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它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农事活动。从小我们就背过二十四节气歌,对于24节气你到底了解多少?中医提倡顺应时节养生,应节气之变化及时调整饮食起居,那么24节气养生怎么做?下面让我们随着二十四节气古画欣赏,再好好学习24节气养生法吧!
节气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ldquo;一个节气&"rdquo;。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ldquo;节气&"rdquo;,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ldquo;中气&"rdquo;,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ldquo;节气&"rdquo;和&"ldquo;中气&"rdquo;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如今人们已经把&"ldquo;节气&"rdquo;和&"ldquo;中气&"rdquo;统称为&"ldquo;节气&"rdquo;。
立春
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下一页与您共赏24节气之雨水、惊蛰、春分
雨水
每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每年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下一页与您共赏24节气之清明、谷雨、立夏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每年5月5日或6日&"ldquo;立夏&"rdquo;。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也为夏季的开始。
下一页与您共赏24节气之小满、芒种、夏至
小满
每年5月20日或21日叫&"ldquo;小满&"rdquo;。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ldquo;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rdquo;,故曰&"ldquo;夏至&"rdquo;。
下一页与您共赏24节气之小暑、大暑、立秋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ldquo;大暑不热&"rdquo;,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下一页与您共赏24节气之处暑、白露、秋分
处暑
每年8月23日或24日,&"ldquo;处&"rdquo;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ldquo;白露&"rdquo;。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下一页与您共赏24节气之寒露、霜降、立冬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ldquo;寒露风&"rdquo;。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ldquo;霜降&"rdquo;,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ldquo;霜降&"rdquo;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下一页与您共赏24节气之小雪、大雪、冬至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ldquo;小雪&"rdquo;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ldquo;小雪&"rdquo;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ldquo;三九&"rdquo;。
下一页与您共赏24节气之小寒、大寒,及24节气养生法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24节气与养生之道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的过程。内环境包括人体脏器的功能状态,精神心理状态等;外环境包括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地域,气候),社会环境等。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和功能性的疾病。在理解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主张人与自然的调和,协和,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顺应天地自然是&"ldquo;天人合一&"rdquo;养生的根本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养生以天地为法则,根据天地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即适应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之大环境,使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与节律合拍和谐,不使行为和三大节律环境有悖 。
立春时节的保健养生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其物候特征包括:白天渐长,阳光暖和。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吃酸收之味。饮食药膳可选择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可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雨水时节的保健养生
雨水节气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正是调养的好时机。调养首先应当&"ldquo;调养脾胃&"rdquo;,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ldquo;后天之本&"rdquo;,&"ldquo;气血生化之源&"rdquo;,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ldquo;内伤脾胃,百病丛生&"rdquo;。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雨水时节的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百合,山药,藕,芋头等。调补脾胃的药可选用沙参,西洋参,首乌及补中益气汤等。
惊蛰时节的保健养生
在惊蛰节气中不同体质的人应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此时节可选择吃清淡食物,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春分时节的保健养生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保持平衡状态的关键体现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和对药物的使用上。适宜的膳食有鳝鱼,大蒜烧茄子,韭菜,木瓜等。
清明时节的保健养生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在这个节气中,天气阴凉,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亢为主。不要暴饮暴食。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
谷雨时节的保健养生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早晚仍有时冷时热,要小心呵护自己,避免染上病痛。可食用参蒸鳝段,鳝鱼,韭菜,木瓜等。
立夏时节的保健养生
立夏节气,应当舒展心情,保持安闲的心态,以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这个季节应以低脂,清淡为主。
小满时节的保健养生
小满节气正值5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是皮肤病的高发期,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利湿清热作用的食物。
芒种时节的保健养生
芒种时节,雨量增多,气温升高,南方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要注意&"ldquo;汗出不见湿&"rdquo;,若&"ldquo;汗出见湿,乃生痤疮&"rdquo;,即汗出未干时不能见湿水。适宜的膳食有西红柿炒鸡蛋,香菇冬瓜球,五味枸杞汤等,有生津止渴,补益肠胃,滋肾阴,助肾阳的功效。
夏至时节的保健养生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夏至时人容易心火过旺,吃些味苦的食物有助于削减心火。夏至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博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过多冰镇而食之。
