经不正常,是拆迁“难缠户”。宋广斌不厌其烦,先后不下于50次上门耐心细致做工作,最终签约。2018年2月18日拆迁签约开始,仅用4天时间,签约达95%以上。为做表帅,2018年3月18日,他自家的二层楼房第一个倒下,在淅沥的小雨中,广大村民诧异了,书记的房子能拆?我们的房子有何理由不拆?!在他的影响带动下,至6月30日,全村共拆迁房屋1007处,拆迁率达98%以上。2018年8月中旬,小区破土动工,现在小区1148处二层小楼的地基全部完成,己完成40栋的整体结构,一层建设完成70%,二层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建设速度突飞猛进,工程质量前所未有,让人啧啧称赞。
对党忠诚,以身作则,处处为群众着想,不顾个人得失。拆迁中曾几次患病都沒住院治疗,只是随便吃点小药,从未影响工作。全村涉及街面房有20余户,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对此,宋广斌除亲自上门做工作,还利用人脉关系,打通“梗阻”,顺利完成拆迁。坚持原则,一身正气。对人、对亊公平、公正,不偏不袒,一视同人。面对极个别人的恐吓、威胁,宋广斌敢于担当,不畏惧,不怕报复,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了: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用自已一身正气,压倒了邪气。
为保证工程质量,宋广斌同志不分昼夜地巡视在工地上,每天至少跑二十华里,他双脚磨了许多血泡.从不叫苦叫累,“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愿得新居千万间,为民造福终无悔。”这是宋广斌同志的人生格言。正是这一人生格言,让宋广斌同志为宋南村人默默奉献了许多,正是这一人生格言,让宋广斌这位老支书为宋南村人创造了千秋万代的业绩。
“三好五美”之最美村干部候选人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最美村干部——李明高
李明高,男,卜吴村人。提起李明高,那可是老少皆知,虽然是老二组的组长,但是全村人都知道是个好干部,今年61岁,工作近40年,十几岁当过集体组的计工员,后来当上二组的组长,这一干就是40多年,这40多年都是默默的付出,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不怕苦不怕累,脏活重活他都干,我们村都承认是个好组长,为人处事也好,工作也好都很认真,本人经常说:要干就好好干,要不干就不干。一辈子都这么说:可以说是一位好组长。不管老二组哪家有困难他都第一时间去帮忙,特别是这次拆迁,李队长可以说有多少天没吃过一顿饱饭别人都不知道,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刚开始拆迁,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说闲话,死活不愿意拆迁,他天天给群众做工作,讲政策,讲居民集中居住的好处,小区环境的优美,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环境。不分白天昼夜的宣传,挨家挨户的开导,自己开车带群众去高党参观,群众看到高党建设的那么漂亮,有百姓大舞台,有幼儿园也有超市,环境又那么优美,出行都是水泥路,加上李时小区的改造的那么美好,在他的带领下群众也是动了心,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多数群众给予新农村居住理解与支持,但是,自己胞兄弟大哥思想不通,经过李队长耐心的开导,你是我兄弟,你不支持谁支持,经过李队长细心的劝导,胞兄弟大哥终于理解并支持拆迁。在他们兄弟的带领下,其叔兄弟先后带头签约,并且帮助其他群众房子的搬迁,外姓人也非常感动,在李队长及其家人的带动下,全组97户人家52天全部拆完,一户不剩。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位村干部需要像他学习,学习他顽强拼搏,忠于职守对党对群众尽忠尽职的精神。
最美村干部——周伦
“为了青山绿水,奉献青春,洒下汗水终无悔”这是王集镇洪山村民委员会主任周伦的口头禅。
周伦,男,45岁,洪山村人,现任洪山村民委员会主任。是2018年村民推选的村主任。自任职以来,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鲤鱼山改建工程,村支部安排他主要负责此项工作,围绕路通、水通、居民住处通。清除门前屋后一切障碍物,他夜以继日,吃了不少苦,费了不少劲,为达到统一标准、统一安置、统一模划、统一政策,实现一山、一水、一泉、一湖,动了不少脑筋。群众工作不是好做的,个人观点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他和村干部到各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点带面,以户带户。周伦同志思想过硬,工作极为负责,改建关健时候,曾经两个礼拜设有回家看一眼,把家中超市和经营的农副产品销购都放在一边。为鲤鱼山改造,他舍小家顾大局,自愿拆掉自家价值10多万元的房屋,深受村民一致称赞。
周伦同志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人性格耿直,大公无私,工作起来不知疲倦,时常加班工作到深夜12点。并能和父老乡亲打成一片,不知底的人看不出他是一个村干部,不管夏日酷暑,还是冰天雪地,工作再繁忙,任务再重从不叫苦。半年来他日渐消瘦,由原来160多斤,下降到130斤。半年多来,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这般精神来源于村主任职责和党和人民的重托!由于周伦同志的付出,加上全村干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鲤鱼山庄被命名为徐州市首批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第三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
最美村干部——张云侠
张云侠,男,今年69岁,赵集村二组人。2009年春,赵集村一、二两个小组开始种植大棚,面积约300亩。他作为村里一名干部,具体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与大棚接下了“情缘”。
