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芜湖十里长街 话说芜湖十里长街话说芜湖十里长街

话说芜湖十里长街

芜湖十里长街,宋代筑芜湖县城墙时就开始形成。东吴孙权黄龙年间,将芜湖县治自黄池移至今北门鸡毛山高地。到了宋代,鸡毛山周围陆地随之扩大,人口增多,商业兴起。特别是筑城以后,商业街道相继出现。这座宋代城较之明万历三年(1575年)重筑的县城为大。明代重筑的县城范围大为缩小。芜湖县志有西门西连长街大市。西门内叫西内街,西门外叫长街。所谓长街大市,原来也在宋城之内。所以形成十里长街始于宋代筑城。因此,从宋代算起,长街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明代建都北京后,户部设置芜湖关。官府文书传送、朝廷官员往来,都要通过江口,故从县衙门到江口修建一条高出水洼地的官道,以便人马通行。在江口还建造了一所接官厅,设有官驿站(现在还有巷名官驿,在寺码头附近),以便送往迎来。这条官道也是青弋江的堤岸,作为防洪设施。官道两旁,自然是开店设摊的好市场。所以西门口的长街大市,逐渐延伸到江口,形成一条十里长街。

十里长街独擅长江特别是长河青弋江水上运输之利,这更促进了长街商业的迅速发展。县志有“长河汇宣泾诸水,由东而下,直逼南城,经浮梁西达于江。”(浮梁指浮桥)长街的后沿,紧靠长河北岸,有徽州码头、寺码头,有头道渡、二道渡,有老浮桥、利涉桥,后来又有中山桥,都通向长街,因而水陆交通,极为便利。长街货物进出长河,可以直达皖南的宣、泾、南、繁以及苏南地区;进出大江,可以上溯湘赣鄂川,下达宁沪苏杭,北至无、含、和、巢、庐、合等地,因之商贾踵至,百货咸集。这就是十里长街商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据县志记载:宣统二年,丈量西门口至宝塔根615.9丈即长街实际长3.42里。南北平均宽349.7丈,合算总面积为215380平方丈,折合为6平方里。

中长街地图

长街商业逐渐发达了。人们还习惯把城里的西内街至鱼市街一段,叫做长街头。把长街分为三段,西门口至状元坊一段叫上长街,状元坊至宁渊观一段叫中长街,宁渊观至江口宝塔根一段叫下长街。整条长街两边还有许多横向的巷道,也是附属于长街的商业区。旧城改造前长街的店房基本都是太平天国以后清同治、光绪年间重新修建的。

下长街(自中山桥西首至寺码头上首止)。

下长街地图

明初,江南地区生产发展了,货物骈集于芜湖,长街成为闹市。据明史记载:“成化七年(1461年)设芜湖、杭州、荆州关,征竹木钞,后改银。”芜湖关设在今泗关街。其时芜湖商埠地位已在杭州、荆州之上了。清初顾祖禹说:“明天启中设榷关于此。”榷关是征收货物税的机关。至崇祯年代,芜湖关银年达7万两。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向长街市面计间(按店屋房间数量)派征“江夫河篷差银”,年达2304两。这说明长街此时已是很繁茂的市场。万历三年重筑芜湖县城,“弼赋门西接长街大市”。可见此时西门外长街已是店房林立。到清初才有“芜湖长街七里长”的民歌。

县志记有“十里长街”的名称,大约此际长街店房,方延伸到江口。但是咸丰年间,十里长街全毁于太平天国之战。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芜湖辟为对外通商口岸,镇江米市移至芜湖,江城遂成为闻名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商业大兴。在此前后,李鸿章家族来芜,大量投资于房地产,兴建房屋,开辟新街道如二街、中山路、四明路(今新芜路)等,其中长街店房属于李府修建的占很大比重;长街原来店主以及富有绅商,也同时在长街修建店房,出租或自行营业,因而长街商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县志也有记载:“繁盛视昔有加”。所以旧城改造前所存的十里长街店房,基本上是同治、光绪年间建筑的。

长街两边店房骈立,都讲究店面装潢,争奇斗盛,以广招揽,门楼大都高耸,飞翠流丹,如银楼之类大店门面更为堂皇,古雅牌楼式样,雕砖刻木,油绘彩色福、禄、寿三星神像,栩栩如生;店家一律高悬大小不一的金字黑漆招牌,闪光耀眼,还立金字竖匾,书“财通四海,利达三江”、“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招财进宝”等字样。这些大店招牌匾额,很多出自名家手笔,如武进唐驼写的颜柳体、于右任写的行书,最引人注目。“魁陛斋”招牌字是谭延闿之弟谭延泽书写的。其他名人写的也很多。这种名家题匾,足为商店增添光彩,招引顾客。还有写上“大减价”、“划一不二”之类的市招,临风飘拂,五彩缤纷。店堂之内,货物山积;货架之上,琳琅满目。由于街道长而窄狭,来往顾客如云,人头拥挤,更显得长街之长之远,店房之高之大。其人声之嘈杂,场面之壮观,真不愧为“甲于江左”的闹市。招牌、门面宏伟,是显示财力雄厚、货物充足的重要方式。商家懂得这一点,顾客重视这一点。

长街街道原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后以鹅卵石铺垫。到清朝中叶,官府拨款,商家集资,购荆山麻石,凿成石板铺之。但经轮车长年碾压磨损,已成沟槽,槽深达三四厘米。1931年大水,长街水深过膝,自江口至西门,路面被冲坏浸毁,石板松动,排水沟道淤塞,不但推、拉、扛、抬货物极感困难,就是徒手步行,也很不便。灾后街道,亟待修建。

1931年秋大水退后,官商即着手筹划重修十里长街。名为官商合办,实际是由商家出钱。施工规划是县政府市政建设委员会和商会共同制订的。商会成立了修建长街筹备处主其事。市政建设委员会负责人为邵立洲、刘兆庆。修建长街筹备处管经费的是正裕布店经理徐馨圃,管银钱出纳的是张恒春中药店经理王于勤。经费来源以房铺捐附加名目向各商店和房东征收。

