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立秋
徐书信
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与君携手花间舞,夜露沾鞋又湿衣。
8月7日是廿四节气的“立秋”。它是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开始。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指暑去凉来,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立秋风俗】
北方地区贴秋膘:
尤其是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杭州食秋桃
过去在杭州一带立秋日还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山东吃立秋“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四川喝“立秋水”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立秋养生】
立秋养生要护阳养心防暑湿,调理脾胃,进补要注意八大禁忌。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会引起腹胀,不思饮食。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是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要学会蔬菜水果适当食用,饮食清淡。
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忌越贵越补
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忌重“进”轻“出”
吃过多荤腥和油腻食物后,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要及时排出,否则影响健康。近年来,营养专家提倡“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食谱推荐】
百合银耳莲子粥
【配料】百合20克,银耳40克,莲子15克,糯米8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银耳、莲子、糯米洗净煮粥,熟时加入冰糖食用。
【功效】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润肺生津、养胃提神,莲子健脾止泻、清心安神,糯米补中益气、健脾益胃。
沙参百合鸭汤
【配料】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肥鸭肉15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鸭肉切成小块,与百合、沙参同入砂锅,加水适量,文火慢炖,待鸭肉熟后调味,饮汤食肉。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汉典中医医院秉承传统医学之经典,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科学为己任,治病救人为本位,特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为名誉院长,以国医大师许润三为首席专家,汇聚李维贤、冯世纶、房定亚、朱建贵等一大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和各科学术权威坐诊,云集学有所成的中青年专家,注重“名医”和“良方”出“卓效”的理念和措施,提供高品质服务。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