大棚种植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一定技术。一开始许多农户不懂技术,他便一户一户给予指导,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种植户。为跑销售,他自费跑到宿迁、济南、徐州、常州等地,考察市场,花解销售纠纷,从不要报酬,用于跑销售的差旅费每年都要花去2、3千元。种植大棚户有时遇到困难,行情不好时,他给群众耐心做工作,叫他们坚持种,并在品种选择、管理要点、行情预测上下功夫。为了鼓励村民坚持种植大棚瓜菜,他把种大棚和种一般农作物作比较,一亩大棚的收入要比10亩一般农作物的收益还要高,使大家放弃了弃棚单一种粮的想法,2018年秋季大丰收,一栋大棚纯收入达2万元左右。
近十年来,张云侠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赵集的大棚园。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天不去大棚心不安。2013年汛期,200多个大棚泡在水里,连续两天他一夜没有合眼,带领种植户排水抢险,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赵集村发展大棚离不开他,种植户把他称为“播撒致富种子的人、贴心人!”他这种为农服务,甘愿付出,不计报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受赵集村民的钦佩和赞扬。
“三好五美”之最美村民候选人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好村民——宋崇辉
宋崇辉,男,1969年7月生,王集镇柴埝村人。2018年8月3日下午大约5时40分左右,“救命啊!快来人啊!有人掉河里了!”一阵急促的喊叫声打破了夏日傍晚的清静。“不好,有人落水了!”此时,正在河南岸50米远处花生田拔草的王集柴埝村民宋崇辉立马意识到有人落水了,循声望去,见河北岸有两个女孩在拼命叫唤比划,容不得考虑,宋崇辉快步如飞,迅速绕过大闸,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事发地点,发现距离河岸3、4米远处深水中,有两只小手在摆动,头尖时隐时现。时间就是生命!宋崇辉顾不得脱下衣服,“噗通”一声跳入水中,极速游向落水者,并一把拽住其一只手,另一只手拼命拨开水面,冒着生命危险,用了大约近2分钟时间,终把落水女童救上岸。
事后,宋崇辉也有些后怕,殊不知他的水性也不好,况且闸塘水深4米多。直到8月5日被救女孩家人带着礼品和现金到宋家感谢,被其家人婉拒,村民们才知道此事。宋崇辉冒着生命危险救人于危难,且不张扬,他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学习和传扬!
最美村民——唐善芝
唐善芝家住葛段村葛二组,他为人善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家庭和睦,邻里友善。
2015年的夏天,阴雨连绵,大水把通往吴庙村的个别路段基本冲坏,唐善芝看到路人通行不便,于是就联系拉砂石的货车连续拉了两车石子,自己出的材料钱,自己又把路铺好,出钱出力的义举让人为之感叹。
2016年的春天,葛二组通往庄里面的道路是蜿蜒曲折,阴雨天更是不能下脚行走,对过往行人车辆极为不便,通过群众自发修条直路,铺设砂石。本来是与她毫无牵连的事情,当他得知后,未与家人商量便赞助了200元用于修路。葛二组的乡亲们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这样的热心好人甚是少见。
她平时为人善良,在2017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她看到一个饥饿难耐的流浪人,于是她把人带到了自己的家里,炒菜做饭给那个流浪的人吃,等人吃饱喝足后并叫车把人送到车站回家。
在2016年的8月份,她的邻居戈树春家里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噩耗,戈树春的二儿子戈海峰患上了骨膜型恶性肿瘤。戈树春全家人都瘫了,手术费用巨大,本就不富裕的家一时是拿不出那么多的钱,亲戚朋友都借遍了还是没有凑足治疗费用。唐善芝从常熟回来后主动捐献了2000元,她不仅自己捐献,还带动其他人捐助。在她的活动带领下大家捐献了20000多元。虽说不是很多,可对于戈树春一家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温暖人心。戈树春对此感动不已。
常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7年12月份,戈树春的家属谷九艳在太仓务工期间患上了肺梗阻,在太仓住进了医院。春节已至,他们全家人都未回家过年,当唐善芝得知此事以后,赶紧让自己的孩子用微信转账的方式又给戈树春转去了1500元。后来谷九艳病情稳定,戈树春回家亲自向唐善芝道谢,表达帮助之情。后经戈树春向邻里说出唐善芝的善举,大家才知道她做了善事。
唐善芝以前所在的工厂是生产抽水电机的,在工厂里久了就学到了很多关于电机的技术。周围的邻居家有电机坏的,都会找他帮忙修理,她从来都不收取费用。
按照唐善芝的话说:我们要是都积极向上,多做好事善事,社会肯定会想春天的花儿一样美丽漂亮,社会和谐,到处充满阳光。
最美村民——陈宜怀
陈宜怀,67岁,洪山村人。他是一个文化人,对新生事物接受快,有超前意识。改建鲤鱼山工程,他顾全大局、识大体,损失最大。两座大中型养猪场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门前一个养羊场占地300平方,补偿费用了了无几,但从没有任何异议,两处养殖厂同时拆除。对于拆迁,他说:“凡事都得有人带头,只要能为老百姓办好事的,请领导放心,我决不拖后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陈宜怀同志不仅在改建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而且在改建施工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立下汗马功劳,大多数项目工程都是他负责的,因为镇里领导和村干部对他很放心,老百姓对他佩服之至。他的所作所为值得大家学习。
最美村民——沈晓东