承包施工,采用投标方法。商会召集全市20多家石匠店开会,按设计要求,公开招标。结果有13家石匠店集体中标。领首的有裴祥记、汪义兴、胡家余3家石匠店,由其店主裴宏祥、汪绪乐、胡家余3人负责安排施工。共集中了120把锤(石匠大师傅才称一把锤)。除本地石工全力以赴外,还从合肥、巢县请来一些石工相帮,并集中大批杂工,担任抬石料、挖下水道、砌涵洞以及后勤等工作。到枞阳县花山采购大量麻石加工,运回备用。自1932年春节开始施工,1933年夏季全部竣工,费时一年有半。铺设长条石路面,长1783米,宽1.2米,还有两边石板砌成的街沿,砖砌下水涵洞长1783米及两侧街沿阴沟。整个街道皆用长3.5尺、宽1.2尺条石3条并列连结铺成中心路面,两旁各铺横一块直一块的长石条,再铺一块长5寸宽4寸的厚石板,砌成街沿,直到两边店屋墙脚。一色条石,整齐美观。

旧城改造后留存的原长街石板路面

施工期内,采取分段施工方法,预搭跳板。不但便利行人过街,而且不影响店家做生意。用拆下的旧麻石块,凿平沟漕,铺砌街沿,既省工又省料。全线工程,耗资两万五六千块银元,投入施工的总人数2000多人,仅短短的一年半时间,能完成规模这样大、质量这样高的工程,真是难能可贵。

70多年过去了,这条已经磨光的路面,出现了坎坷不平之处,似乎标志着芜湖十里长街所走过漫长的历史足迹。

芜湖十里长街商业有其独有的特点。县志云:“长街百货咸集,殷实商铺,尽萃于此。”又云:“江口一带,米、木商及行栈居多,东南北门商务较逊。”由此可知,长街商业以百货为主,大都是资金雄厚的殷实商户。长街没有米、木商行,没有客栈、茶楼、酒馆、浴室、照相、戏院、医院等服务性行业。这是长街商业的特点。

凡是经营人民群众所必需的日用品的各行各业,长街应有尽有。主要的是百货、绸布、杂货、中药、西药、酱坊、烟酒、陶瓷、铁器、铜锡器、戥秤、香烛、笔墨、纸张、书店、银楼、皮货、鞋帽、钱庄等等。各行各业的商店,大都货物充足,花色齐全,交易额大,除门市销售之外,还做外埠的批发,生意非常兴隆。其原因一是外地人来芜开店经商的占绝大多数;二是与手工业相结合。

外地人带来资金、信息:不论来自天南海北,只要有资金,找到门面,就可以领照在长街开店。这些外地人,带来大量资金和外地商品信息,生意路子熟,经验足,办法多,交易越做越大,销路越推越广,整个商场也因而蓬勃兴旺起来。芜湖对外来者习惯上按其籍贯称帮,各帮各有擅长。例如徽州帮长于经营皖南丝茶竹漆、徽墨以及典当钱庄;泾太帮长于经营纸张、酱坊、布匹;江西帮长于经营瓷器、中药、夏布;江浙帮长于经营绸缎、银楼、钱庄、百货、西药;宁波帮长于经营五金、五洋;山西帮长于经营药材皮货等等。他们都是内行,各有各的门道,故而财源滚滚。他们这些行家,是十里长街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外地商人为了增进乡谊,共同发展,在芜湖设立了各自的会馆,如徽州、曹州(今山东菏泽)、湖北、湖南、江西、山西等会馆以及四明公所。

手工业产品是主要货源:芜湖手工业的出现,比商业市场要早得多。长街形成之前,就有了手工业产品。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干将、莫邪就在芜湖市郊赤铸山为吴王铸剑,炼铁炉火,染红了旁边的一座山,因之叫做赭山。虽是传说,却可以说明,那时已有冶锻铁器用品,如刀斧、镰锄铲勺锁链之类。制作石器的手工业,较铁器手工业还早。那时石器用具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石磨、石臼、石杵、石磙、石柱、石础、石碑、石像。这些手工制作的铁、石器,也就成为交易的商品,销售千家万户、大江两岸、四面八方。浸及后世,各种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产品流入市场。在芜湖来说,当地手工业产品都是长街商品充足的货源。这又是十里长街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抗战前十里长街名商店一览

百货:三友实业社,大中华橡胶厂芜湖发行所,黄恒生,大元福

西药:五洲大药房,中法大药房,中英大药房

什货:单瑞来,同裕元,鸿泰源,王大隆,凤大兴

纸张:范隆太,王润记,春生恒,文华堂

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中国图书社,文富山房

银楼:宝成,老宝庆,新天宝

银行:上海银行,安徽地方银行

酱坊:顾顺兴,慎泰隆,王怡泰

茶庄:泰丰裕,南记茶庄,德丰,永春

铜锡器:谈涌茂,福茂恒,顺太

陶瓷、铁锅:吴谦泰,程合兴

牛肉馆:金隆兴

五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芜湖分公司,亚细亚煤油经理部

酒庄:聚兴益,天增裕

估衣店:庆大

剪刀店:赵云生

油漆:同泰永

笔墨:沅记胡开文

绸布:永丰裕,共兴,崔玉记,均益祥,庆泰祥,胡祥发

秤店:范正椿

中药:张恒春,王太和,满江春

丝绒:朱复和,慎太和

帽子店:侯运记

染坊:聚兴祥

香烛:濮恒昌,刘义太

旱货:王裕兴(竹藤棕麻)

花粉:妙香室

盔头店:周万九(出租戏具、戏服;孝服、棺罩)

肥皂:上海肥皂厂(铁锚肥皂)

鸦片战争以后,芜湖对外通商,洋货亦源源输进长街。这些洋货无孔不入,充斥市场,数量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销路很广,深入农村,不可抵御。

这许许多多洋货中,以日货比重较大。九一八事变后,长街商家抵制日货,销路锐减。芜湖被日寇占领的时期,日货随着日寇的刺刀卷土重来,独霸长街市场。

在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时期,洋货倾销,是带有经济掠夺的性质。与今日对外贸易往来,有本质上的不同。它在历史上却起了两种不同的作用,一是民族工商业以及传统的手工业受到排挤打击,利权外溢;一是带来西方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的冲击,迫使我国古老的生产与消费方式,逐步走上更新之路。长街市场,在流入洋货的历史阶段中,它既是洋商吸取中国人民脂膏的管道,也是一个引进西方物质文明的窗口。

