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冬至的日期是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它的由来和历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古有:&"ldquo;斗指戊,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rdquo;&"ldquo;日短&"rdquo;、&"ldquo;日短至&"rdquo;之说,这段经文从阴阳学观点阐述了冬至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
的时候,从天文学角度说明了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明确指出: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早在汉代曾把冬至作为公定节日,文武百官皆可放假一天。在我国台湾则有&"ldquo;冬至过大年&"rdquo;的说法,他们把这一天比做过年一样重要。每逢&"ldquo;冬至节&"rdquo;家家户户搓汤圆,而且把冬至的汤圆分成红、白两种,按老辈人的说法:不吃金丸(红汤圆)、银丸(白汤圆),不长一岁。冬至之备受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ldquo;数九&"rdquo;,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 。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ldquo;冷在三九 &"rdquo;的说法。在我国长江流域更有:天虽寒,独有腊梅来争妍的迷人景观。
如此重要的节气,我想把养生的重点放在中老年朋友身上,尤其是中年人,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肩负着社会、家庭的重担, 加上新世纪的快节奏与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使人经常处于紧张繁忙的状态之中,长此以往,若不注意保养自己,必然影响身心健康。《灵枢&"middot;天年》云:&"ldquo;人生&"hellip;&"hellip;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rdquo;。寥寥数语概括了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又指出人到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虽然如此并不可怕,《景岳全书&"middot;中兴论》曰:&"ldquo;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rdquo;,书中告诉我们,人到中年若能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是可以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年养生的关键:
一、静神少虑(即&"ldquo;壮不竞时,精神灭想&"rdquo;)要求中年人
1.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2.注意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寻找事业的精神支柱;
3.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4.注意仪容仪表,不同的场合装束要得体,心态年轻化,以振奋精神,增添生活乐趣。
二、劳而勿过(《备急千金要方&"middot;道林养性》即&"ldquo;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rdquo;)
1.避免长期&"ldquo;超负荷运转&"rdquo;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2.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3.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运动,有句谚语&"ldquo;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rdquo;。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三、节欲保精(《养性延命录》:&"ldquo;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rdquo;)
1.欲不可纵。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健壮则人能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夭。《泰定养生主论》曰:&"ldquo;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其人弱者,更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泄。&"hellip;&"hellip;能保持始终者,祛疾延年,老当益壮&"rdquo;,这说明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
2.养血固精。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以&"ldquo;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rdquo;也就是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来说明节欲保精的重要性,而东汉医家张仲景则以&"ldquo;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rdquo;阐述了节欲保精不但有利健康,而且是优生优育的首要保证。
那么老年朋友的生理变化又是怎样的呢。《灵枢&"middot;天年》篇:&"ldquo;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hellip;&"hellip;&"rdquo;这种脏腑气血精神等生理机能的自然衰退也会影响到心理的变化,表现出常有的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宜怒等心态,正是这种生理、心理上的稳定性、自控性降低,使老年朋友更容易发生疾病且不易恢复。所以,保健养生方面应提倡精神摄养、饮食调养为主;顺时奉养、起居护养、药物相助为辅的方法。
一、(精神摄养(知足谦和,老而不怠)
保持&"ldquo;谦和辞让,敬人持己&"rdquo;&"ldquo;知足不辱,知止不殆&"rdquo;的心态,即处世要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生活知足无嗜欲,做到人老心不老,热爱生活,保持自信,勤于用脑。宋代医家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载诗一首:&"ldquo;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rdquo;。诗中告诫我们,只有进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绝情志疾病。
二、饮食调养(审慎调食)
1.食宜多样 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2.食宜清淡 针对老年人脾胃虚弱的特点,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用现代营养学观点,老年人的饮食应&"ldquo;三多三少&"rdquo;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3.食宜温热熟软 老年人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由于年老齿松脱落,咀嚼困难,故宜食熟软之品。
4.食宜少缓 &"ldquo;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谷气长存&"rdquo;。主张老年人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
三、顺时奉养(顺四时而适寒暑)
告诫老年人要&"ldquo;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怡奉亲,慎无懈怠&"rdquo;也就是说,天地、四时、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都会有影响,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懂得&"ldquo;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rdquo;。只有这样才能老当益壮,益寿延年。
四、起居护养(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ldquo;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rdquo;老年之人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ldquo;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rdquo;。
五、药物相助(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
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是先天禀赋的强盛和后天营养的充足。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除进行其他方面得调养外,有些药物是可以帮助其强身健身的。药物养生应以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为主。所谓&"ldquo;先天之本&"rdquo;即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充盛,机体代谢能力强,人的衰老速度缓慢;所谓&"ldquo;后天之气&"rdquo;指脾胃为后天之气,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所以,老年人的药物养生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用药原则应遵循:多补少泻;药宜平和,药量宜小;注重脾肾,兼顾五脏;分类论补,调整阴阳;掌握时令,观察规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汤剂;药食并举,因势利导。如此用药方能补偏救弊,防病延年。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