沈晓东,男,40岁,沈庄村七组村民,自学校毕业以来长期在外打工。虽然挣点钱但心一直在家,因为家里还有年过七十的老人,因此自2016年决心回家创业,他看到村前屋后、田头、地沟道路旁边都是被村民丢弃不要的杂草,庄稼废弃的秸秆,有的被人点火焚烧,有的被雨雪沤烂,到处流黑水臭水,这样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损失,对村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他就和爱人王春风商量,创办回收杂草的草料场,将村民用不着的、不要的柴草、麦草、豆草、花生秧、玉米秸等所有的草类按每斤0.15元的价格回收进行加工处理。比较好的加工成饲料,送往饲料厂、养牛养羊等饲养场当饲料,次的送往发电厂当原料。自2016年开始创办,直至今年已成规模,仅今年就投资近贰佰万元,机械十余台,柒拾万元。占地五十余亩,回收杂草百万吨,招二十余人,整天不分白天昼夜的干,忙个不停,估计今年利润也在五十万左右。不过确实也忙,收草旺季,连饭也顾不上吃,从早到晚,哪怕是半夜十二点,只要你草到,从不拒收,更没有压价,四面八方的百姓都踊跃前来出售,深受村民的好评。
沈晓东这种大胆敢干创业的精神既解决了资源浪费、废物利用,又整治环境,美化了村庄。这种创收利民之举获得了我们村领导和村民的认可,并一致推选他为当今的最美村民。
最美村民——吴荣
吴荣,女,王集镇杨集村人。生活中有许多的好人好事值得我们去学习,正是这些好人好事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我们身边有很多的人,他们虽然做的是点滴小事,但是传递给这个社会的却是一股正能量的暖流,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善。
下面就跟大家介绍一位我们身边的人吴荣。吴荣是我们杨集村10组普通而平凡的农村家庭妇女。她聪明伶俐,从小喜欢读书,但是命运多舛,幼年丧母,家里抚养三个孩子的重担落到父亲一个人的肩头,让本身就生活困难的家庭举步维艰。年幼却懂事的她,初中毕业主动弃学,回家帮助父亲一起分担家庭重担,不仅做家务农活,照顾年岁已高卧病在床的爷爷,而且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
1988年吴荣嫁于本村十组,婚后她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每天忙农活,做家务,照顾孩子。十几年如一日为家庭付出。由于生活所需,她的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她自己在家里承包了二十多亩的土地,风里雨里干着繁重的农活。不仅如此,婆婆因病卧床,她一天三顿送水送饭,家里最可口的饭菜总是紧着老两口吃,自结婚直至两位老人年龄大相继离世,对两位老人悉心照顾,从无怨言。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孩子怎样做才是孝,以自身的力量做榜样。
吴荣的善良不仅体现在家庭里,在邻里之间她总是热心肠的给予乡亲力所能及的帮助。听说谁家有事外出不方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她知道后一定会帮助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的吃喝。多年来和乡亲相处特别好,别人家发生矛盾,她知道后总是会从中调和化解矛盾。
2014年冬天,夜里鹅毛大雪,邻居忽然生病,家里丈夫外出打工不在家,情急之下找到她,她二话不说,穿上衣服,顶着风雪,把病人送到王集医院,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治疗,而她自己被冻得感冒了。邻居康复后对她表示感谢,她笑着说:“没什么,远亲不如近邻嘛”。
去年春节过后村里一户全家常年不在家,回来过春节时孩子的母亲不慎把腰弄伤,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年初两个孩子开学要回去,丈夫送两个孩子回去妻子无人照顾,吴荣知道后,主动找到他们家,要求照顾病人。就这样她每天变换着口味给病人做饭送饭。直至病人康复。像这样给予他人帮助的事她做了不计其数,对于别人是莫大的帮助,而她却说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
生活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些小事做起,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我相信我们温暖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村庄,一个社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爱传递,让生活更美好。
“三好五美”之最美环卫工候选人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最美环卫工——许友云
许友云,男,73岁,李时村人。虽然身体做过肾切除手术,但是他勤劳朴实,为人忠诚,待人厚道,见人打招呼,总以笑脸相迎,自从他干清洁工以来,对美丽乡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每天早起晚归,风雨无阻地坚守自己的岗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所负责的片区,从未被查处过,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称赞和领导的肯定。
在他所管辖的片区,无论是腥臭的粪池边或养殖场附近的垃圾,他总是毫无怨言地帮农户打扫的干干净净,有一次在结冰的河塘中,他去捞塑料袋时,一不小心滑到河塘中,衣服全湿透了,家里的儿女埋怨他,责怪他,不叫他再干啦,他严厉的说到:“干什么,讲什么;干什么样的事,没有意外?”他的这一番话说得他老伴满眼含着泪帮他脱掉湿衣服。
在节前节后,或者夏秋两季的农忙时,许友云同志经常帮住户家收集家中的私人垃圾,还时常把路边养殖户的污水收集起来,拉到湖里浇庄稼,既保护路面清洁,又使庄稼增产。在他的带动下,他片区的不少养殖户都学会了变废为宝。
许友云同志工作认真积极,有一次雨后路滑去上班集中的途中,不慎翻车,脚面缝了四五针,但第二天仍然坚持上班,片区经理见状后,劝阻他休息几天,他虽然点头,但是仍然坚守岗位。
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友云同志一直做正面宣传,主动带头签字拆迁,不仅给自己的儿女做思想工作,还给左邻右舍带了个好头,深受当地的干群的好评!