纵观芜湖十里长街800多年的商业发展史,宋元以后的长街商业情况,无可查考,在太平军之战以后至解放前夕,可分为3个时期,各有其特色。

鼎盛时期

:明代至清咸丰年间的480多年中,是闭关自守的发展民族经济时期,长街商业繁盛,“甲于江左”。太平天国之后的同治年代到抗日之前的170多年中,长街商业“视昔繁盛有加”,乃为其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特色,是外来商品逐步打入长街市场。长江增添了轮船运输,带来了现代化商业的色彩,与闭关锁国时期的长街面貌大不相同。

残破时期

:1938年至1945年日寇占领芜湖期间,其初,长街殷实商户纷纷挟资避难,街道被轰炸,店房被占用,存货被掠夺,市面虽非全毁,却残破不堪。其不能移动而继续经营地方土产和织布手工业者,皆奄奄一息。外埠交通阻隔,西方各国商品来源亦告断绝,市场萧条。稍后,日货大量涌入,代理商纷纷出现,长街成为日寇独占的市场。商品输入全归日寇统治,转手则由少数大汉奸经营操纵。日寇还用日货为筹码,换购大米等军用物资。如芜湖两个米粮统购机构,与日本华东军部签订合同,日方付给统购米粮等军用的物资价款,百分之五十为伪储备券,百分之五十为日货。这些日

货,又由大汉奸包销,分配给商户出售,市场价格全由此辈操纵,以致民、商俱困。

据查有关史料,此际长街商户,不依附这一帮,便投靠那一帮,无独立自由竞争之可言。

抗战八年,实为长街商业最黯淡的残破时期。

衰落时期

:抗战胜利后,1945年下半年至1949年4月的3年多的时间里,在国民党政府接管芜湖之后,清除了日寇和汉奸在长街商业统制的影响,正当的百货商业得到恢复,曾出现了繁荣的市面。但好景不长,不到一两年,生意便难做了。此一时期的特点是:一是由于长街市场繁荣,加上米粮出口大发展,芜湖增加了大量消费性的行业。在二街、三街、中山路等街道上,大旅社、酒楼、戏院、舞场、妓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使芜湖进一步成为一个大消费城市。二是法币贬值,物价波动,长街正当商业无法正常经营。特别是发行金圆券八一九限价,长街出现了抢购风潮,多数店家濒于破产。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应运而生。三是美、英等国货物,大量倾销。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国统区经济破产民生凋敝,社会没有购买力。具有800多年历史的长街商业,到解放前夕,已走到衰败没落的地步。

长街商业经营管理,自有一套传统的经营方式。各家商店经营好坏,完全在于店主是否管理得当。其管理不外两个方面,一是业务管理,就是怎样把生意做好;二是人事管理,即怎样支配店员、学徒会做生意。

私营商店经营管理,完全由店主负责,利润归店主所有,折本倒闭,全由店主承担损失。所以店主有责有权,独立自主地经营好他的商业。这就要求他必须是强有力的行家,外行是不能做生意买卖的。

据了解,长街的店主,原来大都不是资本家,多半是店员出身。他们开店目的,首先是养家糊口,其次才是发财致富。他们知道,开店始终存在着自由竞争,摆脱不了优胜劣败规律的支配,经常要冒亏损的风险。所以店主都必须悉心锐意地做好生意,力求赚钱,避免亏本、倾家荡产。在这种有切身利害的严峻事实面前,不论店大店小,店主都必须符合以下的几点要求:

1、经商内行:市场有竞争,还有尔虞我诈;价格有高低变动,商品质量有优劣差别,货源有供求影响,商情都在不断地变化。作为店主,必须随时了解行情,掌握信息,主动、恰当地应付这些变化,才能在竞争中获利取胜。过去讲“抢生意做”,的确要抢时间、抢货源、抢顾客、抢销路,抢夺最佳的做活买卖的条件,这是店主必备的本领。外行、瞎碰,没有不折本的。十里长街折本的商店极少,正是由于这些店主是内行的缘故。

2、讲究信誉:长街不论是大商店,还是小商店,莫不以树立商店信誉为第一要务。决不肯做毁损自己商店信誉的事。信誉卓著的商店,生意越做越活,赢利也就越多;没有信誉的商店,生意便越做越死,结果只有关门。

树立商店信誉,主要的有两方面。一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以赢得顾客信任。“不怕顾客不识货,只怕顾客货比货”,一比,就比出“欺”字来,人家下次再也不来上当了。信誉卓著,口碑载道,是最好的商业广告,高山打鼓,声名远扬,顾客不召自来,生意就兴旺了。二要“账款往来,恪守信用”,以争取扩大交易。在商业往来上,信用至为重要,长街上的店主原来大都不是资本家,别看货物山积,其实资金并不太多。既然如此,又怎么能把生意做开呢?那就是靠树立信誉,赊购赊销。例如有些长街大商店与上海店家长期往来,信得过,进货时或派人或寄一张购货单去上海,便能凭单发货,托运到芜,还可不付现款,三节结账,或销售完了付款。外地商店向芜湖店家购货,也采用这个办法。后来芜湖出现的洋商,也懂得这个窍门,也采用赊销的办法,扩大生意。这种赊购赊销办法,可以小本钱做大生意,赚大利,关键在于商店的信誉。

货真价实,恪守信用,是建立和维护商店信誉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可以说商店信誉就是资本,就是利润。

长街商家宁可做一笔折本生意,也要维护信誉,例如张恒春药店,常将变质或不合规格的中草药大批烧掉、倒掉,制茸参丸不用雌鹿;熬虎骨胶,上面一层都撇掉不要。金隆兴的店主闻到一大锅红烧牛肉气味不对头,便把整锅红烧牛肉埋掉。一些大百货店、大布匹店,对短斤缺两、尺寸不足的,实行赔补或退款。还有的商店为创名牌商品,在名牌商品上不赚钱,以别的商品盈利补充。他们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树立商店信誉,不以小失大,而要舍小利谋大利。

3、勤俭节省:长街店主大都是店员出身,从苦中锻炼出来的,懂得勤俭节省办商店的重要性。他们事必躬亲,以店为家。除聘请经理的店家之外,店主大都住在店里,起早睡晚,深夜还起身照看门户,白天坐在店堂里,虽不上柜台,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注视着店里一切买卖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悉心筹划,绝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

