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人说一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俯卧撑」一定榜上有名: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和额外的器械,只要掌握简单的方法就可以。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除了锻炼身体之外,俯卧撑还能帮助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
《生命时报》
(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
采访专家,告诉你“俯卧撑”和“心血管疾病”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并教你做俯卧撑的4个技巧。
受访专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副主任医师王长江
俯卧撑有助预测心血管病风险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了成年男性俯卧撑能力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图片来源:Th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JAMA
研究团队对1104名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8.7的成年男性消防员进行了一项俯卧撑能力测试,要求他们按照每分钟80次的节奏做俯卧撑并计数,直到跟不上节奏。
在接下来的10年中,研究团队对被测试者进行了随访记录。
研究者发现,
与完成不到10次俯卧撑的成年男性相比,能完成超过40个以上俯卧撑的成年男性,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会降低96%。
研究显示,俯卧撑能力是一种免费、迅速且简单的测量方法,可作为有用且客观的临床评估工具,来评估身体功能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临床上,心内科医生有时也会根据患者的运动情况,来测试患者的心肺功能。专家提醒,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的人,要当心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俯卧撑,简单易行的锻炼法
俯卧撑主要锻炼肱三头肌、腹肌、背肌、胸大肌等肌肉群,能增强肩部、上肢、胸部、腰腹力量。
常做俯卧撑不仅能让体型更匀称挺拔,还能锻炼上肢肌肉力量,加强肩关节稳定性。
要知道,如果上肢力量薄弱,在一些日常活动中容易出现意外损伤。
例如,肩部肌肉力量薄弱,肩关节的稳定性会变差,当需要提重物时,可能会造成肩袖损伤,慢性损伤长时间可能会发展成为肩周炎等疾病。
此外,练习俯卧撑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好处——让胳膊和肩膀的线条更好看。男生练习可以让手臂更加强壮,女生练习能让手臂更加紧致。
练习时掌握4个技巧
专家提醒,要掌握4点技巧才能做到正确的俯卧撑。
调整掌距
找到适合自己的掌距,双手自然与肩同宽,手掌间不超过35公分。
教大家一个找适合掌距的方法:
双臂水平向两边伸直,手掌自然放到头部两侧,此时大臂平行于地面,然后做一个后收肩胛骨的动作,把肘部往身体夹,此时的掌距就是最适合做俯卧撑的。
腹部收紧
练习时要始终保持腹部紧绷,否则腰部会往地面塌下去,这时髋骨和下肢会先着地,效果大打折扣。
内收肘部
俯卧撑前,需做一个内收肘部的细节,目的是避免俯卧撑过程中肘部打得过开,肩部发力太猛,否则不仅会感到很累,还会影响锻炼效果。
肩部后收
练习过程中保持肩部后收,当然不用锁定肘关节,至最高点时适当弯曲肘部,就能很好地保持肩关节后收,目的是更好地锻炼、刺激胸部肌肉。
做俯卧撑1~2个月就会有较明显效果,肌肉变厚,力量增大,上肢更强壮。如要进一步锻炼,就需负重俯卧撑了,再往后就是器械训练,要请专业教练指导。
对初学者来说,俯卧撑每天坚持做2~4组,每组10个,休息1~2分钟再做下一组。适应后可逐步加量。
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分组做是对肌肉刺激最大、最有效的方法。
标准版:
人俯撑在地上或垫上,脚前掌支地,身体绷直,双手相距比肩稍宽,然后屈伸肘关节,以手臂力量带动身体一起一伏。
练习者的脚和手都在一个水平面上。
女性版:
可以采取脚低手高姿势,先用手撑住墙练习;然后,放低手的位置,如按在桌沿上;接下来,可以按住椅子练习。
等身体力量逐渐增加了,再练习标准版俯卧撑。
老年版:
高位俯卧撑对体力要求低,动作幅度小,只要动作标准,同样可以达到锻炼骨骼和肌肉的目的。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距墙一臂远,面墙站立,两手掌撑在墙上,然后做肘关节屈伸运动,每次15~30分钟。
如果年龄偏高,可适当将时间减少到10分钟以内。
4个错误让效果打折扣
很多人做俯卧撑未能真正起到锻炼作用,下面是几种常见问题。
核心力量薄弱
人的核心力量薄弱时,便会用腰部肌肉代偿力量导致塌腰或拱起来。应该是收住腹部,两腿伸直,腰部放松。
呼吸方法错误
有些人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呼吸,比如喜欢憋气,或者不会换气,这是不科学的。应该是身体下落时吸气,用手撑起时呼气。
颈部过分紧张
不少人练习俯卧撑时喜欢低头,颈部过分紧张。正确姿势应该是下巴微收一点,保持正常人体的脊椎曲度。
上肢动作错误
没有固定住肩胛骨位置,喜欢夹肩,胳膊外展太大。正确的姿势应该是保持肘部与躯干呈20~40度,同时保持肩带群稳定的状态下,再往上抬起。▲
参考文献:
JustinYang.AssociationBetweenPush-upExerciseCapacityandFutureCardiovascularEventsAmongActiveAdultMen[J].JAMANetworkOpen,2019
本期编辑:王晓晴
看完了别忘
点个赞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9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
“在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