最美环卫工——崔德玉
崔德玉,男,80岁,王集镇鲁庙村人。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清早一开门,门前总是干干净净,村庄环境明显变化,道路干净了,屋前屋后都没有垃圾,就连厕所附近都不像以前一样臭气熏天了。
崔德玉觉得,环卫工作虽然苦,但一身汗水换来一片清洁,他感到这是世上最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支撑他干好环卫工作的不竭精神动力。露天垃圾积存多,夏天远远就有一股恶臭味。他带人赶到现场,第一个挥锹走过去,一下下地铲起垃圾。从中午12点一直干到下午5点多,终于清除了这个死角。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会受自然情况的影响。初春的积冰,夏季的积水,秋季的落叶,冬季的除雪,都会给清扫工作带来许许多多的困难,处理不好或不及时、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清扫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就会给广大居民带来生活、出行不便。为了保证保洁的质量,为了让全村人民能有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他善于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的提高清扫工作的基本技能,现在他负责的路段是本村的交通要道、主要干线,也是经常受检路段,在历次检查评比活动中,从没给村处里丢过分,几年来他的出勤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清扫保洁质量达到了“七净六无”的标准,经常受到领导和同志的好评。
崔德玉的儿媳患有癌症,昂贵的医疗费,让他这个一家之主倍感煎熬、受尽苦楚。他对待儿媳仍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虽然不在儿媳身边照顾,但他为了儿媳的病从不吝啬,医疗费用他愿意出,生活费用他愿意付,因为他知道,他还有孙子要他儿子儿媳养育,他听医生说儿媳病情有所好转,激动的痛哭流涕,抓住医生的手对医生是千恩万谢。心中托举的石头瞬间落在了地上,但他的脸上却悄悄地爬满了皱纹,粗糙而又黝黑的皮肤嵌着一双满眼血红的眼睛,实感疲惫,就这样的脸上终于泛起了安慰的笑容。
崔德玉用踏实的工作,证明环卫工人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每到村里有红白事的时候,崔德玉都会来到他负责的区域附近巡查,发现垃圾后就立即拿起随身带的扫帚清理垃圾,他会给办红白事的农户多放几个垃圾桶,让他们有足够投放垃圾的地方,还交代家主们如果还有需,尽量联系他,他会安排。他还时常会拉着大垃圾桶一家一家上门,让群众把家里余留的垃圾都放到大垃圾桶里,给大家提供更多方便,这样一来大家便养成了习惯,即使崔德玉不上门收垃圾,大家也不会将垃圾乱丢。崔德玉说只是希望大家以后能对环卫工人多一点理解和支持,也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家里美了,村庄也就美了。
他对工作勤勤恳恳的态度和对村民的包容、大度,深受村民敬佩,在大家心里他是一个热心人,是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实人,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
最美环卫工——孙加华
孙加华,男,今年70岁,苏塘社区人,自西场组拆迁入住集中居民区之后,经推荐和研究任小区的保洁工。
他作为一名保洁工人,不计报酬,而且工作积极负责任,服从物业管理,特别对社区内公共设施出现坏损现象,主动修理维护,无论是雪雨天都挡不住他那种热心劲。最令人感动的是每天四点多钟就起床按所规定的区域进行清扫,居民看在眼里,他没有一天不脱棉衣。他说过一句这样的话:“身为保洁员,必须起早,晚清扫会给居住户造成污染,影响村民的卫生。”他心中想着大家,难能可贵。
他忠厚老实,不奸不曹,秋天翻晒花生,抢收大豆,复垦地拾石头,流转地外栏栅安装,池塘外围栏制作,那真是处处领先到位,从未向村两委讲条件,提福利。
有几次因患重感冒,利用家属用小电车老两口齐伙同干,广场、马路、辖区,什么时候搞好之后才去医院挂水,吃苦在前,至今,整个小区无垃圾死角。
今年春节,姚吾龙、王茂怀、孙加强等几处住户下水道堵塞,无法排污、臭气熏天,反映到物业办和村两委后,根据实地情况,立即进行舒理,孙加华同志自报奋勇,想方设法,用水泵抽污、亲自下管道,不顾浑身的粪便,换下水管冻烂的接头和堵住的污物,使几农户过上舒心的春节,使之村民无不为之感动,人人拍手叫好,个个放心满意。
最美环卫工——田敬朋
田敬朋,今年70岁,家住王集镇田河村东田四组,原东田村退职老干部。2014年开始做村里一名保洁工,并负责本村保洁员组长职责。
在大家眼里保洁工工资低,又脏又累,不被人看重,当时我们村找了不少人做保洁,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都是干了一段时间不愿意干了,在这缺人之际,田敬朋决然站出来,自告奋勇担负起保洁员职责,并担负起我村保洁组长职责,多年来如一日,不说一句怨言。
在他的带动组织下,我们村保洁工工作走人正轨,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自负责一片,每逢保洁公司举行重大脏乱差任务突击时,他都将几名保洁员集中在一起进行统一行动,他总是冲在前头,以身作则,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默默无闻,认真负责,无怨无悔。每天在我们村各个地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不论严寒酷暑,从不脱岗。节假日期间,别人都能休息过节,而他仍然坚持在岗位上。在他和几名保洁员的认真负责,辛勤努力下,彻底改变了我们村过去那种垃圾成堆,有色垃圾满天飞的脏乱差局面,同时受到上级政府和广大村民一致好评和认可。
每逢年初开春之际,青草开始发芽,他都自愿掏钱买除草剂,亲自背药桶,组织保洁员把我们村内所以道路两边,进行除草清理,每年要清理两到三遍,确保本村内路面内外整体环境卫生清洁。定期到村部内外打扫卫生,确保村部内外环境整洁。
除了一心负责好本职的保洁工作,邻里相处也非常和睦,主动为邻里调解矛盾纠纷,只要邻里间发生矛盾有求于他的,他都主动到场,为他们解决问题,多年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受到全村老百姓的好评,只要提到保洁员田敬朋的,没有不为之点赞的。
最美环卫工——吴建平
吴建平,男,吴庙村人。自从任村级保洁员以来,他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家都知道保洁工作是一项繁琐地劳动,卫生刚刚打扫干净,一会又出现脏乱的现象。吴建平不怕麻烦和辛苦,坚守岗位,随时打扫,他所负责的片区全天都保持洁净和明亮。