店里开支有定规,没有什么浪费的。主要的是堵塞漏洞,不使货物、银钱暗中流失。对此,长街店家都有这样的店规:店员、学徒在店里住宿,家在本市者,一般也不回去住宿(钱庄的店员例外),绝不能与别店人员私下往来,防范吃里爬外,因此漏洞很少。

善于经营的店主,利润便如针头吸铁,集腋成裘,无有不发财致富之理。当然,因不善于经营,导致破产者亦不乏其人。

至于怎样经营盘算,店主各有神通,不尽一一。总之,内行、信誉、勤俭3者,乃店主生意经之要领。此外,作为一个店主,在那旧社会里,还要注意社交,应付各种社会势力。如结交官府,寻求靠山;结识名流;打牌设宴以招待大贾富商;送货上门,以巴结阔佬贵客,等等。这就是说,店主要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才能达到生意兴隆赚大钱的目的,否则,说不定哪一天“祸从天降”破财折本。

十里长街是个大市场,行业多,同一行业常有十家乃至二三十家商店。同行是一家,又是冤家,竞争、抢生意,是不可避免的。顾客来自四面八方,挑精捡肥。要把生意做开,就必须争取顾客,不能姜太公钓鱼。因此,作为一个店员,必须有争取众多顾客做成买卖的本领。

和气生财:

做生意

目的,是为了赚钱,这就得依靠顾客来买货。

顾客多,买货多,赚的利就多,所以商家有句俗话:

“顾客是商家的衣食父母。

”招徕顾客,接待顾客,真不是简单的事。

顾客从这家店挑选到那家店,以挑选所中意的货物。

但首先挑选的是店员脸色,看他和气不和气。

如果店员面孔铁板,顾客望而生厌、生畏,那就谈不上进一步挑选货物了。

因此店员要仪表大方,笑容满面,热情满怀,期使顾客近者悦,远者来。

有的顾客不认店号,只认店员。

店员实际就是店家的招牌。

商家有两句俗话,一句是“人无笑脸休开店。

”另一句是“钟馗开店,鬼不上门。

”这就生动地说明店员接待顾客态度的好坏,必将产生不同的效果。

态度好,买卖做得好,赚到钱;

态度不好便做不成买卖,喝西北风。

长街店员有一套和气生财、礼貌待客的规矩,主要的一条:

站起来做生意。

俗话叫站柜台。

店员总是站在柜台边,顾客一进店堂,就笑脸相迎,主动招呼。

柜台里面不设座位,还不允许背对柜台站立,也不允许自相谈笑而不理睬顾客,即使偶尔坐在货柜里面,也不允许当顾客进店了还坐着不动,因为这些,都是不礼貌待客,都会得罪“衣食父母”,店主是不允许的,说是坏了店里生意。

言语到家:店员还要有语言艺术。俗话说:“买卖做不成,言语不到家”。如果顾客空手而去,店主往往归咎店员话说得不周到。这就要求店员对顾客不但说话文明,还要察言观色,了解顾客心理,做到有问必答、百问不厌、百挑不烦,主动介绍商品,帮助顾客挑选。店员说话亲切热情,会使顾客感到盛情难却,不想买也得买了。即使顾客不买,也热情礼送,“生意不成仁义在”,还要图他下次再来,决不冷言挖苦:“你买不起!”“找麻烦!”或者说些粗话脏话,使顾客难堪。

忍辱负重:店家有时碰到兵痞、流氓用假银元,掼刀摔枪,以买货为名,进行敲诈的事。店员则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尽量忍让。如果对着干,哪怕口出一句粗话脏话,也会授之以柄,使事态扩大。

会写会算:要会记账,会开票;会打算盘,并工于心算。一旦生意成交,就能迅速结账收款。

熟悉商品;要熟悉各种商品规格、价格,顾客有问,如数家珍,顾客购买,迅即结账。

包扎货物:那时长街商店销售零散货物,出门必须包扎。如是礼品,则更要求包扎美观,如果自用品,则要求包扎牢固。包扎讲究规格,随商品不同而有各种不同规格的包扎。这关系到商店声誉,马虎不得。包扎不合规格,还会贻笑大方。

至于称秤、量尺都要有熟练的手法,做到准确迅速。

这些基本功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接待顾客、谈活、取货、量尺寸、称斤两、算账、收钱、包扎等等程序,都是在生意繁忙中几乎同一时间完成的,既要准确又要迅速,既不让这一顾客等得不耐烦,又要不冷淡别的顾客,可说是耳、目、口、脑、手、脚并用。没有这种真功夫,便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心里急躁了,还怎么能开笑脸?由此可见,店员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驾轻就熟,工作热情,服务周到,笑脸常开态度好。

对于店员道德品质的要求与工资待遇等问题,在长街也有一些传统的规矩:

一介不取:商店里尽是货物,尽是钱。售货的铜板,随手扔进钱柜,散落店堂的地板上,“哗哗”作响,当时也不拾,说是“遍地黄金”,意图吉利。在这种环境里,店员要做到一尘不染,一介不取。如果手脚不稳,小偷小摸,那就要被赶出店门,而且别的店家也不敢雇用,就把饭碗彻底砸了。

一只土饭碗:长街店员待遇也是比较低的。据调查了解,当年店员的工资因商店的大小与利润的多寡而有不同。一般情况是,店员每月工资3到5元,平均是4元。账房先生和经理的待遇,一般比店员高一倍,特殊的还要高,如张恒春药店经理谢树德的月工资,高达70元。钱庄的店员的工资较普通商店高,平均月薪20至30元。店员伙食由店主供应,一日三餐,并供店员住宿,给治病,有的年终还分点红利。

店员的劳动是繁重的。长街商家开门早,约在上午7点多钟;打烊晚,约在下午七八点钟,每天约工作12小时。晚饭后结账点钱交柜。结账点钱,不许在营业时间内进行。最后还得把明天应市的货物准备好,以便次日一开门就能营业。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就寝。有时工作到深夜,店里供应消夜点心。这样繁忙的工作,也不是每天如此,也有生意清淡、工作轻闲的时候。

长街店员的待遇低,为什么他们还愿干而且干得很好呢?商界老人打了一个比喻说:“把土饭碗当金饭碗捧!”考其原因有:

一是店员的雇佣期为一年,干不好是要被辞退的。平时店员有差错,店主看见了也不大当面指责,必要时轻轻一点就行了。东家满意与否,年底才见分晓。正月初五店主总要办酒宴请店员的。此时,众人彼此问候寒暄,客气备至,然而这正是店员最不安的时刻。假如某店员被店主客气地请入首座,或暗送一个红包,这就是解雇的信号,那店员也就心中有数,不再回店上班了。数百年来,十里长街上有多少店员就这样苦笑着离开店主的宴席,脚下布满冰冻和鞭炮纸灰的麻石路,又落上多少幻想破灭的碎片!

