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运动变化的规律。中医认为&"ldquo;天人相应&"rdquo;,意思是人体必须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顺利安康的度过一年。所以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特点进行保健的习俗,这种习俗世代相传,对中华民族的健康起着巨大的作用。
立春:每年2月3、4或5日为立春。它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有&"ldquo;开始&"rdquo;之意;春,含有&"ldquo;出&"rdquo;的意思。&"ldquo;立春&"rdquo;是阳气初生之意,表示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春季开始。立春后人们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可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倒春寒,下春雪。因此,在立春后的一段时间里,天气乍暖还寒,气候变化较大。此时人体腠理随着春季的到来也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过早的脱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为谨慎,不可骤减。这就是所谓的春捂,这一捂即保护了人体生发的阳气,又抵御了外界寒邪对机体的侵袭。
立春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健防病。立春后的气候特征是以风气为主令,而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素,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当风邪侵袭人体后,一是侵犯上焦肺,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在人体阳气初生时,温热毒邪也开始活跃,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如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二是病变范围广,风邪善行数变,变化无定,上下窜扰,逆上可直达额顶,犯下可侵腰膝;三是&"ldquo;风胜则动&"rdquo;,凡见肢体运行异常,如抽搐、痉挛、颤抖、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等往往责之于风邪致病。
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顺应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注意休息和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在起居方面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适当增加室外活动,使身体的冬藏状态开始适应春天的到来,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所以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调节心情为主。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生长。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
立春后,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少吃酸味食品,防止肝气过旺,要适当增加甜味食品,这有利于补益脾气,避免肝旺而克伤脾。所吃食物性宜偏凉,要慎用或禁食热性食物,以免饮食助长内热,而发生温热性疾病。平日宜饮用菊花茶、金银花清热散风。还可喝花茶类,花茶性凉而不寒,较为中和,宜食用菠菜、芥菜、豆芽菜、鸭肉等。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