每天早上六点钟他都会准时拿起扫帚,骑上自己的脚蹬三轮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乡亲们都说,吴建平这人太实在,村庄里的每一个角落不一定处处都打扫到,何必这么认真,把工资混到手就算了,能糊弄过去就行了,吴建平说,俺可不挣那“昧心钱”,再怎么说俺也得对得起上面给的工资,把村里打扫的干净了,乡亲们住着舒服了。在村庄内打扫的过程中,不忘每一个细节,不落下每一个死角,地上的塑料袋,纸片,烟头,枯枝落叶......都被他一一捡起。
吴建平同志每年除了法定节假日之外,不论是阴天下雨下雪从不缺工,年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特别是阴雨天,道路积水,是他主动排除积水,道路两旁被雨水冲坏的地方,随时修补完整,以便群众的出行安全,虽然吴建平今年刚过50岁,可是他的身体条件不好,前几年的车祸留下了后遗症,走路不像平常人一样,就是这样的身体状况,几年来每天均是早出晚归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特别是夏秋两季,道路两边长满了杂草,为了不影响村容整洁卫生,他便自己掏钱买除草剂,将道路两旁的杂草清除,除草剂打不到的地方,他便拿镰刀割除,春夏秋冬四季,不论是庄内道路,还是乡村水泥道路两旁,整年都保持清洁亮丽。使百姓们全年都生活在干净卫生的环境当中,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村其他几位保洁员,以他为标杆,均兢兢业业地做好本片区的环境卫生工作,由于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时间的脚步渐渐远去,岁月留给吴建平的是粗糙的皮肤,新生的皱纹和带伤的手,但他依然信守:这是我的工作,我要把它做好。这就是他把自己的汗水热情挥洒在村庄卫生保洁上的一位村庄美容师。
“三好五美”之最美乡村教师候选人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最美乡村教师——朱恒太
朱恒太,1940年7月生,大营村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睢宁师范。从事教育工作38年,先后任王集镇大营小学、姚庄小学、尤庄小学校长。在校长任上的他,竭力做好一个好校长必须做好的三件事:抓实教学质量,对外沟通协调,对内谦和待人;退休后发挥余热,继续奉献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情。
在任时努力做好三件事:一是狠抓教学质量,打造育人为本的素质课堂:朱恒太校长任职期间带领教导处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健全校领导每日巡课制度,杜绝私自调课、空堂、占课等课程管理违规行为。打造优质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他带领全体教师开展了说课、上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赛课活动,还与周边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每学期开展同课研讨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很多老师开始崭露头角。校本研究是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他与老师们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展校本研究,精心编撰了《童年童趣》校本课程。二是对外沟通协调,构建安全稳定的平安校园:优化办学条件。受客观条件限制,学校师资严重不足。他多次向教育办反映学校的师资现状,在他坚持不懈的诉求下,上级领导终于为学校化解了燃眉之急,并将在当年暑假为学校选调教师。保障师生安全。为了给学校求创造一个安全的办学环境,他多次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工夫不负有心人交通局在学校门口的主干道两端安装减速带,设置了警示标志。三是对内谦和待人,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他以谦和待人的心态与老师们相处共事。因此,老师们不会忘记每年暑假,他和同事们一起整理校园、与教师磨课到子夜、以校为家,早出晚归的一幕幕。由于劳累过度,经常头晕耳鸣,疼痛难忍,学校的其他领导、老师力劝他到医院诊疗。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不碍事的,如果我走了,这么多的事情,我放不下心啊!还是等到暑假再说吧。”
他很喜欢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没想到这句诗还成了他人生的写照。他光荣退休以后,“退而不休”,“常回家看看”,为大营小学的发展和兴盛献计出力。积极承担学生校外安全监督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义务参与大营小学与家长、社会连接的桥梁相关工作,及时向学校反映家长、社会诉求;广泛宣传学校的的各项教育工作,极力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及社会的支持……在2016年大营小学“两奖一助”筹备相关工作中出言献策,做了不少工作,堪称教师的楷模。
最美乡村教师——朱超
朱超,男,56岁,中共党员,1983年2月怀着一颗对教育事业火热的心走上了三尺讲台,这年这月,他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乡村小学,这所学校就是南柴小学,该校房屋破旧,低矮,办学条件简陋,连吃饭的地方也没有。可是,他到那之后,没有说什么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当时他教二年级语数,包班。工作量很重,可他总是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干着。每天起早贪黑,晚上还得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一直要批到九点半之后才能休息。后来,学校领导看到他这样孜孜不倦地对待工作也就从心眼儿里喜欢他,对他照顾有加,他也更加努力。学生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当地群众赞不绝口。就这样,他在南小学一干就是五年半。