试想,为了保住吃碗,养活家小,店员能不拼命工作吗?

二是店员的工资虽然不高,却比农村人生活好。如一个好劳力,当长工一年的报酬四五十元左右;农村塾师一年束修,也不过五六十元,而店员一年能得到100元,能养5口之家。

三是学好本领,将来也开店发财。长街的店主大都是店员出身。这些活榜样,使店员产生“我也要开店发财”的想法。而且当店员时可以学到经商的本领,成为内行人。这又是店员辛勤工作的动力。

四是店员社会地位较高。他们虽比不上官僚和财主有权有势,但因其经常笑脸迎人、和气待客,也得到社会的尊重。

社会上称店员为先生或朝奉。“朝奉”是宋代就有的官名,“朝奉大夫,正五品”,经管朝廷贡品、赐品出纳。称店员为朝奉,和称医生为郎中一样,都是赞美的意思。

以上种种,说明当店员是不简单的,必须具备会做生意的本领。他们的本领是从哪里学来的呢?旧社会没有培养店员的学校,他们只是从3年学徒期间勤学苦练得来的。学徒是店员必经之路,几乎没有不当学徒而一进店就当店员的情况。

下长街街景旧照

学徒大都与店主有沾亲带故的关系,乡村穷人家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因上不起学,就送去当学徒,愿受3年苦,求得一碗饭。

能当上学徒很不容易,必须找到一个殷实的保人,递交投师纸,写明保人负责学徒守规矩,老老实实地学生意,若走失或遭灾祸死亡,与店主无涉;如拐带偷窃或造成其他损失,概由保人负责赔偿,等等。店主收学徒之后,彼此便是师徒关系。遵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旧习惯,一切听从师父师娘的吩咐,不听话是不行的。学徒学什么呢?内容大致分为两方面:做生意的态度和做生意的本领。

学做生意的态度是基本的。一是学乖巧、灵活,做到行动敏捷、口齿伶俐,改变呆头呆脑、笨手笨脚的土气。二是扫除调皮、任性、轻浮、弄虚作假的坏习气,养成吃苦耐劳、安分守己的好习惯。学徒在此阶段的工作是打水扫地,递烟端茶,尽是做些杂活和侍候人的事。有时出了差错或者偷懒,就要挨骂,甚至挨打。不过,打骂不算严,赶出店堂才算是最严的。学徒3年,没有工资,店里供给伙食,此外,每个月有剃头洗澡的月规钱,店主打麻将的头钱也可分到一份。学徒经过这一阶段的磨炼,待聪明灵巧、规矩老实了,再进一步学习做生意的本领。

学生意的本领是重要的。学写应用的字、记流水账、珠算,这些都是在晚上跟店员(师兄)学,店主检查督促,学不好就挨罚,打手心。同时搬送、堆放货物,以熟悉商品种类、价格;还要学会包扎货物,在晚上和店员一起做,边做边学,反复练习,一直到合格为止。学称秤、量尺时,有师兄复验,错了重来。这些基本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熟练,否则不给满师。满师后在本店当店员,站柜台,还要向师兄学习怎样接待顾客。学徒初当店员虽有工资,也是从最低档的开始,以后逐年增加5角或1元。

中药店学徒还要学会认识成百上千种的草药,那就更难了,非下一番苦功不可。他们满师后,在柜台上还要实习两年,才能独立应市。发错药,人命关天,绝非儿戏。中药店学徒是从识别、筛晒、炮制药材学起的。不但要认识药材,而且要熟悉药性,会背诵“汤头歌”、“十八味”、“十大忌”等中药常识。加上站柜台按中医处方发药的实践,朝斯夕斯,日久也能成为中医师。西药房的学徒容易学,不满师就可以站柜台,只要认识中英文药名、商标,就可以卖药。

店主总是要收学徒的。虽然是培养了学徒,却能获得学徒3年无偿的劳务。有的商店多收学徒,以代替店员工作,节省工资开支。这只限于论包论盒论瓶售货的商店,如西药房、五洋商店等。

从学徒到店员是一个人的终身职业道路。他们差不多过的是少小离乡老大回的生活,不能带家眷到店,一年只有几天的探亲假期,以致他们长期不能夫妻团聚,彼此得不到家庭欢乐。例如,徽州人出外做生意的很多,早有无徽不成市的说法,长街店家的学徒、店员中,徽州人也不少。有一段顺口溜:“不幸生长在徽州,十三十四往外丢,一世夫妻两年半,回得家来已白头。”离家千里从商,只为蝇头之利,一生回家的天数,凑起来不到两年半,他们笑脸迎人,把生活艰苦深深埋在心里。当然也不仅是徽州店员而已。但是当店员自开商店、发财致富以后,这种情况便改观了。

解放以后,长街店员这种艰苦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和学徒跟店主一道,随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洪流,进入社会主义工商业阵地,贡献聪明才智,有的成为国家工商业的干部或职工,晚年过着幸福的生活。

历史悠久的十里长街,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致力于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名商人;出现过创造了名物产的能工巧匠;出现过一批信誉卓著,长盛不衰的百年老店。这些都构成了十里长街的古老文明。

光绪年间,在下长街开设宝兴京广洋货号的吴兴周先生,凭自己的才能成为商业巨子。他是芜湖著名的实业家。

吴兴周,皖南绩溪西乡人,1866年生,家贫。1879年,他13岁就远赴江北六安县城,在一家钱庄当学徒。由于聪明精干,为人忠厚,书算娴熟,不几年即在县城商界中崭露头角。旋得友人集资相助,到庐江县城开了一家商店。比时,他认为芜湖商埠,大有发展前途,便将庐江商店停歇,资金转移芜湖,在下长街开了百货商店。因他才力过人,善于经营,不久即成为长街商界闻人。辛亥革命前,芜湖明远电灯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负债过多,资金枯竭,濒于破产。经股东会议商定,聘请吴兴周为公司总经理,时在1912年。恰好,这年辛亥革命成功,满清王朝被推翻了,明远公司大债主芜湖大清银行,亦随之倒闭,明远所负巨债,也就不了了之。这样,公司债务减轻了,吴兴周放手整顿,锐意经营,发电量日益扩大,公司逐步走上巩固、发展的坦途。

