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阳历6月6日前后,开始进入芒种节气,这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
芒是指有芒的作物,芒种的意思是说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要开始收割;晚稻、黍、稷等夏播作物要开始播种。芒种又叫做“忙种”,意喻着在这一节气里,农民们忙着收割与播种。
民间谚语说“春争日、夏争时”,夏季收割、播种的农活非常忙,所以要抓紧每时每刻。
进入芒种节气后,天气炎热,雨水较多,湿度增大。北方进入雷雨、阵雨天气、南方则进入梅雨天气。在南方,由于空气湿度大,各种物品容易发霉,所以这时候被称为“霉雨”时节。
而此时有时梅子成熟之际,所以“霉雨”又叫做“梅雨”。芒种前后恰逢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祭水神,以纪念屈原。
气候特点
雨量增多,非常湿热
进入芒种节气后,北方的降雨量开始上升,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降雨明显增多,而在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阴雨绵绵的梅雨时节。此时日照减少,雨量增多,空气湿度很大,但是气温仍然较高。
民间谚语说“没吃端午粽,破裘不可送”、就是说没过端午节,仍有可能降温的可能,厚的衣服不能收起来。等到端午节已过,气温就增长地升高,这个时候将非常湿热,要注意清热祛湿,否则容易生病。
百毒之月,蚊蝇孳生
芒种之月,雨量增多大,气候湿热,这样的环境很适合致病性维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这个节气感染性疾病比较多。同时蚊子、苍蝇也在此时开始大量孳生,既扰人清静,又传播疾病,所以农历五月有“百毒之月”之称。
古人过端午节时在门上插上艾叶,就是为了驱毒避邪,减少邪气传播。所以芒种时要做好祛除蚊蝇、消毒灭菌的措施。
养生要点
芒种节气,高温高湿的天气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容易出现各种心脏疾病,所以在这个节气要注意保养心脏,尤其是心脏不好的人。
此时应少熬夜,避免工作过于紧张,生活要规律。控制不良情绪,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食疗养生
到了芒种节气,天气变得更加炎热,空气中的湿度增加,在湿热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疲倦、萎靡不振。根据芒种节气的特点,养生保健重在除湿健脾。
在饮食上,引用孙思邈所说的“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应以清淡、祛暑湿食物为主。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故祛湿之前先要了解暑湿火热之邪容易损伤哪些脏腑。
一般认为,心在五行中属火,因此暑湿火热也最易伤心,常导致“心病”,比如很多人常常在夏季出现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症状。而且,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会损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这样更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所以夏季宜注重养心。
根据平时的体质和感受的不同湿邪,临床上一般把与湿相关的体质状态分为三类:湿热型、寒湿型和脾虚夹湿型。针对三种不同分型,食疗祛湿的“理法方药”各不相同。
湿热型
不少人会在夏季感到身体困重,老想睡觉;觉得口干但又不喜欢喝水;自觉胸闷或肚子发胀,有消化不良的感觉,大便有时偏稀、偏臭,肛门时有发热感,小便黄;舌苔偏厚而黄腻,容易上火,不能吃太热的东西。
这是长三角地区最常见的一种湿性体质,遇到暑气湿邪侵袭后,即表现为湿热型。针对此类体质证型的祛湿汤,可选用木棉花薏米瘦肉汤和荷叶冬瓜薏米汤。
木棉花薏米瘦肉汤:把木棉花2朵(或干品30克)、薏米15克、瘦肉250克、生姜3片放入锅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煲1.5小时。
木棉花性平而味淡,既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又不会伤及脾胃,是一味非常好的清热祛湿药;配以祛湿健脾的薏米,能够有效地祛除体内的湿热。如果热性表证比较明显,如大便臭、小便黄、口干口苦,汤料中则可以加入金银花15克或葛花10克,清热祛湿;如果肢体困重、肚子胀满等湿性里证比较明显的,汤料中则可以加入陈皮10克,芳香化湿。
荷叶冬瓜薏米汤:食材用荷叶1片、冬瓜500克、薏米25克。冬瓜不去皮洗净,切块;荷叶和各配料等洗净,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
鲜荷叶味苦辛而性凉,有很好的清热消暑之功,佐以祛湿能力较强的薏米,清热能力较强的冬瓜,尤其适宜小便色黄、喉咙疼痛等湿热较盛的人食用。
寒湿型
当然,所谓寒热之邪并非永远恒定,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在一定情况下会相互转换。比如被暑热邪气侵袭后,不少人想当然地迎着空调风口一阵猛吹,或是大量进食冰镇西瓜、饮料、冷饮等寒凉之品,原本体内的湿热之邪就会转变成寒湿之邪。
从症状上来说,寒湿与湿热及脾虚夹湿证的情况类似,其主要的区别在于患者会有寒象表证,即除了有感受湿邪的如上表现外,患者还会感觉怕冷、乏力,或在过食生冷和腹部受凉后症状反复比较明显。
能够祛除寒湿的中药很多,如花椒、草果、蔻仁、胡椒、八角、茴香等。因此,坊间也有些土办法,即有些人如果整天觉得有气无力、周身困重,就去吃一次麻辣火锅,症状就会有所改善。不过,上述方法大多过于温燥,虽能解一次寒湿之患,却不适合长期使用。因此,倒不妨选择一些温阳祛湿又比较平和的祛湿汤——紫苏叶煲黄骨鱼。
紫苏叶煲黄骨鱼:食材用鲜紫苏叶50克、黄骨鱼400克、生姜3片。鲜紫苏叶洗净,黄骨鱼宰洗净。起油镬,爆香姜,煎鱼至微黄;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武火滚沸后改中火滚约10分钟;撒入紫苏叶片刻后下盐即可。
黄骨鱼是无鳞的河鱼。古代中医药膳书籍记载,无鳞的鱼易养阳滋补。紫苏为散寒行气和胃的解表类中药,有浓郁鲜香和附带微微的辛辣。以鲜紫苏叶滚黄骨鱼,鲜香美味,有养阳健脾、祛湿醒胃之功,老少咸宜。
脾虚夹湿型
日常忙碌的工作节奏和生活压力让不少人都难以保证规律的饮食起居,因此,平素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多。
脾胃是运化水湿的重要脏器,脾胃虚弱,则不能运化水湿,一遇潮湿天气,就容易感受湿邪,进而出现全身困重、四肢无力、口淡口黏、食欲不振、小便色淡、大便夹有不消化的食物、苔多白而腻等情况,这就属于脾虚夹湿型。
针对这种情况,一般以运脾化湿为主,常用的祛湿汤可选用——眉豆冬菇炖鸡脚。
眉豆冬菇炖鸡脚:食材用眉豆100克、冬菇50克、鸡脚3对、红枣5个、生姜3片。眉豆、冬菇(去蒂)、红枣(去核)稍浸泡,鸡脚去甲、敲裂。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下盐便可。
眉豆能健脾渗湿,冬菇养胃、健脾、开郁,鸡脚是广东汤常用之物,既不油腻,富含胶原蛋白、骨胶原,又能健筋骨,合而为汤,醇香清润可口,健脾益胃、利水祛湿,是脾虚湿阻时的养生靓汤之一。
素材来源:《自我保健》6月刊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精彩】
每月一个好改变|脊柱美,对健康很重要
上海市儿童医院庆“六一”:成功举办“益心艺意——与美牵手、以爱为介”慈善公益活动!
2018年《自我保健》6月刊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