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是把双刃剑,对身体有利有弊,正确认识胆固醇有助于更好的保持身体健康。
来源:“李青大夫”微信公众号
作者:天津市泰达医院李青
血脂与胆固醇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等,胆固醇由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组成。
胆固醇具有许多生理功能,比如构成细胞膜,组成血浆脂蛋白,也是许多活性物质比如维生素D、胆汁酸盐、激素等的合成原料。也就是说,人体是需要胆固醇的。
胆固醇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脂蛋白,包括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
低密度脂蛋白的任务是将肝脏制造出来的胆固醇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中去,为细胞组织提供营养。从这方面说,适量的低密度脂蛋白不但没有危害,而且还是有益的。
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血管的“旅行”过程中,一旦发现动脉内膜有损伤(比如说高血压损伤血管内膜),就会停下来进行修补,并在该处聚集。聚集的低密度脂蛋白很容易遭到“自由基”的攻击,被自由基攻击氧化后,转变成“粥样物质”沉积在血管内膜下,堵塞血管管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这点说,它的确是有害的。
而高密度脂蛋白是将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及粘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运回肝脏去,使人体中的胆固醇趋于正常,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是非常有益的。
所以说,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高点好,低密度脂蛋白低点好。
临床上把甘油三脂TG>1.7mmol/L,胆固醇TC>5.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37mmol/L都称为高脂血症,俗称高血脂。高脂血症又具体分为单纯性高甘油三脂血症,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
一般来说,低密度脂蛋白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甘油三酯升高,最大的威胁是导致急性胰腺炎。
高胆固醇血症不一定是吃出来的
甘油三酯升高与饮食有直接关系,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不一定是吃出来的。
我们血液中的胆固醇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饮食摄入,约占三分之一;另一个是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约占三分之二。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在小肠吸收入血液,而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并不能直接进入血液,而是随着胆汁进入小肠,再从小肠吸收入血。
因此,血胆固醇水平高低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即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和小肠吸收胆固醇的能力。肝脏合成胆固醇的数量与肠道吸收胆固醇的数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而是互相影响、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饮食摄入胆固醇增多,肝脏合成胆固醇就会减少;如果饮食胆固醇摄入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就会增多。通过这种机制,将血液中胆固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因此,一般情况下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对血循环中胆固醇水平影响并不大。如果您一点胆固醇也不吃,肝脏也会合成足量的胆固醇。
那么,胆固醇为什么平白无故地增高呢?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胆固醇的吸收增多、合成胆固醇的机能亢进或者与胆固醇的分解代谢减少等有关。
我们欠鸡蛋一个道歉
“鸡蛋不能多吃,否则会导致胆固醇升高。”多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理论中,甚至相当一部分医生对此也深信不疑。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人们对吃鸡蛋的恐惧,始于多年前的一项兔子实验。
1913年,俄罗斯病理学家尼可拉·阿尼契科发现,喂食兔子巨量胆固醇,兔子身体会出现动脉粥状硬化的改变。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将胆固醇摄入与心脏病连结在一起。
1937年,两位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家提出:如果我们能避免摄取蛋黄,就可以预防胆固醇升高,进而远离心脏病。于是,1977年美国膳食指南建议限制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将胆固醇摄入量限制在每天300mg以内(相当于不能超过1个鸡蛋)。
后来这个观点被大量的研究所推翻。比如,安塞·基斯研究发现,不管志愿者摄入多少胆固醇,甚至是每天2000毫克(相当于15个鸡蛋)的巨量胆固醇,对总胆固醇影响也不大。
同样,瑞典医生邬非·洛凡斯科夫也曾拿自己做实验,从一天1个鸡蛋,改成一天吃8个鸡蛋,一周后,他的总胆固醇反而下降12%。
后来有学者分析,因为兔子本来就是草食性动物,饮食中不会吃到任何胆固醇,因此当它们吃进胆固醇后,身体不会启动调控机制。
但是人类的身体,每天都会制造1000~2000mg左右的胆固醇,相对来说,从膳食摄入的比例很低(20%)。而且,人类及其他杂食动物,具有调节胆固醇水平的能力:摄入得多了,身体就会少制造一些;摄入得少了,身体就会多制造一些。
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更是推翻了这个结论:
1.1999年,哈佛大学教授法兰克·胡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论文,调查了12万人的饮食与心脏病情形,发现吃蛋与心脏病,没有具体关联。
2.2013年,《英国医学期刊》刊登一项荟萃分析,整合了17份、多达308万人的研究,发现鸡蛋摄入与心脏病发生无关。
3.近期,中国一项研究对2.8万名没有心血管疾病人群进行了近10年的随访发现,每天一个鸡蛋不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研究组同期进行了超过160万人的Meta分析发现,每天一个鸡蛋似乎可降低9%的中风危险。
4.今年5月,刊登在《英国医学期刊》的研究更是炸锅了!北大公卫学院教授李立明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合作的研究发现,51万名中国人中,每天摄入鸡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降低11%、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2%,出血性脑中发病风险降低约四分之一。
基于上述大量的临床研究,彻底推翻了鸡蛋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高脂血症患者不能吃鸡蛋的理论。
这么多年,我们欠鸡蛋一个道歉。事实上,鸡蛋和牛奶一样,是一种高质量的优质蛋白,即使对慢性肾衰竭严格控制蛋白摄入的患者,对牛奶和鸡蛋都“网开一面”。
精肉(瘦肉)也是优质蛋白,适量摄入对胆固醇水平也没有影响。
关于胆固醇,我们有许多误区
胆固醇是把双刃剑,对身体有利有弊,正确认识胆固醇有助于更好的保持身体健康。
误区一:
高脂血症是吃出来的:上面已经详细的阐述,饮食对低密度脂蛋白有一定对影响,但影响不大。
误区二:
严格的饮食控制就能够降胆固醇:既然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与饮食关系不大,所以,单纯饮食控制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效果也不明显,应尽早启动他汀类降脂药治疗。
误区三:
降脂药将血脂控制正常后就可以停药: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发生与其代谢障碍密切相关,这种障碍可能是终身性疾病,所以需要终身用药治疗。停用降脂药,低密度脂蛋白可能还会反弹。
误区四:
降血脂,单靠药物就可以了:不可否认,他汀类降脂药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还不能忽视饮食控制的作用。
对于已经发生冠心病、脑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还是应该适当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他汀可以显著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结果会导致肠道吸收胆固醇的能力增强。若不控制饮食中的胆固醇,可能会使血液胆固醇升高,降低他汀的疗效。
下列饮食习惯值得推广
1.要严格控制动物脂肪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品;
2.鼓励摄入β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维生素E、多酚等抗氧化剂,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从而可大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鼓励摄入橄榄油等植物油,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4.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比如油腻的食品吃多了,应同时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可将肠道内的胆汁酸带出体外,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精彩回顾
规培到一半,我抑郁了!一位24岁研二医学生的亲历手纪
“网红奶茶”咖啡因含量有多高?1杯奶茶=7罐红牛|医脉3分钟
我的第一个患者,出院第二天就结束了生命……
在生殖中心哭泣|患者百态
戳这里,更有料!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4-02
03-08
03-08
03-08
03-08