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运用公司所掌握雄厚资金与技术力量,倡议集资兴办芜湖大昌火柴厂(今芜湖火柴厂前身);赞助创办益新面粉厂(今大砻坊芜湖面粉厂前身);合资创办芜湖电焊厂;还独资创办芜湖电话局,开始只有两个接线生,都是绩溪人;并且抽调明远电灯公司职工张希寒前往建平县(今郎溪县)创立郎溪电灯公司。可以说,在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饱受外国侵略的年代,他在芜湖创办了这许多实业,在客观上起了发展民族工业的作用。是一位有名望的民族资本家。

吴兴周还热心教育事业,在芜湖,他创办一所工人夜校,聘请教员,供给课本纸笔,让明远电灯公司的工人读书识字,其他厂的工人、长街店员亦可自愿入学。在故乡绩溪周迁村,还捐资创办一所兴周小学,聘请名师教学。随后,又拨巨款兴建校舍,扩充为一所高级小学。为了这所小学能长久办下去,他从自己的明远电灯公司股份中划出一部分,另设专户,把股息红利作为小学的常年经费。这可能是他从切身的经历中体会到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而努力以赴的。

1938年冬,芜湖沦陷,明远电灯公司为日军夺占并组成伪董事会,吴兴周大义凛然,不屑与汉奸为伍,愤然回故乡避难,甘于清苦,困居故园。1940年病逝,享年74岁。

解放后,明远电灯公司改为地方国营企业,得到飞跃的发展,吴兴周之子吴子壮、吴名骝一直在公司担任重要的职位。吴兴周兴办实业的业绩常为人们所追忆。

宁松泉在长街独资开设承余钱庄、承丰裕绸布店、宝裕纱号,在上海还有宁松记申庄,资金雄厚,在长街金融市场上算得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因他不愿抛头露面,故大名不为社会所熟知。他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有两件事,一是独资平息马票挤兑风潮。一次,芜湖谣传中国实业银行所发行的马头标记的钞票不能兑现,因而发生了芜湖中国实业银行挤兑风潮,迫使这家银行几乎关门倒闭。宁松泉为稳定芜湖金融市场,立即以承余钱庄的整箱整箱的银元,暗暗从后门抬入中国实业银行,支持前门兑现。一场挤兑风潮终于平息。二是拨款赈济灾民。1931年芜湖大水成灾,郊区农民陷于困境,大量灾民流入市区乞讨,长街商家纷纷设立施粥场。宁松泉还拿出大批款项,逐日用两只小船装载馍馍等食品,运往四郊圩墩施赈。此一义举,迄今还为人们称道。

宁松泉是青阳人,在家乡也广多田地房产,富甲一方,乐善好施。

原籍徽州太平县,世居芜湖,在长街开南记茶庄,抗日之前曾任芜湖商会会长。抗日期间避居屯溪,被称为皖南四老之一。抗日胜利后回芜,住堂子巷故宅,被选为商会会长和县参议员,他为人正直宽厚,无党无派,与芜湖县银行行长奚国光齐名。解放后,同被邀请参加第一届市政治协商会议,为委员。后在故乡太平县病故。

吴正启为芜湖名产三刀之一的赵云生剪刀店主人。该店设在中长街,只半间店面,很不显眼。门边悬一块招牌:“赵云生剪刀店”,上面注明“老店”。这块招牌很引人注目,慕名往购剪刀者甚多。原来吴正启是赵云生的女婿,赵家无儿,以女婿继承为店主。

别看赵云生剪刀店门面小,后店却很宽敞。有一座3层楼房,楼底是作坊,从澛港铁匠铺定制剪刀,取回加工,每日制成的剪刀不太多,够卖了就行。加工只求精细,长保名牌不衰。二楼是会客室,也是餐室,吴正启老人住在三楼,深居简出,不与官府往来。但是吴正启是芜湖青帮老头子,“通”字辈,名气很大。他收的徒弟虽不多,却都有财有势、有地位。如邹希荣,是寿县帮码头工人的把头,“国大代表”;牛自贵,也是工人把头、“国大代表”;芜湖工会会长、县参议长陈卓夫,是他的徒弟又是他的女婿。这三个大徒弟又开山门收徒弟,因此吴的门徒遍及芜湖,有说一不二的权威。据说,吴曾给新四军派往芜湖的地下工作人员不少帮助。因为码头工人、旧警察很多都在青帮,他们占据交通要道,吴正启的一句话就是一张通行证。若需要钱,他叫谁拿,谁就得服从。解放后,他在芜湖安居乐业,终享天年。

明万历年间休宁人汪一龙(字正田),精医道,来芜在西门外大街(即上长街)创立永春中药店,慎选药材,精制丸散,对症取服,效验神速,四方争购。明季有外藩入贡,凡取道芜湖的外国人,常在永春购药携归。永春药店历200多年,其子孙有不少取得功名,何时没落不详。

芜湖沅记胡开文是徽州老店的分支,有100多年的历史。1782年绩溪胡天柱在屯溪开文来墨店,后在休宁经营其岳家汪启茂墨庄,采贡院匾额“天开文运”之意,改名胡开文墨庄,休宁为老店,屯溪为分店,业务逐渐发展,胡开文自此声誉远扬。1869年,胡天柱六房曾孙胡贞益(号沅阶),集股150元,来芜伙开胡开文墨庄地址在南门大街。十年后,改由胡沅阶独资经营,改名沅记胡开文墨庄,店址迁鱼市街,资产已累积1000元。1890年,店址再迁至上长街井儿巷口,时资产已扩大到3万银元,前店后坊,职工多到44人,成为徽州胡开文墨庄的后起之秀。1927年,又在陡门巷增设分店。1956年同其他3家墨庄申请公私合营,4家定股为51200元,沅记胡开文股金约35840元人民币,占70%。沅记于公私合营后,改为芜湖制墨厂,由胡恩森任厂长。胡后任市工商联主委、省工商联常委、全国工商联执委,同时他还任市政协副主席。

