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代表了仲夏时节正式开始。芒种之意,即大小麦类等有芒作物开始成熟,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个农忙的季节。《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今年的芒种从6月5日农历五月初一开始,而我国每年的高考日几乎都是芒种节气的头几日。因此,对于莘莘学子们来说,这也是寒窗苦读十几年最关键的时刻,同时也是最繁忙的收获的日子。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说,此时天地间处于湿热交蒸,土气壅盛的状态。闷热的天气加上紧张的工作、学习压力,大家应注意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芒种分为三候:
“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螳螂生: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鹏始鸣:
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反舌无声:
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一年最忙时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除了忙着田间的农活,
在芒种节气还有不少传统民间风俗活动哦
送花神
农历二月初二日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芒种安苗习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精神养生:
芒种时节应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养生:
要顺应昼长夜短的季节特点,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中午最好能小睡一会,时间以30分钟至1个小时为宜,以解除疲劳,利于健康。不过不要因贪图凉快而迎风或露天睡卧,也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风哦。
饮食养生:
芒种养生多补水,减酸增苦、调理脾胃。进入芒种,湿热天气会让人心情烦躁和食欲下降,再加上夏天贪食冷饮,寒冷食物还会使胃黏膜快速收缩,甚至导致胃肠痉挛,引发疼痛、腹胀、腹泻,伤脾伤胃。所以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并要多喝白开水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水分,尽量少吃大鱼大肉或油腻辛辣食物。
芒种节气饮食要注意清热,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清热泻火,排毒通便。另外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夏季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可预防疾病、防止衰老。
芒种节气可选择吃:
苦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另外,夏季肠道疾病多发,多吃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还可以吃西瓜,性凉,且含有丰富钾盐;西红柿,也可清热解毒、平肝去火;梨,有“天然矿泉水”之称,是最佳的补水护肤品。多吃一些绿豆粥、百合粥、小米粥等,既能保健又能食疗,达到祛暑降温解表的作用。
另外天气炎热还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葡萄、草莓、番茄等。而芒种节气的最佳时令水果是:桑椹。又名桑果,早在两千多年前,桑椹就已是皇帝御用的补品。成熟的桑椹味甜汁多,酸甜适口,又被称为“民间圣果”。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桑椹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
芒种饮食宜清淡,益气养脾不可缺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研究室博士
为了顺应芒种的气候特点,预防疾病,芒种饮食宜以清淡食物为主,多补充水分,并适当补充益气、养脾类食品。清代注明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卷五湿》中这样描述“夏令脾胃司气,兼以久雨泛潮,地中湿气上干,食味重浊少运,所谓湿胜成五泄也,古云寒伤形,热伤气,芒种夏至,天渐热,宜益气分以充脾胃”,意思是说,长夏对应的五脏是脾胃,在芒种夏至的节气中,气温高而雨量大,土地中湿气弥漫于大气中,湿盛则容易形成五泄之病(五泄:胃泄、脾泄、小肠泄、大肠泄、大瘕泄,出自《难经五十七难》,类似今之急性肠胃炎),从而损伤脾胃;热盛则容易耗损身体精气,因此这一时节,宜益气养脾。
益气养脾类如小米、山药、太子参等均为药食双宜之品,久病、慢性病、老人家等脾胃虚弱者,宜“饮食温软,不令太饱……渴宜饮粟米温饮……生冷肥腻,尤宜减之……若须要食瓜果之类,量虚实少为进之”(《养老奉亲书下籍夏时摄养第十》),意即脾胃虚弱的人在饮食方面宜微温、质软,易于消化,不能过饱,口渴宜饮微温的米汤,尽量少吃生冷肥腻之物,确实想吃瓜果等生冷之品,可少少食用,浅尝辄止。
体质平和的人群,可食用时令蔬菜,如枸杞叶等以调养身心,舒缓压力,元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在其著作《饮膳正要卷第二神仙服食》中说,“枸杞叶能令人筋骨壮,除风补益,去虚劳,益阳事。春夏秋采叶,冬采子,可久食之”。可见春夏之时,以新鲜枸杞叶和枸杞一同食用,具有壮筋骨,祛风湿等补益的功效。此外,忽思慧还主张“夏气热,宜食菽[shū],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菽即为今之豆类,中医认为大豆、绿豆等大部分豆类食物性平微寒,适当食用有祛暑的功效,或以腐竹、豆芽等豆制品代替,以缓和其寒性更佳。
食疗推荐
腐竹烧香菇
腐竹性平味甘,营养丰富而易于消化,适合广大人群。清代大才子袁枚认为腐竹能作汤也能作菜,吃法颇多。他在其著作《随园食单》中介绍,用腐竹“入蘑菇煨烂,极佳”。在此向大家介绍一道腐竹烧香菇的菜式。
材料:
香菇(鲜),腐竹,油菜心,姜片,橄榄油、生粉、白砂糖、盐及味精少许。
做法:
1、水发腐竹洗净,挤去水,切成3厘米长的段;
2、水发香菇洗净,去蒂,一切两片;
3、油菜心洗净,沥净水,切成小段;
4、姜洗净切片;
5、淀粉加水适量调匀成湿淀粉约10克,备用。
6、橄榄油入锅烧热,将姜片爆香,加入腐竹段、香菇、油菜心及糖盐味精炒熟,用湿淀粉勾芡,淋入明油即成。
这道菜还可以用瘦肉丁与腐竹、香菇一起用瓦锅以小火炖至软烂,更适合牙口不太好的老人家食用。
油炒枸杞叶
枸杞叶又名天精草,是一种略带苦味但非常爽口的蔬菜。《红楼梦》贾府的宴席上就有一道“油炒天精芽”的菜肴,其味清凉可口,我们将其稍作改良,就能使这道菜更适合芒种节气。
材料:
嫩枸杞叶,枸杞,蒜瓣,橄榄油、盐及味精少许。
步骤:
1、枸杞叶洗净,沥干;
2、枸杞洗净泡软;
3、橄榄油入锅烧热,将蒜瓣爆香,加入枸杞叶和枸杞一同炒香;
4、出锅前加盐及味精,即可食用。
【来源:
CCTV回家吃饭、广东省中医院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