1988年8月,他被调到柳林小学任教,一到学校,校领导就安排他代六年级的语文。那可是他第一次代这么高年级的课啊。为了教好学生,他首先去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查找资料。然后再去上好每一节语文课,课堂上他做到精讲多练,抓住重点,突出难点,面向每位学生,不让每位学生掉队,最后他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认真辅导,经常让学生做一些试卷。这样一来,学生成绩明显提升。到学生毕业考试时,他的班级学生成绩在全乡排名中获得第二名。领导给予了肯定,群众竖起了大拇指。
就是由于他的教学成绩突出,1990年8月,教办任命他做柳林小学的教导主任。在柳林小学他又做了六个春夏秋冬。现在他还记得,当时他班有一名学生名叫李兵,他成绩不太好,他就悉心地给他辅导,直到他听懂能会为止。就这样,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李兵的成绩上去了,后来他考取了初中,考取了中专,现在,他就分配在他们苏塘卫生院工作。现在,他有时候就想;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责任和作用有多大啊!如果当时他稍微对他放松一点,也许李兵现在就不能做一名医生。
2003年8月30日,由于工作的需要。他被调到马浅小学任教,同时兼任学校副校长,代六年级的语文,班主任。可谓是工作量很重。虽然这样,但他仍任劳任怨,以身作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知不觉地,他代了10年六年级语文,十年里,他教的每一年的六年级学生毕业考试,他班语文均分成绩都在镇里数一数二。
在马浅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多次获奖。从2007年到2009年连续三年被镇教办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2年至2015年连续四年被县局和教办评为优秀班主任等。
2018年9月,他又被睢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睢宁县教育局共同评为优秀园丁。
现在,他仍在马浅小学任教。虽然已年过半百,但他仍要发扬“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继续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把教育工作做得更上一层楼。
“三好五美”之最美职工候选人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最美职工——谢超
谢超同志,中共党员,现王集镇残联理事长,从2007年到王集工作以来,从事基层党务工作和为残疾人服务工作。十多年来他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镇党委、政府所安排的工作任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及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评定为“优秀”。2010年在秸秆禁烧工作中被评为县级先进个人、2011年在建党九十周年被中共睢宁县委评为“优秀党员”、2012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他坚持学习来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政治修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以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在2018年党员发展时,他整理出的发展党员预审阶段报送材料清单被县委组织部党管科参考和借鉴。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谢超同志原则性极强。按组织原则办事、按政策办事、按制度办事是他的一贯工作作风。在2010年和2013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时,有的村个别党员存在家族观念,到组织科要来查看全村的党员信息和不按正常程序转接组织关系,他婉词拒绝并做好解释工作,确保了该村的正常选举工作。贯彻党员发展“十六”字总要求,把质量关放在第一位,对拟发展人员严格考察,从2013年起在全县率先到公安等部门征求意见,从源头上杜绝有劣迹的同志进入党组织。
平时工作中谢超同志总是热情服务,耐心周到,对于平时有党员和群众到组织科办理转组织关系的手续和咨询问题时,从不为难,总是及时办好手续和解答问题,对于有的党员来查找陈年档案,他不怕因单位合并等原因带来的难以查找档案的麻烦,也不顾那陈年档案发出的难闻气息,耐心为其查找。在机构实名制信息采集过程中,针对部分离退休同志身体多病、行动不便的状况,和另一位同志主动到县城等地上门为10多位老同志采集信息和照片,受到了老同志们的夸赞。
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他真心服务,关心弱势群体,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形式,灵活性十足。该镇地域面积较大,村子较多,最远的村到镇政府有四十里之遥。残疾人在办理残疾证申请时,要带身份证、户口本和二寸照片。而常常有的人不是忘记这样就是那样,按要求需要材料齐全才可以申请的。当他看到残疾人朋友不便的行走,对具体负责办理业务的专职委员说:“我们真正方便于群众”,总是先让填写好申请表,再交待好需要补充的事项。在涉及到给残疾人办理补助的时候,不强求工作进度第一,但要求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2012年在办理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助时,多方通知,确保不让任何一个残疾人机动车错过申请补助机会。王集镇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了32名同志,在全县各镇上报人员最多。
最美职工——张效南
张效南,男,1989年4月出生。2013年考取睢宁县王集镇洪山村大学生村官,2016年考取睢宁县公务员,现任职于王集镇工业服务业科员兼庄楼社区支部书记。不是睢宁人的他,舍弃了小家的安逸,选择了王集的大家,牺牲了休息的时间,换来的是工作的快速推进。