芜湖张恒春国药店以重视中药质量,品类齐全,为病人忠诚服务著称。声名不亚于北京同仁堂、杭州庆余堂和汉口叶开泰,排入全国三个半中药店之列。

张恒春创始人张宏泰,江苏溧水人,1800年曾在安徽凤阳开设张恒春药店,因年荒饥馑,亏损歇业。其第三子张鸣鹿,18岁在当涂护驾墩孙大春中药店当学徒,擅长外科医术,不几年接盘该店,仍名为张恒春,业务扩展,利润倍增。1850年,其长子张文金携资约1000两纹银,合1200块银元,来芜创设张恒春药店,店址先在金马门,数年后迁到西门内鱼市街,1860年迁至长街湖南会馆对面井儿巷口,1867年再迁至中长街状元坊对面的。此时资金积累已达2万两,折合银元2.4万元了。17年的利润,合原资的20倍。

位于原长街状元坊对面的张恒春

张恒春现址是1864年购地自建的,仿北京同仁堂模式,费时3年,始告竣工。城阜高墙,石库大门,金字招牌,宏伟壮观。店内双面柜台,陈设典雅,楹联匾额书画,均出自如米芾、唐驼、于右任等名家手笔,“张恒春”招牌字,据说是清石秀峰的手笔。当时润笔费是很贵的,如武进唐驼为张家题店匾“永康”两字,每字100块银元。该店门市,面临长街;后堂作坊,紧靠长河,上下货十分便利。从此营业长足发展,获利至巨,到1923年,资金已达30万银元。

张恒春最畅销的一种名药——鸡药。这个药和老母鸡一起煨煮,是盛夏、严冬两季的大补品,由于买的人特多,一天能销售几百副,甚至上千副。此药还需分别配一些银耳、燕窝、人参等珍贵品。远在徽州的人也有很多来买的。

张恒春由于经营得法,故营业额大,利润高,如肉桂进价每斤30至40元,经精选后售价每斤为200至300元;厚朴进价每斤9元,售出每斤24至48元;又如草药论担论斤购进,筛选炮制后论两论钱售出,其利润之大,实在无法估量。

张恒春在营业鼎盛年代,每年冬季、春节前,施赈米200担左右,夏天酷暑时施药,以周济穷人,溧水来人抓药,概不收钱。

顾顺兴酱园店是顾家祖传的百年老店,原在城里南正街,后迁长街头的鱼市街。这家制的酱菜、酱油等产品,素负盛名,人称老顾家,很多用户指名要老顾家酱油。这家老店所制的板酱,则需晒3个夏天,以此所制的酱油,叫做三伏秋油。后来采用天然发酵法,就是春天泡、夏天晒、秋天卖。这家酱园的腌苔菜很出名,畅销于本市和郊区各乡镇。

长街很早就有银器店,是银匠开的,出售自制的银首饰,如银项圈等等。至于金首饰、钻石珠宝戒指等贵重饰物,很少在芜制造,由少数大百货店从沪宁大商埠购进出售。1864年,首次在长街出现了银楼,即宁波人朱锦棠创设的宝成银楼。

宝成银楼创设时,资金约5000两纹银,流动资金在外。开业时备有金首饰200两、银首饰数千两,足够门市供应,资金可谓雄厚了。

朱锦棠原在汉口宝成银楼工作,而后集资来芜,购买下长街一幢市面房屋,修建三开门面。石库式大门之上,雕刻华贵楼台图案。店堂着色,全部楹柱门窗屏几贴金,描龙画凤,金碧辉煌,令人眼花缭乱,宛似置身金色宫殿之中。宝成银楼扬名远近,生意兴隆,店堂装潢起了重要的宣传作用。朱锦棠是银楼业的里手行家,买卖金银首饰和珠宝钻戒都很精通;定制首饰,都能按顾客要求式样制造。忙时,顾客川流不息。一天营业额,进出黄金首饰数十两、白银首饰数百两,皖南皖北男婚女嫁,常指定购买宝成首饰。金银按上海黄金白银牌价进出,出价则加上加工费,进价则扣除成色比重,一进一出,获利至厚。此外,也兼营黄金买卖,吞吐量亦不小。

宝成自设加工作坊,有冶炼工场,将金银杂质提净,保持金赤银足,维护信誉。银首饰可以镀上金色,价廉物美,销路甚畅。无论大小成品,均刻上“宝成制”字样,作为出品标记,顾客非常信赖。

前店有营业员二三十人,后场有工匠三四十人,杂工10人左右。除工资外,店里供应伙食,待遇与一般店家相似。工匠技术性强,如冶炼、雕花、嵌钻、镶宝、刻#章等等手艺,要求都很高,不但式样美观,而且质量好。各道工序,均有专人督导。

宝成是长街第一家大银楼,带有典型性。其店房在1937年被日机炸成废墟,朱锦棠后人携资回浙,其业告停。日伪时期,该店职工集资再度开业,招牌加上“老”字,叫做老宝成银楼,直到解放前夕结束。

从1911年至1920年,长街钱庄有28家:久余、长余、承余、元康、单瑞丰、西合泰、钧和、勤大、兴大、同和、乾大、润昌、德源、鼎康、同丰、通孚、保泰、晋孚、兆丰、义昌、大源、滋康、阜昌、兴康、永泰、厚丰、瑞康、寿康。经营此业者,徽州帮、扬州帮占多数,合肥、青阳、太平、江西、湖北和本地人占少数。其中代表性的人物,有徽州帮久余经理朱晋侯,元康经理舒紫封,扬州帮兴大经理黄养之,青阳承余经理宁松泉等。独资经营者有承余、西合泰、单瑞丰、同和、厚丰。资本雄厚兼营他业者有西合泰兼营(萃升恒号)纸业和(泰来恒号)锡箔业,单瑞丰兼营(单瑞丰号)杂货业。久余钱庄于1925年拨款10万银元在长街宁渊观上首巷口创立商办安徽银行,股金总额20万块银元,久余占半数,朱晋候任经理。兴大钱庄经理黄养之曾兼任上海银行芜湖分行行长。此外还有一些地下钱庄,不挂招牌而营业的,不在此数。