小暑时节的保健养生
此时节要注意防暑降温。注意补充水分。而且,三伏天出现在夏至后,小暑与大暑之间,立秋后还有一段&"ldquo;秋老虎&"rdquo;即第三伏期间。饮食亦为清淡为主。俗有&"ldquo;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须医生开处方&"rdquo;的说法。
大暑时节的保健养生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所以暑湿之气比较容易乘虚而入,而且因为暑气很盛,心气比较容易亏耗,特别是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挡酷热暑湿,从而导致中暑等病。此时可选用一些药粥来滋补身体。古人有称&"ldquo;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rdquo;。如:苦瓜菊花粥,绿豆南瓜汤等。
立秋时节的保健养生
&"ldquo;立秋&"rdquo;在气候上虽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但至少是从暑热天气中走出来了,天气渐渐转凉,故有&"ldquo;立秋凉风至&"rdquo;,&"ldquo;立秋一日,水冷三分&"rdquo;等说法。专家告诫:多事之秋,如不注意养生保健,易患多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此时要注意精神调养,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秋天宜收不宜散,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宜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芝麻,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处暑时节的保健养生
此时为由热转冷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要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将睡眠分为四期:入睡期,浅睡期,中等深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如果能正常进入睡眠四期,你的大脑将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保证第二天的最佳精神状态,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芝麻,豆类及乳类。
白露时节的保健养生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ldquo;秋燥&"rdquo;能燥邪伤人,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可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滋阴益气的中药,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饮食亦要清淡。
秋分时节的保健养生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宜忌。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
寒露时节的保健养生
四时养生中强调&"ldquo;春夏养阳,秋冬养阴&"rdquo;。因此,秋季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阴气。秋季养生不能离开&"ldquo;养收&"rdquo;这一原则。少食辛辣之品,同时可增加鸡,鸭,牛,鱼,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霜降时节的保健养生
协调平衡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霜降之时已经进入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秋季是易患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秋季适宜的水果膳食有梨,苹果,白果,洋葱等。
立冬节气的保健养生
民间有&"ldquo;立冬&"rdquo;补冬之习俗。可选食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木耳,豆腐等。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ldquo;冬令进补&"rdquo;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不可盲目&"ldquo;进补&"rdquo;。注意保暖。
小雪节气的保健养生
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除注意保暖外,精神心理状态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ldquo;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rdquo;除此之外的饮食调养也不容忽视,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ldquo;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rdquo;适宜的水果膳食有香蕉,芹菜炒香菇等。
大雪节气的保健养生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ldquo;进补&"rdquo;的大好时期。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ldquo;进补&"rdquo;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两点:
1.养宜适度
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
2.养勿过偏
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ldquo;补&"rdquo;当做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唯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适宜的膳食有枸杞肉丝,蒜泥茼蒿,木耳冬瓜三鲜汤等,有滋肝补肾,养血充髓,开胃健脾的功效。
冬至节气的保健养生
冬至时分,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更应当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是可以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应当:静神少虑,劳而勿过,节欲保精,饮食调养(食宜多样,清淡,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如:羊肉炖白萝卜,炒双菇,麻油拌菠菜等)
小寒时节的保健养生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ldquo;安生之本,必资于食&"hellip;&"hellip;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hellip;&"hellip;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rdquo;说明饮食对人体的作用。小寒节气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ldquo;因人施膳&"rdquo;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ldquo;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rdquo;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鸡,鸭,鱼,肉等,其他食物如核桃,大枣,芝麻,莲子,百合等。以补脾胃,温肾阳,养精气。
大寒时节的保健养生
《灵枢.本神》曰:&"ldquo;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避邪不至,长生久视。&"rdquo;大寒时节适宜的膳食有当归生姜羊肉汤,红杞田七鸡,牛奶粥等,有温中散寒,补虚益血,润肺通肠的功效。综上,告诉我们,应当效法天地自然。正如《内经.素问》中指出:&"ldquo;上古之人,其知道者,&"hellip;&"hellip;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rdquo;故而养成与顺应二十四节气的起居习惯。按照&"ldquo;天人相应&"rdquo;的原则,合理安排自己的起居,饮食,保健与养生,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结语:四时养生是中医一直倡导养生方式,季节不同,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与起居时间都不同。有些人养生只知盲目进补,认为养生就是吃好、喝好,却不知道顺应二十四节气养生才是王道!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