工作中他一直秉持着“争面子”是一种境界,“一切立足于实,一切立足于干”。立就要立准,干就要干成。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他带领工业办公室积极招引培育江苏嘉胜石油科技有限公司从家庭式小作坊,发展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突破了我镇大工业的空白。利用嘉胜公司现有平台资源紧抓市场,拓展上游产业链,招引了江苏嘉胜特种车辆生产项目。新签约艺石新型艺术建材生产项目,占地25亩,目前已完成厂房及办公楼主体施工,预计解决就业200人;鑫隆管业生产项目厂房建成投入生产;博创新型艺术建材生产项目竣工投产效益良好。为繁荣镇域经济,招引敬一南洋商贸综合体项目,计划建成集商业街、购物中心、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贸综合体,目前正在基础施工。培育跟踪睢宁星浩服饰有限公司、徐州聚通管业有限公司外贸业务。经过一年的努力,高质量完成全年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考核任务。项目的建设来之不易,不是口号喊出来的,是他优化服务、勇于担当的结果,更是实事求是甩开膀子干事的体现。
工作中他坚信“抗扁担”是一种责任,坚守着“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责任感。扁担大家都熟悉,一根棍子两个筐,压在身上沉甸甸的。他从刚参加工作的小张,变成了群众口中的书记,身份的转变让他倍感压力。首先是自我加压、团结同志,他走访每一位党员干部。他带领两委同志成立村级股份土地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20亩,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利用电商+支部模式销售苏北土鸡、草鸡蛋、小花生等土特产品,积极创建淘宝村。结合百村万树工程,栽植银杏等绿化树种8500棵。疏通群众反映强烈的淤堵沟渠,贯通水系,打造水美乡村。联络能人支持家乡建设,投资约50万元建设休闲广场,占地约1200平方,建设休闲凉亭、露天走廊、舞池、漫步走道,栽植金桂、红叶石楠、橡树等名贵绿化树种,让百姓跳舞有去处。结合“一事一议”工程,铺设出行道路600米,解决多年泥泞道路,打通庄西对外大门,拉开庄体大框架。架设路灯90盏点亮群众生活,温暖人心。加强移风易俗建设,推进公墓入园率。加强党建,翻新村部,浓郁党建元素,增强支部号召力。他敢于啃硬骨头,利用公共空间治理解决私占集体资产行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施万村整治,拆除违章建筑,盘活土地活力。他带领村组干部坚持夜间巡逻打更,增加群众安全感,实施矛盾排查直面每一位群众的诉求。在镇对村年底考核中得到了领导同志们的认可与鼓励。
他经常说:“想干好为基层工作,就必须要自我牺牲,要学会加班,要学会离别,要学会慎独”。他在工作中能够挺在前、立在前,滚石上山,不怕苦,不怕难,脚下沾泥,心中留情,是一名人民满意的基层年轻同志。
最美职工——周祥祥
周祥祥同志2011年参加工作,2017年经过省公务员考录来到王集镇政府,在党政办工作至今。先后被评为“睢宁县2017年度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先进个人”,“王集镇2017年度优秀工作者。”
在党政办工作的两年间,几户每天早上他都第一个来到办公室,下班后,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他要检查一下办公室的电源插头是否拔掉、门窗是否关好、文件公章是否入柜上锁等。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党政办人员少,任务琐碎而繁重,他一人承担多人工作量,也从无怨言。文件起草、校对、打印、分发、日常考核汇总、机关接待、后勤服务等工作都能很好完成。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成为常态,特别是每逢大型会议,从文件、讲话的起草、打印、装订到会议组织他都一肩挑。材料改过一遍改两遍,改过两遍改三遍,周末双休日,有时他就在家摆开战场,加班熬夜次数多了,家人也从埋怨渐渐变成了支持。
党政办是一个政治性、原则性、纪律性、保密性极强的要害部门。周祥祥同志也充分认识到党政办工作的性质和重要地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品质和综合素质。对于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特别是涉密文件,他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两年来,党政办未发生一起失泄密事件。他与部门同事利用加班时间对镇各类档案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归档,确保各类档案及时、完整、准确、规范。特别是对一些陈旧档案的清理归档,为前来查阅档案的干部群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受到了领导同事的好评。
“红色王集”微信公众号是王集镇党委、政府对外宣传的主窗口。他作为“红色王集”公众号的主要编辑维护人员,利用公众号积极传达上级精神、聚焦本地要闻、展示王集发展成果、服务基层群众,为党委、政府的舆论宣传起到很好的作用。仅2018年就编辑推送了各类文章402篇,每篇平均点击量近千次,目前公众号总用户数已近3800人。
“三好五美”之突出贡献奖候选人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许瑞然
许瑞然,男,现任王集镇李时村党务工作者。自2017年12月份,被选中村委会委员后任一组组长以来,工作认真踏实,不仅把他本组的工作做好,同时任劳任怨把村两委交给他的各项任务能及时完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农村集中居住工作中,做得更为突出,本着舍小家顾大家,带头签字拆迁,给自己原本红火的超市生意带来巨大的损失,但从不向任何人诉苦,无论别人是怎么怂恿或恶意诽谤,但他敢与担当,敢与坏人坏事作斗争。2015年盖的大楼带头先拆,给李时村带了个好头,在小区建设中尽心尽力献计献策,为一组盖过渡房时,主动出车出人为农户--许瑞山等几家修桥铺路,在上班途中发现四组老年人陈翠平的房屋被困水中,他自己带来水泵先抽水,后垫路,受当地老百姓啧啧称赞:“不愧是共产党的好干部”。为盖过渡房自己的电无偿给大家焊铁皮房,打井,使用他的电费达398元。每次大风大雨过后,都能亲自登门看望慰问老百姓。在6月23号的洪水来袭后,一组南湖桥南成为整个水的海洋,把桥都淹没啦!许友彬老两口被困水中,房子进水有半米深,许瑞然同志奋不顾身把两位老人从水中背到四轮车上,然后托出水域,两位老人当时热泪盈眶。
在午季和秋收时节,帮助空巢老人许友焕等拉麦子,拉玉米,送肥料,在拆迁过程中,经常帮无劳力的家庭搬家、架电、拆太阳能和空调等,为李时村的小区推进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拆迁过程中,村部虽然没有固定地点办公,但是他仍然坚持召开党员大会,及时做好值班日志记录和“三会一课”记录,主动用材料宣传十九大会议精神,主动传授给老百姓各种农技知识,引导他们学做电商,发家致富,深受赵玉玲科长的好评!