长街的28家钱庄有大有小。大钱庄有店员30多人,一般的也有20人左右。职别有经理、副理、跑街、管账、管钱、书信、杂务、中班、学徒、杂役、炊事等。工资是高级职员每月30至40元,中级职员15至20元;中班满师每月2元,次年4元,第三年6元,以后按能力大小定级;杂役、炊事每月6至8元。另外还有些小费和年终利润分成。年度决算得出纯利后,按利润总额分14股,股东得10股,经理得1股,副理(1至2人)得1股,其余所有职工得2股。职工各人分的多少,由经理分配。如久余钱庄年利润5万多元,每股3571元,股东10股得35710元,经理、副理共得7142元,职工以30人计算,平均一人得238元。这样,店员平均年工资200元,加上利润分成,一年可得400多元。

长街钱业公所:是钱庄之间调剂“头寸”余缺,交换金融信息的场所。每天上午各钱庄经理或副理或跑街,齐集钱业公所,听候上海金融行情,议价交易。废两改元以后,以上海同业行情为标准,申庄牌价电报一到,便开始议价,闹铃一响,拍板挂牌,全市商业往来结算,一律以当日牌价为准。钱业公所坐落徽州码头下首,是钱业集资共建的,面朝长街,后临河沿,占地面积相当大。为砖、木、石结构,坚固、宽敞、壮观。前后两边墙界,立有钱业公所界碑。日伪时期,为汪伪警察派出所占用,钱庄之间交易挪在河沿后大厅进行。解放后改为居民住宅。

旧城改造前的下长街寺码头

芜湖酱油、酱菜,有特殊风味,享有盛名。酱园业多是前店后坊,自制自销,批发为主,远及皖南各县镇,也批发到市区小店,还批发给沿街叫卖的小贩。长街酱园不下十几家,如广昌、广泰宏、大长、王怡太、红星、新昌、顾顺兴、王昌大、王荣泰、顺兴西店等等,各家产品各有特色。

鼎康酱园:是宁波人于1920年创办的,师傅、店员、学徒多为宁波人,制酱工艺与众不同,采用压气发酵法,即一次性制作法,如制酱,黄豆下缸,加盐卤,任其晒露,很少翻缸。酱菜也是一次加工,盐下得重,因此酱菜带辛味,适合宁波人口味。这家的板酱,素有声誉。

鼎泰酱园:是1941年,为扬州顾逸风集资创办,师傅、店员多是扬州人,制酱方法采氧气发酵,即勤翻勤晒,以酱菜、面酱为主,产品口味鲜嫩。顾逸风善于研究,不断改进工艺,质量迭有提高,畅销沿江各县镇。

王怡太酱园:据说是1900年旌德山区王姓一部分族人集资来芜创办的,师傅、店员大部分来自旌德,也有本地和肥东一带的人。制作的方法和顾顺兴酱园一样,用自然发酵法,春天下缸,夏天晒,秋天卖。产品适合合肥人的口味。其最有名的产品是酱油干子和臭干子,吸引着郊区农村顾客。

长街这些家酱园,各以产品特色推开销路,各做各的生意,不致相互排挤。这是酱园行业的特点。

石雕、石刻。如镂空石刻人物花鸟门额,刻字雕花的界碑、墓碑、石门框、石狮、石础、石杵、石臼、石磨等等,远近订购。它不但是实用品,有的还是艺术品。现在犹能在城里、长街老屋看见。有些在扫四旧时扫掉了,但框架仍存。一种小石磨、小杵臼,还有人家在使用。

铜锡器皿。铜水壶、铜火炉,雕花刻字的锡酒壶、锡蜡台,以及铜锁、铜水烟袋等等,都是长街畅销远近的名产品,今俱绝迹。

金银器。金银餐具是富贵人家用的,但簪环首饰,则是民间的通用品。首饰一项即有各种各样的花色,如金簪银簪、金环银环、金银项圈、手镯,插在头发上的金牌银牌等等。做工精细,花样各异,嵌珠点翠,光彩夺目。还有后来销售很广、刻名字的金银戒指,既可作婚嫁信物,又可作私章。

魁升斋鞋帽:这家鞋帽很出名,在芜湖市首屈一指,所制的皮鞋,式样大方,牢固耐用,虽穿破了底帮,也毫不走样。

机织土布:芜湖手工织的土布有两种,一是本色布,二是花色布,远销合肥、武汉、无锡、常州一带,分量重,质量好,兴盛于抗日时期,适合当时群众低水平生活的需要,能与洋布抗衡,占领市场,经久不衰。

芜湖三刀:赵云生的剪刀与杭州张小泉的剪刀齐名。澛港的菜刀,能和北京王麻子菜刀比美。还有老式剃头刀,则独占江左鳌头,但现已淘汰。当时这3刀基本上在澛港镇制作刀坯,然后由长街各作坊再次加工,以创名牌。只赵云生一家剪刀上刻有商标,独享盛名。

芜湖酱油。著名的有老顾顺兴的三伏秋油。民国年间有许永福酱油,味道鲜美,为用户所欢迎,大酒楼莱馆非选用这家酱油不可。外地客商亦多购买馈赠亲友。许永福店主乃当时商会会长汤善福的儿女亲家,算来也是老店,现已不存。

芜湖酱油干子。王永发酱园出的酱油干子很出名。抗战前,上海来客要买芜湖名产带回去,多选购这家的酱油干子。豆腐乳。各酱园都有,以瓦罐盛装红腐乳10块,浇麻油,贴商标,封口。味极鲜美,馈赠食用咸宜。

芜湖板鸭、芜湖鸭饼。这两种食品都是马义兴产品。这家板鸭很考究,有“金钱眼,月牙口,脆皮嫩肉卤骨头”之称,连鸭骨头都能嚼出味道来。

马义兴出的鸭饼更出名,用咸腊鸭除皮去骨,把鸭肉制成饼子,有柿饼大小,味香可口,便于储存,随时食用。外地多有函托亲友购寄者。

还有位于原中长街的金隆兴红烧牛肉也很闻名。

往期回顾

芜湖双忠庙牌坊

芜湖市青山街中段原来是来复会

芜湖古城之淳良里崔家大屋

留在老芜湖人记忆里的那些电影院

曾经芜湖最高的行政区-芜湖道

陈浩武:阿拉伯世界百年翻译运动

专题片《中国回族》第二集璀璨文明

请点这朵六角型

花↘再点“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