薛加儒
薛加儒,男,现年80多岁,宋南村宋湾五组社员,全家七口人,自宋南村被定为集中居住区新农村建设以来,他奔走相告,逢人便说。集中居住区建成后,首先是改变了居住环境,干净卫生,又能节省土地,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
在2018年初,薛加儒老伴患病去世,也正是宋南村宣传发动拆迁正式签约的时候,在繁忙的丧事办理当中,他仍然是帮助村里做好左邻右舍,自家亲近房叔伯兄弟的思想工作,劝说房屋评估,拆迁补偿是按国家政策的标准执行的,我们要相信组织,相信政府,就是这样他苦口婆心地给群众解释赔偿政策。
2018年3月23日,是宋南村集中居住拆迁签约第一天,正巧这天也是薛加儒老伴吴书华病故后安葬日,在这样的情况下,薛加儒主动安排其儿子薛前生,放下孝服,带村里率先把拆迁协议签约后,同时还说服本组一些农户到村签约,说服了一些人的顾虑。对一些个别户,一时想不通的,对个别人想聚众闹事的,他都能主动出来说事,请大家不要激动,有话好好说,要按章办事,在他耐心的说服下,使得矛盾没有激化,面对被拆迁户耐心细致的说服,做工作,他常说作为一个人都要学会换位思考,上级组织都是为我们大家办事的,我们要配合拥护。薛加儒同志能主动带头签约,带头先拆房子,同时还能帮助村里对一些不愿拆户做工作,最终使全村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鲁锋,男,王集镇长埝村人。1982年入伍,1985年退伍。1990年进入村委会工作至今曾担任村里副书记、计生专干、连队会计等职务平时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20年如一日有着高度的责任心,爱岗敬业,工作任劳任怨,勇挑重担,以不计较个人得失,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得了很多成绩,受到领导和百姓的敬佩和充赞。
目前,我们村组建了新农村建设领带小组,鲁锋为其中一员他也是一名党员代表,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一份力,本人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工作方针和政策,围绕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积极引导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本人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带头和推动作用。
该同志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甘于奉献,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期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得失,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并出色完成组织交给各项任务,2018年我们村进行新农村建设,他怎是心系村名,并坚守第一线解决群众所需、顶风冒雨、加班熬夜、通过近10个月的时间日日夜夜的奋战,把村名实际困难解决,他也是工作中坚力量。他的所作所为、深深感动当地的群众、也带动了他周边同事奋力拼搏,爱岗敬业、致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该同志在拆迁过程中,对于百姓的不理解他怎是耐心讲解直到百姓能理解和支持,他所在的小组房屋拆迁到99%,在拆迁过程中该同志首先将自己的房屋交给拆迁公司,在没有搭建好过渡房的情况下,奖80岁高龄的母亲寄托在朋友家中,而本人带着妻子和孙女挤在自己的办公室一个星期该同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该同志为我村党务工作者,在对于党员中间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该同志作风良、为人正直遵纪守法,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团结同志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能以身作则、为同事做出表率。能做到办事不推诿、遇到不回避,做到不贪不占,不损害集体利益、清正廉洁。
柴加合
柴加合,男,68岁,中共党员,曾任苏塘乡农机站长。自退休回村后,该同志热心公益事业,积极配合村“两委”工作,在群众中起到了较好的模范作用。
去年我们村启动了新农村建设,他带头签约,带头拆房,期间正值家属大病在徐州住院,儿子儿媳在外地,他就找来亲戚连白加夜腾空自己和儿子的房屋,在最短的时间内交了钥匙。第一个拆掉了儿子的楼房和自己的房屋,有力的支持了村拆迁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鼓舞了干部的信心为群众树立了榜样。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拆迁万原房屋后,在自己的地头刚盖好过渡房,因为我村的新村部选址,还需要拆除柴加合同志刚住的过渡房,村委会研究大家都很难决定,因为他对村里的工作已经够支持的了,再说家属大病刚回到过渡房,怎么好再去折腾人家呢,最后就抱着试试的态度找到了他说明了情况,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说:为了我们村多年没有村部感动心急,现在好不容易上级给盖,我再大的困难也能客服。第二天就找来了盖房施工队,他说:决不能耽误新村部的施工。就这样他顶着别人的冷嘲热讽和家属大病的实际苦难,为了村集体利益,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广大干群学习,为我们村的新农村集中居住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柴加合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休干部,他能够以较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习近平“专干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用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支配自己的一言一行,决不能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就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品格,树立了一个新时代的楷模,为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出大力,流大汗,同时在群众中努力做好正面思想工作,从多方面维护村集体利益,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化解群众的怨言,鼓励大家的信心,维护村干部的形象。
编辑|柚子
审校|
许光明
责编|邢传杰仝勋
监制|刘砾
睢宁人都在看
睢宁县机构改革方案出炉!一图读懂!
总投资达585.8亿元,18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睢宁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头条!
在睢宁高铁站拍到的一幕!
总投资15亿!睢宁这个地方将崛起一座企客云城!
省委在睢召开苏北决胜全面小康座谈会,娄勤俭:苏北要跑出“加速度”!
睢宁要新改建26所学校,城区6所!
直通睢宁的高速公路计划年底开建!
睢宁,40年!
这个镇将被打造为乡村振兴示范镇!
睢宁五镇上榜全国千强镇!
轻轨、云轨来袭,诚挚邀您一起选路线!
关于睢宁高铁站,又有人造谣?最新实拍告诉你真相…
睢宁姑娘的自拍视频上央视!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